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区分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与正常骨髓原始细胞免疫表型,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异常免疫表型模式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方法。方法选择正常骨髓标本和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髓系原始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并将标记抗原用于分析初发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以寻找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异常免疫表型模式和确定用于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抗体组合,更好地提示患者复发情况。并将流式细胞术结果、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和PCR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分析20例非恶性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骨髓标本中髓系原始细胞的免疫表型,CD117阳性髓系原始细胞占2.51%±0.84%,CD34阳性髓系原始细胞占1.21%±0.83%,均有特定免疫表型特征。检测346例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特征,异常免疫表型有314例,占90.80%,其中跨系表达抗原主要包括CD7(31.21%)、CD56(23.70%)、CD19(13.87%),跨阶段共表达的抗原包括CD34/CD64(2.89%)、CD14/CD117(1.16%),抗原表达强度变化或抗原缺失主要包括原始粒细胞不表达HLA-DR(4.62%)、CD13(7.51%)或CD33(12.14%),以及单核细胞不表达CD14(5.20%)。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1例,有异常免疫表型的仅占16.7%,低于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根据白血病异常免疫表型模式,与PCR结果符合度高,能很好地提示白血病进展。结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具有明显不同于正常来源原始细胞的异常免疫表型特征,适合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并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和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免疫表型对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宜选用一些与细胞分化阶段有明确关系的、代表某些形态学特征的抗原进行免疫分型,可补充FAB分型的不足,还可确定形态学不能或很难区分的白血病类型。通过免疫表型检测和计分可明确双表型白血病和未分化白血病的诊断。某些特异的抗原与特异的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水平异常有关,决定了白血病的恶性行为及对治疗的反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可同时检测2个或更多的抗原,数种抗原组合可用来检测微小残留病,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患者初诊时即对其各白血病细胞亚群进行表型分析,为以后的微小残留病监测提供依据,才具有预测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初诊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和CD45/CD19双参数散点图设门,以CD19-APC/CD45-PerCP/CD10-FITC/CD34-PE为主的抗体组合检测53例68份完全缓解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微量残留病细胞。结果:53例初发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出18种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98.11%患儿存在CD45、CD10、CD19、CD34表达量的异常。12例存在0.012%~0.55%的白血病细胞,为微量残留病阳性,5例保持初诊时的免疫表型异常,7例发生免疫表型变化,占58.33%,只用CD19-APC/CD45-PerCP/CD10-FITC/CD34-PE一组抗体组合发现10例微量残留病阳性(83.33%)。结论:根据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用CD19/CD45/CD10/CD34为主的抗体组合能够有效监测微量残留病。  相似文献   

4.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表型分析已成为白血病分型诊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主张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的方法进行多色分析,容易将恶性克隆细胞与正常细胞群相区别,使白血病分型更为准确,并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的检测。作应用FCM对70例初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患进行免疫分型,发现多种抗原异常表达,并试用不同的抗体组合对其中18例缓解后的患进行微小残留病(MRD)的追踪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CDl0在儿童期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CDl0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用流式细胞术分析58例儿童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型,观察CDl0在BALL病例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并将CDl0抗体与其它多种抗体构成四色组合用于B-ALL的微小残留病检测,评价其所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65、5%(38/58)的BALL具有CDl0过强表达(CDl0^bright)的特点,而且CDl0^bright与CD34的阳性表达率有关——CDl0^bright多出现于CD34阳性率高的B-ALL中。CDl0^bright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与其它异常表达的抗原形成的组合能够在双参数点图上很好地区分出白血病细胞群与正常细胞群。即使在其他抗原表达无异常时,也可因CDl0的过强表达而使白血病细胞群与正常细胞群区分开。结论:CDl0^bright与BALL中CD34的高比例表达相关,CDl0^bright也是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一个很好的指标,CDl0的表达与其他用于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抗原表达的应用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十色抗体组合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的抗原表达特征,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微小残留病,并将检测结果与骨髓细胞形态学和PCR结果进行比较,确定本实验室微小残留病检测的十色抗体组合方案.结果: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92例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色流式细胞术测定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的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法进行三色或四色流式细胞术的细胞表面及胞浆内分化抗原的检测。结果按免疫表型的特征可将AL分为4类:未分化型急性白血病(AUL)(2.7%)、单表型急性白血病(63.1%)、表达某一系列抗原为主的AL(28.9%)、急性混合性白血病(HAL)(5.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主要表达CD13(96.2%)、CD33(92.3%)、MPO(80.8%),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主要表达cCD79 a(100%)、CD19(87.5%)、CD10(75%)。2例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全部表达cCD3、CD7。结论多色流式细胞术进行AL免疫表型分析,对白血病的准确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免疫表达,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方法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在儿童ALL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以多种四色荧光抗体组合对健康儿童骨髓进行检测,建立健康儿童骨髓细胞双参数点图分析模板.对75例ALL初诊患儿的骨髓细胞进行MRD筛选,找出在双参数点图上的位置明显区别于正常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组合作为MRD监测的有效免疫表型组合,对其中60例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及后续治疗中的骨髓标本用这些有效免疫表型组合进行MRD监测.同步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和PCR检测29种融合基因、IgH/T淋巴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结果流式细胞术检出69例(92.0%)可用于MRD监测的有效免疫表型组合,PCR检出21例(28.0%)可用于MRD监测的融合基因或IgH/TCR基因重排;诱导治疗结束后及后续治疗中有25份骨髓标本细胞形态学未检出白血病残留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仍有0.021%~4.130%的白血病残留细胞.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ALL MRD能较好地评估临床缓解期间ALL患儿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其覆盖面和速度优于PCR检测方法 ,敏感性高于形态学检测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免疫表达,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方法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在儿童ALL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以多种四色荧光抗体组合对健康儿童骨髓进行检测,建立健康儿童骨髓细胞双参数点图分析模板.对75例ALL初诊患儿的骨髓细胞进行MRD筛选,找出在双参数点图上的位置明显区别于正常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组合作为MRD监测的有效免疫表型组合,对其中60例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及后续治疗中的骨髓标本用这些有效免疫表型组合进行MRD监测.同步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和PCR检测29种融合基因、IgH/T淋巴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结果流式细胞术检出69例(92.0%)可用于MRD监测的有效免疫表型组合,PCR检出21例(28.0%)可用于MRD监测的融合基因或IgH/TCR基因重排;诱导治疗结束后及后续治疗中有25份骨髓标本细胞形态学未检出白血病残留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仍有0.021%~4.130%的白血病残留细胞.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ALL MRD能较好地评估临床缓解期间ALL患儿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其覆盖面和速度优于PCR检测方法 ,敏感性高于形态学检测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比对研究。方法对1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进行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与CD45/SSC设门分析技术检测11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欧洲白血病免疫分类协作组(EGIL)积分标准进行免疫学分型。结果 190例急性白血病中被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88例(占46.3%),急性淋系白血病88例(占46.3%),未分化白血病3例(占1.6%),与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诊断具有高符合率。190例急性白血病中被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11例(占5.8%),其中髓系与B系共表达的抗原7例(占3.7%),均共同表达cCD79a和cMPO,胞膜抗原CD19和CD10表达量较高;髓系与T系共表达的抗原3例(占1.6%),均共同表达cCD3和cMPO,胞膜抗原CD5和CD7表达量较高;髓系、B系与T系均表达的抗原1例(占0.5%)。此外,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高表达CD34胞膜抗原(占81.8%),提示预后不良。结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发病率较低,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诊断及鉴别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有特异性,以髓系和B系抗原共表达为主。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可提高诊断准确性,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微小残留病变(MRD)检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后疾病复发的预测作用。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PFC)分析AML治疗前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1eukemiaassociatedimmunphenotypes,LAIP),检测诱导和巩固治疗后MRD(Post—IndMRD,Post—ConsMRD)的水平。结果表明:122例初发AML患者中(AML—M3除外),有115例(94.3%)存在明确的LAIP,其中存在单一LAIP类型的患者15例(13.0%),存在2个或2个以上LAIP类型的患者100例(87.0%)。抗原跨系列表达者占40.9%,抗原跨阶段表达者、抗原过度表达者和抗原表达减弱或缺失者分别占20.9%、27.0%和34.8%。对41例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并进行2个疗程以上巩固治疗的AML患者MRD监测显示,Post—IndMRD+的24例中,巩固治疗后18例复发;Post—IndMRD-者17例中,巩固治疗后5例复发;Post—IndMRD-患者和Post—IndMRD+患者的平均无病生存时间(RFS)分别为43.05±6.25个月和12.48±1.69月(P〈0.0001)。Post—ConsMRD+者18例均复发;Post—ConsMRD一者23例中仅5例复发。Post—ConsMRD-患者和Post—ConsMRD+患者的平均RFS分别为39.32±5.44月,9.72±1.51个月(P〈0.0001)。结论:Post—IndMRD水平和Post—ConsMRD水平均与AML患者的RFS密切相关,可作为AML治疗依赖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FCM在微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意义,利用4—6组4色抗体组合,以CD45/SSC设门法对273例成人和142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进行了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免疫分型检测和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eukemia associated immunophenotyping,LAIP)分析。结果表明:根据CD34和CD10的表达特点,可将B—ALL患者分为Ⅰ型(CD34^+CD10^-);Ⅱ型(CD34^+CD10^+);Ⅲ型(CD34-CD10^+);Ⅳ型(CD34^-CD10^-)。Ⅰ型和Ⅱ型患者LAIP的阳性比例分别为100%和92%,但Ⅲ型患者LAIP阳性率只有79.2%,显著低于Ⅰ型和Ⅱ型患者。总体B—ALL患者LAIP的检出率为90%,成人与儿童组无明显差异。而利用CD34/CD10/CD19/CD45一组抗体,LAIP检出率达到77.6%。结论:90%成人和儿童B-ALL白血病患者具有LAIP,因此对这类患者适宜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MRD监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量残留病(MRD)的方法和预后意义。采用4色标记的5组抗体组合确定初治患者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敏感的LAIP进行追踪MRD,共检测了随访95例AML患者的601份骨髓标本。以患者LAIP阳性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值+2倍标准差的定为MRD(+),低于此值的为MRD(-)。结果发现:以开始诱导化疗后半年内每2个月分为3组,3组中MRD(4-)患者与MRD(-)患者之间的复发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3—4个月和5—6个月MRD(4-)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是11、11.5和11个月,MRD(-)组均未达中位生存期(P〈0.05)。进一步比较诱导缓解后与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MRD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发现这两个时间点MRD(+)组和MRD(-)组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7.14%与0%和91.67%与2.27%(P=0.000和P=0.000)。结论:多参数FCM检测MRD能够有效预测复发,治疗后应连续进行MRD检测。  相似文献   

14.
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残留细胞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残留细胞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4~6组四色抗体组合检测213例BALL患者免疫分型;以CD34、CD10、CD45、CD19为主的2种四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监测50例297份BALL患者骨髓标本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同时检测分析26份化疗后处于再生期骨髓标本中B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并以相对定量方法比较了再生期B祖细胞与B系白血病细胞CD10、CD19和CD34表达量的差异。结果213例BALL患者中,71.8%患者存在CD45、CD34、CD19、CD10表达量的异常,只存在CD38弱阳性及髓系标志患者占8.1%。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监测的50例患者中,12例患者存在0.06%~7.73%的白血病细胞,其中11例残留白血病细胞以CD45、CD34、CD19、CD10异常表达为主。50例患者中5例临床复发,4例在复发前7~17周微量残留病(MRD)检测阳性,且均>0.1%,1例MRD检测阴性。再生期B祖细胞依据CD45、CD34、CD19、CD10、CD22和CD20表达不同可分为3期。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具有快速、敏感可定量的优势,对白血病复发有更强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初治和复发时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特点,探讨其对微量残留病(MRD)监测的影响.方法标记4~6组四色抗体组合,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以CD45/SSC设门对410例初治和6例复发的B-ALL患者进行免疫分型检测.并采用CD34/CD10/CD45/CD19为主的2种四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对98例B-ALL患者进行多参数FCM MRD检测.结果与初治B-ALL患者相比,复发患者中CD45异常表达者明显增多,分别为37.8%和69.2%(P=0.000).通过对15例初治和复发患者的配对样本分析,9例患者(包括8例骨髓复发,1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出现免疫标志变化,其中4例患者CD45表达减弱,2例增强;4例患者CD34表达减弱;2例患者CD10表达增强,而CD19较稳定.对7例骨髓复发患者进行了MRD随访检测,均在复发前的2~4个月发现MRD,并且表型与复发后一致.结论较高比例的复发患者出现免疫表型变化,这种改变在复发前的MRD状态时已经出现,但不影响MRD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免疫表型和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LAIP)特征及在微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设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610例AML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下列抗原的表达:CD7、CDll7、CD33、CD34、CDl0、CDl9、CD56、CD38、CDl3、CDl4、CD64、CD9、CDl6、CD2、CD5、CDllb、CDl23、HIA-DR。结果正常骨髓中CD34^+和CDll7^+SSC值低(SSC^low)的细胞比例分别为(0.35±0,15)%和(0.76±0.31)%。CD34^+SSC^low细胞中绝大多数细胞共表达CDl3、CD33、CD38、CDll7、HLA-DR(84%~94%)。CD9和CDl5的相对比例为20%和33%,而CDllb、CD56、CDl9和CD64的相对比例均低于10%,CD7为12%。CDll7^+SSC^low细胞中,CDl9^+、CD11b^+、CD56^+和CD7^+细胞相对比例低于10%,CD9^+细胞为14%,CD38^+和HIA-DR^+细胞的相对比例为87%和91%,其余抗原(CDl5、CDl3、CD33、CD34)均在30%~50%。AML患者中CDll7、CD38表达率约为95%,CD33、CD9表达率约为84%。HLA-DR和CDl3表达率分别为77.23%和75.25%。CD64和CD34的表达率分别为64.41%和59.51%。CDl5表达率为43.06%,CDllb表达率为22,07%。86.39%的AML患者LAIP阳性,以AML-M1和M3最高,AML-M4E0最低。LAIP主要表现为交叉系列抗原表达和非同期共抗原表达,前者以CD34与CD7、CDl9、CD56同时阳性为主。在非同期抗原表达中,CD34^+CD64^+、CDll7^+CDllb^+、CDll7^+CD38^-/dim、CDll7^+HLA-DR-/^dim正常值在0.01%左右,与AML之间的对数差大于3,为灵敏度较高的LAIP。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术适于80%以上AML患者MRD检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pRb)在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危险度、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预后等临床诊断治疗监测指标的关系。对89例初发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25例AML,10例T-ALL,54例B-ALL)及7例正常对照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①流式细胞术检测pRb的表达准确直观;②在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中pRb的高水平表达具有普遍性,同一患儿白血病细胞pRb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白血病细胞,在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中pRb均有缺失表达;③pRb的表达水平与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循环周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Rb表达阳性的B-ALL中处于G1期的白血病细胞数显著高于pRb表达阴性的病例(92% vs 77%);④B-ALL中,MRD阳性组pRb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组,且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前后非白血病细胞的pRb表达水平是稳定的;⑤pRb的表达量与B—ALL早期治疗预后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B-ALL预后不良组pRb的表达量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pRb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存在高水平表达或缺失等异常形式的表达差异,pRb的表达与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MRD监测、早期治疗反应的预后评价等存在相关性,对于B-ALL的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流式荧光原位杂交(Flow-FISH)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端粒长度,并同时检测表面分化抗原,寻找一个可广泛应用的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新方法。提取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Flow-FISH;比较白血病患者与对照者端粒长度的差异;初步分析端粒长度与白血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追踪部分患者,观察不同病程中端粒长度与表面分化抗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4例初发白血病患者中,除CML-CP患者之外,其余端粒长度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在20例对照者中,端粒长度随年龄增长而缩短,女性较男性端粒长,而初发白血病患者的端粒长度与年龄、性别不相关。在18例AML患者中,可观察到M1患者端粒较长,M5患者端粒较短以及染色体核型高危组患者端粒较低危组患者端粒短的趋势。在可随访的2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端粒长度大于中位数者初治缓解率较高。在5例CML-CP患者中,端粒长度较短者易早期发生急变。14例同时检测表面分化抗原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相关抗原表达率均下降,同时端粒延长,其中5例动态追踪的患者中,2例长期缓解者端粒长度在缓解期始终处于正常水平,且无特异抗原表达增高。3例复发者复发后端粒再次缩短,同时特异抗原表达增高,其中2例患者复发时相关抗原阳性细胞群端粒的缩短先于整个细胞群端粒长度的变化,先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Flow-FISH检测的细胞端粒长度是监测各类白血病疾病状态、评估预后的具有较普遍意义的指标。Flow-FISH同时检测细胞端粒长度和表面分化抗原有利于更早发现异常克隆预测复发,可能可作为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可广泛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