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恢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分类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恢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巴氯芬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恢刺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均优于口服巴氯芬(P〈0.05)。2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状况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结论:恢刺结合康复训I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优于口服巴氯芬。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将240例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家庭康复组120例接受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遵医嘱服药和接受一般性的非指导性的家庭康复训练。训练前后两组均用Brunnstrom分级及Barthel指数(BI)计分法评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定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康复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前、后,上、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抑郁程度也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p〈0.005)。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巴氯芬口服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口服巴氯芬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给巴氯芬片(宁波天衡制药)口服并进行痉挛肌牵拉及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儿的肌张力与ADL变化。结果治疗1周、1个月和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巴氯芬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5例,而且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48h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12周采用简化Fugl-Meyer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ADL。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积分和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入组,治疗组(A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对照组(B组)单纯采用传统康复训练。通过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优良率分别为76.0%和48.0%,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肢功能恢复效果较单纯传统康复训练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对照组做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和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7.
杨贵青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58-59,64
目的探讨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痉挛状态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100例研究对象在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以及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采用巴氯酚直肠给药(即保留灌肠)+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肌痉挛状态。用药第1天剂量为15mg,次,然后每天增加5~10mg,灌肠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综合康复措施具体内容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保持关节的活动度、缓解身体运动控制点周围痉挛、肌肉痉挛的静态牵拉、被动运动与按摩。治疗前和治疗后32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2d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情况有差异(P〈0.01),提示治疗后的肌张力明显改善,逐渐恢复正常;ADL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治疗后32d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采用巴氯芬直肠给药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罗晓萍 《西部医学》2012,24(6):1115-1116
目的探讨强化屈髋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曲髋训练组(强训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强训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屈髋训练。治疗前后两组进行下肢简式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FM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康复训练后下肢功能运动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强训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屈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武汉市汉口医院医学中心收治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研究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Bobath护理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和综合功能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各阶段的F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怫1个月:(66.3±21.2)分比(56.3±16.2)分,t=12.928,P=0.033;第3个月:(83.2±17.2)分比(67.5±20.1)分,t=13.223,P=0.028;第6个月:(92.1±14.3)分比(75.5±18.1)分,t=11.716,P=0.032],各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经强制性运动康复护理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综合功能正常和基本正常患者所占比例为65.5%,高于对照组(45.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改善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评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并探讨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8例.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并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和Barthel指数(MBI)量表分别对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患者的FMB、MBI评分分别为(5.2±1.6)分、(45.3±6.9)分,治疗后FMB、MBI评分分别为(9.2±1.8)分、(60.2±7.1)分,治疗后FMB、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FMB=17.352,P=-0.000;tMBI=28.246,P=0.000)。患者治疗前FMB评分与治疗前MBI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596(P〈0.05);治疗前的FMB评分与治疗后MBI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25(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导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组(对照组)和康复指导组,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治疗和临床护理,康复指导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治疗及临床护理和ADL指导。采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分。结果:指导前两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DL指导后康复指导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指导前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指导前明显提高(P〈0.05)。ADL指导后康复指导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加强ADL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2.
艾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手痉挛状态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艾灸治疗。采用Ashwoah量表(A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AS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显著降低(P〈O.01);治疗组治疗结束、治疗后1个月FMA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结束BI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也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肢联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国进口四肢联动(NustepT4)运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及步行能力(采用10m步行时间和6min内步行距离测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ADL能力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联动系统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ADL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3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 n=15)和对照组( n=15)。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治疗(45min/次,1次/d)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经改良的 Ashworth评定表(MSS)、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10m最快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 MWS)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在MSS、MWS 2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下肢的痉挛改善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王正香 《现代医学》2014,(6):661-663
目的:探讨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症状的效果,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功能锻炼、理疗、推拿、药物等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每天1次的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结果:治疗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明显提高,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状态,而辅以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改善脑瘫患儿痉挛状态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蒙药忠伦阿汤熏蒸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以康复训练为基础治疗。治疗组用蒙药忠伦阿汤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巴氯酚片。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MAS)及Brunnstrom分级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上肢痉挛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药忠伦阿汤熏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13年3月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望都县中医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488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4例。在必要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痉挛程度、上肢关节运动状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左洛复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临床疗效与P300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16例,分为对照组(n=146)及治疗组(n=70)。所有患者均给予规范的脑卒中治疗,在治疗组患者中加用左洛复50 mg/d口服,连续治疗8周。治疗组又根据P300测定结果分为P300阳性和P300阴性两组。观察基线、4周及8周时各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NIHSS运动功能、HAMD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scale,FMMS)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NIHSS运动功能评分及FMMS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300阴性组与P300阳性组相比,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IHSS总分变化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洛复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与患者P300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进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康复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于PCI术后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冠心病知识教育。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6-MWT、BNP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MWT、BNP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LVEDD及LVE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康复训练对不同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 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生存质量和急性加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300 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 按严重程度分为中度慢阻肺组( n =120) 、重度慢阻肺组( n=100) 和极重度慢阻肺组( n = 80) , 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训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6 个月的肺康复训练, 对照组不进行肺康复训练。比较干预前后及各组间患者肺功能、6 分钟步行距离( 6MWD) 、呼吸困难程度评分( mMRC) 、生存质量及COPD 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结果 经过6 个月的肺康复训练后, 训练组中度、重度、极重度COPD 患者干预前后生命存量评分、6MW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重度COPD 组康复训练后6MWD 的增加值明显大于中度、极重度慢阻肺患者( P 〈0. 05) 。极重度患者康复训练后mMRC 改善效果最好( P 〈0. 05)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重度慢阻肺患者在肺康复训练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 P 〈0. 05) , 其他严重度训练组急性加重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肺康复训练能提高不同严重度慢阻肺患者活动耐量和生存质量, 减少重度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次数, 减轻极重度患者呼吸困难程度, 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稳定期慢阻肺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