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敏 《世界中医药》2010,5(3):212-212
口疮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男女老幼中均广泛存在。中医治疗口疮,多从胃热炽盛、心火上炎治疗。但口疮病机多端,《医贯》:“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故临床须细审病机,知常达变,随证变通,方见良效。现笔者将自己的临床治验病案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口疮是小儿常见口腔疾病,发病时口腔出现单一或多个溃疡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等多种全身症状。其发病与脾、胃、心三脏有关,病机主要为心脾积热。中医有多种治疗小儿口疮的方法,整理归纳近10年以中医方法治疗小儿口疮的文献,探讨中医治疗小儿口疮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内外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儿科临床治疗小儿口疮的概况,更好地为儿科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口疮的中医近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口疮因口腔粘膜发生溃烂,反复不愈故名。是口腔粘膜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又有“口疳”、“口疡”等名称,因其病程长且缠绵不愈,近年来诸多医家对复发性口疮的中医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现将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历代文献及近代研究对复发性口疮病的病机论述很多,现综合为以下几种: 1.1 感受外邪一般多认为与感受风、热、燥邪有关。《寿世保元·口疮》指出:“口疮者,脾气凝滞加之风热而然也。”徐治鸿认为口疮与风、火、燥邪有关;黄志强认为本病系热邪伤阴,虚火上炎为因。外邪侵袭或直中局部,或耗伤阴津致火上炎,灼伤口腔粘膜,溃而发为口疮。  相似文献   

5.
李郑生教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学术继承人,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脾胃肝胆病的诊治与研究30余年,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口疮是脾胃常见病之一。李教授认为:口疮病机为脾虚肝郁胃滞,治疗应以健脾疏肝和胃为原则,配合饮食及生活调护,则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用白疕、嗳气和口疮三份病案,通过分析其病因病机.详细阐明沈英森教授临证中运用中医药治疗杂病的特色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介了根据口疮不同的病因病机,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不同的古方加减治疗,均可取得好的疗效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魏莉 《新中医》2001,33(12):11-11
介绍刘强老师治疗久咳、便秘、口疮等杂病的诊疗经验,认为临证诊治贵在辨证施治,紧扣病机,立法准确,用药精当,方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口疮的病位、病因病机、择方用药等方面,介绍了陆为民治疗难治性口疮的经验。认为本病应立足脾胃,他脏协调兼顾,以泻黄散为基础方,依病位之别,据症情之轻重,加减化裁其他方药。强调散火与降火并施,泻热而无伤脾胃,喜用风药为其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李春婷认为口疮病因病机除心脾积热及虚火上炎外,还有脾胃虚弱、浮火上游,故重视调补脾胃,对反复发作的口疮,每以"补土伏火"法论治,常用补中益气汤或理中汤加减治疗,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1.
介绍刘启泉教授辨治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经验。认为浊毒内蕴为其关键病机,浊毒留恋,损伤正气,致口疮反复发作;病久入络,气血瘀滞,致口疮久溃不敛。治疗时以化浊解毒为要,兼顾口疮形态及发病部位,辨证施治,多措并举,内外同治,配合日常调护,治调相合,疗效满意。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2.
<正>王仁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有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内经》有"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之说,并认为与火有关。"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也有人认为寒邪致病,盖因胃虚谷少,则所胜者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反为寒中,脾胃虚寒之火,被迫炎上,作为口疮。更有人认为乃脾气凝滞所致,"口疮者,脾气  相似文献   

13.
浅谈寒热并用治疗复发性口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寒热并用治疗复发性口疮朱跃民罗玉梅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新市区(750021)复发性口疮的特点之一就是口腔粘膜和舌面糜烂疼痛反复不已。该病虽病位在上,但常伴有脾胃失调之症,如胸脘痞满、大便不调、口苦或粘腻等。本病的病机大多为虚实相杂...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口疮以口腔黏膜和舌面反复糜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历代医家对本病病机论述颇多。如王肯堂《证治准绳》说:“心脉布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为口舌生疮。脾脉布舌下,若脾热生痰,亦生疮者尤多。”《圣济总录》有元藏虚冷上攻口疮之说。薛立斋《口齿类要》说:“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口疮有寒有热,有虚有实,多与心脾肾关系密切。现从心脾肾失和之病变探讨复发性口疮发病机制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国医论坛》2021,36(3):7-8
口疮病是白血病化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曾英坚教授在临床上发现,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具有三焦气化失司,内生火热、寒湿等病理特点,故抓住从"三焦气化"与"寒热错杂"的病机来论治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口疮病,以通畅三焦、平调寒热为法,方选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收效甚佳,并附验案1则以示其治。  相似文献   

16.
皮肤或粘膜肿烂溃疡称为“疮”。文中的口疮、痤疮虽病位各异,但其病机变化多与湿有关,或为湿热,或为寒湿。口疮治疗应注重温化,温阳为主,药如肉桂、巴戟、吴茱萸,再加升麻、半夏升清降浊。痤疮治疗多用清化,虚实均与湿相关,分为湿热在血和脾虚生湿两类。前者治疗多用清利湿热,解毒消痈法,后者以补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张玉 《江苏中医药》2011,43(4):77-78
借助《中医儿科古代文献数据库》,运用EXCEL表格对小儿口疮中医病因病机相关古代文献条文进行录入、整理、量化分析,以期探索中医古文献中对口疮病因病机的认识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文献研究表明,小儿口疮病因涉及体质、胎产、外感、喂养不当、他病迁延等多种因素,病机复杂,病性实证为主,均俱热象,虚证相对较少。实热证中"心脾积热"、"心经有热"、"脾胃积热"、"风热乘脾"较为常见,"胃有湿热"、"风热上壅"较少;虚热证中以"虚火上浮"、"脾胃虚热"者为著,"中焦虚寒"、"气血虚损"、"气虚津亏"者等病机出现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总结戴永生教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经验,阐述"土虚火浮"证之口疮病的发病机制。戴永生教授认为复发性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均有关联,根据中医五行辨证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证经验结合中医理论"肝经络舌本",舌为"心之苗","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肾经挟舌本",其认为复发性口疮与脾胃功能下降,心、肾之火上炎等密切相关。其中,"土虚火浮"作为戴老辨证复发性口疮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是其多年临证经验总结所得,其意包括土虚指脾(胃)土气虚,火浮有三:一指土中之火上浮,二指心火亢浮,三指脾气下流,肾中阴火逆浮。针对该证戴老常用补土伏火之法,每获良效。故此,文章欲通过学习戴永生教授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知识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旨在为今后治疗复发性口疮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收治了不少复发性口疮病人,发现该病虽看上去简单,但病因病机复杂,治疗颇为棘手,而且复发率高。笔者潜心研究,对其辨治略具心得,现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20.
皮肤或粘膜肿烂溃疡称为“疮”。文中的口疮、痤疮虽病位各异,但其病机变化多与湿有关,或为湿热,或为寒湿。口疮治疗应注重温化,温阳为主,药如肉桂、巴戟、吴茱萸,再加升麻、半夏升清降浊。痤疮治疗多用清化,虚实均与湿相关,分为湿热在血和脾虚生湿两类。前者治疗多用清利湿热,解毒消痈法,后者以补脾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