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2000年增城市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增城市伤寒流行因素,为伤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增城市疫情统计年报表及暴发疫情专题调查报告,对该市1991-2000年伤寒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00年全市共报告病例数605例,年均发病率8.27/十万,无死亡病例。1991-1995年与1996-2000年比较,总年龄发病率由13.95/十万降至3.11/十万;1991-1995年共暴发2宗疫情,总发病例数291例,1996-2000年无暴发疫情发生。年均发病率最高为镇龙镇(54.94/十万), 其次为分布在南部铁路沿线经济较为发达、流动人口较多的镇,年均发病率在6.88/十万-17.81/十万之间。该市伤寒常年均有发病,夏秋季为主;5-24岁年龄段是该市伤寒的高发人群;病例以农民和学生为主;1987-2000年该市流动人口伤寒病例占当地病例的9.20%。结论 增城市1991-2000年伤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后5年较前5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已降至较低发病水平;5-24岁年龄段的学生和农民是预防的重点对象。建议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伤寒Vi多糖菌苗的免疫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2.
1992—1996年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年来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特点、趋势及规律,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FoxPro建立数据库,采用EpiInfo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992~1996年全军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596例,各年度报告病例数依次为67例、124例、122例、142例和141例。所有病例中干部151例占25.4%,战士422例占70.8%,职工及其他人员23例占3.8%。除1992年秋冬季高峰不明显外,其余各年度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春夏和秋冬两个季节发病高峰,以春夏高峰为主。5年中共报告暴发疫情5起,发病93例,占总报告发病数的15.6%;因流行性出血热死亡6例,病死率1%。结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时间具有特殊的时间分布规律,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已给部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建议进一步加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工作,包括制定规划、加强疫情监测、防鼠灭鼠及疫苗接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充分认识传染病暴发的危害,指导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防治工作。[方法]收集大连市1952~2008年部分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2-2008年合计发生部分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82起,发病12058例。其中,伤寒与副伤寒19起,发病1606例;细菌性痢疾7起,发病497例;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合计22起,发病7893例;甲型病毒性肝炎34起、发病2062例。发生在农村的49起、发病6487例,发生在城区的33起、发病5571例;水型暴发42起、发病8236例,食物型暴发13起、发病1821例,生活密切接触暴发17起、发病502例;多种因素引起暴发4起、发病1011例,原因不清6起、发病488例;工人(民工)占36.30%,学生占31.83%,农民占16.91%,城镇居民占13.s2%,学龄前儿童占1.29%;其他人群占0.16%。[结论]大连市部分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为供水系统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22起群体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共计病例934例,每起疫情的罹患率波动在0.88%~37.93%之间。10—12月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25:1;发病年龄最小的5月龄,最大的91岁,10—39岁共发病572例,占总病例数的61.24%;13起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58.78%。所有疫情均未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22起疫情的病例均以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儿童病例以呕吐为主,成人病例以腹泻为主。22起疫情共采集粪便标本219份,检出诺如病毒抗原81份,阳性率为36.99%,其余标本均未检测到诺如病毒抗原。结论广州市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多发生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单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阳江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1年阳江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集暴发疫情中流感样病例咽拭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2006-2011年全市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30起,涉疫177334人,累计发病8580例,总罹患率为4.84%,死亡l例,病死率为0.01%;2009年出现4月和11月2个流行高峰,其他年份以4-5月为流行高峰;发生场所集中在小学(58起、占44.62%)、中学(32起、占24.62%)和幼儿园(30起、占23.08%);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新甲型H1N1流感46起,占35.38%,H3N2型流感50起,占38.46%,B型流感33起,占25.38%,未检出流感病毒1起,占0.77%。结论阳江市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健康教育和落实学校晨检制度是预防控制流感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2004--2012年麻疹流行状况,探讨预防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林芝地区2004--2012年麻疹疫情监测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林芝地区2004--2012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67例,年均发病率为23.5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察隅县和林芝县,分别占病例总数的83.92%(308/367)和11.17%(41/367);9-10月为发病高峰期,共报告312例,占发病总数的85.01%;男性194例,女性173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以下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94.01%(345/367);病例职业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7.41%(174/367),其次为散居儿童占23.16%(85/367)、农民占22.89%(84/367)。2006年9月发生1起暴发疫情,报告病例306例。结论林芝地区麻疹发病处于较低水平,但仍有暴发疫情发生,应加强疫情监测,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992—2001年临沂市伤寒监测点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沂市伤寒、副伤寒(伤寒)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伤寒老疫区苍山县和郯城县设立伤寒监测点,监测伤寒发病、暴发情况,调查不同人群慢性带菌情况与正常人群抗体水平。[结果]监测点人群1992—2001年共发现伤寒病人2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16/10万。其中,8—11月发病191例(占65.64%),5—40岁发病244例(占83.85%);暴发疫情发病178例(占61.48%),水型传播病例152例,占暴发病例的84.92%。伤寒既往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带菌率为1.06%;正常人伤寒抗体几何平均滴度,O抗体为1:41.23,H抗体为1:50.75。监测点1995—1998年收集的36株伤寒杆菌噬菌体分型,主要为D2、E1和M1型。[结论]应采取以切断经水传播、免疫接种和敏感药物治疗病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临沂市的伤寒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传染病暴发疫情的特征、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2005--2008年共报告225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病10223例,无死亡病例;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暴发疫情总数的84.89%,其中水痘、流感分别占40.44%、33.33%;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暴发疫情共204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90.67%,发病8961例,占发病总人数的87.66%;冬春季暴发疫情较多,3-4月发生112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49.78%,12月发生27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12.00%。结论广州市传染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重点加强冬春季重点场所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大连市1979-1994年的甲肝暴发疫情资料。通过整理分析,可为肝炎防治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1流行概况1.1流行强度:1979-1994年大连市共报告甲型肝炎103014例,年均发病率为130.02/10万;该期间有明确记载的甲肝暴发疫情17起,发病人数达50例,平均罹患率为2.if%;其中学校内发生7起,发病力3例,平均罹患率为3.92%,非学校内发生10起,发病W例,平均罹患率为1.刃%。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o.01)。1.2时间分布:17起暴发疫情,除9月份外,其余各月均有疫情报告,但以5月份及12月份报告较多,分别有4起暴发疫情,占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4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特征和暴发原因及处理现况,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暴发疫情资料。[结果]全年暴发18起,报告病例670例,罹患率1.6%,占当年报告总数的10.2%;暴发高峰时间为6、7月份(26.9);水型暴发7起,报告病例456例(68.1%);边远贫困农村12起,罹患率为1.5%,学校4起,罹患率为3.2%,是农村的两倍;病原学诊断6起,共42例(6.3%),血培养阳性39例,甲型副伤寒(甲副)4起,病原菌证实1起伤寒与甲副混合暴发。[结论]伤寒副伤寒暴发常年可发生,水型暴发常见,学校、边远落后农村地区以及城郊结合部是防制重点,学生和农民是防制的高危人群;亟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以控制或减少暴发。  相似文献   

11.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1997年全县上报细菌性痢疾1198例,报告发病率为292.195/10万。发生暴发疫情4起,发病258例,其中学校暴发3起,发病202例,占暴发病例总数78.79%。从流行病学、临床和病原学等方面对这3所学校的菌痢暴发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起,我省伤寒(含副伤寒)发病率开始回升,1994年起又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部分市伤寒发病率仍较高,局部地区时有伤寒爆发疫情发生,显示我省仍应加强伤寒的防治工作。现将我省lgu-IWe年伤寒的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流行病学特征互.l流行强度三年全省共报告伤寒病例9232例,年平均发病率4.43/十万;病死3例,年平均病死率0.03%,3年发病率分别为5.33/十万、4.23/十万、370/十万,病死率在0.03-0.07%之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表1)。l.2地区分布全省各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东芜市、惠州市、中山市、…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宁波市水痘暴发疫情及其突破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 法 对2010-2014年宁波市水痘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入学前和入学后以及不同学校类型学 生水痘突破病例的初次免疫(初免)至发病时间间隔。结果 2010-2014年宁波市累计报告水痘暴发疫情 28起,累计报告病例574例,平均发病率为1.98% (574/28917)。宁波市水痘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春季 (3~5月)和秋季(9~11月),分别占32.14%和45.83%。小学是水痘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占全部 暴发疫情的89.29% (25/28)。农村学校水痘暴发疫情共15起,占53.57% (15/28),平均发病率为2.66%, 高于城市学校(1.56%)和城乡结合部学校(1.45%),犘均<0.01。水痘突破病例中,入学前(1~2岁)接 种水痘疫苗者初免至发病时间间隔[(6.38±2.14)年]长于入学后(≥3岁)接种者[(5.31±2.42)年] (狋=2.22,犘=0.028);城市小学接种水痘疫苗者初免至发病时间间隔[(7.24±1.83)年]长于县镇小学 [(6.46±2.00)年]和农村小学[(5.81±2.03)年](犉=4.67,犘=0.012)。结论 应重点加强春秋季小学 水痘防控工作,尤其应在农村学校中宣传水痘预防知识,并认真开展第2针水痘疫苗接种工作。 关键词:水痘;暴发疫情;突破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07 0514 04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区部队大联勤后传染病发病特点与规律,为制定联勤体制下卫生防病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区部队2004-2007年疫情信息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传染病2918例,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报告总数的47.40%,超过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数。水痘发病数上升势头迅猛,2007年上升至第1位。新兵发病较多,约为第2年兵的2倍。共暴发41起疫情,涉及9种疾病468例病人,其中呼吸道传染病35起,占85.37%。结论应以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作为当前防病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新兵的卫生检疫工作,加强对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防疫指导,加大疾病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苏州市相城区2019年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水痘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相城区2019年报告的所有水痘暴发疫情及病例相关资料和病例的免疫史,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相城区2019年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34起,涉及病例324例.病例数在5~9例的共21起,占61.76%;发病高峰为11-12月,病例数占29.94%;发病年龄集中在5~<8岁,占66.98%,病例以托幼机构和小学生为主;疫情首发至接报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正相关(r=0.70,P<0.05).突破病例153例,占47.22%.有126例(占82.35%)发病时间距初次免疫≥3年.结论 相城区水痘暴发疫情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集中在托幼机构和小学校,应加强水痘发病监测、提高报告及时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和幼托园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根据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对海淀区2006—2008年报告的中小学校和幼托园水痘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淀区2006—2008年中小学校和幼托园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21起,累计发病317例,无死亡病例,小学水痘暴发疫情16起,占总数的76.2%;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3~6月、11月和12月;2006—06以后对疫情发生单位中年龄在15岁及以下易感者进行水痘疫苗的免费应急接种,接种率92.6%~100%;暴发疫情时间持续最长65d,最短5d,平均28d(中位数);暴发病例中有水痘疫苗明确免疫史的占41.96%,无免疫史的占49.84%,免疫史不详的占8.20%。结论2006—2008年海淀区报告的中小学校和幼托园水痘暴发疫情逐年增多,小学的水痘暴发疫情比例较大,说明小学生是水痘暴发疫情控制的重点人群,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10--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10--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711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6.40/10万、28.10/10万、59.04/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3.4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7和10-12月,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9.56%(1097/3711)和41.09%(1525/3711);男性发病2406例,女性发病1305例,男女性别比为1.84:1;病例主要集中在3-9岁年龄组,共发病2434例,占总病例数的65.59%;职业以学生最多,共2199例,占59.26%,其次为散居儿童(662例)和托幼儿童(557例),分别占17.84%和15.01%。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56起,报告病例558例,平均罹患率为1.42%,暴发疫情集中在4-7、9-12月,均发生在学校。结论黔东南州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做好免疫管理工作,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廊坊市广阳区两所学校4起水痘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分析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在学校等集体单位内预防与控制类似疫情的措施。方法对两所学校4起疫情中的所有发热出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起疫情均属局部暴发,涉及儿童4681人,发病人数307人,平均发病率6.56%。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11岁,发病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学校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疫情时间长短不等,最短者在发现病例当天上报,最晚者在发现病例后10天上报。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传染病预防控制及应急处置工作的重点是在各部门、社会各界人群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旅行医学科学》2008,(1):22-22
2007年4月1日-2008年3月12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共收到流感样病例或流感暴发疫情118起,累计发病9071人,无死亡。2008年2月1日-2008年3月12日,该系统共收到流感样病例或流感暴发疫情21起,累计发病944人。在118起暴发疫情中,85起疫情进行了采样检测,检测阳性率为87.06%。在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的暴发疫情中,B型流感所占比例最大(56.47%),其次为H3N2亚型(18.8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05—2019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资料及既往“疫情调查报告”,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05—2019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2005—2019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23起,伤寒17起,甲型副伤寒6起,发病数911人,罹患率0.55%。疫情集中在4-10月,共16起,占69.56%。疫情分布在7个市(州),安顺市、毕节市、黔东南州有14起,占60.87%。0~20岁组和31~50岁组分别占36.99%和23.93%;农民和学生分别占39.19%和33.26%。水型传播15起,占65.22%。采集血样标本491份,血培养阳性率40.33%,采集大便标本37份,阳性率5.41%,外环境水标本334份,阳性率6.59%。结论 贵州省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以水型暴发为主,学生和农民是主要受威胁人群。要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风险管控工作,减少疫情波及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