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次光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小鼠皮下种植E7 U14肿瘤的疗效,为临床PDT治疗相关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肿瘤体积决定光源输出的光斑面积和计算光照射时间,比较PDT治疗组与荷瘤对照组的肿瘤生物学特点及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结果:所有小鼠瘤细胞均成功种植,肿瘤体积呈对数增长,在局部呈浸润性生长;单次PDT治疗后肿瘤细胞大量坏死,肿瘤体积无明显增长,且显著小于同期荷瘤组;PDT治疗能有效降低肿瘤的肺和淋巴结转移率,并将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期从28.9d延长到37.6 d.结论:单次光化学疗法通过损伤小鼠皮下种植E7 U14肿瘤细胞改变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并有效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期,可在相关肿瘤治疗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对小鼠体内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对T739小鼠体内膀胱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方法 建立BTT 739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14天给予相应DC疫苗治疗,每组分2亚组,分别用于测量瘤质量、体积及用于观察荷瘤小鼠存活情况.结果 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实验组荷瘤鼠肿瘤平均体积和平均瘤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并且有2只小鼠无瘤长期存活.经DC疫苗实验组治愈的2只小鼠30 d后无肿瘤生长,再次皮下接种BTT739细胞观察30 d仍无肿瘤发生.结沦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对膀胱肿瘤荷瘤小鼠具有抑瘤效应和生存期延长作用.  相似文献   

3.
灵芝发酵液对荷瘤U14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灵芝发酵液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对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做了初步的研究。 [方法 ]U14小鼠腹水型宫颈癌细胞荷瘤小鼠 ,观察灵芝发酵液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结果 ]治疗组小鼠生存期 (2 8.4± 5 .87)d较对照组 (13.7± 8.82 )d显著延长 (P <0 .0 0 5 )。 [结论 ]灵芝发酵液能够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辐射凋亡MB49肿瘤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的制备及对C57BL/6小鼠体内膀胱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方法 采用辐射法获取MB49细胞抗原并用其致敏骨髓来源的DC来制备DC疫苗。用MB49小鼠膀胱癌细胞建立荷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14天给予相应DC疫苗治疗或者PBS,每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用于测量瘤质量、体积及用于观察荷瘤小鼠存活情况。结果 负载辐射凋亡肿瘤细胞DC疫苗的实验组荷瘤小鼠,其肿瘤的平均体积和平均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存期长于对照组。DC疫苗实验组中有2只小鼠30天内无肿瘤生长,再次皮下接种MB49细胞观察30天仍无肿瘤发生。结论 负载辐射凋亡肿瘤细胞的DC疫苗对膀胱肿瘤荷瘤小鼠具有抑瘤效应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能量可控陡脉冲对小鼠U14宫颈癌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能量可控陡脉冲对小鼠U14宫颈癌的杀伤作用.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48只,建立Ui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时相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抑瘤曲线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组织学和抑瘤曲线检测证实:陡脉冲电场能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组织形态学改变在治疗后即刻光、电镜观察可见肿瘤细胞变性,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坏死等征象,并随时间推移坏死更加明显.结论能量可控陡脉冲对肿瘤具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桦木酸对U14宫颈癌小鼠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以U14宫颈癌小鼠为对象,观察不同剂量的桦木酸作用U14宫颈癌小鼠后肿瘤变化和相关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U14宫颈癌小鼠对桦木酸较敏感,不仅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P<0.05),延长小鼠生存期,与环磷酰胺结果相近(P>0.05);而且实验后小鼠体重没有明显下降,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变化明显。结论桦木酸能够明显抑制U14宫颈癌小鼠肿瘤生长,并能够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普拓(CPT-11)对人宫颈癌荷瘤裸鼠放射增敏效应和毒性反应。方法以人宫颈癌系Hela接种于Balb/C裸鼠右后大腿皮下,分组后给予CPT-11化疗、单纯放疗和联合放疗进行干预,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状况,计算肿瘤生长延缓时间和增敏系数(EF);测量治疗后20d荷瘤鼠肿瘤体积、体重、外周血白细胞数,观察各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荷瘤鼠肿瘤抑制率及预期值/观察值(E/O)。结果联合放疗组荷瘤鼠肿瘤生长延缓时间明显延长,EF为1.45;治疗后20天单纯化疗组、单纯放疗组和联合放疗组荷瘤鼠肿瘤抑制率分别26.89%、52.94%和79、83%;E/O值为1.71;各组荷瘤鼠体重和外周血白细胞数无明显差异,重要脏器未见明显毒性病理学改变。结论CPT-11对人宫颈癌荷瘤裸鼠肿瘤有抑制效应和放射增敏作用,对荷瘤鼠重要脏器无明显毒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放射增敏剂。但用于临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其安全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92)铱脑胶质瘤间质内放疗所产生的生物学反应及对周边正常脑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物实验与病理学观察相结合方法。(1)制备 G422胶质母细胞瘤株皮下荷瘤小鼠模型,接种后14天,待肿瘤生长至肉眼可见,将小鼠分为三组:2.5Gy、10Gy 照射组和不照射的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肿瘤生长抑制、组织学改变;(2)制备 C6胶质母细胞瘤脑内荷瘤大鼠模型,在颅内接种 C6细胞后14天,将大鼠分为三组:2.5Gy、10Gy 照射组和不照射的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指标为生长期延长的肿瘤组织学变化。结果:(1)G422皮下荷瘤照射6、14天后,两照射组肿瘤平均体积明显缩小,照射8h 后25Gy组有散在局灶性坏死,边缘区核胞浓集或破碎,10Gy 组以上变化更明显。电镜下2.5Gy 细胞核被挤压一侧,细胞器肿胀,胞浆内包涵体较多。10Gy 组见大量各期坏死瘤细胞。照射8h,坏死面积对照组8.4%,2.5Gy 组18.2%.10Gy 组32.7%;照射14天时,三组分别为30.6%、73.3%和75.3%。(2)C6脑内荷瘤:照射组的生存期明显延长,2.5Gy 组又较10Gy 组显著延长。光镜下:2.5Gy 组瘤组织内坏死、出血,边缘部分核浓缩和破坏。中心区结构破坏,仅残留胞膜;10Gy 组瘤内大片坏死和出血,坏死边缘小血管扩张。电镜下:2.5Gy 组见坏死瘤细胞,胞核被挤压一侧,细胞器肿胀,胞浆包涵体较多;10Gy 组见大量各期坏死瘤细胞。坏死面积对照组37.1%,2.5Gy 组80.5%,10Gy 组为61.2%。结论:(1)G422皮下荷瘤鼠模型和 G6脑内荷瘤鼠模型的制备,结果可靠,重复性好,肿瘤生长符合实验要求,可达到观察肿瘤经放疗后生长抑制的目的,是理想的间质内放疗生物学研究的动物模型;(2)本实验证实,不论皮下荷瘤还是脑内荷瘤,经瘤间质内照射治疗,可引发小鼠不同程度的生长期延长。组织学观察证明,不同剂量瘤间质内插入~(192)铱放射源可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坏死性变化,2.5Gy 组为80.5%,疗效最好,而10Gy 组因引起瘤内大片坏死,周边正常脑组织也有一定程度的血管扩张、充血和脑水肿反应,因此选用分割的低剂量瘤内间质放疗法是治疗脑内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红甜菜提取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法观察红甜菜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在人宫颈癌荷瘤鼠模型上观察红甜菜提取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用病理切片观察瘤体细胞变化。结果 甜菜提取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剂量–时间依赖关系。荷瘤鼠动物实验表明,红甜菜提取物对裸鼠肿瘤生长也具有抑制作用,剂量为20 mg/d时抑瘤率为40%;摄入红甜菜提取物组的裸鼠瘤体细胞出现坏死。结论 红甜菜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生长和对荷瘤裸鼠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含CpG序列的寡脱氧核糖核苷酸(CpG-ODN)对树突状细胞(DC)疫苗治疗小鼠膀胱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CpG-ODN作为DC成熟的刺激信号,体外诱导DC成熟,BTT739膀胱肿瘤细胞抗原提取物致敏DC制备DC疫苗,建立BTT739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磷盐酸缓冲液(PBS)对照组、DC疫苗组、CpG-ODN组、DC+CpG-ODN联合治疗组,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14天给予治疗,每组分2个亚组,分别用于测量瘤重、体积及用于观察荷瘤小鼠存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结果第2次治疗7 d后,联合治疗组平均瘤重及平均肿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其余3个组(P0.01),荷瘤小鼠生存期显著长于其余3个组(P0.05)。肿瘤组织中TIDC表面CD80、CD86表达水平,联合治疗组略高于CpG-OD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和DC疫苗组(P0.05)。结论CpG-ODN可增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对膀胱肿瘤荷瘤小鼠的抑瘤效应和生存期延长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DC成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比较常用不同品系H22肝癌小鼠中医证候的特征与差异。方法:将KM、BALB/c、ICR、C57共4种品系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肝癌组20只。肝癌组小鼠右腋下接种H22细胞造成荷瘤小鼠模型,观察出瘤后各品系肝癌小鼠生存率差异,采用小鼠四诊工作站及其方法,检测小鼠证候的发生与演变。结果:4种品系小鼠腋下接种后均形成实体瘤。在生存率方面,早期各品系肝癌小鼠无明显差异;中晚期差异大,BALB/c肝癌小鼠最低,ICR与KM肝癌小鼠其次,C57肝癌小鼠最高。瘤体积比较,KM肝癌小鼠增长最快,ICR肝癌小鼠增长最慢。去瘤体质量方面,中晚期各荷瘤小鼠呈现下降趋势,ICR小鼠下降最明显,其次是BALB/c与KM小鼠,C57小鼠去瘤体质量变化小。另外,不同品系肝癌小鼠邪毒证与气虚证贯穿疾病始终,且程度逐渐加重,阴虚证与阳虚证在中晚期发生且逐渐加重,其中BALB/c与ICR肝癌小鼠气虚、阴虚、阳虚最严重。结论:KM、BALB/c、ICR、C57等不同品系H22肝癌小鼠均会自发形成证候,KM小鼠最适合于肝癌证候与辨证论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否治疗小鼠宫颈癌。方法 :将小鼠宫颈癌细胞U14(1× 10 7)移植入近交系 6 15系小鼠皮下 ,待成瘤后将 2 4只小鼠随机分为 4组 ,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 (EGFR -McAb)瘤体局部注射 (每天 1次 ,连续 2周 )治疗A和B组 ,用生理盐水对照治疗对照A和对照B组。观察治疗A及对照A组小鼠的生存期和肿瘤的抑瘤率。并取治疗后第 4,7,10 ,14,16 ,17d处死的治疗B组及对照B组小鼠瘤体组织作血管内皮标记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 ,计算肿瘤内平均微血管密度。结果 :用EGFR -McAb治疗A组平均生存期 42 .8d ,较对照组 2 8.3d明显延长 (P <0 .0 1)。治疗A组肿瘤抑瘤率第 4d为 13% ,第 7d为 42 % ,第 10~ 14d达高峰 ,维持在 83% 84%。第 7,10 ,14d治疗A组与对照A组瘤体体积差异显著 (P <0 .0 5 )。治疗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EGFR -McAb可有效治疗小鼠宫颈癌 ,提示其可作为宫颈癌导向治疗的候选靶分子。  相似文献   

13.
瘤体注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治疗小鼠宫颈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eating cervical carcinoma in mice by injecting monoclonal antibody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McAb) into solid tumor. METHODS: Six hundred and fifteen strain mice bearing U14 cervical cancer cell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EGFR-McAb in Group A and B. The mice in control Group A and B were injected with 0.9% sodium chloride instead of EGFR-McAb. The volume of the tumor in Group A as measured for 2 weeks consecutively.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mice both in Group A and in control Group A were observed. The mice in Group B were killed in the 4th, 7th, 10th, 14th, 16th, and 17th days. Tissue section of the tumor as stain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for CD31. Active areas of angiogenesis chosen under microscope and average microvessels counted per field(40x) were taken as intratumor microvessel density(IMD). RESULTS: (1) The mean survival time in Group A was 42.8 day while in control Group A it was 28.3 day. (2) The tumor growth inhibitory rate in Group A in the 4th, 7th, 10th, and 14th days was 13%, 42%, 83%, and 84%, respectively, and in the 7th, 10th and 14th day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3) The Group B was 15.6 +/- 4.0, while in control Group B it was 31.1 +/- 14.6. The average IMD in the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 CONCLUSION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to cervical cancer in mice can be made with EGFR-McAb. It is suggested that EGFR-McAb may be a target for treating cervical canc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癌性恶病质动物模型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在癌性恶病质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悬液接种于肝脏特异性IGF-Ⅰ基因缺失(LID)组鼠和对照组鼠皮下,各30只接受了肿瘤细胞接种。接种后监测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和皮下肿瘤大小以及自然生存时间。结果 LID鼠和对照鼠进入恶病质的时间分别为(14.6±1.3)d、(24.1±2.5)d;生存时间分别为(19.3±1.3)d、(31.9±2.7)d,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低水平的IGF-Ⅰ虽然可以延缓肿瘤的生长,但是却促进了癌性恶病质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银国  李燕梅  彭李青 《河北医学》2011,17(12):1584-1586
目的:探讨CT扫描在子宫颈癌的诊断及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有完整盆腔CT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CT扫描结果中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对肿瘤分期的价值,并将CT成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96例患者中鳞癌84例,腺癌10例,腺鳞癌2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期8例,Ⅰb1期23例,Ⅰb2期21例,Ⅱa期19例,Ⅱb期16例,Ⅲ-Ⅳ期9例。②CT扫描肿瘤分期:扫描不能检出Ⅰa期宫颈癌;Ⅰb1期检出率为38例,低估6例;Ⅱa期22例,高估3例;Ⅱb期20例,高估4例;Ⅲ-Ⅳ期14例,高估5例。③CT表现:不能检测Ⅰa期宫颈癌;对于≥Ⅰb期肿瘤通过CT扫描可以检出,其中发现等密度病灶52例(54.2%),低密度不均匀病灶40例(43.8%),伴有低密度结节38例(39.6%),高密度不均匀结节4例(4.2%),转移淋巴结可以表现为肿大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影,中心低密度可有坏死。结论:CT扫描对于肿瘤分期≥Ⅰb期的宫颈癌有诊断意义,可以作为治疗前肿瘤分期的重要检查方法,但对于Ⅰa期宫颈癌,则不能通过CT扫描检出。  相似文献   

16.
异时性重复癌91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时性重复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75年—2011年住院治疗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患病部位:食管癌12例,宫颈癌39例,胃癌13例,乳腺癌10例,其他癌17例。二次患病部位:食管癌36例,宫颈癌7例,胃癌20例,乳腺癌4例,其他癌24例。2次发病间隔时间8个月~30年,平均8.16年。手术治疗:食管癌16例,宫颈癌28例,胃癌23例,乳腺癌14例,其他癌28例。放射治疗:食管癌28例,宫颈癌17例,其他癌3例。化疗:食管癌3例,胃癌8例,其他癌9例。总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1/91)、94.32%(83/88)、81.71%(67/82)、67.18%(43/64)。首次患病和二次患病5年生存率比较:食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2次肿瘤复发和转移或未控制是异时性重复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治疗时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在不同给药时间对白血病荷瘤小鼠耐药性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K562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Tet高(28mg/kg)、中(18mg/kg)、低(5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再根据注射Tet和生理盐水的时间不同分为24h、48h、72h三个亚组(每组3只)。观察荷瘤动物的生长情况和肿瘤生长曲线,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生长延迟时间以及生存期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P.gP、MRPl、LRP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汉防己甲素的预防给药可增强阿霉素对小鼠K562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提前,抑制作用增强,肿瘤生长延迟时间增长,生存期延长(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P-gP、MRPl、LRPl蛋白表达分别呈强阳性(P〈0.05),且随Tet浓度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提前,实验组P—gP、MRPl、LRPl蛋白的阳性率减弱(P〈0.05)。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汉防己甲素具有预防白血病多药耐药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21、miR-146a和miR-22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仪检测6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60例宫颈癌组织中miR-21、miR-146a和miR-224表达情况,t检验分析2种组织中miR表达量的差异及miR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宫颈癌病人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iR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 miR-21在子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1.02±4.83和10.36±4.79,miR-146a分别为24.68±7.92和22.43±7.25,2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24在子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5.78±1.03和3.35±0.93,子宫颈癌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 miR-224表达量在低分化、高FIGO分级、有淋巴结转移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显著高于高分化、低FIGO分级、无淋巴结转移和无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 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高FIGO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为miR-224高表达(>5.65)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宫颈癌组织中miR-224高表达的患者比低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更短(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miR-224表达量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 P <0.05)。结论 miR-224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是影响宫颈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盆腔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46例中晚期宫颈癌(Ⅱb期22例,Ⅲa~b期18例,Ⅳ期6例)行超选择髂内动脉化疗栓塞78次,观察并评定其疗效。结果近期疗效CR者9例(I96%),PE29例(630%),CR+PE共38例(826%)。远期疗效1年生存共29例;3年生存共14例;5年生存共10例;7年生存共6例。结论介入超选择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降低肿瘤细胞活性,提高生存率,在中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