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进行干预。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脑循环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NES)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3月我院96例PSCI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MNES治疗,共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NIHSS评分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NES治疗PSCI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并提升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梗死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接受穴位安慰刺激,均治疗4周。以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有效率为主要的疗效评价指标,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次要疗效指标,以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与对照组(64.7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显著提高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P0.05)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及右正中神经电刺激(RMNS)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催醒的影响. 方法 选择83例术后恢复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1),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高压氧(HBO)及右正中神经电刺激(RMNS)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定(ESS)和远期生活质量评分(KPS),采用经颅三维多普勒彩色超声(TCD)和脑地形图(BEAM)分别评定脑血流量和脑电活动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1、3个月时各项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显示治疗组患者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明显提高,对照组仅有17例患者病灶局部脑血流量较前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BEAM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弥漫性慢波明显减少. 结论 高压氧及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和脑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意识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为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尤瑞克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Scale(MR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2组疗效,并随访半年评定Barthel指数(BI)分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IHSS、MRS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尤瑞克林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1-01—2013-02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1个月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及1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及生活能力缺陷,疗效优于胞磷胆碱。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为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2017-12—2019-1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丹红,实验组在丹红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后2周及1个月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从而评估其药物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周及1个月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1)入院后2周,2组NIHSS评分分别为(5.33±3.79)分及(6.20±4.68)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55.92±19.45)分及(52.58±26.17)分,实验组NIHSS评分稍低于对照组,其Barthel指数稍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后1个月,2组NIHSS评分分别为(3.52±2.94)分及(5.17±4.11)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67.00±17.33)分及(56.17±25.49)分,实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14d,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阿托伐他汀分散片、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血栓通、巴曲酶治疗,并辅以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GM1(生理盐水+GM1 40 mg/d)联合高压氧治疗,疗程10 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NIH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mRS评分。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mR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χ~2=5.00,P=0.02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未能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予以常规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在此基础上的进行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更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康复和远期疗效,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在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03-2011-03本院收治296例首次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1个疗程与2个疗程的NIHSS评分及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个疗程与2个疗程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在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中的效果较好,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结合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P<0.05)。治疗前2组MDA、SOD、BDNF、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DA、NSE均降低(P<0.05),SOD、BDNF升高(P<0.05),且研究组MDA、NSE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SOD、BDNF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NIHSS、FMA、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FMA、BI评分升高(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结合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康复中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曲克芦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五莲县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14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克芦丁注射液+胞磷胆碱钠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提升;治疗后2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提升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连用2周;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在治疗后14、30、90 d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MBI)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同时采用CT灌注成像(CTP)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梗死区rCBF(局部脑血流量)、rCBV(局部脑血容量)、TTP(达峰时间)和MTT(平均通过时间)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1)在治疗后的14 d 2组患者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均下降,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14 d治疗组较对照组rCBV、rCBF均增加,TTP、MTT均缩短(P<0.05);(3)在治疗后30 d、90 d 2组患者改良Barthel 指数(MBI)相比治疗前均呈现好转,但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氢溴酸樟柳碱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漳州市第三医院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他汀类药物、清除氧自由基剂药物及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连续治疗14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组NIHSS评分、mR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并观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mR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尤瑞克林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干出血的疗效。方法 41例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治疗组)和41例接受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实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干细胞治疗组在治疗后14d、3个月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Barthel index评分及Barthel index加分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对脑性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机制。方法 20例脑性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治疗组(n=10),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在第一次治疗前,对两组病人均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患者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检测结束后立即给以治疗组病人手厥阴经电刺激30min,刺激结束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行第二次检测。对比刺激前后即时的血流变化情况。每天给予手厥阴经电刺激30min,持续电刺激1个月后再次对对照组及刺激组进行相同TCD指标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1个月后两组治疗相同。对比治疗3(个月时的GC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结果 刺激组患者手厥阴经电刺激对脑性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状态有明显的即刻效应。持续刺激1个月后,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伤后3个月时,刺激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刺激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非刺激组。结论 手厥阴经电刺激能提高脑性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对于促进脑性昏迷患者的苏醒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运动障碍及心理障碍恢复的有效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功能独立测定评分、自尊及人际行为评定量表、情绪状态量表检测。结果经过平均1个月的治疗,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功能独立评分、自尊及人际行为评定量表中的个性、表现/社会接纳程度、恢复能力/稳定性、自主性、存在价值评分及总分明显提高(P<0.05),情绪状态量表中紧张-焦虑、愤怒-敌对、疲劳-无力评分及总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障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穴位注射对重症脑炎持续昏迷患儿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4-04—2016-02重症脑炎持续昏迷患儿63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31例予以电刺激治疗,研究组32例予以电刺激与穴位注射联合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0 d,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昏迷指数(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治疗后清醒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NGF、MBP、NSE、S100B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清醒率84.38%(27/32)高于对照组61.29%(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理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重症脑炎持续昏迷患儿,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清醒率,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焦虑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60例符合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6周。研究组同时进行6周(共24次)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疗效;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定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8.6%和51.7%(χ2=4.51,P<0.05)。两组HAMA和CGI-SI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以研究组下降更为显著(t=-3.880,-2.899;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以研究组生理领域评分增加显著(t=-4.712,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脑电生物反馈对焦虑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联合倍他司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自贡医院收治的ACI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标准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静脉滴注,试验组加用己酮可可碱缓释片治疗,连续治疗3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MMSE评分、Barthel指数则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升高,血清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01—2012-01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5例。移植组20例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方式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选择同期入院但未行干细胞移植的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同期随访血常规、生化全项、肿瘤标记物以观察其安全性。结果移植前2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基本相似。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6个月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移植前比较,治疗组在移植后6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aR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2例患者在移植后出现一过性发热,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随访各项血液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结论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近期临床疗效明显,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