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多层螺旋CT水造影方法。方法:30例疑为腹部疾病的患者行胃肠道CT水造影检查,并与内镜检查和(或)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扫描前口服等渗甘露醇溶液1800mL,并进行低张处理。结果:30例胃肠道多层螺旋CT水造影病例均获得较为满意的图像,图像无运动伪影,胃肠道内液体密度与周围组织密度对比良好,结构清晰。口服等渗甘露醇溶液(5.07%)使胃肠道各段充盈扩张良好。手术病理结果与胃肠道CT水造影表现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胃肠道水造影是简便有效、经济实惠、多维的胃肠道造影方法,尤其对胃肠道壁和腔外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SCT诊断胃肠道异物及异物致胃肠道穿孔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胃肠道异物(其中17例致胃肠道穿孔)的MSCT及临床资料,观察异物位置、形态、密度及胃肠道穿孔的MSCT表现。结果 30例胃肠道异物MSCT均可显示。异物以牙签多见(12/30,40.00%),其次为鱼骨(5/30,16.67%)、枣核(3/30,10.00%)以及鸡骨(2/30,6.67%)等;异物存留于小肠15例(15/30,50.00%)、胃部7例(7/30,23.33%)、结肠6例(6/30,20.00%)、回盲部2例(2/30,6.67%)。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11例(11/30,36.67%)高密度异物。牙签、鱼骨等长条状尖锐物致胃肠道穿孔14例(14/17,82.35%),穿孔局部见肠壁水肿、周围渗出,可见异物"跨壁征"及局部小气泡影。结论 MSCT可全面显示胃肠道异物的位置、形态及伴发改变,对胃肠道穿孔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溶液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充分肠道清洁后,患者行磁共振小肠造影前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2000 m L,肌内注射山莨菪碱。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图像质量和小肠扩张效果。结果本组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100.0%。2例出现轻度恶心。结论在充分肠道清洁后,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前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可使小肠充分扩张,使造影图像达到满意的成像效果,从而提高小肠病变的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4.
离体生物软组织同步辐射相衬CT成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同步辐射相衬CT对离体生物软组织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将手术切除人贲门标本3块、食管及食管癌标本各2块及自尸体标本提取的大脑中动脉组织2块固定并自然干燥,之后行同步辐射相衬CT成像,观察成像显示的软组织结构,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同步辐射相衬CT图像清晰显示正常贲门及食管壁3层结构,即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黏膜面光整;在食管癌标本则显示癌组织浸润食管壁;对大脑中动脉组织可清晰显示脑动脉管壁及血管腔内状况。结论 同步辐射相衬CT成像能清晰显示离体生物软组织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及体位选择对小肠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70例受检者口服2.5%等渗甘露醇2000 mL,检查前分4次口服,400~500 mL/次,充分充盈胃和十二指肠。随机分为2组,35例采取仰卧位,35例采取俯卧位。平扫后行增强扫描,通过多平面重建,观察和测量肠管宽度、肠壁厚度、肠腔黏膜,及肠管外病变、肠系膜血管、腹腔淋巴结,并对各组测量数据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62例小肠充盈满意的患者肠管内外病变、肠系膜血管、腹腔淋巴结二组都显示满意,肠管分布、肠腔黏膜的显示,俯卧位优于仰卧位。 结论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俯卧位更有助于对小肠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口服2.5%甘露醇溶液后小肠超声造影检查(SICUS)诊断小肠克罗恩病(CD)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35例小肠CD患者,根据C反应蛋白(CRP)水平将其分为轻微组(n=66)和严重组(n=69),对比观察常规肠道超声(IUS)、SICUS及MR小肠造影(MRE)诊断小肠CD及其并发症的效能。结果 对所有135例及轻微组66例患者,SICUS对检出小肠CD 的敏感度均高于IUS而低于MRE(P均<0.05);对严重组69例患者,SICUS检出小肠CD的敏感度高于IUS(P<0.05),而与M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SICUS检出小肠CD的特异度高于MRE(P<0.05)。SICUS检出小肠CD合并狭窄的敏感度均高于IUS及MRE(P均<0.05),而其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口服2.5%甘露醇溶液后SICUS有助于诊断小肠CD及其并发症,特别是肠腔狭窄;结合MRE可提高检出轻微小肠CD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及胃肠道钡餐造影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胃肠钡餐造影的影像特征,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结果 5例为小肠异位胰腺,7例为胃异位胰腺;病灶均呈类圆形,向腔内生长。其中2例小肠异位胰腺合并肠梗阻、肠套叠。8例病灶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影,部分可见点状低密度,5例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相似,其中4例病灶动脉期可见点状低密度影。2例异位胰腺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病变区类圆形充盈缺损。结论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及X线钡餐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在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支气管定量分析技术在实变型肺挫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实变型肺挫伤合并ARDS患者的资料,应用FACT-Digital LungTM软件分割CT图像,计算肺挫伤病灶体积占双肺容积的百分比,测量临床治疗前后肺挫伤病灶处2~4级支气管内腔横截面积、管壁横截面积、最大壁厚、平均壁厚、管腔最大密度、管腔平均密度、管腔内直径、管腔外直径、管腔内周长及管腔外周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例共56处肺挫伤病灶,治疗前肺挫伤病灶处2~4级支气管内腔横截面积、管壁横截面积、管腔内直径、管腔外直径、管腔内周长及管腔外周长均小于治疗后(P均<0.05),最大壁厚及平均壁厚均大于治疗后(P均<0.05),治疗前后管腔最大及平均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挫伤病灶体积占双肺容积的百分比与胸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 CT支气管定量分析技术可直观显示实变型肺挫伤合并ARDS患者支气管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I(HRMRI)技术评价大白兔模型小管径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和球囊损伤新西兰大白兔(12只)腹主动脉内膜制作模拟小管径动脉的粥样硬化模型,行高分辨FSE T2WI成像和病理分析。病理切片严格与MRI匹配,分析包括HE染色、Masson及免疫组化染色。以病理分析结果为标准,评价MRI在显示动脉斑块形态、成分以及定量测量方面的价值。结果 模型腹主动脉可见以脂质沉积和纤维增生为特征的斑块。不同组织成分的斑块表现为不同的T2WI信号特点,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的疏松纤维帽表现为近管腔的高信号带,脂质聚集区多表现为高信号带下的低信号区,致密和薄的纤维帽不能显示。T2WI测量管腔面积和管壁面积与组织学测量值有较高的相关性(管腔r=0.7503,管壁r=0.8666,P均<0.05)。结论 高分辨MR T2WI可准确显示小管径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学特征,提供斑块负荷和主要组织成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SCT碘水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食管癌术后胸胃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癌术后胸胃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吞服碘水后MSCT造影特征。结果 8例为单个瘘口,1例有2个瘘口;6例瘘口位于胃底部,3例瘘口位于胃体部;瘘口直径2~10 mm,瘘道长2~6 mm。MSCT碘水造影三维重建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胸胃瘘的瘘口与瘘道,明确瘘的确切位置、瘘口直径以及瘘的毗邻关系。结论 MSCT碘水造影结合三维重建是一种有效的确诊食管癌术后胸胃瘘的手段,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等渗甘露醇MRII,肠造影榆台方法及其埘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临床怀疑小肠疾病的26例患者行MR小肠造影,检查前45min开始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1500ml做为肠道对比剂,MR扫描前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mg抑制肠蠕动.扫描序列包括:平扫: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FSE,SSFSE)和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astspoiledgradientecho,FSPGR);增强:冠状面和横断面FSPGR序列。记录患者不良反应,以差、良好、优等级评估小肠充盈效果和图像质量,将MR小肠造影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最终临床诊断对照。结果除2例Crohn病患者感轻度恶心外.被检查者无其他不良反应。26例(100%)回肠和空肠远段、22例(85%)空肠近段充盈效果优良.4例空肠近段充盈效果差。呼吸运动伪影、肠蠕动伪影均为0例.少量磁敏感伪影2例,图像质量均为优、最终诊断结果为正常小肠12例.Crohn病7例,小肠梗阻(肠粘连引起)、腺癌、多发间质瘤(GIST)、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结肠瘘、空肠乇细血管扩张症和小肠旋转不良各1例.1例空肠毛细血管扩张症MR小肠造影术发现异常,其余MR小肠造影诊断与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结果一致.诊断准确度为96%。结论口服等渗甘露醇MR小肠造影是一种易行、可靠的小肠检查方法,对诊断小肠Crohn病、肿瘤和肠梗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口服高渗甘露醇盐水对比剂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81例消化道病变和有小肠疾患症状的病例纳入研究(男47例,女34例,年龄26~81岁),在90 min内口服约1500~3000 ml 高渗甘露醇盐水(2.5%甘露醇,1.5% NaCl)后,肌注20 mg山莨菪碱20 min后行CT三期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重组、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将胃、小肠和结肠充盈程度分为满意、较好、不满意;按小肠长短和重叠分布程度分为密集型、均匀型和离散型.测量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各段小肠的最大管外径和肠壁强化程度,在动、静脉期将肠壁强化分为明显强化(>90 HU)、中度强化(60~89 HU)和轻度强化(<60 HU).分析不同小肠病变的MSCTE表现.结果 除5例检查完成后出现腹泻外,其余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现相关并发症.胃、小肠和结肠充盈满意46例,较好23例,不满意12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充盈度经统计分析分别为(24±4.5)mm、(24±3.9)mm、(23±3.3)mm;小肠分布:小肠分布密集型7例,均匀型58例,离散型16例.小肠壁明显强化9例(动脉期明显强化有3例),中度强化60例(动脉期明显强化17例),轻度强化11例(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MSCTE清楚地显示了肿瘤、Crohn病、粘连性肠梗阻等多种消化道疾患的肠内、肠壁、肠外血管、系膜及腹内脏器情况.结论 高渗甘露醇盐水MSCTE是一种简便、全方位显示小肠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甘露醇作为口服对比剂用于小肠MR检查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露醇作为对比剂用于小肠MRI的价值。方法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口服目前研究较多的甘露醇混合液和2.5%甘露醇,行MR扫描,从扩张度、图像质量、不良反应几个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从小肠平均扩张度和不良反应方面两者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gt;0.05),从4、5、6段小肠的扩张度和图像质量方面对比,甘露醇混合液较2.5%甘露醇效果好,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甘露醇作为对比剂用于小肠MR检查效果较好,甘露醇混合液对小肠的扩张效果和图像质量较2.5%甘露醇好。  相似文献   

14.
赖灿  周海春 《磁共振成像》2012,3(3):188-193
目的分析儿童小肠病变MRI表现,评价小肠MR成像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病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前让患儿口服2.5%的等渗甘露醇溶液后,静脉注射山莨菪碱0.3mg/kg,随后行MR扫描,扫描方法包括冠状面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横断面及冠状面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vibe超薄容积扫描(压脂)序列,然后行带脂肪饱和技术的T1WI横断面及冠状面增强扫描。结果 12例患儿均能接受等渗甘露醇溶液,未发现并发症,其中Crohn病6例,共显示16段炎症肠管,MRI表现为增强后病变肠壁强化明显,病变肠段肠壁增厚(厚度为5~14mm),且多表现环形增厚,肠壁厚薄不均,肠腔变窄。十二指肠球部慢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穿孔、胃肠吻合口溃疡、小肠梗阻(柿石症)、小肠淋巴瘤、肠套叠各1例。小肠MR成像不仅显示了病变本身,还显示了肠壁、肠外血管及肠系膜脂肪的情况。结论小肠MR成像安全、有效、无创、无电离辐射,能全方位多维显示儿童小肠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胃肠道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确诊CD患者的全腹部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检查的CT表现,并以20例肠道无异常的受检者作对照.检查前清洁肠道,肌注654-2液10-20mg,分时段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溶液充分充盈肠管,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结果 16例CD(病例组)2.13例经结肠镜及病理结果确诊,3例经临床确诊.在16例CD中,CT上均出现病变段肠壁异常强化及病灶节段性分布特点,肠壁增厚15例,黏膜溃疡6例,黏膜鹅卵石征3例,假憩室征2例;肠系膜病变"梳状征"9例,肠系膜淋巴结增生4例;瘘管1例;肿块2例,不全性梗阻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胃肠道CD,尤其是小肠CD的诊断、病变分期的判断和临床疗效的评价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常小肠的MS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口服及灌肠双重肠道准备后小肠MSCT各种正常表现.方法 对44名健康志愿者,经结肠、小肠双充盈法准备后,对小肠进行测量,包括肠壁厚度、肠管充盈直径、肠壁分层、肠壁CT值、空肠黏膜皱襞数、肠系膜脂肪密度、肠系膜血管影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和后腹膜淋巴结MSCT显示率等.结果 小肠总的肠壁厚度平均值为(1.72±0.20)mm;整个小肠平均充盈肠管直径(21.24±3.05)mm;小肠各组段肠壁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28.13±0.38)HU、(55.42±0.88)HU和(67.86±0.94)HU;正常小肠每厘米肠段内可见的空肠黏膜皱襞数为2.29个,肠系膜血管影为2.59个;平均肠系膜脂肪密度-98.57 HU;肠壁改变以单层为主.结论 对正常小肠MSCT的各种表现和测量指标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小肠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CTC和CTE诊断肠道疾病的价值.方法 20例临床高度怀疑肠道疾病的患者(病变的确切部位不明),其中男12例,女8例.常规准备肠道后,运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对所有患者行CTC和CTE联合检查, 将结果与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①9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7例CTC或CTE结果与病理结果吻合;1例CTE诊断与病理结果不符,1例无明显阳性发现.②6例因各种原因导致肠镜检查失败的患者中,3例CTE或CTC诊断发现有病变;3例无明显阳性结果.③5例肠道术后随访患者中,CTC和CTE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征象.结论 当临床高度怀疑肠道疾病但又不能明确病变部位、或因种种原因造成肠镜检查失败时,联合运用CTC和CTE在明确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