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与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定植患者同住一房间是否增加其感染风险。方法 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病房开展病例-病例对照研究;包括两个病例对照研究,研究1的病例组为CRKP医院感染患者,对照组为未检出CRKP的患者;研究2的病例组为碳青霉烯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医院感染患者,对照组为未检出CRKP及CSKP的患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对CRKP和CSKP两个病例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 269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1的病例组为106例,研究2的病例组为52例;同一房间暴露是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2.037,95%CI:1.277~3.251,P=0.003);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OR=1.029,95%CI:1.001~1.057,P=0.042)、替加环素(OR=1.944,95%CI:1.245~3.034,P=0.003)、肠外营养(OR=1.998,95%CI:1.052~3.792,P=0.034)、肠道定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主动筛查结合加强干预在重症监护病区(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效果,为CRE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6年6月1日-2017年4月30日入住ICU的患者为干预组,患者转入/入院时进行CRE主动筛查,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未开展CRE主动筛查的ICU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细菌培养;两组患者均进行医院感染实时监测,CRE培养阳性者均采取接触隔离措施;采用χ~2检验比较主动筛查前后CRE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共监测2327例ICU住院患者(其中干预组1596例,对照组731例),干预期间CRE主动筛查率为68.23%(1089/1596),患者主动筛查CRE的定植率为4.22%(46/1089);以直肠的CRE定植率10.90%(41/376)最高,病原体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最多,占84.78%(39/46);研究期间CRE医院感染率为0.99%(23/2327),医院感染病原体以CRKP为主,占86.96%(20/23);采取主动筛查干预措施后,干预组的CRE医院感染率(0.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CRE医院感染率1.64%。结论 CRE定植以CRKP为主,直肠中CRE定植率较高,采取主动筛查能够有效控制重症监护病区CRE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菌株耐药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年-2016年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共105例,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53例,占50.5%;28天病死33例,病死率为31.4%;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OR=0.015,95%CI:0.002~0.129,P0.001)、拔除深静脉导管(OR=0.044,95%CI:0.006~0.305,P=0.002)是影响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比例逐年上升;拔除深静脉导管和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定植情况及由定植发展为临床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NICU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自2017年1月开始开展住院新生儿入院后48 h内及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CRKP肛拭子/咽拭子主动筛查,同时进行CRKP感染监测。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有1 230例NICU新生儿进行了主动筛查,110例新生儿CRKP阳性,CRKP定植率8.9%,其中肠道定植率8.1%(97/1 197),高于上呼吸道(5.2%,49/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胎龄、低出生体重和住院时间延长是CRKP定植的危险因素(均P<0.001)。Diversilab同源性监测发现,CRKP定植发展为临床感染的概率为19.1%(21/110)。机械通气(OR=10.177,95%CI为2.667~38.830,P=0.013),新生儿营养风险评估高(OR=0.251;95%CI为0.072~0.881,P=0.031)以及新生儿危重评分-Ⅱ(SNAP-Ⅱ)高(OR=8.256,95%CI为6.072~20.881,P=0.025)是CRKP定植新生儿发展为CRKP临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P定植增加NICU新生儿住院期间CRKP感染的概率,重点关注接受机械通气、营养不良和SNAP-Ⅱ评分高的新生儿,减少CRKP临床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进行主动筛查,结合筛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集中安置,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CR-GNB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某儿科医院重点部门[新生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血液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实时监测。2017年对住院患者入院后48 h及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CR-GNB主动筛查(咽拭子和肛拭子),2018年1月开始对主动筛查及临床送检CR-GNB阳性患者开展集中安置措施,比较CR-GNB主动筛查率和定植率、集中安置率以及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2018年重点部门咽拭子和肛试子CR-GNB主动筛查率较2017年增加(P<0.05)。新生儿室集中安置率最高(97.8%),其次为NICU(88.9%),PICU集中安置率最低(47.7%)。2018年重点部门CR-GNB定植率在住院3、7 d后呈下降趋势(P<0.05)。2018年CR-GNB医院感染率较2017年有所下降(P<0.05),其中新生儿室和N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医院感染率下降明显,P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医院感染率下降明显。CR-GNB主动筛查定植菌和CR-GNB医院感染病原菌均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为主(44.0% VS 51.7%)。结论 CR-GNB主动筛查结合患者集中安置干预措施能够降低CR-GNB定植率,并有效降低CR-GNB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及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所有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明确感染基本情况。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将CRKP医院感染和定植患者作为病例组,共59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医院感染和定植患者作为对照组,共79例。调查CRKP医院感染及定植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基本情况:2020年1-12月共86例患者不同部位检出105株CRKP,其中社区感染31株(26例),社区定植1株,医院感染51株(46例),医院定植22株(21例)。CRKP医院感染率为0.11例/千住院日,医院定植率为0.35‰。单因素分析:年龄≥65岁、男性、呼吸衰竭、急诊入院、急诊滞留≥48 h、入院前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入院前存在感染、住院期间使用呼吸机+人工气道、留置尿管、住院时长、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使用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7 d)、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糖肽类抗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可使发生CRKP医院感染/定植风险增加(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入院前存在感染、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发生CRKP医院感染/定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RKP医院感染及定植的防控需关注高发部位、急诊患者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威胁,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后病死率高等特点,医院获得性感染是其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CRE的传播与感染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做好CRE预防与管理是控制CRE传播与感染的重要环节。本文从CRE感染与定植的危险因素、医院患者与环境CRE主动筛查策略及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方面进行综述。汇总CRE患者感染与定植危险因素和CRE医院患者主动筛查的筛查人群、筛查方式、筛查方法、筛查时机与频率;梳理CRE医院环境主动筛查的筛查范围、筛查方式与频率、主动筛查终止时机及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便于临床了解CRE主动筛查策略及多学科协作防控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CRE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科重症病房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88例为耐碳青霉烯组,选取同期发生的碳青霉烯敏感的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80例为碳青霉烯敏感组。统计两组感染部位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干预措施。结果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血液系统、泌尿道、软组织。其中耐碳青霉烯组血液系统感染率(14.77%)高于碳青霉烯敏感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静脉置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14 d、应用碳青霉烯类、前期有肺炎克雷伯菌定植患者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15.5,14.0,18.5,41.4,30.3,P0.05)。结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有住院时间长,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时间≥14 d、前期有肺炎克雷伯菌定植。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预防措施,对于感染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早发现,早隔离,并给予合理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CRKP)所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2015年入住医院CRKP感染患者60例为CRKP组,以分离病区及分离时间1∶1配对选取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医院感染患者60例为CSKP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4d、抗菌药物暴露的时间≥14d、暴露抗菌药物的种类≥2种、暴露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于糖肽类抗菌药物、使用抗真菌药物、合并其他细菌≥2种、分离到真菌、前期CRKP的定植均与CRKP感染显著相关(P<0.05);CRKP所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暴露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P<0.05)。结论 CRKP所致医院感染与多项危险因素相关,暴露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室预防和控制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CRKP医院感染的患者31例,以相同分离时间段及分离病区为条件,按照1∶1配对收集31例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医院感染者为CSKP组,分别统计两组感染部位及菌株耐药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RKP组及CSKP组均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CRKP组菌株除氨苄西林外,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CSKP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前住院时间≥14d、有住院史、感染KP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低蛋白血症是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住院史及低蛋白血症是医院感染CRK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对CRKP医院感染高风险的患者进行定期监测,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5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围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围产期相关因素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症(CH)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诊断为CH的新生儿125例为病例组,按1:3比例随机选择非CH的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项分类logistic同归模型分析CH的围产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高龄产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新生儿在女性、早产儿、过期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双胎及多胎、伴发其他出生缺陷和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产妇(OR=2.518,95%CI:1.186~5.347)、妊娠期糖尿病(OR=1.904,95%CI:1.190~3.045)、妊娠合并甲减(OR=12.883,95%CI:2.055~80.751)或甲亢(OR=30.797,95%CI:3.309~286.594)、早产儿(OR=4.238,95%CI:1.269~14.155)、过期儿(OR=12.799,95%CI:1.257~130.327)、低出生体重儿(OR=3.505,95%CI:1.059~11.601)、巨大儿(OR=3.733,95%CI:1.415~9.851)、双胎及多胎(OR=5.493,95%CI:1.701~17.735)、伴发其他出生缺陷(OR=3.665,95%CI:1.604~8.371)和胎儿窘迫(OR=3.130,95%CI:1.317~7.440)为新生儿CH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新生儿CH与母亲孕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胎数、胎儿窘迫、伴发其他出生缺陷等有一定关系,应加强围孕期保健,减少高危因素,降低CH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5年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收集的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等信息,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以上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的≥ 35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其一般特征、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情况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结果 共纳入高血压患者23 974名,经复杂加权后,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率为54.10%(95%CI:51.02%~57.17%),社区规范管理率为45.72%(95%CI:42.93%~48.51%);高血压治疗率为88.16%(95%CI:87.00%~89.31%),控制率为22.67%(95%CI:21.25%~24.09%),治疗控制率为27.76%(95%CI:26.09%~29.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年龄≥ 65岁(OR=1.40,95%CI:1.05~1.87;OR=3.11,95%CI:2.22~4.36)、按医嘱服药(OR=2.15,95%CI:1.46~3.15;OR=1.35,95%CI:1.13~1.62)、进行血压监测(OR=2.34,95%CI:1.88~2.90;OR=3.10,95%CI:2.72~3.53)的高血压患者更愿意接受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51,95%CI:0.39~0.66)、适量饮酒(OR=0.69,95%CI:0.57~0.84)或过量饮酒(OR=0.73,95%CI:0.58~0.92)的城市高血压患者接受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情况不佳。城市和农村超重(OR=0.74,95%CI:0.61~0.91;OR=0.83,95%CI:0.71~0.98)、肥胖(OR=0.54,95%CI:0.45~0.65;OR=0.67,95%CI:0.54~0.83)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按医嘱服药(OR=4.58,95%CI:3.16~6.63;OR=2.84,95%CI:2.18~3.69)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较好。地处中部(OR=0.74,95%CI:0.61~0.89)、过量饮酒(OR=0.72,95%CI:0.54~0.97)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合并其他慢性疾病(OR=1.22,95%CI:1.04~1.44)、参加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OR=1.29,95%CI:1.06~1.58)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地处中、西部地区(OR=0.71,95%CI:0.58~0.87;OR=0.62,95%CI:0.47~0.80)、适量饮酒(OR=0.81,95%CI:0.67~0.98)、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6 g (OR=0.80,95%CI:0.69~0.93)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进行血压监测(OR=1.38,95%CI:1.18~1.61)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结论 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情况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是高血压控制情况距离相关政策指标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公开发表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样本量2 7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93,95%CI(1.24~3.00),P=0.003]、糖尿病[OR=2.83,95%CI(2.34~3.44),P<0.001]、手术时间[OR=3.22,95%CI(1.39~7.44),P=0.006]、术前使用抗菌药物[OR=2.14,95%CI(1.12~4.12),P=0.022]、术前行导尿术[OR=4.06,95%CI(2.81~5.85),P<0.001]、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OR=4.08,95%CI(3.34~4.99),P<0.001]、术者初学经验[OR=2.17,95%CI(1.69~2.77),P<0.001]、一般常规护理干预[OR=2.66,95%CI(1.31~5.42),P=0.007]、尿液密闭引流系统断开[OR=24.17,95%CI(8.28~70.62),P<0.001]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术前评估,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医生应提高技术水平,注意把控手术时间;术后护理人员应重视导尿管留置的适应证,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预防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17年8个长寿地区数据,共纳入2180名≥65岁老年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功能状况、亲友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5.0%,其中男、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1.5%和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锻炼身体(OR=0.44,95%CI:0.26~0.74)、经常吃鱼类(OR=0.57,95%CI:0.39~0.83)、参加文娱活动(OR=0.65,95%CI:0.44~0.96)、参加社会活动(OR=0.28,95%CI:0.11~0.73)和能够享受社区服务(OR=0.68,95%CI:0.50~0.93)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睡眠不足(OR=2.04,95%CI:1.49~2.80)、视力障碍(OR=1.54,95%CI:1.08~2.18)、患胃肠溃疡(OR=2.97,95%CI:1.53~5.77)、患关节炎(OR=2.63,95%CI:1.61~4.32)、家庭支出大于收入(OR=1.80,95%CI:1.17~2.78)和自评经济条件差(OR=4.58,95%CI:2.48~8.47)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结论老年人是否锻炼身体、饮食有鱼类、参加文娱和社会活动、享受社区服务、睡眠时长、视力情况、是否有胃肠溃疡和关节炎与抑郁症状的检出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学生餐剩饭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699个县中,分片选取1~3个国家试点县,共选取50个重点监测县。按照不同供餐模式,随机各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单中心数据构建预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某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妊娠期生殖道炎性感染(OR=3.457,95%CI:1.205~9.917)、妊娠期糖尿病(OR=4.901,95%CI:1.247~19.259)、胎膜早破(OR=8.513,95%CI:3.041~23.830)、产后阴道反复出血(OR=10.000,95%CI:3.404~29.373)、血红蛋白<90 g/L (OR=4.657,95%CI:1.689~12.840)及清蛋白<40 g/L (OR=5.163,95%CI:2.062~12.926)是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以上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均较好,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C指数分别为0.774(95%CI:0.739~0.809)、0.765(95%CI:0.734~0.796),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此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可为临床筛查高风险孕妇和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感染中的有效性。方法 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外文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15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总体质量,并应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的预防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1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用FMEA方法降低了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OR=0.40,95%CI(0.31~0.51),P<0.0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OR=0.29,95%CI(0.17~0.51),P<0.01]、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OR=0.28,95%CI(0.18~0.46),P<0.01]、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OR=0.46,95%CI(0.37~0.58),P<0.01]、ICU医院感染发病率[OR=0.46,95%CI(0.37~0.59),P<0.01],提高了ICU患者及家属满意度[OR=2.34,95%CI(1.72~3.17),P<0.01]。结论 FMEA能有效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北京市经报告机构转介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ART)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北京市4 917例HIV/AIDS报告卡数据及ART机构数据,无ART记录者记为ART转介失败,确证报告至启动ART的日期间隔>15 d记为ART延迟,分析AR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4 917例HIV/AIDS中,16.53%(813/4 917)未成功接受ART;接受ART的4 104例HIV/AIDS中,30.63%(1 257/4 104)发生ART延迟,启动时间中位数为27(P25~P75:19~42)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由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OR=1.65,95% CI:1.30~2.08)、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OR=1.68,95% CI:1.34~2.1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于大专及以上,OR=1.42,95% CI:1.13~1.79)、无业(相比于干部职员,OR=1.32,95% CI:1.02~1.70)、异性性传播(相比于同性性传播,OR=1.40,95% CI:1.15~1.72)、来源于专题调查和无偿献血(相比于检测咨询,OR=1.87,95% CI:1.34~2.60;OR=3.52,95% CI:1.79~6.92)者ART转介失败比例较高;由CDC(相比于ART机构,OR=1.43,95% CI:1.07~1.92)或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OR=1.62,95% CI:1.32~1.98)、报告机构在郊区(相比于城区,OR=1.24,95% CI:1.01~1.52)、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OR=1.42,95% CI:1.19~1.70)、外省户籍(相比于北京市户籍,OR=1.26,95% CI:1.07~1.48)、来源于无偿献血(相比于性病门诊,OR=2.74,95% CI:1.21~6.22)者延迟比例较高。结论 不同特征HIV/AIDS的ART转介失败及延迟比例不同,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ART工作,减少ART转介失败及延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人员于2021年1—7月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招募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戒毒所、美沙酮门诊及社区的吸毒人员。采用结构化问卷调查形式, 并抽取被调查者3 mL血清样本,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CV血清学筛查测试。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吸毒人群HCV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404例吸毒人群, HCV抗体阳性26例, 阳性率6.44%。静脉注射吸毒(OR=4.236, 95%CI: 1.644~10.913, P=0.003)、女性(OR=0.135, 95%CI: 0.019~0.987, P=0.04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6.745, 95%CI: 1.113~40.890, P=0.038)的吸毒人群HCV感染风险较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吸毒人群中采用静脉注射吸毒方式是HCV感染的高危因素, 同时吸毒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也与HC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缅甸籍HIV感染者相关人口统计学与高危行为特征。方法 以德宏州2015年新报告的缅甸籍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收集其入境德宏地区的目的、住宿地点、停留时间等社会人口统计学信息以及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共调查489例缅甸籍感染者,其中男性367例(75.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407例(83.2%);371例(75.9%)来自与德宏州相邻的克钦邦和掸邦; 339例(69.3%)为务工/经商进入德宏州。23.3%(113/485)的感染者存在无保护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有配偶/固定性伴(OR=12.98,95%CI:6.53~25.83,P<0.001),居住在打工场所(OR=2.88,95%CI:1.09~7.61,P=0.033)、出租屋(OR=5.36,95%CI:1.94~14.84,P=0.001)和自己家(OR=5.14,95%CI:1.36~19.35,P=0.016)。32.0%(156/487)的感染者有吸毒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者发生吸毒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15.61,95%CI:6.47~37.69,P<0.001),文盲(OR=2.89,95%CI:1.44~5.84,P=0.003),来自克钦邦(OR=3.01,95%CI:1.50~6.04,P=0.002)、掸邦(OR=5.30,95%CI:2.66~10.58,P<0.001),经便道/其他方式入境(OR=1.93,95%CI:1.18~3.14,P=0.009),居住在亲友家(OR=5.78,95%CI:2.01~16.61,P=0.001)、打工场所(OR=6.67,95%CI:3.06~14.53,P<0.001)、出租屋(OR=11.84,95%CI:4.76~29.47,P<0.001)、自己家(OR=6.77,95%CI:1.84~24.85,P=0.004)。结论 德宏州内缅甸籍HIV感染者流动性大,感染状态知晓比例低而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给德宏州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相关机构需积极探索有效的随访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