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评价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稳定性,为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提供生物力学的理论支持。方法建立下颌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Champy的下颌骨骨折理想固定线进行小型钛板固定,分别模拟切牙咬合及健、患侧磨牙咬舍,得出骨折段的相对位移情况。结果下颌骨正中联合及下颌体骨折的坚固内固定,在功能咬合时,骨断端相对位移均在150μm内;下颌角骨折,切牙咬舍时,骨断端位移也在150μm内,但在健侧及患侧磨牙咬合情况下,骨断端位移较大。在同样的咬合力下,下颌体及下颌角处一块小夹板固定时,骨断端相对位移量不能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结论两块小型钛板下颌骨正中联合或下颌体骨折坚固内固定,骨折段稳定,但在下颌角处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支持。下颌角和下颌体骨折一块小夹板张力带固定不够稳定,需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及术后辅助固定或减小咬合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VEGF挽救大鼠背部随意型超比例皮瓣成活的最佳注射层次。方法 :选用 4 0只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四组 ,在其背部形成 2cm× 8cm的全厚随意型皮瓣。术后即刻作如下处理 :在其远蒂端 6cm以及 8cm处选择五个对称的注射位点 ,对照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VEGF1 组皮瓣掀起后经组织面向皮下每一位点给予 2 0ng 10 0 μl的VEGF溶液 1ml;VEGF2 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经皮垂直进针 ,将药物注入受区表面 ,剂量同VEGF1 组 ;VEGF3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经皮垂直进针 ,有落空感后 ,继续垂直进针约 1mm ,将药物注入受区下 ,剂量同VEGF1 组。术后观察 5d后 ,将动物处死 ,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结果 :术后第 3d皮瓣成活率 :对照组为6 5 .8% ,VEGF1 组为 83.5 6 % ,VEGF2 组为 75 .79% ,VEGF3组为 83.4 5 %。VEGF2 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VEGF1 组、VEGF3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皮瓣内、受区表面、受区下注射VEGF都能显著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而皮瓣内和受区下注射效果要明显好于受区表面注射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防和治疗因眶底手术切除组织造成的畸形和并发症,采用颞肌蒂下颌支前缘骨块修复眶下壁缺损,临床证明这种方法简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双侧唇裂前唇原长法整复术存在的鼻小柱过短、鼻翼畸形、唇珠凹陷的缺点改进了术式。方法:在原设计基础上于两侧鼻翼下方根据两裂缘切口长度及上唇高度去除三角形皮肤。结果:上唇高度协调,调整了上唇外侧曲度,纠正了鼻翼及唇珠凹陷的畸形。结论:此方法是修复双侧唇裂一种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下颌骨三维力学模型,探讨咀嚼功能状态下,骨断端所产生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选取6件下颌骨标本,随机分成三组,造成下颌角、体部及正中联合单一线性骨折,依据空间平行力系、静力平衡方程计算骨断端截面上的弯矩、扭矩及剪应力等,评价其力学效应。结果下颌角区骨折断端截面上产生弯矩及剪应力最大,下颌体部骨折断端截面上产生的弯矩及扭矩均较大,正中联合部骨折断端截面上只产生负弯矩。所有部位骨折离骨折部位越远,剪应力越小。结论实验结果揭示了下颌骨骨折骨断端的力学特征与骨折部位间的关系,客观地显示了骨断端力学变化特点与功能咬合点的动态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面中上区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22例面中上区的复杂骨折采用头皮冠状或半冠状切口,结合龈颊沟切口,进行直视下的解剖复位,并用钛夹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22例中有20例术后面部外形恢复良好,2例患侧颧突稍高于健侧,1例复视无好转,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无头皮血肿、感染及夹板排斥反应。结论:采用冠状切口治疗面中上区的复杂骨折,可以较好的暴露骨折部位,切口隐蔽,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稳定性下牙槽神经损伤骨折模型,探讨下牙槽神经对下颌骨骨折骨痂中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大耳白兔,游离双侧下牙槽神经,右侧保留,左侧切断,在此基础上制作2 mm×5 mm的骨折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变色酸2R-亮绿染色、原位杂交染色检测下颌骨骨折愈合情况及愈合过程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下牙槽神经支配的下颌骨顺利完成骨折愈合,神经离断后骨折愈合延迟。Ⅰ型胶原原位杂交染色表明在第1、2周保留神经侧较神经离断侧Ⅰ型胶原mRNA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4周,两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牙槽神经对下颌骨愈合有调节作用,可影响Ⅰ型胶原mRNA的早期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下颌骨缺损早期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用1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制作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左侧为实验组,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1次/d,20 min/次;右侧为对照组,对照组假照射.实验动物分别在第1、2、4周时处死.测定骨密度(BMD);钼靶X线灰度值测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术后第1周、第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免疫组化灰度值(P<0.05)和X线灰度值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低强度超声在兔下颌骨缺损早期愈合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1 资料与方法患者年龄为20~27岁,平均年龄24岁。其中男性6人,女性15人,男女比例均为1:3。方法,患者就诊后,除详细记录病例、保留原始资料外,还取寄存模型2付,照X光片(包括牙片、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片)、照口内及头面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沿张力带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根据张力带固定原理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利用临床检查及X线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及固定的稳定情况。结果:利用张力带固定原理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43例,无一处骨折固定后出现固位钉松脱,夹板折断,骨创感染及排斥反应等情况。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咬牙合关系恢复。结论:利用张力带原理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是一种疗效可靠、简便、安全的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方法,合理选择治疗的具体方案和正规的手术操作对避免手术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