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在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本科住院或门诊老年患者64例,分为3组:单纯高血压组(EH组)29例;高血压合并DM组(EH合并DM组)21例;血压正常对照组14例。所有病例均行颈部动脉超声、16排冠状动脉CT检查。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作相关分析。结果:①HOMA-IR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正相关;②与对照组比较,EH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分叉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EH合并DM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EH组(P<0.01);③EH合并DM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E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DM患者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者,DM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148例,按超声诊断仪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和粥样斑块将其分三组:非IMT增厚组46例I、MT增厚组53例和斑块形成组49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身高、体重、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RBP4,并计算BMI及IR,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组血清RBP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非IMT增厚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各组的RBP4水平与BMI、TG、HOMA-IR呈正相关,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的RBP4水平与IMT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4水平是IMT值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RBP4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评价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采集137例T2DM患者血标本,酶联免疫法测定RBP4,并按RBP4(≥31.37μg/L和<31.37μg/L)浓度分为高浓度的A组(68例)和低浓度的B组(69例)。C组为60名正常人。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IMT,计算斑块总积分,分析RBP4与颈动脉IMT等的关系。结果 A组和B组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及斑块总积分均高于C组(P均<0.05);A组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及斑块总积分高于B组(P均<0.05);A组及B组颈动脉平均IMT和斑块总积分均与RBP4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2DM患者的RBP4水平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孟祥英  陈峰  王奕  赵倩  肖俏  陈建杨  高清歌  周勇 《肝脏》2012,17(6):402-40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例T2DM患者,根据腹部B超结果分为合并NAFLD组101例,不合并NAFLD组101例,检测血脂、肝酶、血糖等代谢指标,并分析影响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合并NAFLD组TG、ALT、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和糖化血红蛋白(Hb1A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TG和胰岛素抵抗是T2DM伴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岛素抵抗、高TG的T2DM患者常伴有NAFLD,升高的TG、Fc-P可预示2型糖尿病患者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为T2DM合并NAFLD患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视角。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NAFLD患者97例,按IMT分组,分为A组(IMT1.0 mm)和B组(IMT≥1.0 mm),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BMI、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TC、TG、LDL-C、HDL-C、LP(a)、APOA、APOB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合并NAFLD患者B组年龄、TC、LDL-C、APOB显著高于A组。将上述变量纳入二项Logistic回归方程,仍然能进入回归方程,且呈正相关。结论年龄、TC、LDL-C、APOB是T2DM合并NAFL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临床检测和控制血脂水平,对T2DM合并NAFLD患者血管病变的预防与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蛋白激酶Cε(PKCε)活性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229例,根据病情分为T2DM组112例,T2DM+NAFLD组117例,另选同期健康对照组110例。比较3组入选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KCε活性,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T2DM+NAFLD组患者血清PKCε活性和HOMA-IR均高于单纯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195.5±62.1)μg/L比(188.7±61.2)μg/L和(89.1±20.2)μg/L、(12.5±7.9比14.1±5.7和5.8±4.1),F值分别为9.76、10.21,均P=0.010]。Pearson相关分析,T2DM+NAFLD组患者血清PKCε活性、HOMA-IR及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9、0.305、0.329,均P<0.01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KCε活性、HOMA-IR和三酰甘油是T2DM+NAFLD组的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849、0.022和0.710,均P<0.05)。血清PKCε活性升高是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PKCε活性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降低血清PKCε活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延缓或改善T2DM及NAFL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特征.方法 206例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T2DM和NAFLD分为4组,采用肝脏胰岛素抵抗指数(HIR)、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Matsuda指数(MSI)评估胰岛素抵抗性,采用HOMA-β、早相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NAFLD组和T2DM伴NAFLD组的H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2DM组(4.13±0.64,4.03±0.69比3.52±0.78,3.53±0.64,P<0.05),T2DM伴NAFLD组的HOMA-IR显著高于T2DM和NAFLD组(3.35±2.69比2.31±1.39,2.40±1.55,P<0.05);NAFLD组的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2.13±0.17比2.61±0.13,P<0.05),而T2DM组和T2DM伴NAFLD组的HOMA-β、早相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AFLD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脏胰岛素抵抗,其胰岛β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受损;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胰岛β细胞早、晚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均受损.当患者既有T2DM又有NAFLD时,胰岛素抵抗将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146例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为A组84例,无合并NAFLD为B组62例,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生化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与无合并NAFLD患者相比,体重指数、血压、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和C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临床指标更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水平更低,动脉硬化、动脉斑块形成及动脉狭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NAFLD时,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会明显升高,而且硬化病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干部病房住院病人T2DM、IGT患者各90例以及90例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均正常的老年人(年龄≥60岁)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hs-CRP、TNF-α浓度、颈动脉IMT并观察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定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s-CRP、TNF-α水平、颈动脉IMT以及HOMA-IR在T2DM组、IGT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且T2DM组与IGT组比较血清hs-CRP、颈动脉IMT及HOMAIR也有显著升高(P0.01)。(2)颈动脉IMT增厚组(IMT≥0.9 mm)hs CRP、TNF-α的水平以及HOMA-IR均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 mm)(P0.01),且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97,P=0.004)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BG(OR=374.911,P=0.001)、TNF-α(OR=4.532,P=0.000)、hs-CRP(OR=1.748,P=0.002)和甘油三酯(TG)(OR=2.345,P=0.009)是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独立保护因子(OR=0.094,P=0.014)。结论 (1)T2DM和IGT表现为一种慢性系统性的低度炎症,炎性因子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血清高水平的hs-CRP、TNF-α参与了T2DM和IGT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3)血清高水平的TNF-α和hs-CRP促进了IR的发生和发展。(4)血清高水平的FBG、TNF-α、hs-CRP和TG是发生糖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独立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检查确诊的腹主动脉瘤患者67例(腹主动脉瘤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确诊的外周血管病患者86例(外周血管病组),同期正常体检人群46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入选者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斑块数量及性质等,并将三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腹主动脉瘤组和外周血管病组中,男性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及平均颈动脉IMT值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同性别内,外周血管病组的平均颈动脉IMT值、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均显著高于腹主动脉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经性别校正后,外周血管病组的平均颈动脉IMT值、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均高于腹主动脉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腹主动脉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病组合并冠心病例数及脑卒中的例数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本文通过颈动脉超声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外周血管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极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5例,按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合并组41例、糖尿病组44例,检测血脂、ICAM 1、CRP及IMT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分析。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合并组患者LDL-C、TG、HOMA-IR、CRP和IMT明显升高(P<0.05,P<0.01),2组ICA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1和CRP与IMT呈正相关;HOMA-IR、LDL-C、CRP和TG是IMT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更易出现大血管病变;血清CRP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者血尿酸、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检测分析2组患者血尿酸、ICAM-1、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HDL-C、LDL-C、TC、TG等糖、脂代谢指标及颈动脉IMT的水平差异。同时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CA组颈动脉IMT、血尿酸、ICAM-1、收缩压、体重指数、TG、TC、LDL-C、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血尿酸、ICAM-1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P<0.01),作为CA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最先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CA患者较无CA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性反应,早期联合检测血尿酸、ICAM-1有助于对糖尿病人群发生血管病变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老年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来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47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病人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52例),高血压病组(EH,54例),糖尿病组(DM,41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各组人群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粥样斑块发生率。全部入选人员检测血脂、空腹血糖及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等。比较四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及血脂、血糖等变化。结果MS组与EH组、DM组比较: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1.12±0.03)mm比(0.99±0.07)mm,(1.12±0.03)mm比(0.87±0.05)mm;分别P〈0.05,P〈0.01];斑块总积分明显增高(3.57±0.03比2.42±0.03,3.57±0.03比2.43±0.03,均P〈0.01);MS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61.5%)明显高于EH组(33.3%)、DM组(12.2%),均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血脂中MS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EH组和DM组(P〈0.01,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EH组(P〈0.05),总胆固醇明显高于EH组和DM组。结论MS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单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更严重,代谢综合征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测定92例老年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Hcy、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叶酸、维生素B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糖尿病患者分为IMT正常组(24例)I、MT增厚组(24例)、斑块组(44例);再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2例)、不稳定斑块亚组(12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组逐步升高(P<0.05),并且不稳定斑块亚组高于稳定斑块亚组(P<0.05)。血浆Hcy水平与IL-8呈正相关,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结论Hcy是老年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并可能通过IL-8参与动脉硬化的发展;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181例,未合并糖尿病足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非糖尿病足组)为研究对象,测定IMT值,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IMT值分三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正常组(IMT<0.9 mm),颈动脉内膜增厚组(IMT≥0.9 mm)及颈动脉斑块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踝肱指数(ABI)、糖尿病足Wagner分级等资料。结果颈动脉内膜厚度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MT升高,患者的FBG、HbA1c、LDL-C、Cr、ABI、血压等水平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MT值与FBG、HbA1c、LDL-C、Cr、ABI、收缩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3、0.149、0.304、0.421、0.840、0.161,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收缩压、ABI为血管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IMT值与糖尿病足创面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MT值越高,糖尿病足创面情况越严重,IMT值可能可作为糖尿病足创面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二肽基肽酶4(DPP-4)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0月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0例,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直接观察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分为单纯T2DM组(T2DM,n=60)及T2DM合并CAS组(CAS,n=60),同期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本院体检健康者30名为正常对照(NC)组。分析各组血清DPP-4、ox-LDL指标差异。结果CAS、T2DM组血清DPP4、ox-LDL水平高于NC组(P<0.05或P<0.01)。CAS组血清DPP-4、ox-LDL水平高于T2DM组(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DPP-4水平与ox-LDL、HbA1c、HOMA-IR、CIMT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PP-4、ox-LDL是T2DM合并CAS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CAS患者血清DPP-4、ox-LDL水平升高,是T2DM合并C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潞河医院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的2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检查血管为单支病变者纳入对照组,多支病变纳入观察组,两组各10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AASI、颈动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脉压(P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对106例老年EH患者进行hs-CRP浓度测定,同时测量血压,并使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根据IMT及斑块将患者分为非IMT增厚组(32例)和IMT增厚组(74例),结合hs-CRP及PP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IMT增厚组hs-CRP及PP显著高于非IMT增厚组(P<0.05,P<0.01),粥样斑块Ⅰ、Ⅱ、Ⅲ级hs-CRP及PP显著高于粥样斑块0级(P<0.05,P<0.01),并且IMT与hs-CRP及PP呈显著正相关,IMT增厚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和0.638(P<0.05,P<0.01),非IMT增厚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和0.425(P<0.05,P<0.01),所有患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和0.538(P<0.05,P<0.01)。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PP、收缩压与IMT增厚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s-CRP及PP水平与老年EH患者AS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