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颅底病变可累及额筛窦和鼻腔。由于额下入路、颅面联合入路、鼻侧切开术及面中线翻揭术等损伤较大,少数作者已经开始尝试扩大经鼻入路手术,但是报道少,相关解剖学研究也未开展。本文通过相关的解剖结构观测,结合尸颅手术摹拟,探讨经鼻入路前颅底手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提出预防严重并发症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神经外科技能的发展,微创理念逐步渗透到神经外科的各个领域,其中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神经内镜辅助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通过颅底自然腔隙到达手术区域,切除颅底中线区的病变,较其它入路对脑组织的损伤小,该入路研究逐渐成为主流.通过了解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解剖研究进展及颅底重建的解剖研究进展,为扩大经鼻蝶手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及术后颅底重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是在扩大经鼻蝶入路和神经内镜的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相关解剖的研究进展,手术适应证已经扩展至处理颅底中线病变,如鞍上、鞍前、鞍后、鞍旁、斜坡和颅颈交界处等方面病变。现就以上各方面国内外相关解剖及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扩大经颅底八路治疗前颅底病变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采用扩大经颅底入路对10例前颅底病变进行手术。结果全切除6倒,大部切除2例,修补2例,手术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随访5~29mo,无明显复发。结论该入路宽阔显露前颅底平面,对前颅底中线部位病变,可以满意替代经面经颅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扩大前颅底经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方法 双额骨瓣开颅包括眶嵴及部分眶板,扩大颅底侧暴露,经纵裂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2例全切肿瘤,嗅神经及周围结构保护良好。结论 扩大前颅底经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肿瘤显露满意,脑牵拉轻,可直视下切除肿瘤,手术操作方便。肿瘤切除彻底,周围组织几无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蝶窦病变的临床特征及经蝶入路鼻内镜手术的发展现状。从蝶窦相关的解剖学概况,蝶窦病变的诊断思路,鼻内镜手术在蝶窦及经蝶入路颅底手术中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来阐述鼻内镜作为一种微创外科手术的重要价值。结论鼻内镜手术应用于蝶窦病变的诊治具有极佳的临床效果;经蝶入路鼻内镜手术的应用使得鼻颅底外科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20年来,随着医学科技及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经鼻经蝶内镜手术以戏剧般的速度发展,并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与传统的经鼻蝶手术比较,内镜经鼻蝶手术是一个概念性的革新,它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如更接近手术目标,避免对脑组织的牵拉和损伤,减少术后疼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95%的鞍区病变都可以通过常规的经蝶内镜入路手术切除。近年来,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已经扩大到了整个颅底中线区的病变,即前到额窦,后达齿状突区域,以前认为通过内镜手术不可能切除这个区域的肿瘤和其他病变,现在都有可能通过扩大的内镜经鼻入路得到切除。同时,颅底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得脑脊液漏这个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文章还讨论了内镜经鼻手术发展史上几位杰出的先驱和几项关键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额下入路联合面部鼻侧切开手术治疗儿童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前中颅窝底各类颅底沟通肿瘤的患儿中选取7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行额下入路联合面部鼻侧切开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的扩大前颅窝底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儿的肿瘤切除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肿瘤切除率85.7%(30/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20/35)(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60.27±7.62)患儿的 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3.58±5.39)P<0.05,观察组患儿的病死率5.7%(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6/35)(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11.4%(4/3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7/35)P<0.05。结论额下入路联合面部鼻侧切开手术对于儿童前中颅窝底各类颅底沟通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最大范围地切除颅底肿瘤,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535-1537
目的:探讨颅底适形多层重建技术在内镜扩大鼻颅底手术脑脊液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行经鼻内镜扩大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出现脑脊液漏患者38例,其中采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颅底重建20例(对照组),使用适形多层重建技术行颅底重建18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术后脑脊液漏6例,观察组发生术后脑脊液漏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底适形多层重建技术可明显降低内镜扩大鼻颅底手术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是防止术后脑脊液漏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完整而安全切除累及颅底区域肿瘤的两种手术径路。方法 对4例颅底肿瘤根据侵及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其中3例采用经一侧上颌骨翻转入路,1例采用经一侧腮腺颞下窝入路。结果 所有病例的颅底肿瘤均被安全而完整地切除,涉及的颅底区域包括颞下窝,翼腭窝,鼻咽部及咽旁间隙。病变包括纤维血管瘤,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高分化平滑肌肉瘤及高分化鳞癌。结论 上颌骨掀翻入路是治疗中颅底或侧颅底,尤其是同时累及两个解剖区域以上病变时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侧后颅底病变伴张口受限,面神经受侵犯者,经腮腺颞下窝入路是极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经眉弓皮肤切口,做3.0 cm×2.5 cm包括眶缘及部分眶板在内的额下骨窗;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肿瘤28例.结果:28例肿瘤全切26例,2例垂体瘤行次全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并能有效地处理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相似文献   

12.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切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经额颞眶颧入和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暴露肿瘤,予于显微手术切除。结果:17例该部位肿瘤施一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结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前中颅底内外沟通瘤应根据肿瘤位置、侵犯范围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充分暴露病灶,有利于广泛切除肿瘤。颅底重建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202例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肿瘤切除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肿瘤全切除134例(66.3%),次全切除53例(26.2%),部分切除15例(7.5%),死亡6例(2.9%).结论 颅底肿瘤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选择有利于肿瘤最佳显露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的关键,应在将病人生存质量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扩大经鼻入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显微解剖特征,为相关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10例防腐尸颅,按经鼻路径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颈内动脉与蝶窦外侧壁和垂体的关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情况,测量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各分段与中线的距离.结果:前鼻棘到颈内动脉隆起最凸点的连线长度为(74.5±3.1)mm,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分为鞍旁部和斜坡旁部,主要有2个分支;前垂直段、前曲段、水平段、后曲段、后垂直段内侧壁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7.4±1.0),(9.0±1.3),8.3±2.5),(7.6±1.4)和(8.9±1.5)mm.结论:采用扩大经鼻入路可处理侵袭海绵窦内侧腔的病变,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是扩大经鼻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所遇到的主要解剖结构,熟悉相关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对于减少术中出血、安全处理海绵窦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相关颅底肿瘤内镜手术的意义,探讨其适应证、入路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鼻相关颅底肿瘤48例,均在内镜下进行手术,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累及范围及性质分别采取经筛,鼻中隔经蝶,经扩大上颌窦后壁,鼻腔外侧壁,鼻外上颌骨,经口咽后壁等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率81.3%(39/48),次全切除14.6%(7/48),大部分切除4.1%(2/48),并发症发生率18.7%(9/48),无致残及致死病例。随诊3个月至6年,中位随诊时间3年,良性肿瘤复发率8.3%(4/30),无死亡病例。恶性肿瘤Kaplan-Meier法计算3年生存率75%,5年生存率57.6%。结论:术前评估,掌握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及相关技术,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采取恰当的方式切除肿瘤,与相关学科密切合作,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鞍区手术后颅底多层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例12例,其中颅咽管瘤4例,鞍区脑膜瘤3例,巨大垂体瘤5例,均行内镜下经鼻蝶扩大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采用多层重建技术进行颅底重建。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及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脑脊液漏和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经鼻蝶鞍区手术后颅底多层重建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海绵窦区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海绵窦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经鼻扩大入路下,测量重要解剖标志点,观察窦内血管、神经,分析各种入路的优缺点。结果内镜下鼻腔至海绵窦各阶段都存在恒定可靠的解剖标志。在处理海绵窦外侧壁病变需移动颈内动脉时,主要血供营养海绵窦外侧壁各颅神经的下外侧干是易于损伤的血管。结论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可显著扩大海绵窦腹侧壁的暴露范围。入路的选择与蝶窦气化类型及程度以及病变所处海绵窦的间隙相关。  相似文献   

18.
颅底及邻近部位肿瘤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颅底及其邻近部位(如斜坡、蝶窦、筛窦、眶后等处)的肿瘤,位于颅;面、咽等结构之间,手术显露困难。我们参考Derome“经颅底前入路”的方法,根据病变的实际情况作相应改进,治疗3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尹有会 《海南医学》2012,23(23):119-122
扩大额下入路较传统额下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具有暴露范围广、术野清楚、不易损伤神经、术后复发率低、便于颅底重建等特点,该入路治疗前颅窝底缺损、脑脊液漏方法可靠.与传统入路相比此入路取下了眉弓,去除了部分眶顶板,术野暴露更接近颅底,对额叶牵拉极少,缩短了手术操作距离,有利于前颅底、颅底中央部肿瘤的切除,特别是大型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剖学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颞下窝、翼腭窝、蝶筛区、前颅底、中颅底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颞下窝、翼腭窝、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手术可行,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