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烟窝皮瓣在治疗腕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和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选取以桡动脉穿支为血管蒂的鼻烟窝皮瓣治疗9例腕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9~62岁,平均43岁。所选患者均无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鼻烟窝皮瓣面积最小为2.5 cm×4.0 cm,最大面积为4.0 cm×10.0 cm。结果7例皮瓣均I期存活,1例远端皮瓣部分坏死,经间断换药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二期植皮手术治疗,1例局部皮缘青紫肿胀,经拆除部分缝线和换药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外形、凹陷程度、色泽、耐磨性均正常,质地佳,且手部功能恢复满意,感觉效果佳。结论鼻烟窝皮瓣在腕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中相比其他术式简单、手术风险小、皮瓣成活率高、术后疗效好,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应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方法 应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对手部虎口、拇指等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7例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1.0 cm×6.5 cm,最小4.5 cm×2.0 cm,以腕部鼻烟窝中点为旋转点,轴线为桡骨茎突至小头的连线.结果 27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无肿胀、淤血等现象,供区不能缝合的创面植皮均成活,随访6个月~2年,手部功能和外形良好.结论 鼻烟窝桡动脉穿支皮瓣血运好、质地柔软、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手部虎口、拇指创面的一种简单、安全、损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告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2.5 cm×2.8 cm~4.6 cm× 9.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8 cm× 3.0 cm~ 4.8 cm×9.7cm.结果 术后1例皮瓣出现蒂部卡压症状,经行血管探查、减压术后存活,余14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及功能满意.结论 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血管相对恒定,外形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应用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5例。结果2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手部外形美观,皮肤色泽好,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前臂带筋膜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采用前臂带筋膜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自2003年1月-2008年5月采用前臂带筋膜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27例,其中骨间背侧动脉皮瓣7例,尺动脉腕上支皮瓣11例,鼻烟窝皮瓣9例。结果25例皮瓣存活,2例皮瓣皮缘部分坏死,予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18月,皮瓣质地及外观满意,患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前臂带蒂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4月,对14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进行修复.以桡侧副血管为蒂重建皮瓣血供,以皮神经重建感觉,皮肤缺损面积为5.0 cm×4.0 cm~9.0 cm×5.5cm.血管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3~8个月,3例皮瓣略臃肿(2例手背皮瓣3个月后行整形手术),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至S3~S4.结论 以桡侧副血管为蒂的上臂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肤穿支丰富,感觉重建满意,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足跗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足跗外侧动脉血管为蒂的足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3 cm~8 cm×4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经6~ 18个月的随访,皮瓣质地好,不臃肿,色泽与手部皮肤相似,感觉恢复良好,手功能满意.结论 足跗外侧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量好,是修复中小面积的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9月,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4.5 cm~12.0 cm×7.0 cm.6例均直接以比目鱼肌皮穿支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结论 腓动脉比目鱼肌皮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游离下腹部双叶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血管蒂的下腹部双叶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例前臂和5例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应用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共干设计双叶皮瓣修复3例,应用腹壁浅动脉的内侧支及外侧支设计双叶皮瓣修复2例,应用旋髂浅动脉的浅支及深支设计双叶皮瓣修复2例.切取皮瓣面积为4cm×3cm~10cm×8cm.结果 本组7例双叶皮瓣术后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质软,颜色与受区接近,血液循环良好,有排汗功能;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结论 应用不同血管蒂的下腹部双叶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的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一次完成多处皮肤缺损创面覆盖,供区较隐蔽、可直接缝合,是一种修复前臂及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侧胸脐带蒂皮瓣联合修复前臂及手部两处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两处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997年8月至2000年5月,对7例前臂及手部两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双侧胸脐带蒂皮瓣顺、逆行联合移位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10cm~12cm×10cm~28cm。7例皮瓣后期均经断蒂训练,一般于术后5至6周断蒂。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成活。1例的逆行胸脐皮瓣于术后24h,远端皮缘呈青紫色,经拆除部分缝线后血运恢复正常;术后2周游离局部皮下组织后将皮瓣与创缘直接拉拢缝合。7例患者术后前臂和手部外观良好,为二期手术创造了良好的软组织条件。结论双侧顺、逆行胸脐皮瓣的最佳适应证为一期修复前臂及手部创面两处软组织缺损的创面。  相似文献   

11.
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应用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18例(18块),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逆行岛状皮瓣15例(17块),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质地、色泽和感觉.结果 术后皮瓣发生肿胀2例,静脉危象2例.33例35块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观、质地、弹性良好,有部分浅感觉恢复.结论 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神经,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腿外侧皮支皮瓣精细修复手背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小腿外侧皮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6例,皮肤缺损面积6.0cm×5.0cm×10.0cm×9.0cm,切取皮瓣面积最小为7.0cm×6.0cm,最大为13.0cm×10.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月-3年,皮瓣质地好,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痛、深触觉正常存在。小腿创面一期愈合,对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质地相似,修复手部创面效果好,是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第二掌背动脉(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SDMA)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们对11例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缺损患者采用SDMA皮瓣修复创面,皮瓣近端切断的SDMA与...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Skin and soft-tissue defects of the hand and digit present a challenge for the hand surgeon especially in meeting the reconstructive needs of thickness, texture, color matching, and sensation. It becomes an even bigger challenge to reconstruct the defect in a devascularized finger with segmental loss of the neurovascular bundle. We use the relatively new flap, the medialis pedis flap, to solve the above conditions and compare it with traditional flaps. METHODS: From May of 1994 to March of 1997, the free medialis pedis flap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19 digit and hand defects; the flap sizes ranging from 1.5 x 3.0 cm to 3.0 x 9.0 cm. Sixteen flaps were used for simple coverage of digit defects, including 12 for single-digit and 4 for multiple-digit reconstruction. The remaining three flaps were used as coverage and a flow-through flap for devascularized fingers. RESULTS: All 19 flaps survived and achieved a good protective sensation. The appearance was very satisfactory, and the donor-site scars were without sensory problems.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laps, the free medialis pedis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it provides good thickness, texture, and color matching for hand and digit resurfacing; it can be used as a flow-through flap and as coverage for a devascularized finger in a one-stage procedure; the size of the feeding vessels of the flap matches those of the digital vessels well; and it consists of glabrous skin rich in nerve endings, so it has good potential for sensory recovery. Because of all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free medialis flap may become a better consideration for hand surgeons.  相似文献   

15.
逆行四肢皮神经筋膜皮瓣及其远端蒂前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逆行四肢皮神经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部分皮瓣远端蒂前移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172例198处创面均采用逆行皮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其中应用逆行上臂内侧皮神经筋膜皮瓣2例,前臂外侧皮神经筋膜皮瓣10例,前臂内侧皮神经筋膜皮瓣9例、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51例,指背神经筋膜皮瓣58例,腓肠神经筋膜皮瓣29例,隐神经筋膜皮瓣26例,腓浅神经筋膜皮瓣13例修复下肢创面。其中46例皮瓣将远端蒂前移。结果198块皮瓣完全成活180块,旋转点按传统设计的152块皮瓣中少部分坏死12例,大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1例;远端蒂前移的46例皮瓣中少部分坏死1例,大部分坏死2例。成活的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结论远端蒂四肢皮神经筋膜皮瓣切取简单、快捷、安全,不损伤肢体主要动脉,而且皮瓣质地、厚度接近肢体远端,可以吻合神经重建感觉,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确切。远端蒂前移的改良逆行皮神经筋膜皮瓣损伤相对较小,旋转幅度更大,利于修复手足远端创面。  相似文献   

16.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4cm×6cm~23cm×12cm,供区直接缝合或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4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溃疡发生,8例获保护性感觉,骨折愈合后下肢可负重行走。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为6.0 cm ×5.0 cm-14.0 cm × 10.0 cm,采用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7.0 cm×6.0 cm~16.0 cm ×12.0 cm.结果 术后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皮瓣质地、色泽良好,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皮瓣痛觉、深触觉存在.小腿创面均Ⅰ期愈合,下肢功能无影响.结论 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良好,是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三种游离皮瓣及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小腿外侧皮支皮瓣、足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及带前臂内、外、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选择性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225例。结果本组174例三种游离皮瓣中170例成活.4例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探查1例皮瓣全部坏死,3例部分坏死:51例前臂皮神经皮瓣.除6例远端部分坏死外,余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8年.皮瓣质地好,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痛、深触觉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性游离皮瓣修复效果普遍优于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岛状皮瓣,适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一种修复第2~5指远节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 以指固有动脉中段背侧支为蒂,设计手指中节指背岛状皮瓣。如需重建指腹感觉,在切取皮瓣时,则应于皮瓣近端保留适当长度的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小指为指背神经),以便与伤指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2005年2月至2010年5月,应用此方法修复54例手指远节皮肤缺损,共61指,其中指腹缺损35指,指端缺损26指。结果 皮肤缺损最大面积2.2 cm ×2.5 cm,皮瓣切取最大面积2.4 cm ×2.7 cm。61指皮瓣全部成活,3指术后2天皮瓣远端出现水泡,未予以处理。术后7d水泡开始萎缩吸收,术后14 d水泡消退,皮瓣成活。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1年10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质地色泽好,外形良好,指腹较饱满,恢复痛温觉,两点辨别距离6~9 mm。按感觉功能评定标准为S4。患指指间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指动脉中段背侧支岛状皮瓣,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远节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