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建立当归破壁饮片(成品)、破壁粉体(中间体)及传统饮片(原料)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三者的阿魏酸含量,为当归破壁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lient-ZORBAX SB色谱柱,以乙腈-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HPLC含量测定方法测定阿魏酸含量。结果:建立了当归破壁饮片-破壁粉体-传统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10批当归破壁饮片、10批破壁粉体及10批传统饮片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中均有14个共有特征峰,各批次破壁饮片、破壁粉体及传统饮片的图谱基本一致,相似度均大于0.96;当归破壁饮片中阿魏酸含量略高于当归药材。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当归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三七破壁饮片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三七药材、破壁粉体和破壁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为三七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ODS2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图谱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三七药材、破壁粉体和破壁饮片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标定8个共有峰,三七药材、破壁粉体和破壁饮片之间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适用于三七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玫瑰花破壁饮片HPLC指纹图谱,分析玫瑰花传统饮片(DP)、破壁粉体(UP)与破壁饮片(UGP)之间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工艺破壁饮片样品的差异性,为玫瑰花破壁饮片整体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65批玫瑰花样品的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及对35批玫瑰花破壁饮片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玫瑰花破壁饮片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其中2个化学成分。玫瑰花破壁饮片原料至成品,全谱相似度可达0.99以上。通过SIMCA分析找出造成玫瑰花破壁饮片不同工艺样品分类的主要8个差异成分。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靠,可用于玫瑰花破壁饮片的综合评价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破壁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 C_(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25℃。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对结果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并测定指认的成分的含量。结果:15批破壁饮片样品指纹图谱标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个成分;样品与对照图谱相似度为0.922~0.994,HCA及PCA分析将15批样品分为3类,OPLS-DA分析找到对评价罗布麻叶破壁饮片质量一致性和分类贡献较大的7个成分;罗布麻叶破壁饮片中的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含量分别为2.338~4.092 mg/g、3.339~5.670 mg/g、0.135~0.696 mg/g。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罗布麻叶破壁饮片的质量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菊花破壁饮片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破壁饮片成品与其中间品、原料的化学成分相关性,为菊花破壁饮片整体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8 nm,柱温:35℃。结果:建立了菊花破壁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得到了15个共有特征峰,11批样品的相似度达0.98以上,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菊花破壁饮片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丹参破壁饮片物理属性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建立丹参破壁饮片的粒径分布和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15个物理指标[D90(颗粒累积分布达90%时所对应的粒径),粒径分布范围,粒径分布宽度,松密度,振实密度,颗粒间空隙率,卡尔指数,比表面积,孔体积,休止角,平板角,豪斯纳比,明暗度L~*,红绿色度a~*,黄蓝色度b~*]来表征丹参破壁饮片的质量属性和构建其物理指纹图谱。以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年份生产的11批丹参破壁饮片(S1~S11)进行质量评价,找出样品批间差异性指标。结果:丹参破壁饮片的粒径分布和比表面积测定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良好。10批大生产样品(S1~S3,S5~S11)的物理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0.85,但样品S4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仅0.488;不同批次样品的物理属性指标有一定差异,其特征性差异指标分别为颗粒间空隙率、比表面积、孔体积、卡尔指数、粒径分布宽度、明暗度L~*和黄蓝色度b~*。结论:该方法可较为全面地评价丹参破壁饮片的物理质量属性,可反映药材本身物质基础差异或生产工艺对丹参破壁饮片成品物理性质的影响,从物理状态层面评价产品批间的质量一致性,为新型中药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9,(3)
目的:建立红景天破壁粉碎前后HPLC指纹图谱,分析红景天破壁粉碎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红景天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8 nm;流速:0.8 mL/min;柱温:30℃。结果:10批红景天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共确定22个共有峰,并指认了1、2、4、14号共有峰分别为没食子酸、红景天苷、酪醇、芦丁。红景天破壁粉碎前后,其色谱峰数目相同。结论:本研究可较全面地反映红景天破壁粉碎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可用于红景天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并为后期红景天破壁饮片的安全有效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10批丹参传统饮片、冷冻破壁饮片、普通破壁饮片的水溶性成分U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水溶性指标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为丹参破壁饮片质量与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以Waters ACQUITY BEH C18(2.1 mm×150 mm,1.7μm)为色谱柱,乙腈-0.02%的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流速0.15 mL/min;柱温30℃;进样量2μL;采用HPLC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测定丹酚酸B含量,并利用相似度评价软件与SPSS 22.0软件对指纹图谱与丹酚酸B含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相似度软件分析冷冻破壁饮片、普通破壁饮片、传统饮片分别为12、13、14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得到丹参素钠(3号峰)、原儿茶醛(4号峰)、咖啡酸(6号峰)、迷迭香酸(13号峰)、丹酚酸B(14号峰)等5种成分,丹酚酸B含量范围为2.354%~7.606%,利用SPSS 22.0的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对10批3种粉碎方式指纹图谱与丹酚酸B含量分析得到3种粉碎方式的水溶性指纹图谱与丹酚酸B含量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对丹参破壁前后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可为丹参破壁饮片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金钗石斛、红参、黄芪等多味中药破壁饮片-中间体-原料的HPLC指纹图谱,对破壁饮片的制备过程进行化学成分追踪,分析破壁工艺对中药物质基础的影响,为中药破壁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西洋参破壁粉碎前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双标线性校正法进行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法(HPLC-CAD),以西洋参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为研究对象,使用相似度分析进行质量评价。另以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_2为双标化合物,使用DRS Origin软件进行双标线性校正,预测特征峰的保留时间,并比较其与相对保留时间法的差别,以辅助色谱峰定性分析。结果:所选10批西洋参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39以上,共确定17个共有峰,并建立了以人参皂苷Rg_1、Re、Rb_1、Rc、Rb_2、Rb_3、Rd及拟人参皂苷F_(11)为特征峰的对照特征图谱。双标线性校正法预测保留时间的精度优于相对保留时间法。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为该品种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可为其他破壁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RP-HPLC-DAD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不同品种木豆Cajanus cajan叶质量特征的共有性和差异性,为木豆叶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RP-HPLC-DAD建立13个不同品种木豆叶的RP-HPLC-DAD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similarity analysis,SA),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木豆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样品中6种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木豆叶RP-HPLC-DAD指纹图谱共标定13个共有峰,13个品种木豆叶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上,通过HCA可将这13个品种的木豆叶分为5类。PCA与HCA结果基本一致,经过PCA分析发现S8的综合得分最高,质量最好,其次是S9和S12。PLS-DA与PCA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品种木豆叶的化学成分差异主要由7、10、6、9、11号5个色谱峰引起的。S8、S9和S12的含量处于前3,与PCA分析的综合得分一致。结论 指纹图谱结合HCA、PCA和PLS-DA可以全面的评价木豆叶质量,为木豆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复方贝母散超微粉的制备及粉体表征和物理特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复方贝母散为研究对象,探讨复方中多种类多质地药物超微粉的制备及其性质.通过对细粉和超微粉的粉体表征及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研究,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复方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粒径和细胞破壁率为指标,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药物各级超微粉的粒径,筛选超微粉碎工艺.从外观性状与显微形貌、粉体粒径与比表面积等方面对药物细粉和超微粉进行比较.以吸湿率和休止角为指标,考察超微粉与细粉的吸湿性与流动性变化.结果:平贝母、麻黄、甘草、炒苦杏仁振动磨粉碎60 min,炙百部振动磨粉碎40 min,细胞破壁率>95%.物理性质研究表明,药物经超微粉碎后,外观颜色呈变浅趋势,更均匀细腻,扫描电镜显示,颗粒粒径分布更窄,失去常见的显微鉴别特征.植物药的流动性减小,矿物药的流动性增大.平贝母、麻黄和甘草的吸湿性呈减小趋势.结论:与细粉相比,超微粉的外观、显微特征、流动性与吸湿性均发生改变,为中药超微粉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Poria cocos and Polyporus umbellatus are similar medicinal fung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 method for fingerprint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polysaccharides by HPLC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s method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them in this research. Methods: The polysaccharides were extracted by decocting in water, and then completely hydrolyzed with hydrochloride. Monosaccharides in the hydrolyzates were derivatized with 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 (PMP) for HPLC analysis. More than 20 batches of P. cocos and P. umbellatu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fingerprints of P. cocos showed five common characteristic peaks, which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reference substances. The five peaks corresponded to the derivatives of mannose, ribose, glucose, galactose, and fucose. At the same time, the fingerprints of P. umbellatus showed eight common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which seven were identified as the derivatives of mannose, ribose, rhamnose, glucose, galactose, xylose, and fucose. Moreover, the similarity of their fingerprints was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by the Similar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of TCM published by China Pharmacopoeia Committee (Version 2004A). And the data were further processed by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he similarity evaluation and HCA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 cocos or P. umbellatus sample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but PCA was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 difference in monosaccharide constituents between P. cocos and P. umbellatus, an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showed the overall correct classification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The fingerprint analysis method of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s can distinguish Poria cocos and Polyporus umbellatus, and can be applied for the authentication or quality control for Poria cocos and Polyporus umbellatu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简单可行的粉葛药材质量评价及聚类分析新方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Kromasil5-ODS C1s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70:30)[B]和水[A],(0.01至50 min,B相由20%升为55%),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68 nm的色谱条件,进行HPLC指纹图谱及PCA模式识别分析。结果 有效成分葛根素在6.25~62.50 μg/mL、大豆苷元在0.62~6.15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达101.29 %(RSD 1.86%)、99.42 %(RSD 2.45%);同时通过PCA模式识别分析法对不同产地的粉葛药材进行了较好的聚类分析及质量评价。结论 HPLC指纹图谱及PCA模式识别分析法可以为粉葛药材的质量鉴别与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鹿茸饮片指纹图谱,并测定核苷类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比较鹿茸饮片中6种核苷成分(尿嘧啶、腺嘌呤、次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16批不同批次鹿茸饮片6种核苷类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评价,并结合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种饮片(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建立了鹿茸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60以上,确定了6个共有峰(尿嘧啶、腺嘌呤、次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构成鹿茸饮片的特征峰,尿嘧啶、次黄嘌呤和肌苷是差异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鹿茸饮片质量控制指标。结论该法所建立的鹿茸核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6种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可更好控制其质量,对鹿茸饮片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熊胆Fel Ursi粉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不同提取部位化学成分之间的差异,为全面评价熊胆粉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将熊胆粉分别用醋酸乙酯、三氯甲烷、丙酮、无水乙醇、乙腈依次提取,浓缩干燥,用甲醇溶解,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0批熊胆粉醋酸乙酯部位共有模式共标记6个共有峰,三氯甲烷部位共有模式共标记8个共有峰,丙酮部位共有模式共标记8个共有峰,乙腈部位共有模式共标记10个共有峰,乙醇部位共有模式共标记16个共有峰,5种溶剂提取物均指认了4个共有指纹峰(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发现相同产地的熊胆粉,受不同厂家加工方法不同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发现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乙醇部位10号峰、乙腈部位1、2号峰可能是熊胆粉质量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反映熊胆粉的化学成分分布,为熊胆粉的整体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为熊胆粉谱效关系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中药三七的HPLC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三七不同药用部位(主根、剪口、支根)的区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利用HPLC获取35批不同部位三七样品的化学信息,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别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35批三七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相似度>0.994);所建立的PCA模型可区分剪口,PLS-DA可将三者完全区分,并发现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等7个特征峰是导致三七不同部位间差异的标志物。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化学模式识别模型,能准确有效的区分三七不同部位,为三七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传统煎药工艺建立不同产地黄芪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黄芪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5批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5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990,说明各产地黄芪药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采用3个主成分对黄芪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甘肃民乐县所产批号为HQ-18001(S1)、HQ-18002(S2)和甘肃岷县所产批号为HQ-18007(S7)、HQ-18006(S6)的黄芪药材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4名。结论建立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黄芪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以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聂韡  朱培林  房海灵  龚斌  贺义昌 《中草药》2017,48(1):185-19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广东紫珠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5省15批不同产地的广东紫珠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5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900,说明各产地的药材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用3个主成分对广东紫珠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湖南会同、广西桂林、江西武宁、江西南昌、江西萍乡、江西宜春的广东紫珠药材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6名。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广东紫珠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以用于广东紫珠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珍珠透骨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其与抗炎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珍珠透骨草的指纹图谱;在相似度评价基础上,结合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其中的共有峰进行评价;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考察珍珠透骨草的抗炎活性,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研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珍珠透骨草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其中24个色谱峰为共有峰,相似度除了S2和S5,均在0. 907以上,通过对照品比对法指认了其中4个峰。HCA结果表明,全部样品被聚为四类,与PCA结果基本一致,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发现,5,6和7号峰为造成珍珠透骨草样品组间差异的3个标志性化合物。不同来源的珍珠透骨草药材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活性,谱效关系表明,1,4,5,6和10号峰是与抗炎活性关联较大的正相关峰。结论:建立了珍珠透骨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确定1,4,5,6和10号峰为5个与抗炎活性密切相关的成分,为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