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针尖斜面向左,针头与皮肤之间成45°静脉直刺法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4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15例.实验组使用针尖斜面向左,针头与皮肤成45°角在血管上方快速穿刺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20°角穿刺法.比较2种进针方法对患者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2组静脉留置针进针法对患者疼痛反应,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留置管针尖斜面向左,针头与皮肤之间成45°静脉直刺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及对血管组织的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行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时采用非握拳法和改变针尖斜面及进针角度以减轻疼痛,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由方法2选择在我单位接受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22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每例各观察10次,观察组采用非握拳法,同时针尖斜面略向左,以皮肤约450角进针。对照组采用握拳法,针头根据教科书与皮肤约20度角进针,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无痛或微痛占74.3名。穿刺失败率占重1.3名,对照组无痛或微痛占4.3%,穿刺失败率占4.1%,两组数据用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明显优干对照组。结论:针对老年患者静脉特点静脉穿刺时采用非握拳法,进针时改变针尖斜面及进针角度可减轻穿刺时疼痛和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角度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求一种既能减轻患者疼痛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血管损伤的静脉穿刺角度与方法.方法 对20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在血管上方以20~30°、31~40°、41~50°、51~60°、>60°的角度,分别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即针尖斜面向左或向右)直刺血管与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的穿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疼痛程度和穿刺成功率比较.结果 2组比较存在差异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除外>60°穿刺成功率2组无差异).结论 采用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既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血管损伤,各方面均优于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的进针方法,且无论采用哪种进针方法,51~60°为最佳进针角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静脉穿刺进针法对血管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秀华  刘玉英  李艳玲  陈桂节  邹平 《护理研究》2006,20(13):1151-1152
[目的]观察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皮肤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操作者分别用针尖斜面向上和针尖斜面向左两种直刺法,先对12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静脉穿刺,再选择130例需静脉穿刺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疼痛反应、针孔堵塞及血管组织的损伤等变化。[结果]采用两种直刺法,无论是病人组还是动物组疼痛反应、针头堵塞等均存在差异(P<0.01或P<0.05)。[结论]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局部组织、血管损伤小,疼痛反应轻微,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对比,以选择最佳静脉穿刺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减轻血管损伤,有效避免液体渗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择2008年1月到2009年6月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术后住院患者200例,单日静脉穿刺为实验组,双日为对照组,均选用上肢浅静脉.2组选用同一部位的血管,单日为左上肢血管,双日为右上肢血管,选择心理素质良好、操作技术熟练的主管护师操作.双日组采用针尖斜面向上静脉直刺法(常规法);单日组采用针头斜面向左穿刺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针头斜面向左穿刺方法患者疼痛反应轻,组织血管损伤及液体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皮肤血管的机械性切割损伤小,可减轻患者疼痛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静脉穿刺进针法对血管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皮肤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操作者分别用针尖斜面向上和针尖斜面向左两种直刺法,先对12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静脉穿刺,再选择130例需静脉穿刺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疼痛反应、针孔堵塞及血管组织的损伤等变化。[结果]采用两种直刺法,无论是病人组还是动物组疼痛反应、针头堵塞等均存在差异(P〈0.01或P〈0.05)。[结论]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局部组织、血管损伤小,疼痛反应轻微,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不同进针法对血管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皮肤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操作者分别用针尖斜面向上和针尖斜面向左两种直刺法,对130例病人和12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静脉穿刺,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受试对象的疼痛反应、针孔堵塞及血管组织的损伤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人组及动物组的疼痛反应、管周瘀血、针头堵塞及对血管壁损伤的程度等,经χ2检验,P<0.01或P<0.0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局部组织、血管损伤小,病理改变轻,疼痛反应小。结论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皮肤血管的机械性切割损伤小,可以达到减轻病人疼痛及对组织血管损伤的目的,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增大静脉穿刺角度对进针疼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患者穿刺疼痛和减轻血管损伤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对200例不同疾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采用增大静脉穿刺角度法与传统穿刺法。前者是在血管上方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传统的穿刺方法,针尖斜面朝上,针头与皮肤成20°~3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后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结果观察日患者穿刺的疼痛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日(p<0.01),穿刺成功率2组无差异。结论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减少血管损伤,优于传统的进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方法将13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新方法为试验组,采用传统方法为对照组。结果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新方法后,患者均满意。结论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穿刺法,对老年人的皮肤血管损伤小,可以达到减轻老年人疼痛的目的,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输液中两种不同静脉穿刺操作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在输液中两种不同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500例静脉输液患者同体左、右侧手背同部位静脉血管不同方法进行静脉穿刺,专人操作。均选用7号头皮针,血管选择均为同一人左、右手背血管各1次,分2d进行。第1天左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推进少许),第2天右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静脉穿刺方法(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4°,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再沿静脉方向进针0.5~1cm)。并观察两种不同静脉穿刺操作方法的疼痛发生率及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改进的静脉穿刺方法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110例患者采用不同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产生的穿刺效果的观察和比较,认为静脉穿刺时加大针尖与皮肤间的进针角度至约60°(称为大角度静脉穿刺术)可以减轻穿刺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韦林燕 《当代护士》2014,(1):130-131
目的 探讨一种无痛穿刺技术,旨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服务品质.方法 将门诊抽血化验的380例患者进行分组,单日采血者为对照组(187例),采用传统进针法进行采血;双日采血者为观察组(193例),在背景音乐下联合改良进针法(即针尖斜面向左,以60°~70°直刺进针)进行采血.比较2组患者穿刺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播放背景音乐联合改良穿刺技术用于静脉采血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注射器针尖斜面入针方向对静脉注射~(99m)TC-MDP(骨显像剂)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全身骨显像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分为针尖斜面向上组、针尖斜面向下组、针尖斜面向左组及针尖斜面向右组。四组患者统一使用2 ml注射器直接针头静脉注射~(99m)TC-MDP(骨显像剂),体积在1.5 ml。通过SPECT图像采集进行判断及评价效果,静脉注射成功、药物无外渗漏、无皮肤污染为阴性结果;静脉注射失败、药物外渗漏、皮肤污染为阳性结果。结果针尖斜面向上组没有发生阳性反应;针尖斜面向下组没有发生阳性反应;针尖斜面向左组有1例发生阳性反应;针尖斜面向右组没有发生阳性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 ml注射器针尖斜面入针方向对静脉注射~(99m)TC-MDP(骨显像剂)注射效果无明显影响,传统的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静脉穿刺注射方法更为方便直观。  相似文献   

14.
快速垂直静脉穿刺对患者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快速垂直静脉穿刺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清醒的住院静脉输液病人44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右手持针柄在血管上方或右侧0.1~0.2 cm处将针尖快速垂直刺入皮内,然后迅速以20°角度沿血管方向潜行穿入血管;对照组针头与皮肤之间以20°角度在血管上方或右侧0.1~0.2 cm处穿入皮下,再沿血管方向潜行穿入血管。观察两组病人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快速垂直静脉穿刺疼痛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角度进针对患者疼痛反应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取与皮肤45°角穿刺进针,对照组采用与皮肤15°30°角穿刺进针。结果:观察组轻度疼痛有57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3例,穿刺成功66例。对照组轻度疼痛有45例,中度疼痛11例,重度疼痛12例,穿刺成功5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与皮肤成45°角进针可减轻患者疼痛反应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新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对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对60例患者按单双日透析顺序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单日患者行新式穿刺技术,左手拇指反方向拉紧穿刺血管处的皮肤,针头和皮肤呈30°~40°角,针头斜面稍倾斜约20°,快速进入皮肤后再缓慢进针,力度适中,见回血后,再平行顺血管进针少许,然后迅速旋转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最后固定穿刺针在穿刺时的角度或与穿刺时接近的角度。拔针时用左手将无菌小纱布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以拇指固定,切忌压迫,右手拔针的角度与穿刺时的角度类似,先缓慢退出血管,再迅速拔出皮肤,同时速用左手食指、中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穿刺点上方0.5~1.Ocm处5~10min;双日患者行传统穿刺技术。结果新式穿刺技术其疼痛程度及皮下淤血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新式穿刺技术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变静脉穿刺的角度,应用于静脉采血,减轻患者静脉采血时引起的疼痛,提高静脉采血工作质量。方法选取门诊静脉采血患者600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人。观察组采用改变穿刺角度,穿刺点直接选在被穿刺血管的上方;对照组用常规操作方法静脉采血。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结果大角度静脉穿刺采血法进行采血,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P〈0.05)。结论大角度静脉穿刺采血法,具有对皮肤损伤小,进针速度快,明显减轻了患者静脉采血时疼痛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瘘血管不同穿刺角度、针尖斜面及穿刺速度对患者穿刺成功率、疼痛感受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资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根据穿刺角度(40°穿刺角度≤60°和20°≤穿刺角度≤40°)和针尖方向(斜面向右及向上穿刺)随机分为四组,同时记录各组穿刺速度,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价焦虑和抑郁状态。结果穿刺角度在41°~60°、针尖斜面向右及穿刺速度2秒的穿刺方法,穿刺疼痛评分、焦虑抑郁值明显优于穿刺角度在20°~40°、针尖斜面向上及穿刺速度2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4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穿刺角度在41°~60°、针尖斜面向右及较快速度穿刺,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溅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 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取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和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各3个月,观察其穿刺时溅血情况.结果 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发生溅血的次数明显低于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P<0.05).结论 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减少了穿刺时血液外溅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穿刺方法对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关系.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针尖与皮肤为40度角进针,对照组采用针尖与皮肤20度角进针,观察两组内瘘不同角度进针穿刺法并发症包括血管硬化,假性动脉瘤,内瘘堵塞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结果 观察组发生内瘘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透析效果无差异.结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我们采用40度角的进针方法,并且配合相关的护理措施,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尽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