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多酚的抑癌作用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叶中的主要抑癌成分茶多酚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通过降低Sp1蛋白的DNA结合活性、表达水平和作用活性使前列腺癌细胞的雄激素受体表达下调;通过抑制紫外线B诱导的c-fos等基因表达抑制AP-1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茶多酚B环上的没食子—价羟基结构和没食子酸部分对抑制细胞生长和AP-1活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穿山龙总皂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影响,旨在探讨穿山龙总皂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36只CIA大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雷公藤组(阳性对照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以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治疗35 d。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滑膜组织中AP-1的两个亚单位c-fos和c-jun的mRNA表达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滑膜组织核蛋白提取物AP-1的DNA结合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c-fos和c-jun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滑膜细胞核蛋白提取物中AP-1的DNA结合活性均显著增高(P0.01);与CIA模型组相比,穿山龙总皂苷组、雷公藤组的c-fos和c-jun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滑膜细胞核蛋白提取物中AP-1的DNA结合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转录因子AP-1来调控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血管新生来起到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狄柯坪  韩梅  温进坤 《中草药》2007,38(1):85-88
目的观察旋覆花提取物(Inula britannica extract,IBE)对内皮剥脱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内膜与中膜比值(I/M)、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的表达变化及IBE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在实验结束时,模型组损伤处血管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大量增生、新生内膜呈弥漫性增厚、I/M值增加,NF-κB p65、AP-1的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BE给药组内膜增生程度显著减轻、I/M值减少(P<0.05),NF-κB p65、AP-1的表达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核NF-κB减少。结论IBE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和AP-1的表达而发挥抗血管炎症反应和抑制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SSd)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T6活化细胞内AP-1、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雌激素受体(ER)机制,探讨植物雌激素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植物雌激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Sd对氧化应激诱导的HSC-T6活化细胞内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SSd对氧化应激诱导的HSC-T6活化细胞内AP-1、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氧化应激处理HSC-T6细胞后,α-SMA、AP-1和P65/NF-κB表达明显增加。如使用雌二醇(E2)或SSd预处理HSC-T6细胞24h后再接受氧化应激处理,三种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这种作用可被雌激素受体(ER)完全拮抗剂ICI-182780和ERβ拮抗剂THC抑制。结论 :E2、SSd可能通过调控ERβ,进而抑制核转录因子AP-1和P65/NF-κB的表达起到抑制HSC-T6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PDGF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异常增殖过程中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为探讨川芎嗪活血化瘀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贴块法培养VSMC,建立PDGF诱导的细胞增殖模型,用细胞计数法观察不同浓度川芎嗪对VSMC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增殖相关基因AP-1及PCNA的表达变化及川芎嗪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DGF诱导的细胞增生,与刺激组相比,川芎嗪可显著抑制增殖相关基因AP-1及PCNA的表达。结论:川芎嗪可能是通过抑制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苦参碱是中药苦参、山豆根、苦豆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苦参碱的抗肿瘤活性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苦参碱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自噬、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抑制NF-κB表达等多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并能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随着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Si Ha细胞增殖及COX-2转录的影响。方法:以人宫颈鳞癌Si Ha细胞系作为体外模型,MTT法检测丹皮酚对Si Ha细胞增殖的影响。用COX-2启动子质粒和AP-1结合位点质粒转染Si Ha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COX-2的转录水平和AP-1的活性。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丹皮酚显著抑制Si Ha细胞的增殖(P0.01),且与丹皮酚剂量及干预时间呈正相关。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丹皮酚显著降低Si Ha细胞COX-2的转录水平(P0.01),同时显著抑制AP-1的活性。结论:丹皮酚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AP-1的活性,进而抑制COX-2的转录,从而抑制Si Ha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内酯醇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内酯醇对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涉及到多个信号传导途径,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诱导p53表达、活化MAPK信号通路、影响NF-κB功能诱导细胞凋亡,此外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血管形成等多种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对其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将为抗肿瘤治疗提供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
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5年来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黄芪的活性成分可调节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细胞周期蛋白及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通过阻滞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和血管生长因子等表达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其抗氧化应激作用能清除、抑制自由基;通过逆转耐药及辅助化疗药物等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芪蓟肾康方通过JNK信号通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系膜细胞增生,给予芪蓟肾康方黄酮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清液 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蛋白1(AP-1)、纤维粘连蛋白(FN)蛋白表达;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 JNK、AP-1 mRNA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 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 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 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mRNA明显降低(P〈0.05)。结论:芪蓟肾康方可以通过下调肾小球系膜细胞JNK、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 JNK 信号转导,降低 AP-1的活性,减少 FN 的增殖,从而减轻 GMC 增生,延缓肾小球的损伤,防止肾小球的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芪蓟肾康方通过JNK 信号通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用血管紧张素域刺激系膜细胞增生,给予芪蓟肾康方黄酮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清液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蛋白1(AP-1)、纤维粘连蛋白(FN)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 法检测JNK、A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及F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及F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 及FN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及FN mRNA明显降低(P<0.05)。结论:芪蓟肾康方可以通过下调肾小球系膜细胞JNK、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JNK信号转导,降低AP-1的活性,减少FN的增殖,从而减轻GMC增生,延缓肾小球的损伤,防止肾小球的硬化。  相似文献   

12.
胡志良  池豪  丁水印 《中草药》2021,52(10):3002-3008
目的研究龙胆苦苷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LPS刺激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RAEC,并给予低、中、高剂量(5、10、20μmol/L)龙胆苦苷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丙二醛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磷酸化p65(p-p65)和剪切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RAEC细胞给予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激活剂处理,考察NF-κB信号激活剂对龙胆苦苷改善RAEC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TNF-α、IL-6和IL-1βm 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leavedCaspase-3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龙胆苦苷组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NF-κB信号激活剂显著抑制龙胆苦苷改善RAEC细胞损伤的作用(P0.05)。结论龙胆苦苷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EC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和炎性因子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Idoxifene抗氧化应激导致的鼠肝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非激素类的雌激素拮抗物Idoxifene与氧化应激导致的鼠肝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其抗鼠肝纤维化机制。方法 用次氮基三乙酸铁 (ferricnitrilotriacetate ,FeNTA)导致培养的鼠肝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在idoxifene存在的条件下培养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 ,酶联免疫测定法 ,Westernblot及凝胶阻滞实验等方法分别检测凋亡细胞 ,caspase-3活性,Bcl-2蛋白家族的表达及结合物蛋白 1(activatorprotein-1,AP-1)结合活性。结果 Idoxifene能显著抑制氧化应激导致的鼠肝细胞凋亡。在鼠肝细胞中 ,氧化应激可降低Bcl-2及Bcl-XL蛋白含量,激活caspase-3与AP-1。Idoxifene与处于氧化应激状态的细胞孵育 12h ,使Bcl-2及Bcl-XL的蛋白含量分别是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下的3.01倍及1.68倍,使caspase-3活性下降了36.92%。同时idoxifene显著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AP-1与其调控位点的结合活性 ,且此AP-1中的主要成分为c-jun与c-fos。结论 Idox ifene能通过抑制Bcl-2及Bcl-XL 蛋白含量的下降及caspase-3及AP-1活性 ,抑制氧化应激导致的鼠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受体拮抗剂SY0916对巨噬细胞释放血管内皮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SY0916抗血管生成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Boyden Chamber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趋化反应;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检测巨噬细胞U937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L929生物测定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明胶酶谱法检测间质金属蛋白酶(MMP-9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蛋白表达;RT-PCR法观察IL-1β、TNF-α、VEGF 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变更法(EMSA分析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结果 SY0916对PAF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趋化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SY0916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MA刺激人U937巨噬细胞引起的IL-1β、TNF-α、VEGF的生成以及IL-1β、TNF-α、VEGF的mRNA表达;SY0916能显著抑制U937细胞MMP-9的活性及蛋白表达;SY0916明显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 PAF受体拮抗剂SY0916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F-κB的活性而下调促血管生成因子和MMP的表达发挥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丹参单体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SMC;RT—PCR法检测SMCMCP-1mRNA的表达;放免法检测SMC培养上清IL-1β的水平。结果TNF—α促进SMCMCP—1mRNA的表达,提高IL-1β水平(P值均<0.01)。两种丹参单体均抑制上述因子的表达,其中,对于抑制MCP—1mRNA的表达以丹参酮ⅡA效果更佳。结论丹参单体抗AS作用的机制之一是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丹参酮ⅡA抗炎效果优于丹酚酸B。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裸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A组(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B组(SP亚群细胞荷瘤对照组)、C组(NON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D组(NON-SP亚群细胞荷瘤对照组)。A、B两组于实验前建立肺腺癌A549 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C、D两组建立肺腺癌A549 NON-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建立模型后观察16 d,于A组、C组小鼠腹腔注射姜黄素,隔天1次,B、D两组注射生理盐水。16 d后将小鼠称重后处死,剥离瘤块组织,比较各组瘤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tch1 m RNA含量。[结果]肺腺癌A549 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组小鼠瘤体与NON-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组小鼠相比体积较大;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抑瘤作用及抗肿瘤血管生成优于NON-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考虑可能与其抑制NF-k B的表达,下调Notch1 m RNA含量,阻断Notch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许长青  刘丹  郭喆 《新中医》2015,47(11):211-213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复方斑蝥胶囊对肿瘤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复方斑蝥胶囊对Hep G2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选择裸鼠移植性肝癌(H-22)荷瘤模型,观察药物对荷瘤小鼠的抑癌作用,并通过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复方斑蝥胶囊对Hep G2细胞中VEGF的表达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复方斑蝥胶囊能够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并且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随着药物浓度升高而降低。结论:复方斑蝥胶囊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起到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胃癌BGC-823、MGC-803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观察Toll样受体(TLR)激活后以及黄芩苷干预TLR激活后胃癌BGC-823、MGC-803细胞迁移能力;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BGC-823、MGC-803细胞的TLR4、激活蛋白-1(A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脂多糖(LPS)可促进胃癌BGC-823、MGC-803细胞迁移,黄芩苷可抑制LPS干预后胃癌BGC-823、MGC-803细胞迁移;LPS可上调TLR4、AP-1、VEGF m RNA和蛋白表达,黄芩苷可下调LPS干预后胃癌BGC-823、MGC-803细胞的TLR4、AP-1、VEGF m RNA和蛋白表达。结论黄芩苷可阻断TLR4-AP-1-VEGF的激活,从而抑制胃癌BGC-823、MGC-803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金雀异黄素抗炎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株Raw264.7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金雀异黄素与巨噬细胞株Raw264.7温孵1h后,加入100ng·mL-1脂多糖以诱导巨噬细胞的活化,采用Griess试剂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分析法和细胞转染技术观察不同浓度金雀异黄素对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含量及对核转录因子NF-κB和AP-1表达的影响。结果:金雀异黄素(4~111μmolL-1)能明显抑制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生成一氧化氮产生(P〈0.05);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P〈0.01),并能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表达。结论:本实验证明了金雀异黄素有抗炎作用,其能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分泌NO及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的释放,通过抑制这些炎症因子的释放来达到抗炎作用,金雀异黄素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多糖是灵芝发挥肿瘤预防治疗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但其是否能在肿瘤免疫疗法中起到协同作用目前尚未明确。该研究通过对灵芝多糖促进T淋巴细胞肿瘤浸润的作用评价和机制研究,以期为其在肿瘤免疫疗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水提醇沉法结合Sevag法制备灵芝多糖。分别以25、50、10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灵芝多糖,评价其对B16-F1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内CD3~+、CD8~+ T细胞浸润情况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以50、100、200μg·mL~(-1)的灵芝多糖处理EA.hy926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ICAM-1表达水平。运用荧光标记的Jurkat细胞,测定灵芝多糖处理的EA.hy926细胞黏附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核因子κB抑制因子(IκBα)、p-NF-κB p65、p-IκBα蛋白水平,分析基于NF-κB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灵芝多糖能够显著抑制B16-F1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增加CD3~+、CD8~+ T细胞肿瘤浸润,促进肿瘤组织内ICAM-1表达;灵芝多糖可促进EA.hy926细胞生成ICAM-1,增加其对Jurkat细胞的黏附作用,诱导IκBα的磷酸化与蛋白降解,增强NF-κB p65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以上结果提示,灵芝多糖能够通过NF-κB通路促进ICAM-1表达,并进一步增强T淋巴细胞肿瘤浸润,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灵芝多糖后续在肿瘤免疫疗法中的应用奠定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