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MCAS)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6年1月-2012年4月,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接受支架置入的患者共62例(62枚支架)。采用TCD检测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周及3、6、12个月大脑中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和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判断12个月时的再狭窄发生率。分析残余狭窄、支架类型及疾病危险因素对MCAS术后再狭窄的影响。结果①MCAS术前、术后1周MCA狭窄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平均流速(MFV)分别由(308±59)cm/s和(218±51)cm/s降至(159±54)cm/s和(102±39)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术后1周残余狭窄的检出率为11.3%(7/62),术后1年的再狭窄发生率为19.4%(12/62)。③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P=0.024,OR=7.048,95%CI:1.286~38.617)和残余狭窄(P=0.040,OR=8.995,95%CI:1.110~72.911)是支架置人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④是否规律服用降脂类药物的患者,MCAS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2/27)比36.4%(8/22),P=0.032]。结论TCD可以作为客观评估MCAS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远期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糖尿病和术后残余狭窄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规律性服用降脂类药物,可以降低MCAS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脑血流的变化趋势及体外循环转机流量的提高对脑血流改善的意义.方法 选取5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患者15例(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B组36例(双侧颈动脉狭窄均<50%).在冠脉搭桥术中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麻醉后、体外循环时及停机后MCA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记录分析术中平均体外循环转机流量及平均动脉压与MCA流速变化的相关性.每位患者出院前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①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CABG术中,MCA流速在麻醉后及体外循环手术时较术前减低.②麻醉后,A组患者患侧MCA流速较对照组(B组)下降更为显著;体外循环转机时,两组MCA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停机后,A组患者MCA血流较对照组下降明显.③A组术中平均体外循环转流量与转流时平均动脉压均高于B组.④两组患者术后简易智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时MCA血流速度在麻醉后,较术前显著减低,通过提高体外循环灌注流量,可以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侧脑血流,可能预防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大鼠颈总动脉重度狭窄模型建立与超声对其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CCA)重度狭窄模型,并探讨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价其狭窄程度。方法将19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11只,CCA狭窄组8只。采用针控线栓法制作大鼠CCA狭窄模型。术后3h以高频CDFI检测CCA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PSVCCA/颈内动脉PSV(PSVICA)及阻力指数(RI),评价CCA狭窄程度。术后6h,在显微镜直视下观察CCA血管内壁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原始管径为(0.65±0.07)mm,PSVCCA中位数为101.1cm/s,EDVCCA中位数为13.4cm/s;PSVCCA/PSVICA为1.36;狭窄组大鼠残余管径为(0.18±0.06)mm,PSVCCA中位数为334.2cm/s,EDVCCA中位数为98.4cm/s,PSVCCA/PSVICA为6.43。两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超声检查结果与显微镜直视下的观察结果完全符合。结论采用高频CDFI可准确评价线栓法制作的大鼠CCA重度狭窄模型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肽酶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使用价值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鼻内窥镜筛窦开放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控制性降压组在麻醉诱导后予0.01%硝普钠以3μg/(kg·min)微泵静脉注入,并根据心率的变化静脉滴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静注抑肽酶100万KIU,然后100万KIU/h的速度持续泵注抑肽酶,直到术毕;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比较3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联合组和降压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联合组的出血量亦少于单纯降压组(P<0.01)。3组PLT、PT和FIB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组APTT显著缩短(P<0.05)。结论抑肽酶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减少鼻窦内窥镜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血流动力学特点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9月-201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就诊并经DSA确诊的单侧MCA闭塞的患者共140例。根据DSA显示的软脑膜支代偿情况,分为无代偿组21例、单纯大脑前动脉(ACA)代偿组43例、单纯大脑后动脉(PCA)代偿组28例及ACA+PCA共同代偿组48例。采用TCD检测患者双侧MCA、AC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计算患侧(d)ACA与健侧(n)MCA的PSV比值(dPSVACA/nPSVMCA),患侧ACA与健侧ACA的PSV比值(dPSVACA/nPSVACA)及患侧PCA与健侧PCA的PSV比值(dPSVPCA/nPSVPCA)。比较各组间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指标。结果①单纯ACA代偿组及ACA+PCA代偿组的dPSVACA/nPSVMCA分别为1.35±0.33和1.34±0.36,显著高于无代偿组和单纯PCA代偿组,P〈0.01。②单纯ACA代偿绀及ACA+PCA代偿组的dPSVACA/nPSVACA分别为1.67±0.76和1.62±0.44,显著高于无代偿组和单纯PCA代偿组,P〈0.01。③单纯PCA代偿组及ACA+PCA代偿组的dPSVPCA/nPSVPCA分别为1.76±0.56和1.73±0.49,显著高于无代偿组和单纯ACA代偿组,P〈0.01。结论TCD检食显示的ACA、PCA血流动学改变,可以间接反映MCA闭塞患者软脑膜支的代偿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次全或完全闭塞术中超声监测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手术再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动脉闭塞性病变,并接受CEA治疗的患者共107例。根据术中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流再通组86例和未通组2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记录术中颈动脉血管异常、血管残余狭窄率、再通患者病变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 (1)颈动脉再通患者术中与术前患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分别为(82±32)和(60±17)cm/s,平均流速(MV)分别为(50±19)和(42±13)cm/s,血管搏动指数(PI)分别为0.97±0.25和0.67±0.14,术中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未通患者术中与术前MCA的PSV分别为(46±20)和(63±21)cm/s,EDV分别为(24±13)和(34±12)cm/s,MV分别为(32±16)和(44±15)cm/s,术中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PI术中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0±0.18和0.67±0.15,P=0.317)。(2)再通组病变血管内径术中较术前明显增宽[(3.4±0.9)和(0.6±0.4)mm,P=0.000]。术中超声检查发现再通者86例中血管结构轻度异常13例,未再通者均为血管结构显著异常。结论术中颈动脉超声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可有效判断颈动脉血管结构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善程度,及时指导术中二次修复。  相似文献   
7.
超声检测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与眩晕发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椎动脉椎间段走行变异(椎动脉未经第6颈椎横突孔上行入颅)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有眩晕症状的患者为眩晕组,同期选择56例健康体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眩晕症状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椎动脉椎间隙段的走行变异类型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TCD检测颅内段椎动脉PSV,分析走行变异对颅内、外椎动脉PSV的影响以及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结果①眩晕组和对照组患者椎动脉走行变异发生率,分别为83%(45/54)和21%(12/56),P=0.001。②两组共57例椎动脉走行变异的患者,双侧变异者比单侧更容易发生眩晕(P=0.021);椎动脉走行高、低位变异(第3颈椎水平以上为高位变异)与眩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③走行变异者的椎动脉椎间隙段和颅内段的PSV分别为(56±10)和(53±10)cm/s,走行正常者分别为(59±12)和(56±11)cm/s,两者的椎动脉椎间隙段PSV比较,两者颅内段的P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41);走行变异者椎动脉颅内段流速低于椎间隙段,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CDFI与TCD联合检测可客观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该变异可能是引起眩晕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颞窗穿透不良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经眼窗监测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经眼窗监测CEA手术患者8例。采用TCD评价术前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并经DSA证实。于术中进行脑血流监测,记录麻醉后、颈动脉夹闭前后、转流管放置及颈动脉开放前后,不同时间点患侧眼动脉(OA)和(或)颈内动脉虹吸部(CS)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V)、血管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结果①手术监测成功7例。8例患者中有4例因交通动脉代偿不良,使用转流管。术中采用双深度监测OA及CS者3例,单独监测CS者2例(1例未成功),单独监测OA者3例。②夹闭颈动脉后与夹闭前比较,OA的PSV、MV、EDV及PI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血流开放后,OA的PI明显升高(P〈0.05);夹闭颈动脉后较夹闭前CS的PSV显著下降(P〈0.05),但开放后血流与夹闭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8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1周发生脑梗死,7例预后良好。结论经眼窗监测CEA术中脑血流改变,可有效解决颞窗穿透不良的难题。采用双深度间断监测患侧OA和CS血流参数是较理想的方式。对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代偿不完全患者,建议使用转流管,可预防术中脑缺血,降低术后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手术患者日益增加。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和血管弹性降低等病理因素,导致循环功能不全。且老年患者麻醉前焦虑、紧张的情绪,可引起心率增快、氧耗增加,诱发心肌缺血。所以理想的麻醉前用药,在老年手术患者中应用十分重要。盐酸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镇静、抗交感神经作用[1]。我  相似文献   
10.
孟秀峰  沈娟萍 《健康研究》2014,34(6):683-684
目的比较昂丹司琼不同用药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疗效差异。方法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7组各20例,Ⅰ-Ⅵ组使用昂丹司琼止吐,但给药方式不同,Ⅶ组为对照组,不使用药物止吐。记录手术结束后的不同时间段内(0-3 h、3-10 h、10-24 h)患者不同级别恶心、呕吐发生的例数及总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在麻醉前用药的各组中,Ⅲ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Ⅰ组和Ⅱ组显著降低(均P〈0.05);在麻醉后用药的各组中,Ⅵ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Ⅳ组和V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行术后镇痛的患者中,麻醉前静脉给予4mg昂丹司琼联合镇痛泵中给予4 mg昂丹司琼的给药方式,能显著抑制早期的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