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P38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 (NF κB) 在脂多糖(LPS) 诱导肺泡巨噬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表达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设正常对照组, LPS刺激组, P38 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203580 LPS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 PCR、Western blot 及Griess 方法检测NF- κB、iNOS mRNA、核蛋白P38的表达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结果 LPS刺激组核蛋白P38、胞核NF 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NOS -mRNA的表达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 01); 加入SB203580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 与LPS刺激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 .01)。核蛋白P38 的表达与胞核NF 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NOS mRNA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 0. 862, 0 .569, 0. 715, 均P<0. 01), 胞核NF 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与iNOS mRNA 的表达以及NO 的产生亦呈显著正相关(r= 0 .653,0 .597, 均P<0 .01)。结论 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38 活化可上调胞核NF-κB、iNOS- mRNA和NO的表达; NF-κB可能是P38信号途径下游的重要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核转录因子-κB及一氧化氮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一氧化氮 (NO)在大鼠急性肺损伤 (ALI)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为临床治疗ALI寻找新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脂多糖 (LPS)静脉注射复制大鼠ALI模型。将 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 4组 :正常对照组 (NS组 )、ALI模型组 (LPS组 )、N 乙酰半胱氨酸 (NAC)干预组及地塞米松 (DXM)干预组 ,后两组分别以NAC(2 0 0mg/kg)和DXM(70mg/kg)预处理。各组大鼠均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 4h处死 ,观察肺病理改变 ,测定肺系数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NF κB、iNOS染色强度 ,测定血清NO、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LPS组大鼠肺病理见明显ALI表现 ,肺NF κB、iNOS染色强度和血清NO亦明显高于NS组 (P <0 0 5 ) ,肺系数及血清MDA水平均明显高于NS组 (P <0 0 5 )。NAC干预组及DXM干预组肺NF κB、iNOS染色强度和血清NO均明显低于LPS组 (P <0 0 5 ) ,肺病理表现较LPS组明显好转 ,肺系数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LPS组 (P <0 0 5 )。结论 大鼠肺部NF κB活化 ,肺iNOS表达增多 ,大量NO生成共同参与了ALI的发生。抑制NF κB的表达 ,可防治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导人角膜基质细胞核因子 κBp65 (NF κBp65)和NF κB抑制因子 α(IκB 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原代培养人眼角膜基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方法进行细胞鉴定。采用绿脓杆菌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分别于刺激前(0?h),刺激后1、2、4、8?h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胞浆内IκB α蛋白及胞核内NF 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h相比,LPS刺激细胞1?h时,即可检测到胞核内NF κBp65蛋白表达增加,其电泳条带的光密度值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亮,4?h表达最高。LPS刺激细胞后各时点的NF κBp65蛋白表达与0?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后,在各时间点均可引起胞浆IκB α表达下降,4?h?时表达最低(P均<0.01)。结论LPS可引起人眼角膜基质细胞IκB α的降解,促进NF κB的核转位,在角膜炎的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小剂量茶碱是否对体外培养的哮喘模型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NF κB的活性存在影响。以进一步阐明茶碱类药物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5只 ) ,哮喘模型组 (15只 ) ;模型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 ,建立哮喘模型。体外培养哮喘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气道上皮细胞。分别观察加入脂多糖 (LPS)刺激前后NF κB活性的变化 ;在哮喘模型组大鼠的气道上皮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氨茶碱与LPS(1μg·ml- 1 )共同培养 4h后 ,以及加入同一浓度氨茶碱和LPS(1μg·ml- 1 )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后NF κB活性的变化。NF κB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以细胞核染色作为阳性标准 ,以细胞核阳性的百分比表示NF κB的活性。结果 :经LPS刺激前 ,对照组和哮喘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胞浆NF κB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细胞核表达的细胞 ,哮喘组为 (6 .4 %± 1.2 ) % ,而对照组为 (4 .7%± 1.7) % ,二者相比较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经 1μg·ml- 1 脂多糖刺激 2h后 ,两组细胞胞核NF κB表达均明显上升 ,哮喘组为 (82 .5± 5 .2 ) % ,对照组为(79.3± 3.4 ) % ,两者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在哮喘组大鼠上皮细胞中加入 1μg·ml- 1 脂多糖及各种浓度氨茶碱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剂量茶碱是否对体外培养的哮喘模型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NF κB的活性存在影响。以进一步阐明茶碱类药物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5只 ) ,哮喘模型组 (15只 ) ;模型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 ,建立哮喘模型。体外培养哮喘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气道上皮细胞。分别观察加入脂多糖 (LPS)刺激前后NF κB活性的变化 ;在哮喘模型组大鼠的气道上皮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氨茶碱与LPS(1μg·ml- 1 )共同培养 4h后 ,以及加入同一浓度氨茶碱和LPS(1μg·ml- 1 )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后NF κB活性的变化。NF κB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以细胞核染色作为阳性标准 ,以细胞核阳性的百分比表示NF κB的活性。结果 :经LPS刺激前 ,对照组和哮喘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胞浆NF κB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细胞核表达的细胞 ,哮喘组为 (6 .4 %± 1.2 ) % ,而对照组为 (4 .7%± 1.7) % ,二者相比较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经 1μg·ml- 1 脂多糖刺激 2h后 ,两组细胞胞核NF κB表达均明显上升 ,哮喘组为 (82 .5± 5 .2 ) % ,对照组为(79.3± 3.4 ) % ,两者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在哮喘组大鼠上皮细胞中加入 1μg·ml- 1 脂多糖及各种浓度氨茶碱  相似文献   

7.
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肺泡巨噬细胞。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SB203580(p38蛋白激酶抑制剂)+LPS组、PDTC(NF—κB抑制剂)+LPS组和SB203580+PDTC+LPS组。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p38蛋白激酶和NF—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胞核NF-κB和p38蛋白激酶染色显著增强,而I—κB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SB203580、PDTC均可显著降低LPS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NF-κB,p38蛋白激酶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显著增强I—κB的表达(均P〈0.05)。同时应用PDTC和SB203580预孵育肺泡巨噬细胞,与LPS刺激组相比,p38蛋白激酶和NF—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I-κB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但分别与SB203580+LPS和PDTC+LPS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38蛋白激酶和NF—κB活化;p38蛋白激酶可能通过调节I-κB降解而调控NF—κB的活化,NF—κB可能是p38信号途径下游的最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8.
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核因子κB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核因子kappaB(NF κB)在佐剂关节炎 (AA)大鼠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AA大鼠滑膜组织中NF κB蛋白及NF κBmRNA的表达。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AA大鼠滑膜中NF κB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P <0 .0 1) ,NF κB蛋白主要分布于滑膜衬里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中。胞浆及胞核内均有染色 ,但胞核染色较深 ,多呈团块状分布 ,而胞浆染色较浅。NF κBmRNA阳性细胞与蛋白阳性的细胞种类相同 ,主要分布于胞浆中。结论 :滑膜组织的NF κB可能参与RA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桢玥  陆国平 《上海医学》2003,26(9):671-673,T003
目的 采用反义核酸技术观察核因子kappaB(NF κB)的合成及其对所调控的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阐明其作用机制并证明其有效性。方法 设立正义、反义核酸组和对照组 (单用肿瘤坏死因子 α刺激 )。观察FITC标记的寡核苷酸在内皮细胞内的摄取情况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反义核酸对NF κB表达的影响 ;采用RT 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反义核酸组NF κB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 35 .94%,较正义核酸组下降 47.14%(P <0 .0 5 ) ;反义核酸组人血管内皮细胞I CAM 1的mRNA表达及其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降低 12 .2 3%和 71.37%,较正义核酸组分别降低 18.16 %和 71.82 %(P <0 .0 5 )。结论 NF κB的反义核酸能有效降低NF κB的复制及合成 ,从而显著下调人血管内皮细胞ICAM 1的表达 ,其正义核酸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康宁克通A(TA)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s)增生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的表达影响及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大鼠GMCs株中加入脂多糖 (LPS)后 ,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A ,共设 3组 :①GMC组 ,②LPS组 ,即GMCs+LPS ,③TA组 ,即GMCs+LPS +TA。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掺入法 ,于 2 4h ,4 8h观察3组中GMCs增生水平 ,选择药物的最佳GMCs增生抑制浓度及时间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3组GMCs涂片中MCP 1及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的表达 ,采用ELISA方法观察其培养的上清液中MCP 1的浓度。结果 :①TA组GMCs增生水平明显低于LPS组及GMC组 (均P <0 .0 1)。②TA组GMCs中MCP 1的表达明显低于LPS组和GMC组(均P <0 .0 1)。③TA组GMCs中NF κB表达明显低于LPS组 (P <0 .0 1) ,与GMC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④TA组GMCs培养上清中MCP 1浓度明显低于LPS组 (P <0 .0 1) ,与GMC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A可能系通过抑制GMCs中NF κB的激活而抑制大鼠GMCs增生 ,下调GMCs中MCP 1的异常表达及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