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优选硝苯地平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优选了基质、冷凝液、冷凝液温度和滴速,并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基质配比、药液温度、药物和基质比例、滴距等因素。结果优选成型工艺为:基质配比(PEG4000:PEG6000:单硬脂酸甘油酯=2:1:1),药液温度为80,药物和基质的配比比例为1:3,滴距为7cm。结论通过验证实验明确该工艺稳定可行,易于制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宁心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宁心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成型率及重量合格率作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基质、混合基质比及其与主药的用量比进行平行试验,对滴头及冷凝液的温度、贮药槽药液高度、滴距等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基质(PEG4000:PEG6000为3:1)与主药用量比为3:1.最佳成型工艺为贮药槽高度6cm、滴头温度70℃、滴距6cm、冷凝液温度10℃.结论:以筛选出的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成品得率高,符合<中国药典>中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人参强心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熔融法,将药材提取物分散于熔融的基质中混合均匀,滴于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均匀度、粘连、丸重变异系数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选滴丸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浸膏∶基质=1∶2,基质PEG 4000与PEG 6000配比为1∶1,药料温度为80℃,冷凝液为液体石蜡,冷凝柱长度为120 cm。结论本试验筛选出的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成型率高,所制滴丸符合规定,适合于实验室制备和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黄芩苷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成型工艺.结果 黄芩苷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2∶1)为基质,药物-基质1∶6配比,料温90 ℃,液体石蜡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10 ℃为最佳条件.结论 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黄芩苷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5.
正交实验法优选左羟丙哌嗪滴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左羟丙哌嗪(LP)滴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6000和PEG4000为主要基质,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光洁度、丸重差异为主要验证指标,优选LP滴丸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以PEG6000∶PEG4000(2.5∶1)为混合滴丸基质,液体石蜡为冷凝液,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最佳工艺为:药液温度95℃,冷凝液温度10℃,滴速50滴/m in,滴头内外径为1.2和1.4 mm。结论优选出的处方及工艺制备的LP滴丸质量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复方天麻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针对影响滴丸制备因素考察料温、基质种类、滴距、药物与基质配比等影响因素,并以丸重相对标准偏差、圆整度为测评指标,最终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条件.结果:药物与基质的配比为3:7;料温:80℃;滴距:1 cm;基质种类:PEG4000:PEG6000=1:1,该成型工艺可靠,重现性良好.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复方天麻滴丸的成型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7.
王丽丽  张宝华  寇筱囡  王锐 《黑龙江医学》2010,34(7):495-496,499
目的确定丹灯通脑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成型的工艺条件,考察基质种类、冷凝液种类、基质与提取物的最佳配比、药料滴制温度、冷凝液温度、滴距、滴速等影响因素。结果工艺条件是聚乙二醇4 000与丹灯通脑干粉为4∶1,充分搅拌混匀,加热搅拌使其溶化,并于80℃保温。药料通过2.2 mm/2.4 mm(内径/外径)管径的滴头,以40滴/min恒速滴入,在12℃的液体石蜡中冷却。结论实验结果可为丹灯通脑滴丸成型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金蕾滴丸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方法以干膏率、当药黄素和当药醇苷的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金蕾滴丸的提取工艺;采用滴制法制备金蕾滴丸,以滴丸的丸重变异系数、圆整度和溶散时限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金蕾滴丸的成型工艺。结果金蕾滴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金蕾滴丸的成型工艺为:以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2∶1)作为复合基质,液体石蜡作为冷却剂,药材提取物与基质配比为1.0∶1.5,滴制温度65℃,冷却柱柱长60 cm。结论该提取工艺简便、稳定,滴丸的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为金蕾滴丸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首明山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混合、沉降、成形、RSD值等为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基质、冷凝剂、药液温度、滴速、滴距和冷凝液温度对滴丸成型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最佳成型工艺。结果:聚乙二醇-6000,药液温度80℃,滴速30~35滴/min,滴距6cm,冷却温度12℃时,首明山滴丸成型质量最好。结论:该工艺适用于滴丸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五味子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成型工艺。结果 五味子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1∶4 配比,料温85 ℃,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10 ℃为最佳条件。结论 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五味子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外观质量、溶散时间、丸重差异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加权评分法综合评分,运用正交试验优选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制备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最佳工艺为:以聚乙二醇(PEG)4000∶PEG6000为1∶7做混合基质,药物与基质按质量比例为1∶3投料,滴头内径为4.5 mm,滴距为10 cm,滴速为30滴/min,冷却剂温度为8℃。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产品质量较好,为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制备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立调律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基质种类、药物与基质配比、药液温度、冷凝液温度作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用3个指标评定工艺的优劣。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以PEG 4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5,药液温度为85℃,冷凝液温度为12~14℃。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便易行,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健骨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作为综合评定指标,研究冷却剂及其温度、基质、基质与药物的配比、滴制温度等因素对滴丸成型性的影响。结果:以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3∶1)作冷却剂,PEG4000-PEG6000(2∶3)为基质,药物-基质1∶2配比,滴制温度为80℃,冷却液温度15℃时,健骨滴丸成型质量最好。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益脉康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及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以基质种类、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温度及冷却液温度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优选的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6、基质为PEG6 000、滴制温度为70~80℃、冷却液温度为10~15℃。结论:优选的成型工艺简便易行,成品得率高,且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立阿斯匹林肠溶滴丸的制备工艺. 方法 以丸重差异、圆整度、溶出速率常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阿司匹林胃溶滴丸的处方工艺进行优选.再采用Ⅱ号丙烯酸树脂对其进行包衣,以达到肠溶目的 .结果 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1:1)为基质,药物与基质的配比为1:3,药液温度为75℃,冷凝温度为15~20℃.采用优化条件制备出胃溶丸后,采用Ⅱ号丙烯酸树脂包衣.质量检查表明该包衣滴丸的溶出行为符合药典肠溶制剂的要求.结论 优选出的处方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选砂仁油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滴丸制备过程中基质配比、滴管内径、挥发油与基质的比例、冷却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测定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对滴丸进行外观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油滴丸中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综合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选择PEG6000/PEG4000(1∶1)为基质,滴管内径为2.0 mm,挥发油与基质配比为(1∶2),冷却温度为0~5 ℃(冰水浴中)。结论 此工艺制备的砂仁油滴丸,每丸中乙酸龙脑酯含量高、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外观评价各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陶昌勇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2015-2017
目的: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 4000为主要基质,研究非诺贝特滴丸的最佳制血工艺条件。方法:以滴丸的成型率(%)为筛选指标,以滴丸滴制过程的滴速、冷却液面至滴头距离及滴头口径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对非诺贝特滴丸的制血工艺进行优选。结果:非诺贝特滴丸的处方工艺,PEG 4000和泊洛沙姆(1:1),在滴制过程中的滴速为45d/min,滴头至冷却液面距离为5cm,滴头内径为5mm,按此优化条件制血的非诺贝特滴丸成型率最高。结论:初步确定了非诺贝特滴丸的处方组成及制血工艺,为提高非诺贝特滴丸制剂的进一步稳定性考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交实验法优选苯巴比妥滴丸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苯巴比妥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6000和PEG-4000为主要基质,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光洁度、丸重差异为主要验证指标,优选苯巴比妥滴丸制备的最佳工艺.结果 以PEG-6000:PEG-4000(7:1),吐温-80适量的混合液作为基质,液体石蜡为冷却剂,药物与基质以(1:6)配比,药液温度95℃,冷却温度15℃,滴速40 d/min为最佳条件.结论 该工艺为苯巴比妥滴丸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党参多糖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以成型率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基质与主药的用量比进行平行试验,以基质配比、冷凝液温度、熔融温度、滴头口径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如下:熔融温度为80℃,冷凝液温度15℃,药物和基质配比为1:3,滴头口径2 cm.结论 本课题确定的党参多糖滴丸制剂成型工艺切实可行,所得滴丸符合滴丸剂的质量规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当归六黄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以滴丸的外观(圆整度、色泽、粘连等)、丸重变异系数和溶散时限为衡量指标,对药粉与基质配比、PEG6000与PEG4000的配比及滴距等进行了优化。结果:当归六黄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粉与基质的配比为0.5:1,PEG6000e)PEG4000的配比为0.6:1,滴距为6.5cm。结论:优化的成型工艺合理可行,所制滴丸具有良好的外观,且丸重差异和溶散时限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