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30岁,主因上腹部不适3周入院.查体,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5.6×109/L,红细胞4.2×1012/L,血小板152×109/L.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8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 U/L,总胆红素11.3 μmol/L,血糖4.9 mmol/L.血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清癌胚抗原、糖抗原均在正常值范围内.B超提示胰腺体部直径约5 cm囊实性肿物,边界较清楚.CT平扫表现为胰腺体部囊实性肿瘤,直径约5 cm,类圆形,边界清楚,无钙化;增强扫描后见动脉期实质部分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强化程度加强;囊性部分无强化.诊断为胰体囊性肿瘤.予行手术治疗,术式为胰体尾切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66岁.因上腹部钝痛4个月,发现肿块半个月,于1999年1月11日入院.查体:上腹剑突下偏左触及一约9cm×8cm肿块,质硬,表面结节状,触痛明显,界限不清,固定.实验室检查:RBC 3.3×1012/L,WBC 10.1×109/L,血淀粉酶30U,血沉92mm/h,癌胚抗原(-),碱性磷酸酶148.7U/L.B超示胰体尾部巨大囊实性混合肿瘤13.6cm×7.8cm;CT示胰腺体尾部囊实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2岁,1986年8月体检时CT检查胰腺体部占位性病变,无不适 同年10月入本校长海医院,体检无异常,肝功能正常。血糖5.6mmol/L.血淀粉酶8U.AFP(-),CEA放免测定7.14μg L.CT检查示胰腺体部2.5cm×2.5cm低密度区,周围有环状高密度影。于11月18日行胰体尾部切除术,术中见胰腺体肿块直径约3cm,表面可见4~5个囊状物,直径约3~5mm,距离肿瘤2cm处切断胰体。术后情况良好,1986年12月出院后随访至今,多次经B超复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19岁.因间断性上腹痛1年,查体发现胰腺肿物3 d入院.二维声像图表现,胰腺体、尾部回声均匀,胰腺头部显示不清,相当于胰腺头部区域可探及大小约 7.4cm× 5.9cm团状低回声(图1),外形尚规整,向胰腺外突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其内回声不均匀,可探及片状不规则无回声区及团状稍高回声,主胰管直径约 0.3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物内部及周边未探及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胰腺头部混合性占位性病变(胰头部肿瘤可能性大).2 d后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胰头部见直径约8 cm肿瘤,切面囊性,囊壁厚 1.0~1.5cm,灰白色,囊内壁附咖啡样物质(图2).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提高对胰腺囊实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囊实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7例胰腺囊实性肿瘤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1例,年龄11~59岁,平均年龄35.29岁。胰头部1例,颈部2例,体、尾部4例,其中4例可见钙化,CT表现均呈囊实性,囊性与实性成分不等,实性部分轻度强化。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多发于年轻女性,为类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少血供,部分肿瘤可见钙化,术前CT检查有助确诊。  相似文献   

6.
恶性卵黄囊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女,20岁. 因下腹痛伴腰痛1 wk,查体发现盆腔肿物入院. B超:盆腔实性占位,异常低回声. CT:盆腔多发实性占位. 血HCG>12 U/L. 血AFP 3000 μg/L. 术中见右卵巢肿物,12 cm×11 cm×8 cm,界限清楚,质硬,蒂部扭转540°.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 病例1,男,31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尾部占位2周"于2019年5月15日入院.患者于外院查增强MRI提示胰体尾富血供占位,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可能,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体重减轻等表现.腹部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查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A19-9均未见异常.CT检查示胰腺走行自然,胰体尾部见直径约1.7 cm的等高密度结节,增强后强化程度始终高于胰腺实质,与脾脏实质强化相仿,胰管未见扩展,胰周脂肪清晰,考虑NEN可能(图1).术前诊断为胰腺NEN.于2019年5月16日行机器人辅助胰体尾脾切除术.术中超声刀离断胃结肠韧带,充分显露胰腺后见肿物位于胰体尾部,直径约2 cm,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切割闭合器离断胰腺后完整切除胰体尾部及脾脏.术后大体病理见胰体尾切除标本大小约6 cm×6 cm×2 cm,胰体尾部见一灰褐色结节,大小约2 cm×1.5 cm×1.3 cm,质地柔软,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另于脂肪组织内可见副脾1枚,直径约1.2 cm.术后病理诊断为(胰体尾及脂肪内结节)异位脾脏.术后予常规抗炎、补液治疗,患者恢复良好,于2019年5月21日出院.术后6个月时复查CT示胰体尾部脾脏切除术后,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8岁,因"高热7d,尿黄5d"急诊以"发热原因待查"于2011年12月11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区、肾区叩击痛(+).血常规:白细胞17.02×109/L,红细胞4.59×1012/L,血小板16×109/L;生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96.4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6.2 U/L,总胆红素(TBil)200.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04.9μmol/L,白蛋白(ALB)29.9 g/L,肌酐(CREA)603.6μmol/L,尿素氮(BUN)33.8 mmol/L,乳酸脱氢酶(LDH)1 129.9 U/L.入院后4h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1.22×109/L,红细胞3.92 ×1012/L,血红蛋白111 g/L,血小板19×109/L;血生化:ALT 56.6 U/L,AST 291.4 U/L,TBil 282.3 μmol/L,DBil 161.1μmol/L,ALB 25.5 g/L,CREA 578.6μmol/L,BUN40.17 mmol/L,LDH 2344.3 U/L.入院8h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抽搐,血糖低于检测下限,血气分析提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浆液性囊腺瘤4例,病灶较小,囊内有分隔,强化时呈蜂窝状,中心瘢痕为其特征性表现,无壁结节.粘液性囊性肿瘤8例,囊性肿块较大,肿块平均直径超过10 cm,可由较厚的纤维壁分隔成多房囊肿.其中黏液性囊腺肿瘤5例边界清楚,无壁结节;而黏液性囊腺癌3例浸润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可见壁结节.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边界清晰,有较厚包膜,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构成比例不一,实性部分逐步强化.[结论]CT对胰腺囊性肿瘤具有高度敏感性,不同病变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术前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病例资料:女、16岁,因反复发作上腹疼痛两年,再发5 d入院。辅检:WBC 5.5×109/L;胸片提示III型肺结核;彩超发现胰腺后上方有一大小约6.2 cm×5.4 cm无回声区;CT示:胰腺后方约7 cm×8 cm×8 cm3大小囊性包块,胰腺向前方推移,胰尾部胰管扩张,胰体与囊性病变界限不清;ERCP检查术中于其降部距大乳头2 cm处见一陈旧性内瘘口,直径约0·5 cm,瘘口无溢液,周边附着浅绿色薄苔,经瘘口造影仅显1 cm长不规则细窦道,包块不显影。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6周后行剖腹探查,术中分离探查胰腺,于胰头上方、胃窦后壁见一结节样囊性包块,质韧,胰体、尾部呈结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体尾部3例,胰尾2例。瘤体多呈囊实性团块,最大直径约4—16cm,平均直径7cm,中心均位于胰腺外,边界多清楚:较小(〈5cm)者为实性结构为主,直径增大,囊实性比例增大。CT平扫为不均匀低密度,1例显示钙化。MR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上稍低、T2WI上稍高信号,裘性部分呈T1WI上低、T2WI上高信号。CT、MR1增强扫描均见瘤内实性结构早期未见明显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低或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袭性结构各期均无强化。8例中3例肝转移,2例显示胰胆管侵犯并扩张,脾静脉内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各1例。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4月7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术前4例同时行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只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2例位于胰头颈部,5例位于胰尾部.直径3~14 cm.均为囊实性肿块.囊性、实性成分比例各有不同.肿瘤内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囊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2例见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有强化,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至中度强化,延迟期肿瘤实性部分强化范围及程度更大,囊性和实性分界变得清晰,但密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及增强特征。结果:5例中4例为年轻女性,1例为男性,2例位于胰头,3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以实性成分较多,1例伴有钙化,三期增强扫描时,肿瘤实性成分及包膜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5例均不伴有胆、胰管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28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1月余,疼痛10 d"于2008-03-11入我院治疗.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腹稍隆,以右上腹明显.肝脏在右肋缘下约10 cm,剑突下约15 cm,质硬有触痛,肝区扣痛明显.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5.7 U/L(0~4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2.2 U/L(0~37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30.7 U/L (0~15 U/L),糖类抗原19-9(CA19-9)为 84.68 kU/L(<35 kU/L),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肝寄生虫病检查均阴性.B超检查示右肝巨大囊性包块,不排除肝包虫病.CT检查示肝右叶巨大囊实性占位病变,占据右肝大部分,病变内可见有分隔;增强扫描示:动脉期实性病变及分隔,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仍强化明显,囊内容物未见强化;下腔静脉受压左移,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提示肝脏巨大囊实性占位病变,考虑恶性病变.临床诊断:(1)右肝肿块性质待定;(2)肝包虫病?(3)肝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非功能性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onfunctioning neuroendocyine tumors of the pancreas,NFNTP)属于胰腺罕见肿瘤,文中探讨其螺旋CT多期扫描的表现,以提高此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FNTP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螺旋CT采用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25、65和180s。结果 16例NFNTP平均大小5.7 cm×6.0 cm×6.5 cm,其中位于胰头12例,胰体2例,胰尾2例。平扫呈实性2例,囊实性11例,囊性3例,实性成分呈等或稍低密度,囊性坏死部分近似水样密度,3例肿瘤内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中度至明显强化15例,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1例、环状强化3例;门脉期和延迟期11例强化有所下降,3例呈持续强化,2例呈渐进性强化,2例呈向心性填充式强化;增强扫描12例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其中10例肿瘤包膜明显强化,呈高密度环形薄壁,4例境界不清。12例胰头肿瘤中,4例胆管扩张;3例胰管扩张,1例胰尾萎缩,4例胰腺周围血管受侵犯。结论NFNTP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境界清晰、中...  相似文献   

16.
张江君  金瑞军  徐黎雄  余日胜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099-1100,F0003
目的 分析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实性假乳头状瘤,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以及强化方式.结果 4例肿瘤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体部;所有肿瘤边界清楚,肿瘤直径2.5~6.5 cm;4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例呈分叶状;4例均以实性成分主,1例囊实性成分相仿;1例见点状、簇状长T1WI信号及短T2WI信号,2例内点片状短T1WI信号、长T2WI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 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旨在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为SPTP的CT平扫和多期增强表现及特征.结果: 9例SPTP中胰头部5例(55.6%),胰颈2例(22.2%),胰体1例(11.1%),胰尾1例(11.1%).CT表现多为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影;2例可见钙化,1例位于包膜下条状钙化,1例位于肿块中心点状钙化;9例均有纤维包膜;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延迟强化,呈持续性轻度强化的特征,大多可见特征性表现“浮云”征,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包膜有明显强化.9例均无淋巴结肿大或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D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MDCT扫描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均为单发的NETP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表现。结果:24例肿瘤其中位于胰头4例、胰颈4例、胰体8例、胰腺体尾部8例,肿块最大者大小约9.5cm×13.5cm×15cm,最小直径约1.8cm。神经内分泌瘤8例,神经内分泌癌16例。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5例,强化程度高于胰实质,且边界清楚。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9例,其中2例可见肿瘤内有钙化,8例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和囊变,5例胰管明显扩张。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强化方式及CT图像征象有助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胰腺其他肿瘤性疾病的鉴别,对术前分期及评估有着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胰头部7例,颈部1例,体部6例,体尾部7例,胰尾部4例;6例以实性为主(24%),15例囊实混合性为主(60%),3例囊性为主(12%),1例大部分钙化 (4%),10例肿瘤有钙化(40%)?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CT诊断儿童肝脏巨大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典型病例患者,女性,10岁,于2005年1月8日无意中发现右腹部包块,当地医院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病变。1月12日以肝脏占位病变收治入院。查体:右肋缘下可触及包块边缘,超出肋缘2cm,无压痛,肝区叩痛阳性。实验室检查:AFP3.59ug/L,CEA1.59u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1.4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0.6U/L,HbsAg阴性,抗HCV阴性。影像学检查(见图1):超声:肝左叶实性占位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CT:肝脏左侧巨大实性占位,边界尚清,平扫呈等密度(图A);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显著强化,病灶内可见低密度索条影(图B);门静脉期仍有强化(图C)。诊断: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