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经颅多普勒(TCD)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不断被拓宽,但各机构之间的扫描方案和报告质量却存在很大差异。根据文献分析和广泛的个人经验,一个国际专家小组开始制定TCD检测步骤、判读标准和操作者资质的指南。第一部分介绍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完整的诊断性频谱TCD检测。颞窗被用于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ICA)Cl段以及通过前交通动脉(ACoA)和后交通动脉(PCoA)的侧支血流;眼窗被用于检测眼动脉(OA)和ICA虹吸部;枕窗被用于检测椎动脉(VA)终末段和基底动脉(BA)。尽管在疾病或非疾病情况下Willis环都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但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查应该包括对以下血管的评估:双侧MCA M2段(深度30~40mm)和Ml段(40~65mm)(MCAMl段中点深度为50mm,范围44~55mm;平均长度16mm,范围5~24mm)、ACA Al段(60~75mm)、ICA Cl段(60~70mm)、PCAP1~P2段(平均深度63mm,范围55~75mm)、ACoA(70~80mm)、PCoA(58~65mm)、OA(40~50mm)、ICA虹吸部(55~65mm)、VA终末段(40~75mm)以及BA近端(75~80mm)、中段(80~90mm)和远端(90~110mm)。经下颌下窗检测颈部ICA远端(40~60mm)可计算出VMCA/VICA指数或Lindegaard比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进行分级。诊断性TCD的操作目标是探测和优化上述动脉节段特异性频谱波形、确定血流方向、测定脑血流速度和血流搏动性。这些操作规程为频谱多普勒和能量运动多普勒的超声检测装置提供了有关探头位置和血流方向、取样深度和血管鉴别的一套标准的扫描方案,帮助超声实验室取得资格认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血流动力学不同参数对大脑中动脉(MCA)轻(〈50%)、中(50%~69%)及重度(70%~99%)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连续纳入临床疑诊为MCA狭窄患者298例(523支MCA,剔除73支闭塞的血管)。行TCD检查,并记录MCA狭窄段,狭窄近、远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st、PSVpro、PSVpro)及狭窄段平均流速(MFVst);计算PSVst/PSVpro、PSVst/PSVpro。以DSA结果为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确定诊断不同程度MCA狭窄的最佳参数界值,并分析不同参数诊断MCA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①DSA显示。523支MCA中,正常血管及轻、中、重度狭窄的血管分别为168、61、71及223支。②以140cm/s≤PSVst〈180cm/s和90cm/s≤MFVst〈120cm/s作为诊断MCA轻度狭窄的界值时,准确性最高,分别为87.3%(200/229支)和84.7%(194/229支)。③以180cm/s≤PSVst〈220cm/s、120cm/s≤MFVst〈150cm/s、2.0≤PSVst/PSVpro〈3.0、1.8≤PSVs/PSVpro〈2.0作为诊断MCA中度狭窄界值时,准确性最高,依次为89.0%(267/300支)、87.7%(263/300支)、87.7%(263/300支)、85.7%(253/300支)。④以PSVst≥220cm/s、MFVst≥150cm/s、PSVst/PSVpro≥3.0及PSVst/PSVpro≥2.0作为诊断MCA重度狭窄界值时,诊断准确性最高,依次为88.0%(460/523支)、87.4%(457/523支)、88.9%(465/523支)及83.9%(439/523支)。与上述参数比较,联合PSVst≥220cm/s和PSVst/PSVpro≥3.0诊断MCA重度狭窄,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92.3%)。结论以DSA为参照标准,TCD诊断不同程度MCA狭窄的准确性较高。联合PSYst和PSV/PSYpro是鉴别MCA重度狭窄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诊断结果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结果相比较,旨在评价三项检查术对MCA狭窄诊断的可靠性。 作者在两年间依据TCD标准选出18例患者共22根(14例单侧、4例双侧)狭窄的MCA进行了检查对比。其中成人17例,儿童1例,年龄7~67岁,  相似文献   

4.
<正>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之一,但MR血管成像(MRA)除用于检查外,进行评价狭窄的研究却很少。Mizuma等报道使用3.0 T MRI评价脑梗死患者收缩期和舒张期间MCA病变断层的动态变化。该研究评估了12例MCA M1段狭窄的卒中患者和12名健康志愿者。通过使用心动同步影像,检测收缩期和舒张期MCA断层(狭窄近端/远端和狭窄处),采用MRI电  相似文献   

5.
彭旭  赵伟佳 《山东医药》2007,47(27):113-114
回顾分析51例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与脑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评估对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不同的诊断价值。结果TCD对判断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ICA)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83.6%、敏感性为63.4%,大脑中动脉(MCA)分别为75.O%、86.4%,大脑前动脉(ACA)分别为97.7%、41.7%。ICA假阳性率为27.8%、假阴性率为22.7%,MCA分别为51.3%、4.8%,ACA分别为28.6%、7.5%。提示TCD可作为脑血管狭窄预防性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code sonography,TCC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可疑基底动脉狭窄(basilar artery stenosis,BAS)患者130例(130支血管),所有患者同期进行TCCS、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测,记录狭窄位置距离体表检查深度(D)、基底动脉舒张期末流速(EDVB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BA)及平均流速(MFVBA),同时计算BA和两侧大脑后动脉PSV、椎动脉颅内段比值(PSVBA/PSVPCA、PSVBA/PSVVA)。结果 130例患者中,23例(17. 69%)正常,30例(23. 08%)为轻度狭窄,36例(27. 69%)为中度狭窄,41例(31. 54%)为重度狭窄。MFV≥65或者PSV≥110时,对轻度狭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比较高,MFV和PSV准确度最高,为93. 78%、94. 29%;且PSV≥110时,其诊断准确性比MFV要高。PSVBA/PSVVA≥3. 5作为最佳界点数值,假阳性率5. 30%及假阴性率13. 81%最低;选取MFV≥135或者PSV≥210时,诊断敏感度一致,但PSV诊断特异度比MFV高,所以选择PSV≥210或者PSVBA/PSVVA≥3. 5为诊断重度患者最佳界点值。结论 TCCS结合TCD对BAS进行评估时,选取PSVBA/PSVVA、MFV和PSV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对基底动脉狭窄性病变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对大脑中动脉(MCA)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为标准,对我院同时行TCCD及MRA检查的96例脑梗死患者192条MC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可经颞窗显示的166条MCA中,TCCD诊断中重度狭窄32条(其中误诊1条),MRA诊断中重度狭窄37条,TCCD诊断MCA中重度狭窄的调整符合率为93.9%,敏感性为83.8%,特异性为99.2%。结论 TCCD诊断MCA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稍低,但特异性较高,且与MRA有较高的一致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MC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CD、DSA随访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狭窄率判定标准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的方法,术后MCA狭窄率〉50%为再狭窄。按MCA狭窄长度分为〈5mm、5~10mm、〉10mm;按置入支架类型分为裸支架与药物支架。分析MCA狭窄长度、置入支架种类及危险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对有、无相关危险因素再狭窄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13例患者有161处狭窄,置入支架129枚。术前MCA平均狭窄率为(80.8±8.8)%,术后即刻平均狭窄率为(3.7±8.2)%。随访89例患者(78.8%),平均随访时间为(28.7±16.4)个月(3个月至5年)。TCD随访63例;随访26例。16例(16/89,17.9%)出现〉50%的再狭窄,其中病变长度〈5mm者再狭窄4例(4/39。10.2%),5~10mm者11例(11/47,23.4%),〉10mm1例(1/3)。置入裸支架后再狭窄15例(15/80,18.8%),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1例(1/9)。16例再狭窄患者伴糖尿病11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高血压4例、吸烟9例、饮酒5例及冠心病2例。有、无相关危险因素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再狭窄原因可能与支架类型有关,不除外与糖尿病有关。其他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DWI及DSA是诊断TIA患者超早期脑梗死和显示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手段;TCD对中、重度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TCD诊断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检查证实的单侧MCA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56例)的患者共75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AC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MCA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dis),计算血管搏动指数(PI)及MCA狭窄段与狭窄远段峰值流速比值(PSV/PSVtlis)。记录DSA显示的ACA、PCA脑膜支的代偿情况。结果①19例MCA中度狭窄患者均未见脑膜支代偿;56例重度狭窄患者中,31例存在脑膜支代偿,ACA脑膜支代偿的患者18例,PCA脑膜支代偿的患者24例(P=0.263)。②重度狭窄者MCA的PSV、PSV/PSVdis,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者(P〈0.01)。重度狭窄者患侧ACA、PCA的PSV[(126±51)、(85±35)cm/s)]、EDV[(61±30)s、(41±21)cm/s)]均显著高于健侧ACA、PCA的PSV[(102±32)、(61±13)cm/s)],EDV[(47±17)、(28±7)cm/s],P〈0.01;中度狭窄者双侧ACA、PCA的PSV、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ACA、PCA腑膜支代偿患者的PSV、EDV,均较无代偿患者的明显增快(P〈0.01),PI值减小(P〈0.05)。结论TCD显示患侧ACA、PCA的流速代偿性升高对于鉴别MCA中、重度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的64例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狭窄率≥70%)、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合并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1例合并对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根据置入支架的不同,将患者分为Wingspan组(25例)、CoroflexBlue组(21例)及Firebird组(18例)。术后采用TCD、DSA及电话进行随访。结果①64例患者MCA支架置人技术成功率为96.9%(62/64)。其中Wingspan组、CoroflexBlue组和Firebird组成功率分别为96.0%(24/25)、95.2%(20/21)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30d内,Wingspan组2例发生脑梗死,其中1例为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闭塞引发,1例为MCA的穿支闭塞引发;CoroflexBlue组1例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1例脑出血;Firebird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③术后6~12个月TCD随访显示,9例出现MCA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4.5%(9/62)。其中Wingspan组为16.7%(4/24),CoroflexBlue组为15.0%(3/20),Firebird组为11.1%(2/18),Wingspan组再狭窄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例接受DSA随访,其中Wingspan组1例MCA重度狭窄,1例中度狭窄;CoroflexBlue组1例重度狭窄,1例中度狭窄;Firebird组1例支架术后中度狭窄。结论3种支架治疗MCA狭窄均安全、有效;术后再狭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hronic MCA occlusion)后颅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以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其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 TCD诊断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32例,并经核磁血管造影(MRA)或脑血管造影(DSA)进一步确诊.标记患侧(affected,a),同侧(ipsilateral,i)和对侧(contralateral,c-lat),分析其Willis环周围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SPV)和脉动指数(PI).结果 (1)患侧MCA的SPV明显低于健侧MCA及同侧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SPV,具有明显的脑血流次序改变.(2)aMCA/c-lat MCA、aMCA/iACA、aMCA/iPCA 的比值分别为 0.559、0.541、0.797.(3) MCA慢性闭塞时患侧MCA的SPV变化范围很大(30~85 cm/s),患侧MCA的SPV低于70 cm/s的患者占64.5%.(4)M1段闭塞与M2段闭塞相比较,患侧MCA的SPV似乎减慢的更显著,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前者与后者相比,健侧ACA及双侧PCA的PI值明显减低.结论 增强对MCA慢性闭塞时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认识可提高对MCA慢性闭塞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联合应用,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CEA前采用CDFI和TCD评价186例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颅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将其结果与DSA对照。术中应用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在CEA不同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指导转流管的使用。术后即刻行TCD和CDFI检查,评估手术前后术侧颈动脉的内径变化及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①186例患者CDFI检出狭窄程度与DSA完全一致的为178例,与DSA对照,CDFI判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符合率为95.7%。②术中CDFI和TCD监测的186例患者中,167例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无需放置转流管,其余19例颈动脉压迫试验显示代偿不完全。③术后即刻复查CDFI、TCD,186例患者经CEA后狭窄均得到解除,管径明显增宽,狭窄处残余内径由(1.5±0.4)mm增至(5.9±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患侧MCA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恢复正常。颈动脉狭窄处血流速度由术前(547±51)cm/s降至(89±28)cm/s(P〈0.01);患侧MCA的PSV由术前(58±14)cm/s升至(80±5)cm/s(P〈0.01);患侧MCA的PI由术前的0.56±0.11升至0.92±0.13(P〈0.01),脑部血液供应得到明显改善。结论CDFI和TCD在CEA术前筛查、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估中,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在CEA围手术期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50例,均为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 MRA 检查发现的症状性 MCA 狭窄患者,对其进行预后随访,观察患者狭窄 MCA 归转和随访期内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0条狭窄血管中,好转血管12条,稳定血管30条,进展血管8条;在随访中,有7(14.0%)例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再发,其中 TIA5例,卒中2例;脑血管事件再发与狭窄 MCA 转归有明显相关性(P=0.0072,OR=2.127)。结论 MRA 随访检查是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狭窄MCA 转归和预后的有效手段,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也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业已证实,胆碱脂酶抑制药西洛他唑(cilostazol)能降低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为了检测西洛他唑对颅内动脉狭窄进展的影响,韩国的Kwon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将135例大脑中动脉M1段或基底动脉急性有症状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西洛他唑200mg/d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为期6个月。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在进入试验时和6个月后分别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经颅多普勒(TCD)对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主要转归指标为MRA上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进展,次要转归指标为临床事件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氙(Xe)-CT评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脑血流量变化以及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流速度的关系。方法对7例在SAH后1~4d和7~14d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2次Xe—CT检查。用自动皮质6分区模式和手工画法测量大脑中动脉(MCA)等血管分布区(每例患者双侧大脑半球10个感兴趣区,7例患者共70个)的脑血流量。在Xe—CT检查后1h内,采用TCD检测MCA血流速度,比较MCA供血区脑血流量与TCD检测的血流速度的相关性。结果Xe—CT检测7例患者SAH后1~4d双侧MCA供血区平均脑血流量为(48±12)ml·100g^-1·min^-1,7~14d为(43±15)ml·100g^-1·min^-1。TCD检测SAH后1~4d双侧MCA平均流速为(165±73)cm/s,7~14d为(151±70)cm/s。Xe—CT检测的MCA供血区局部脑血流量与TCD检测的MCA血流速度比较,SAH后1~4d的左侧MCA的脑血流量与血流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9,P〈0.05),SAH后1~4d的右侧MCA和7~14d的双侧MCA的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呈负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CT能获得脑血流量绝对值,可用于动脉瘤性SAH患者的脑血流量评价。TCD检测的MCA流速与Xe—CT测得的局部脑血流量可能无明显相关性,有待于扩大样本,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部多普勒超声(CDU)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7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CDU、TCD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CDU联合TCD对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结果 TCD检出颅内血管狭窄48例(28.24%),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78例(45.88%),脑动脉硬化44例(25.88%)。CDU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符合率93.53%(159/170)。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越明显,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期末流速(PSV、EDV)值越高,大脑动脉阻力指数(RI)值越高、平均血流速度(Vm)越低(P均<0.05)。CDU、TCD联合指标对颈动脉重度狭窄诊断灵敏度为92.20%、特异度为95.50%,均高于CDU、TCD单一检测(P均<0.05)。结论 CDU联合TCD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的准确诊断是优化脑卒中预防策略的需要。无创性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作为动脉血管造影的替代方法。该研究目的是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诊断性的荟萃分析,以确定时间梯度(TOF)MRA和对比增强(CE)MRA对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ICA高度狭窄(70%~99%);2)ICA闭塞;3)ICA中度狭窄(50%~69%);  相似文献   

19.
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至基底核区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至基底核区的相关显微解剖。方法对13例(26侧)成人男性尸头标本进行外侧裂、大脑中动脉(MCA)及岛叶、基底核区的显微解剖与测量。结果①外侧裂干部平均长度为(41.5±5.3)mm,分支的长度为:前水平支(26.3±6.2)mm,前升支(36.0±10.1)mm,后支(43.0±7.1)mm。②MCA分叉到颈内动脉发出MCA处平均(18.7±8.9)mm;颈内动脉分叉处到岛阈的距离平均(24.4±4.8)mm。MCA分叉在岛阈内侧的18侧,在岛阈外分叉的8侧。MCA各段平均长度及直径:MI段(22.9±6.5)mm,(2.0±0.4)mm;M2段(26.8±10.8)mm,(1.6±0.4)mm;M3段(19.0±7.4)mm,(1.3±0.3)mm。③本组标本豆纹动脉均发自M1段及大脑前动脉A1段;有2组豆纹动脉的23侧,有3组豆纹动脉的3侧。其中内侧组距颈内动脉6.0~12.0mm,外侧组距大脑中动脉分叉5.0~23.0mm。④岛叶额盖宽(28.3±0.9)mm,顶盖宽(28.6±0.7)mm,颞盖宽(38.3±1.1)mm;短回长度为(28.8±3.5)mm,长回长度为(42.6±5.2)mm,岛叶中央沟长度为(38.9±5.1)mm。结论熟悉经外侧裂脑岛叶人路的解剖,有利于岛叶、基底核区肿瘤手术路径的选择和术中重要血管及结构的保护;高血压基底核出血可以经外侧裂脑岛叶短回的乏血管区造瘘,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MCAS)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6年1月-2012年4月,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接受支架置入的患者共62例(62枚支架)。采用TCD检测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周及3、6、12个月大脑中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和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判断12个月时的再狭窄发生率。分析残余狭窄、支架类型及疾病危险因素对MCAS术后再狭窄的影响。结果①MCAS术前、术后1周MCA狭窄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平均流速(MFV)分别由(308±59)cm/s和(218±51)cm/s降至(159±54)cm/s和(102±39)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术后1周残余狭窄的检出率为11.3%(7/62),术后1年的再狭窄发生率为19.4%(12/62)。③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P=0.024,OR=7.048,95%CI:1.286~38.617)和残余狭窄(P=0.040,OR=8.995,95%CI:1.110~72.911)是支架置人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④是否规律服用降脂类药物的患者,MCAS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2/27)比36.4%(8/22),P=0.032]。结论TCD可以作为客观评估MCAS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远期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糖尿病和术后残余狭窄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规律性服用降脂类药物,可以降低MCAS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