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洁净手术部建设与管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于2002年在新建的急救外科病房楼的第9层建成了面积1 200m2,拥有9间手术室及辅助用房的洁净手术部,其中手术室Ⅰ级2间、Ⅱ级3间、Ⅲ级4间(其中一间为准洁净负压手术室).于2003年4月正式通过国家级监测检验中心的验收.目前,我院洁净手术部已投入使用近8个月,结合理论与实践,谈谈洁净手术部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运行中的管理对策,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院洁净部手术间自2005年3月2日正式投入使用,根据<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规定,我科需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间进行一次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并记录.通过两年多的空气监测实践,我们不断地根据手术室实际情况,改变准备和操作的过程,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无菌手术间空气培养的具体方法与流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保新建洁净手术部顺利启用和手术患者安全.方法 对2012年3月启用的新建洁净手术部进行了启用前、启用时静态监测和启用后动态监测.结果 新建洁净手术部启用前后空气沉降菌浓度均合格;手术间物体表面启用前采样未检出细菌,启用时采样有两问无影灯表面细菌数超标;2012年3月18日-5月10日新手术部启用后开展手术568例,未出现切口感染.结论 新建手术室启用前后的环境监测不同于日常监测,必须制定采样计划,改进传统方法,分阶段采样,严格无菌操作,才能保证监测的准确性,保证新手术室能按时启用,患者能安全手术,还为以后的日常监测提供参照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洁净手术部两次更鞋方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于1次更鞋和两次更鞋方式下,分别监测洁净手术间及洁净走廊空气尘埃粒子数及细菌污染浓度,细菌污染浓度监测采取沉降法和浮游菌法两种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在不同更鞋方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入洁净手术部无须进行两次更鞋,但需加强一次更鞋流程及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北京大兴中医院手术间洁净度是否达到相应的手术操作要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进行监测及评价.结果 大兴中医院手术间1~5号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清净手术郎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规定的洁净度标准,达到相应的手术操作要求.结论 北京大兴中医院手术间的空气处理系统、室内的洁净装饰以及洁净手术部的管理体系等综合作用,有效地保证了手术部的洁净度级别,给患者提供了安全的手术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施空气细菌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的意义。方法 对某院洁净手术部的45间手术间进行沉降菌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GB 50333进行静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DB/11408—2007要求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其中动态空气监测选择第一台手术不同时间段(手术切皮时、手术2 h或缝合结束、接台-麻醉-皮肤消毒时)进行采样,记录手术过程中可能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因素。遇动态、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较低时即查找原因,制定并实施管理措施。结果 2010年5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采样共782间次,合格763间次,合格率97.57%。其中2018年6月静态空气采样6间,合格率为33.33%,针对不合格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整改措施, 2018年11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9.48%。动态空气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5月不同级别手术间动态空气监测结果均不合格, 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进行空气动态采样103台次,Ⅰ、Ⅱ、Ⅲ级手术间合格率分别为90.00%、89.80%、95.45%。Ⅱ、Ⅲ级手术间不同位置回风口菌落数比较,进门处回风口菌落数均高于内侧回风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Ⅲ级手术间不同时段动态空气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各级手术间菌落数均随手术进程而逐渐增加。结论 洁净手术室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可及时掌握运行状态手术部细菌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7.
洁净手术室是当代医院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标志。我院2005年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对原手术室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一所层流洁净手术部,通过4年多追踪监测逐渐积累了一些使用和管理经验,现总结如下。1加强组织领导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手术室医院感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对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我院按标准建成洁净手术室。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洁净手术室及其维护方法,现在介绍如下。1洁净手术部的基本概念1.1洁净手术部的基本知识洁净手术部以手术间为核心,并包括各类辅助用房,自成体系的功能区域。洁净部应用空气洁净技术,通过建立科学的人、物流程及严格的分区管理,最终达到控制微粒污染。因为造成病人感染的是致病微生物,而各种微生物是不能单独生存,必须附着在无机尘粒上。所以,控制空气污染的主要对象是大气中的悬浮微粒。1.2空气洁净技术空气洁净技术是通过科学设计的多级空气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新建洁净手术部综合性能,为以后洁净手术部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新建的洁净手术室及其辅助用房进行了综合性能评定。结果 2009-2012年共监测79所医院632间洁净室,洁净手术部总合格率为85.4%,细菌浓度合格率为98.9%,空气洁净度级别和静压差合格率为100%,照度合格率最低,为79.4%,其次是相对湿度和噪声,为79.9%和81.3%,其它指标的合格率均在91.0%以上。结论广西新建洁净手术部主要洁净指标合格率较高,但仍有部分指标合格率偏低,仍需加强对洁净手术部建设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医院洁净手术室综合性能检测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医院洁净手术室使用2年后的洁净效果,进一步规范管理,保证其洁净效率。方法对该医院洁净手术室常用的手术间进行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2年前相应手术室验收时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年前验收检测结果基本符合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而2年后的监测结果显示,12号、7号手术间的≥0.5,μm粒子数和≥5μm粒子数均不符合《规范》要求;3号和6号手术间的手术区≥0.5μm粒子数和≥5μm粒子数不符合《规范》要求;3号手术间的最小静压差和6号手术间的相对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结论该医院洁净手术室管理存在缺陷,造成洁净效果不符合标准要求,需要强化管理、定期维修和监测。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