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象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高原就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某一个阶段个体所能够获得的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阻。职业高原可分为三种类型:结构高原、工作内容高原和个人主观高原。“职业高原”是大多数护士职业生涯发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笔者对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象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职业高原”是心理学家Ference于1977年提出的,他认为“职业高原”是在个体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个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根据影响员工达到“职业高原”的组织和个人因素,将“职业高原”分为组织高原和个人高原。组织高原是指在一个组织内缺少员工发展所需的机会,组织无法满足员工个体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因组织因素使员工达到“职业高原”。个人高原是指员工缺少进一步晋升所需的能力和动机,是因个体自身因素所导致的职业发展上的停滞。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职业高原”现象越来越引起组织、管理者和员工的高度重视。目前护理工作中也存在“职业高原”现象,表现为:在工作几年以后,工作热情、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及求知欲不再提高,出现了相对停滞的阶段。在此期间渴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会有较大的压力、挫折、失败和内疚感,工作不求上进、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天津市护士长职业高原的现状,分析护士长职业高原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降低护士长职业高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生涯高原问卷,对天津市3所三级医院和4所二级医院的160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长职业高原总均分为(2.85±0.52)分,其中层级高原得分最高(3.66±0.79)分,内容高原得分最低(2.2...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护士长职业高原、工作满意度的现状水平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某综合性三甲医院73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处于潜高原状态,其中层级高原最严重;年龄、护龄、任职时间和子女年龄对护士长职业高原及各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基础学历对层级高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与同事关系得分最高,工作负荷得分最低;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控制人口学变量后,内容高原和层级高原可以独立解释护士长工作满意度的30.9%。结论:护士长职业高原现状水平不容忽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职业高原水平,提高护士长工作满意度,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职业高原”是指在个体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个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护理人员的“职业高原”已严重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如何使护理人员克服消极情绪,正确认识“职业高原”,采取有效对策,平稳跨越“职业高原”期,以获得专业发展的持续成长具有现实意义。现将护理队伍“职业高原”原因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队伍中“职业高原”现象的存在,使护理组织缺乏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下降,也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工作满意度和服务水平,增加了护士的流失率和管理难度。文章通过对“职业高原”现象的原因分析,找出其应对策略,将有助于护理人员本人的自我调适及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以突破“高原”,重新定位,使更多的护士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认同感,增加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护理组织的管理效益和护理人力资源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7.
护士职业高原现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高原(career plateau)是美国心理学家Ference最早提出,Feldman和Weitz进行补充。职业高原的出现与个体的工作晋升和变动密切相关,是个体职业生涯的一个相对“停滞期”,是个体职业向上晋升的减少。本文表述了职业高原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从护士产生职业高原的原因、负面影响以及管理组织和个人的应对策略等方面阐述了护士职业高原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护士职业高原现象影响因素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护士职业高原现象概念、产生的原因、积极与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认为职业高原现象,在职业生涯发展周期中普遍存在。护理管理者应该了解这一现象是护士执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并能正确引导职业高原护士向健康的方面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护士度过职业高原期,这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新华  高燕红 《护理学报》2006,13(12):61-63
通过对“职业高原”的概述、产生原因、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等方面的阐述。笔者认为管理模式落后、分配制度刻板;前景渺茫、缺乏自信;发展几率小、难度大;知识陈旧、疏于培训;自满自足、悲观停滞是护理人员“职业高原”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对护理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如降低护理管理效率;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下降;护理组织结构不稳;护理质量与科研停滞。提出应对策略:正确认识、端正心态;克服“疲钝”、挖掘潜能;对护理工作内容进行扩充和丰富;整合重组、完善培训体系以及创造学习型组织,以帮助克服并平稳度过“职业高原”期。  相似文献   

10.
职业高原(career plateau)是美国心理学家Ference最早提出,Feldman和Weitz进行补充。职业高原的出现与个体的工作晋升和变动密切相关,是个体职业生涯的一个相对“停滞期”,是个体职业向上晋升的减少。本文表述了职业高原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从护士产生职业高原的原因、负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目前影响护士工作效率及工作积极性的“职业高原”现象相关因素的分析,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工作积极性为目的,通过对护士个人要求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激发自己的工作兴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组织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制定培训和激励机制、实行轮岗和丰富工作内容、培养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等两方面应对策略,使“职业高原”不再是护士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阻碍。  相似文献   

12.
从4个方面对护士“职业高原”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①护士学历提升与护理人才使用机制不对应;②管理者对护士职业目标的重视和培养不够;③护士职业价值与护士分层使用不合理;④个人因素。建议合理使用紧缺的护理人力资源,完善护士职业培训和公平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职业高原的定义、分类及测量工具,指出影响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相关因素,分析了目前国内对护士职业高原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展望;旨在使研究者从更深更专业的角度对护士职业高原进行研究,从而引起护理管理者对护士职业高原现象的重视,尽早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歆梅 《上海护理》2007,7(6):68-69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护理理念处于不断变革中,护士长的职业成长不再仅仅表现为护理管理技能从“新手”到“老手”的成长历程,护士长的成长更多地表现在管理理念、管理素质、领导艺术、工作能力和水平上,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和期望的增长,使护理服务向高质量、人性化方向发展。所以,制定各项保障护士长职业成长的规章制度,构建有利于护士长成长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氛围,把保障护士长职业成长各个环节当作医院内涵建设的一部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1完善护士长在职培训体系高…  相似文献   

15.
王敏  钟玉杰  周艳 《护理研究》2009,23(9):2512-2513
通过对护士职业生涯的全程审视,剖析护士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从护士个人及外部条件寻找突破护士职业高原的有效策略,帮助护士舒适的度过职业高原期,从而促进护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PBL教学法在CCU临床本科护生实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护士职业生涯的全程审视,剖析护士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从护士个人及外部条件寻找突破护士职业高原的有效策略,帮助护士舒适的度过职业高原期,从而促进护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士长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能力指数量表及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对61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护士长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的相关性。结果:护士长工作能力与职业任务、个体肾张反应呈负相关,与个体应对资源呈正相关。影响护士长工作能力的相关因素有社会支持、任务过重、个体紧张反应、理性处事。结论:护士长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和护理水平的好坏。各医疗机构应尽量减少职业紧张危害因素,以增强护士长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年资护士职业高原现象、离职倾向及组织支持之间的关系,检验组织支持在职业高原与离职倾向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6所三级医院工龄≥10年的高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高原测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分析高年资护士职业高原现象、组织支持及离职倾向现状及关系,并分析组织支持在职业高原和离职倾向间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罗健 《全科护理》2008,6(14):1297-1297
新护士因静脉穿刺技术不成熟,常易引起病人投诉。当护士长按常理向当事人反馈病人的不满并现场给予指导后,却发现新护士内心越想提高穿刺成功率却反而出现穿刺成功率下降的现象。经分析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目的颤抖”心理所致。针对此现象,采取了系列管理干预措施,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护理改革谈护士长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护士长角色转换在护理改革中的意义 ,从而提高护士长自身素质与工作效能。方法 :从护士长的知识结构、工作作风、思维模式等方面对阻碍护士长角色转换原因进行剖析。结论 :通过思维方式管理形式 ,知识结构和思维观念的转化 ,护士长从“管家婆”形象转化为具有现代管理意识和“学者型”的护理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