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梁伯隆 《基层医学论坛》2010,(32):1045-1046
目的探讨运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整复术。结果 43例患者伤口均为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38例恢复术前咬关系。有5例术后咬关系稍差。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整复术。结果:43例患者创口均为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38例恢复术前咬合关系。有5例术后咬合关系稍差。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可靠性及其效果。方法:对24例患者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加微型钛板复位坚固内固定术。结果:24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一期愈合,24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的可靠性及其效果,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72例下颌骨骨折患中分别采用单纯颌间结扎固定及小型钛板复位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小型钛板的固定位置对参考Champy方法,对其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4例坚固内固定患中有l例延期愈合;2例下颌角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于阻生齿处感染,其余术后伤口无感染:两种不同的骨折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X线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 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功能恢复快,口内手术入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问结扎固定术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83例下颌骨不同步增长部位骨折,将骨折解剖复位后,用1~2块小型钛板行骨断端坚固内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和部位41例选择使用辅助颌间牵引固定。观察骨折段复位、咬合关系、颌面形态恢复情况。结果83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2例局部缝线裂开,延期愈合,其余均工期愈合。术后3月X线检查示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可靠,是较为理想的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自攻小型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10例下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钛钉暴露,108例手术切口Ⅰ期愈合,面部对称,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影像学检查对位、对线良好,疗效满意.结论:自攻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0):596-597
目的评价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5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术后1,3,6个月复查,摄X线片,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咬关系、开口度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咬关系、开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小型钛板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好,临床操作简单,方法可靠。固定后断端稳定性强,有利于骨折愈合,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良好,同时患者易于保持口腔卫生,有利于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钉牵引与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下颌骨骨折病人,均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32例行牵引钉颌间牵引1~2周。结果:单发性骨折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愈合无差异,多发性骨折有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应行颌间牵引,比单纯使用坚固内固定术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和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术应用于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颌骨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延迟愈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术,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应用于下颌骨骨折临床效果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颌骨体部及角部骨折中应用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术的优点及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方法口内进路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结果56例患者中,52例伤口1期愈合,面部外形满意,语言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2例创口裂开,2例钛板外露,经局部绷带加压包扎,配合抗感染治疗,自行愈合。结论应用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固定可靠,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国产消旋聚乳酸接骨板固定犬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国产消旋聚乳酸(PDLIA)接骨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犬双侧下颌骨体部造成仍工骨折,一侧用国产PDLLA接骨板内固定,另一侧用微型钛板(TM)内固定作为对照。收集术后不同时期犬下颌骨标本;观察下颌骨折愈合的大体情况。测定三点弯曲力学强度,X线摄片和硬组织切片检查,结果 术后各个时期,国产PDLLA接骨板内固定侧骨折愈合情况3与TM板内固定侧骨折愈合情况相似;各观测时间点  相似文献   

12.
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应用解剖钛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应用解剖钛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探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入路,应用解剖型钛钢板治疗肱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均采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入路,骨折复位后配合拉力钉骨块固定,解剖型钛钢板固定,截骨块采用"U"形钛丝固定。结果肱骨远端骨折按照AO/ASIF分型标准,A39例,C15例,C27例,C3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9个月。所有截骨块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3周,其中1例截骨块畸形愈合,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按Aitken和Rorabeek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入路,应用解剖型钛钢板治疗肱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方法简单、可靠、并发症少、骨折固定牢靠,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间歇性充气加压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间歇性充气加压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右侧胫骨中段造成3mm缺损,术后长腿管型石膏外固定,随机分成A、B2组。术后1周拆除管型石膏后予长腿石膏夹板外固定,对A组截骨部位进行间歇性充气加压,每次30min,每天2次,持续8周;B组带不予充气的气囊作为对照组。术后每2周X线摄片和骨密度(BMD)测试。第10周A、B2组各随机取3只兔子处死,行组织学检查骨痂面积、成骨细胞数。其余兔处死后取双侧胫骨作机械力学测试。结果A组的骨痂面积、成骨细胞含量同期均高于B组。治疗后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组BMD和BMD比率在术后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A组8周时BMD含量已达健侧胫骨同一部位的水平,4、6、8、10周时A组BMD和BMD比率高于B组(P<0.05,P<0.01)。A组力学测试的4项参数平均化为对侧完整胫骨参数值的百分比后比B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软组织水肿,防止骨缺失,增加骨折愈合后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应力遮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下颌骨功能状态下及坚固内固定时的应力分布 ,探讨可能发生的应力遮挡作用 ,为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下颌骨体部骨折在骨愈合的不同时期及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固定时的应力分布进行有限元法分析 ,计算各种工况下的应力遮挡率。结果 :骨折愈合的早期 ,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98.90 %、99.63 % ,钛板为98.65%、99.58 % ;骨折愈合的中期 ,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6.8%、22.96 % ,钛板为5.12 %、20.99 % ;骨折愈合的后期 ,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5.73 %、14.14 % ,钛板为4.47 %、13.71 %。结论 :小型接骨板用于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固内固定时 ,在骨折愈合的各个时期均存在明显的应力遮挡作用 ;钢板的应力遮挡作用大于钛板 ;接骨板固定位置的选择对骨断层的应力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新型聚左旋乳酸(PLLA)微型接骨板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1、3、6和12月组,每组3只,建立犬双侧下颌骨骨折的实验动物模型,实验侧采用PLLA微型接骨板螺钉固定,对照侧用金属钛板固定。在术后1、3、6、12月分别处死动物,通过大体及X线片观察局部骨折愈合情况及骨折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所有实验用家犬在术后全部成活,未见骨折移位、接骨板外露等情况;大体观察:术后1月组实验侧和对照侧可见骨折缝隙,有部分外骨痂,两侧差别不明显;术后3月组,两侧骨折处均骨性愈合,骨折固定无移位;术后6月组,两侧骨折处完全骨性愈合;术后12月组,两侧骨折处难于辨别骨折线。X线片观察:术后1月组,两侧均可见清晰骨折线和钉孔;术后3月组,骨折线变模糊,但仍可辨认;术后6月组,实验侧骨折线难于辨认,对照侧骨折线消失;术后12月组,两侧骨折线均消失。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1月组,双侧骨折断端均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少量新生骨小梁,对照侧骨小梁多于实验侧;术后3月组,两侧均可见大量新生骨小梁,但实验侧多于对照侧;术后6月组,骨小梁改建完全,两侧均接近正常骨组织;术后12月组,两侧均与正常骨组织无异。结论:该国产新型PLLA接骨板在下颌骨骨折固定中的固定效果可靠,PLLA接骨板能够维持骨断端的稳定性,能够完成下颌骨骨折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6.
秦建勇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503-1504
目的:评价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切口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的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供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生物力学的理论支持。方法:选用牙列完整的成年男性志愿者1例,以眶耳平面为基准平面进行螺旋CT扫描,从髁突到颏部连续横断扫描73层。选择骨组织窗观察断层,用Photoshop7.0读取每层骨组织边界坐标值,将坐标值输入SolidWorks2002有限元软件中, 建立下颌体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Champy的下颌骨骨折理想固定线进行小型钛板固定,分别模拟切牙咬合及健、患侧磨牙咬合条件下,获得骨断端的相对位移情况,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评价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沿张力带坚固内固定稳定性。结果:下颌骨正中联合及下颌体骨折沿张力带坚固内固定,在功能咬合时,骨断端相对位移均在150μm内;骨折线倾斜角度>20°时,在健侧磨牙咬合时牙槽舌侧的x轴方向上的位移>150μm。结论:两块小型钛板下颌骨正中联合或下颌体骨折坚固内固定,骨折段稳定。当骨折线近中倾斜角度>20°时,小型夹板坚固内固定的稳定性就可能不能保证骨折顺利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下骨折愈合时环氧化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愈合时的组织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方法新西兰兔行单侧肱骨干横断截骨,试验组以形状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在骨折端造成持续动态压应力,对照组以加压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术后第3、7、14、21、28、56和84天时在骨折间隙内取材。行组织学、生物化学和Real-time RT-PCR等研究。结果环氧化酶-2mRNA的表达量较骨折前显著上升。且术后21~28d时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物化学结果则显示21~28d时试验组的骨痂钙磷含量和血中B-ALP活性也较高,而此时试验组骨折间隙内软骨内成骨也领先于对照组。结论形状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诱导了COX-2基因的转录,并因此促进了软骨内成骨,加速了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股骨髁间截骨后松质骨骨折愈合方式。方法采用成年新西兰兔30只。在兔股骨髁间作完全性截骨后,分别采用皮质骨和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后3d,1、2、3和6周截取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和核酸原位杂交分析。结果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时,其愈合方式主要通过编织骨修复骨小梁。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其愈合方式主要通过板层骨重建骨小梁。结论兔股骨髁间截骨后,松质骨骨折愈合存在着直接骨形成和间接骨形成两种愈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小钢板固定法,观察组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评价治疗后口腔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各组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P〈0.05;t=6.73,P〈0.05);两组延迟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8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17,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固定术具有对患者的美学效果,口腔恢复功能及生物相容性均较小型钢板固定优良,适合下颌骨骨折固定的应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