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居民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高血压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在吉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成年居民20 473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检和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取高血压患病信息,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统计分析以估计全省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结果:经复杂加权后,吉林省成年居民收缩压为(128.1±20.2)mmHg,舒张压为(78.4±11.6)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30.5%(95%CI:29.7%~31.2%),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男性(34.4%,95%CI:33.3%~35.6%)高于(26.3%,95%CI:25.3%~27.2%),东部地区(33.2%,95%CI:31.4%~35.1%)和西部地区(32.4%,95%CI:30.5%~34.3%)高于中部地区(29.0%,95%CI:28.1%~29.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30.4%,95%CI:29.3%~31.4%)与农村(30.6%,95%CI:29.6%~31.7%)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2年吉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以往调查,且存在年龄、性别和地区间差异,提示高血压的防制应结合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居民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高血压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在吉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成年居民20 473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检和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取高血压患病信息,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统计分析以估计全省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结果:经复杂加权后,吉林省成年居民收缩压为(128.1±20.2)mmHg,舒张压为(78.4±11.6)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30.5%(95%CI:29.7%~31.2%),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男性(34.4%,95%CI:33.3%~35.6%)高于女性(26.3%,95%CI:25.3%~27.2%),东部地区(33.2%,95%CI:31.4%~35.1%)和西部地区(32.4%,95%CI:30.5%~34.3%)高于中部地区(29.0%,95%CI:28.1%~29.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30.4%,95%CI:29.3%~31.4%)与农村(30.6%,95%CI:29.6%~31.7%)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2年吉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以往调查,且存在年龄、性别和地区间差异,提示高血压的防制应结合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疾病谱在吉林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防制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抽取吉林省32个县(市、区)18~79岁23 05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以调查其慢性病患病情况;采用复杂加权的方法估计其慢性病的患病率。结果:吉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总患病率为51.6%,农村(55.7%)高于城市(48.3%),女性(57.6%)高于男性(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系统别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23.5%),消化系统疾病(19.1%),骨骼肌肉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8.1%),泌尿系统疾病(12.3%),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7.6%);疾病别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13.3%)、慢性胃肠炎及溃疡(11.4%)、椎间盘疾病(11.4%)、缺血性心脏病(7.7%)和关节炎(7.0%)。结论:吉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既往国内相关调查结果,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存在差异,提示应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力度,结合慢性病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的:了解吉林省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矿物质硒的摄入量,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11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了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居民1 380人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品检测。计算后的硒摄入量经能量校正按照三分位数分为3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其他因素后,以第1组为参照估计其余2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结果:吉林省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7.4%,硒的平均摄入量为35.908 μg·d-1,低于中国营养学会规定的硒的推荐摄入量。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硒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比值比(OR)值为:1.00、0.471(95%CI0.290-0.765)、0.596(95%CI 0.373-0.951),P值分别为0.002、0.030。女性硒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无相关性(P>0.05),汉族与朝鲜族人群硒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硒摄入量是吉林省农村地区成年男性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因素,提示增加膳食中硒的摄入对于预防男性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轻度认知障碍(MCI)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了解其患病率对于推进健康老龄化有重要意义,但近10年尚缺乏大样本调查数据对全国老年人群MCI患病率进行全面报道。 目的 了解近10年中国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老年公共服务政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2021年1月,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PubMed、Ovid、Springer Link、EmBase等数据库,获取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中国老年人群MCI患病率的原始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患病率相关数据,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模型合并效应指标。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7篇文献,样本量共计137 599。近10年中国老年人群MCI总体患病率为19%〔95%CI(17%,21%)〕。人口学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分别为17%〔95%CI(15%,19%)〕和19%〔95%CI(17%,21%)〕;城市和农村地区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分别为16%〔95%CI(11%,22%)〕和23%〔95%CI(16%,30%)〕;有配偶和无配偶的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分别为16%〔95%CI(14%,19%)〕和24%〔95%CI(20%,28%)〕;60~64岁老年人群MCI患病率为13%〔95%CI(9%,17%)〕,65~69岁为12%〔95%CI(9%,15%)〕,70~74岁为17%〔95%CI(13%,20%)〕,75~79岁为26%〔95%CI(20%,31%)〕,80~84岁为33%〔95%CI(24%,42%)〕,≥85岁为42%〔95%CI(22%,62%)〕;我国老年人群MCI患病率随教育程度增长而降低,文盲组(受教育年限<1年)MCI患病率为30%〔95%CI(25%,35%)〕,大学组(受教育年限>12年)的患病率下降为10%〔95%CI(7%,13%)〕。空间分布结果:各省份之间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差异明显(15%~37%),各区域之间差异明显(17%~22%)。时间分布结果:近10年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呈增长趋势(11%~28%)。 结论 近10年中国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不同省份、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另外,女性、受教育程度低、高龄、农村、无配偶群体患病率偏高。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吉林省松原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
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7月对松原地区18~79岁居民共2 373人
进行关于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问卷调查和相关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
压和血糖等的测量)。描述该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利用单因素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松原地区成人高血压患
病率为19.6%(标化率13.3%),女性患病率[21.3%(标化率13.5%)]高于男性患病率
[17.8%(标化率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有升高趋
势;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主要包括肥胖、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和锻炼身体等;多因素分析筛选的影响因素包括肥
胖、年龄、家族史、食用水果和食用肉类。结论:吉林省松原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
国高血压患病水平;该地区成人高血压的患病与年龄、肥胖、家族史、饮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吉林省32个调查县(市、区)18~79岁常住居民20 839人的有效数据。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超重、肥胖的判定指标。样本经过复杂加权后,统计描述吉林省成年人超重(24≤BMI<28)、肥胖(BMI≥28)的患病率,分析不同人群中超重、肥胖的分布,探讨体质量超标(BMI≥24)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率为32.3%(男性34.3%,女性30.2%;城市32.9%,农村31.6%);肥胖率为14.6%(男性16.3%,女性12.8%;城市14.6%,农村14.6%);吉林省成年男性超重率及肥胖率均高于女性(P<0.001),但城乡间超重率和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男性、45~55岁、已婚或离异、其他职业、既往吸烟、饮酒和肉食为主饮食者更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而吸烟、素食为主饮食、睡眠时间超过7 h者不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P<0.05)。结论:与2010年全国、吉林省调查结果比较,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增高,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性质、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提示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居民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给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2020年参与全民健康体检的≥18 岁柯尔克孜族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新疆全民健康体检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1 935人,有10 602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为48.33%,其中高血压4 929例、患病率22.47%,肥胖4 238例、患病率19.32%,血脂异常3 610例、患病率16.46%,贫血1 632例、患病率7.44%,2型糖尿病1 236例、患病率5.63%。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贫血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均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肥胖和贫血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40岁(OR=1.836,95%CI:1.565~2.034),40~<50岁(OR=2.916,95%CI:2.613~3.255),50~<60岁(OR=5.244,95%CI:4.651~5.913),≥60岁(OR=10.866,95%CI:9.533~12.385),政府机关人员(OR=1.789,95%CI:1.405~2.279),专业技术人员(OR=1.774,95%CI:1.372~2.295),办公人员(OR=1.923,95%CI:1.418~2.607),偶尔饮酒(OR=1.157,95%CI:1.055~1.270),偶尔锻炼(OR=1.498,95%CI:1.238~1.812)均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阿合奇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当地相关健康机构加大对多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和中青年女性贫血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福建省泉州市农村中老年女性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及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泉州市农村1 238名中老年女性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指标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泉州市农村中老年女性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总体患病率分别为12.60%和30.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5% CI)=1.594(1.340~1.896)、中心性肥胖OR(95% CI)=1.826(1.167~2.860)、高血压病OR (95% CI)=1.812(1.140~2.882)、高甘油三酯血症OR (95% CI)=1.935(1.470~2.548)是糖尿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泉州市农村中老年女性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且与年龄增加、高血压病、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等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人吸烟、被动吸烟、戒烟状况和对烟草相关危害的认知与控烟态度,为吉林省制定控烟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收集吉林省18~79岁常住居民21 435人,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吉林省不同人群吸烟率、戒烟率、被动吸烟率、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控烟态度。结果:吉林省成年人吸烟率为31.8%,男性成年人吸烟率高于女性(52.9%vs 9.4%, P<0.001),农村高于城市(33.2% vs 30.7%,P<0.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的成年人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吉林省成年人戒
烟率为18.6%,不同年龄、婚姻、职业和家庭月收入人群间的戒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人被动吸烟率为60.5%;被动吸烟场所以家里和工作场所居多,分别占33.4%和21.7%。调查对象中支持公共场所禁烟、餐馆禁烟和加大政府控烟力度百分比分别为93.4%、92.0%和93.9%。女性烟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于男性(P<0.001),农村低于城市(P<0.05);其中对于“低焦油含量香烟危害与一般香烟相当”知晓率较低,仅为15.3%。结论:吉
林省成年人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高于2002年全国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对控烟支持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7月在吉林省的9个市(州)共32个县(市、区)共抽取成年居民20 473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采用基于抽样设计的校正的Rao-Scott 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结果:吉林省成年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4.1%、41.3%和7.9%;男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显著低于女性(P<0.001);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在18~24岁人群中最低,分别为9.6%和9.5%;高学历人群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均低于低学历人群(P<0.001);有家族史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P<0.001);农村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均高于城市居民(P<0.05),农村和城市居民高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低于2004-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但治疗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轻人和男性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低,提示吉林省应对青年男性加强高血压防治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人一般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7-8月对吉林省成年居民采用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调查,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复杂加权后,吉林省成人GHQ-12平均得分为(2.27±2.11)分,GHQ-12阳性检出率为23.8%;女性GHQ-12阳性检出率(27.9%)高于男性(20.0 %),农村居民GHQ-12阳性检出率(25.9%)高于城镇(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婚姻状态为未婚、离异或丧偶、职业为农民、在校学生或未就业人员、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小于7 h和近1年患有慢性病;年龄大于35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和大学及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上、饮食规律和锻炼身体是心理健康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吉林省成年居民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的GHQ-12阳性检出率高于国内大部分省份的相关调查结果,应重点关注女性、农民、在校学生、未就业者、文化水平偏低者、未婚、离婚和丧偶者、家庭收入偏低者及饮食、睡眠或患有慢性病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彝族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情况。 方法 对自然人群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6~9月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区及3个乡村的20岁以上的彝族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本研究纳入1 255例有完整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的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分为城市/农村、男/女两个层次进行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比较。 结果 彝族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7.3%,城市居民标化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 (25.9% vs.8.9%,P<0.001)。彝族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9.8%、26.1%、8.8%;城市居民的知晓率(35.0% vs.13.6%,P<0.001)和治疗率(31.1% vs.10.6%,P<0.001)均高于农村居民。年龄增大、女性、年收入≥10 000元、超重或肥胖、总胆固醇升高是彝族城市居民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彝族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仅与年龄和总胆固醇呈独立正相关。 结论 彝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需加强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使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湖北省地区数据,分析湖北省居民的贫血状况.方法 采用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8 755例血红蛋白浓度,分析湖北省城乡、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居民贫血患病率.结果 2002年湖北省居民贫血患病率为2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男性贫血患病率为20.2%,女性为26.6%,女性高于男性(P<0.01);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为22.1%(男性17.0%,女性26.7%),农村居民贫血患病率为24.9%(男性23.0%,女性26.6%),农村高于城市(P<0.01).结论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城市还是农村,湖北省居民的贫血患病水平均高于相应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农村男性贫血患病率高于城市男性,农村女性贫血患病率低于城市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山东省莱芜市部分农村居民抑郁症状发生水平,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早期预警和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东省莱芜市农村居民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自制的个人危险因素调查表作为调查问卷,进行抑郁状况评分。结果 所调查居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2.15%,抑郁发生在各年龄段间、居住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家人或他人合住、家人支持照顾、经常活动为抑郁的保护性因素;而躯体疾病、中毒性疾病、颅脑病史、强体力劳动、用脑过度、精神疾病史、心理伤害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所调查农村居民抑郁发生水平较高,应采取干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改善农村居民的心理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