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约占43.9%),而在脊柱结核中又以腰椎为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较少见。多节段脊柱结核在脊柱结核中占10%左右嘲,多伴随脓肿、畸形及截瘫。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单节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脊柱颈、胸、腰椎多节段8椎体结核一例,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结核病呈高发趋势,脊柱结核越来越多,而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25%,而多节段胸椎结核增多,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将其应用在脊柱侧弯的治疗,有少数学者将其应用脊柱结核的治疗,但对于多节段胸椎结核却未见报道,我院于2002年10月~2006年3月胸腔镜技术辅助小切口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4例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约占43.9%),而在脊柱结核中又以腰椎为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较少见。多节段脊柱结核在脊柱结核中占10%左右,多伴随脓肿、畸形及截瘫。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单节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脊柱颈、胸、腰椎多节段8椎体结核一例,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技术在多节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结核病呈高发趋势,脊柱结核越来越多,而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25%,而多节段胸椎结核增多,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将其应用在脊柱侧弯的治疗,有少数学者将其应用脊柱结核的治疗,但对于多节段胸椎结核却未见报道,我院于2002年10月~2006年3月胸腔镜技术辅助小切口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4例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TSRH内固定联合化疗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TSRH内固定联合化疗在多节段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行后路TSRH内固定联合化疗。结果8例获6个月~3年随访。切口I期愈合,脊柱结核均治愈,无明显全身及局部并发症。脊髓功能损害于术后5个月内完全恢复。植骨块均完全愈合,后凸畸形部分矫正,未发现钉棒松动、脱位。结论多节段脊柱结核后路TSRH内固定联合化疗可加强脊柱稳定,促进病灶吸收愈合,预防和矫正畸形,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和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6.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来8例患C6~T3椎体结核的病例,抗结核治疗2周后,进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联合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随访植骨部位均骨性愈合,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胸背部疼痛或不适明显缓解,无复发,近期疗效均较满意。结论前路手术可有效清除病灶、植骨,后路手术可固定多节段颈胸段脊柱,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多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AS合并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化疗治疗。结果 10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切口一期愈合,脊柱结核均治愈,无明显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在3~6个月均获得牢固愈合,患者全身状况良好。Frankel分级2例C级恢复至D级,4例D级恢复至E级。后凸畸形部分矫正,平均矫正8°±1°,未发现钉棒松动、脱位。结论 AS合并多节段脊柱结核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化疗,可加强脊柱稳定,促进病灶吸收愈合,预防和矫正畸形,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和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6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35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9例,其中远距离跨阶段的跳跃性脊柱结核6例,采用。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6例,分期手术5例。结果:平均于术时间180min(90~280min),平均出血量750ml(400-21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神经损伤2例。随访3~26个月,刀口延迟愈合3例,除1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病理破坏程度部位,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病灶清除同期CD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同期应用CD棒内固定,在多节段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7月~2002年11月对16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术的同期应用CD棒内固定,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1~59岁.病程2~11个月.病变部位:T6~T11 11例,T10~L2 5例.病变累及3个椎体13例,4个椎体以上3例.其中脊髓功能不全损害5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2例;脊柱后凸畸形4例;侧方塌陷畸形2例.病灶清除和内固定视具体情况采用同一切口或双切口施行.结果术后16例获6个月~3年随访,平均11个月.脊柱结核均治愈,切口Ⅰ期愈合.合并脑脊液漏1例,无全身并发症.脊髓功能损害者于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植骨块均全部融合,后凸畸形部分矫正,未发现钉棒松动、脱位.结论多节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同期应用CD棒内固定可加强脊柱稳定,预防和矫正畸形,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和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0.
多节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6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35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9例,其中远距离跨阶段的跳跃性脊柱结核6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6例,分期手术5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90-280min),平均出血量750m1(400~21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神经损伤2例。随访3-26个月,刀口延迟愈合3例,除1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病理破坏程度部位,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病灶清除单节段融合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单节段融合、固定的概念 所谓单节段融合、固定是指对脊柱一个运动单元,即对一个椎间的相邻上或,和下方终板、椎体,或者后方的一个关节突间关节的融合、固定.这一方法文献主要应用于脊柱骨折,尚未见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报道.针对脊柱结核手术融合、固定节段过长的问题,我们于2006年对单节段脊柱结核提出了脊柱结核单节段融合、固定的原则.结核病灶无论侵犯到椎体中央,还是侵犯到椎间隙,按"彻底"的原则,仅彻底清除病变累及节段的病变组织,"亚正常"或正常部位不必清除或"切除";植骨融合仅在清除部位的椎体间或椎体内的骨缺损部位进行;内固定仅安放在清除病灶后的剩余正常椎体部分,尽量不要固定脊柱其他的运动单元.  相似文献   

12.
在病灶彻底清除基础上,通过植骨融合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通用术式。内固定技术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均已得到充分肯定。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之处在于,如何合理选择内固定节段,既要保证可靠的脊柱结核手术疗效,又要避免无谓牺牲正常节段,增加邻近节段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与植骨融合治疗不同节段的脊柱结核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0年-2006年对不同部位的脊柱结核采用不同入路及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55例,随访时间0.9年-3年,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经一年以上复查:脊柱结核病灶静止、植骨融合、ESP正常,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凸畸形矫正无丢失.结论 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与植骨融合是治疗不同节段脊柱结核的较好方法,远期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4.
在病灶彻底清除基础上,通过植骨融合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通用术式。内固定技术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均已得到充分肯定。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之处在于,如何合理选择内固定节段,既要保证可靠的脊柱结核手术疗效,又要避免无谓牺牲正常节段,增加邻近节段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结核术后超短程化疗方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的211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术后超短程化疗患者120例,非超短程化疗患者91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初治或复治年龄、术前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合并其他部位活动性结核、是否贫血、病变累及节段、是否合并脓肿、手术分期、植骨材料、病灶彻底清除情况、植骨方式、耐药情况等与超短程化疗方案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影响影响脊柱结核术后超短程化疗方案的因素。[结果]对可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灶彻底清除、植骨方式、累及节段与脊柱结核术后超短程化疗方案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优势比数值大小排列为:病灶彻底清除(116.091)、植骨方式(5.252)、累及节段(0.241)。病灶彻底清除、支撑植骨是超短程化疗方案的有利因素,病变累及多节段是超短程化疗方案的不利因素。[结论]病变累及多节段属于不可控因素,病灶彻底清除、支撑植骨属于可控因素。在控制可控因素基础之上,可以实现超短程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颈胸段(cervicothoracic junction,CTJ)主要是指C6~T2脊柱节段或包括其邻近的脊柱节段.创伤、肿瘤、结核等原因导致的椎体破坏以及广泛椎板切除造成的颈胸段脊柱不稳,加上该区域解剖及生物力学的特殊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颈胸段(cervicothoracic junction,CTJ)主要是指C6~T2脊柱节段或包括其邻近的脊柱节段.创伤、肿瘤、结核等原因导致的椎体破坏以及广泛椎板切除造成的颈胸段脊柱不稳,加上该区域解剖及生物力学的特殊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脊柱多节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脊柱多节段骨折的患者均采用骨水泥椎体硬化,行脊柱长节段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8例患者术后脊柱疼痛明显减轻,睡眠、运动明显改善,平均随访1年2个月,无内固定并发症及脊柱再骨折发生.结论:椎体硬化术加长节段脊柱后路内固定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脊柱多节段骨折治疗效果好,可免除保守治疗的诸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胸椎结核后入路手术的优点与适应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以胸腰段脊柱结核最为常见,其主要累及部位为脊柱的前、中柱.鉴于脊柱结核的特点,Hodgson和Stock于20世纪六十年代首先提出了脊柱前路手术术式,而且多年来前路手术已成为治疗脊柱结核最常用术式.该入路视野开阔,直接显露病变椎体,可以对病灶内的死骨、椎旁脓肿作彻底的清除,且术中不会造成后柱结构的破坏,能最大限度保留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但对于开胸手术或胸骨劈开手术治疗胸椎结核,术中需单肺通气、手术对肺脏刺激大、术后并发症多,且对于有严重胸膜粘连和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为禁忌.对于多节段脊柱结核,有学者[1、2]主张采用一期或分期后路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该术式的优点是在完成病灶清除、减压、植骨、畸形矫正的同时能较好解决多个病变椎体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问题,其缺点是需两个切口,手术创伤大.  相似文献   

20.
正骨关节结核是主要的肺外结核之一,脊柱结核发生率占骨关节结核的50%~([1]),其病变主要是破坏椎体导致脊柱不同程度受损,从而引发脊柱失稳、椎管内压迫及脓肿形成。多节段脊柱结核表现为3个的椎体破坏,其中一部分的病变部位有1个正常椎间盘的相隔,表现为多个中心病灶共同破坏,称为跳跃型脊柱结核。跳跃型脊柱结核的特点为2处独立活动病灶,且病灶间有正常椎间盘相隔,其发生率在脊柱结核中占10.0%~16.5%~([2-3])。跳跃型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