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北方地区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4例中国北方急性驰缓性瘫综合征患者进行连续临床观察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发现41例有脱髓鞘,占93.2%,其中31例以脱髓鞘为主,7例合并可疑轴索损害,3例合并轴索损害;另外的3例中,2例为可疑轴索损害,1例以轴索损害为主。认为1991年夏季在中国北方发生的急性软瘫综合征是以脱髓鞘为主的GBS。而将病名改为“中国软瘫综合征”或“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软瘫综合征”及“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MAN)”的提出,收集了同时期同地区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患者40例,对其一般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病理方面进行了观察,并复习国内有关的文献共3733例,与“AMAN”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北方临床诊断为GBS的患者虽然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以及地区分布等方面与西方的GBS有所不同,但其临床表现、电生理及病理特点符合GBS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的特点,因此并非特殊的“中国软瘫综合征”或“AMAN”,而是GBS。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电生理学和病理学表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主要分为两种亚型:(1)脱髓鞘型,即以节段性脱髓鞘为主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2)轴索型,即以轴索损害为主的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1]。这两种GBS亚型的发病率不仅存在地理分布差异,而且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格林—巴利综合下的临床和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临床和神经活检病理特点,对40例GBS患者进行活检病理观察,40例中急性起病28例,亚急性和慢性起病各6例;单纯累及脊神经22例,颅脊神经受累14例,多颅神经麻痹2例和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2例。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CSF蛋白细胞分离91.9%,寡克隆重区带阳性63.5%,IgG合成率升高75.0%。病理所见以脱髓鞘为主38例,以轴索变性为主2例,脱髓鞘并发轻度轴索  相似文献   

5.
采用病例监测方法,于199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市平谷县和通县进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和急性软瘫(AFP)的流行病学调查。根据NINDS的标准,1993年该两县确诊为GBS者13例,年发病粗率1.3/10万人口,发病年龄专率高峰见于50~59岁(3.6/10万)。7~9月发病者占54%。全部患者临床和/或电生理表现均符合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的特点。AFP分类构成以GBS最多,占57%。这些特征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脱髓鞘GBS相仿,提示中国AFP的常见类型是脱髓鞘GBS,不是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软瘫综合征”及“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MAN)”的提出,收集了同时期同地区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患者40例,对其一般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病理方面进行了观察,并复习国内有关的文献共3733例,与“AMAN”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北方临床诊断为GBS的患者虽然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以及地区分布等方面与西方的GBS有所不同,但其临床表现、电生理及病理特点符合GBS以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7.
急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附2例尸检报告)薛平,杨成,常月祥,吕佩源,李春岩格林-巴利综合征国内临床报道较多,病理材料报道尚少。而病理材料多提示周围神经炎性节段性脱髓鞘改变。而我院2例尸检材料,发现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同时轴索变性而无明显炎细胞浸润与...  相似文献   

8.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和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临床和神经活检病理特点,对40例GBS患者进行活检病理观察。40例中急性起病28例,亚急性和慢性起病各6例;单纯累及脊神经22例,颅脊神经受累14例,多颅神经麻痹2例和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2例。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CSF蛋白细胞分离91.9%,寡克隆重区带阳性63.5%,IgG合成率升高75.0%。病理所见以脱髓鞘为主38例,以轴索变性为主2例,脱髓鞘并发轻度轴索改变13例。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25例和单核细胞增多19例,葱头样肥大神经改变6例。对感觉障碍与神经活检病理特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腓肠神经活检对GBS诊断,特别对病程迁延和变异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报道轴索性GBS、急性运动性索性神经病(AMAN),也就临床病理分型进行讨论。本组属经典型运动感觉型GBS22例,纯运动型7例,多颅神经麻痹型、纯感觉型和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各2例和Fisher综合征1例。本组病理所见为感觉神经活检不能证明AMAN,但本组仅2例轴索变性,因此,我们认为轴索变性仍为少见的变异型。  相似文献   

9.
空肠弯曲菌与急性运动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空肠弯曲菌感染与急性运动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关系,对3例空肠弯曲菌感染后急性运动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进行了研究。3例病人均为儿童,夏季发病,临床表现进行性四肢软瘫,无感觉异常,大便空肠弯曲菌培养阳性。空肠弯曲菌的血清型分别为PEN4、5和PEN19型。1例发病前,其家中饲养的1只鸡瘫痪,病理检查显示外周神经严重的Walerian样变性。我们认为空肠弯曲菌是我国北方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前感染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3例复发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前驱因素,从发病到症状高峰少于1个月,易累及颅神经引起呼吸衰竭,发作期脑脊液蛋白质升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例病理上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伴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及轴索变性,此与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相区别,其临床表现为数次急性炎性脱髓鞘所致。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3例复发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发现其具有明确的前驱因素,从发病到症状高峰少于1个月,易累及颅神经引起呼吸衰竭。发作期脑脊液蛋白质升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例病理上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伴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及轴索变性,此与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相区别。其临床表现为数次急性炎性脱髓鞘所致。  相似文献   

12.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由免疫介导,进展迅速,以运动症状为主的脱髓鞘性并可继发轴索改变的多发性神经病.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其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即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起病的四肢对称性无力,可导致延髓和呼吸肌麻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临床和神经病理特点。方法 对11例CIDP患者进行临床和腓肠神经活检分析。结果 11例CIDP例患者大多无明显前驱症状,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少数可伴颅神经损害;11例患者腰穿脑脊液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蛋白细胞分离,全部患者肌电图均提示有脱髓鞘损害,11例腓肠神经活检显示以脱髓鞘为主要表现,其中5例伴有轻度轴索变性;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雪旺氏细胞增生,其中4例合并有洋葱头样神经改变。结论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病情迁延、表现复杂,激素冲击治疗有效,电生理和病理检查均提示CIDP以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为临床表现不典型CIDP患者行腓肠神经活检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它包括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ies,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Miller-Fisher综合征、急性泛自主神经病(acute panautonomic neuropathy)和急性感觉神经病等亚型[1].其中,最常见的是AIDP和AMAN,前者以脱髓鞘病变为主,后者以轴索病变为主.1998年Hadden等[2]的AIDP诊断标准及2010年中国AIDP诊断标准[1]均将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CB)纳入其中.CB通常被认为是AIDP节段性脱髓鞘的标志,而AMAN的诊断标准中则要求没有CB等脱髓鞘的表现.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以轴索病变为主的AMAN患者中也存在CB[3-5],这就给目前的分类诊断标准带来了挑战.我们将对AMAN中CB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3例因过度运动引起的上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示2例有纤颤正相电位,神经传导性研究示2例有轴索损害,1例有传导阻滞。3例病人在伤后2~8周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的轴索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的轴索病理改变。方法对18例CIDP患者进行电生理和腓肠神经的病理检查,分析不同患者的腓肠神经病理改变特点,并对病理改变不同的两组进行临床、电生理及病理比较。结果5例以脱髓鞘改变为主者,主要出现薄髓鞘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的洋葱球样结构,其中3例出现轴索损害。8例以轴索损害为主者,主要出现有髓神经纤维的Wallerian变性和再生簇结构。3例出现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和轴索混合性损害。2例轻微病理改变。脱髓鞘损害为主者和轴索损害为主者的单核细胞浸润程度无明显差异,且两者可同时存在脱髓鞘和轴索损害的电生理改变特点。结论轴索损害是CIDP比较常见的病理改变,不应当作为该病的绝对排除标准。单核细胞的浸润是一种普遍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10例以深感觉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改变,以提高对慢性炎性脱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等疾病的临床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临床上以深感觉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周围神经病作脑脊液生化、免疫检查,电生理检查,腓肠肌活检及其它有助于鉴别诊断的检查。结果:8例证实为CIDP,其中一例合并副癌综合征,1例合并Shy-Drager综合征,2例为POEMS病。其临床表现均为以深感觉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周围神经病。电生理提示广泛周围神经损害,既有脱髓鞘改变,又有轴索变性。腓肠肌活检提示为慢性脱髓鞘改变,部分病例有轴索变性。结论:此周围神经病由于选择性损害了雪旺氏细胞产生节段性脱髓鞘,选择性损害了粗纤维致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相似文献   

18.
急性运动性轴索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是Feasby等于1986年首先报告并命名的。此后一些国外学曾一致认为在我国北方发生的GBS为AMAN或中国软瘫综合征(Chinese paralytic syndrome)。目前,许多学认为AMAN是GBS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19.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种以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其病理特点为神经根、神经节及周围神经充血、水肿,局部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神经脱髓鞘改变,甚至可继发轴索变性,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既往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者临床报道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PPN)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P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以疼痛、麻木等感觉症状起病,其中3例首先累及双下肢,3例双下肢不对称受累,3例累及植物神经,2例累及颅神经,所有患者周围神经症状均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性发展。4例患者均出现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其中3例以轴索损害为主,1例以脱髓鞘损害为主;1例伴有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以脱髓鞘损害为主。4例行腓肠神经活检的患者中,3例为活动性轴索改变,1例为轴索和髓鞘混合性改变,4例均无小血管周围炎性改变。结论 PPN多为不对称分布的感觉神经病,进行性发展,颅神经和植物神经受累常见。PPN的电生理以感觉神经传导异常为主、轴索损害较重。活动性轴索变性是PPN的主要病理改变,极少伴有小血管周围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