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胃癌组织微血管计数 (MVC)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 1α)之间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60例胃癌病理标本MVC计数和MIP 1α半定量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示MIP 1α的阳性表达与MVC呈密切正相关 (P<0 .0 1) ,胃癌MVC高计数组及MIP 1α高表达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计数组和低表达组 (均P <0 .0 1)。提示胃癌MIP 1α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及预后密切相关 ,检测MIP 1α可能有助于确定术后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157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CD157对胃癌AGS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57蛋白在90例胃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结果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人胃癌AGS细胞下调CD157的表达,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CD157对胃癌AG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CD157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7%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4,P<0.01);CD15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x2=12.503,P<0.01)、淋巴结转移(x2=8.693,P=0.003)和远处转移(x2=4.944,P=0.027)相关,而与年龄(x2=1.659,P=0.198)、性别(x2=1.431,P=0.232)和分化程度(x2 =0.407,P=0.856)无相关;CD157高表达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29.2个月比46.0个月,x2=4.438,P=0.036).与对照组相比,siRNA组CD157 RNA表达(t=45.004,P<0.01)和蛋白表达(t=32.877,P<0.01)降低,侵袭能力减弱(F=98.455,P<0.01).结论 CD157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下调CD157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E)蛋白表达情况与骨肉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骨肉瘤组织中HIF-1α和cyclinE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HIF-1α、cyclinE蛋白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和平均阳性标记指数分别为[61.6%(22/36),(19.64±8.78)、55.6%(20/36),(19.20±9.27)];(2)HIF-1α和cyclinE蛋白表达的一致符合率为65.8%,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7435,P<0.05);(3)HIF-1α、cyclinE蛋白表达强度与骨肉瘤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4)有转移组病例的HIF-1α蛋白表达强度高于无转移组病例(P<0.01);(5)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HIF-1α、cyclinE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HIF-1α、cyclinE高表达可能参与骨肉瘤的恶性进展,二者的联合检测对评价骨肉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r)和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HCC组织和3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GST-π和Rac-1表达,依据阳性细胞计数与染色强度相结合的二级计分法将两蛋白均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分析该两组与常见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蛋白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低表达间的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情况.结果:HCC组GST-π和Rac-1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9.76%和64.63%,高于正常组的20.00%和26.67%(均P<0.01);GST-π表达与HBsAg、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肝外转移有关,而Rac-1表达与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肝硬化、肝外转移有关;GST-π不同表达水平间的Rac-1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GST-π与Rac-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5.174,P=0.023);GST-π高表达和Rac-1高表达者的中位PFS和OS均低于低表达者(均P<0.05).结论:GST-π和Rac-1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联合两者检测有助于对肝癌的恶性、分化及肝转移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otch1及其配体DLL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及25例正常胃组织中Notch1和DLL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Notch1和DLL4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ch1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以及远处转移(P<0.05)有关,DLL4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Notch1和DLL4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P<0.05).结论 Notch1和DLL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phA2与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phA2与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两种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EphA2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1),其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P<0.01),其低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EphA2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02,P<0.001)。结论:EphA2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EphA2可望作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Wnt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切除术组织样本135例,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Wnt7a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Wnt7a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与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Wnt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30.5,P=0.000)。Wnt7a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P感染、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远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nt7a高表达胃癌患者1、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Wnt7a低表达胃癌患者(均P0.01)。Wnt7a高表达(P=0.01)与远处转移(P=0.02)及为影响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Wnt7a高表达(P=0.02)与TNM分期(P=0.03)、远处转移(P0.01)为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nt7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恶性病理特征显著相关。Wnt7a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P53和泛素对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53和泛素(ubiquitin)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60例胃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分子杂交(cDNA-mRNA)方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P53、ubiquitin、HIF-1α、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P53、ubiquitin、HIF-1α、HIF-1α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0%、43.3%、58.3%和71.7%。淋巴结转移组P53、HIF-1α和HIF-1α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P53高表达、ubiquitin低表达与HIF-1α、HIF-1αmRNA高表达明显相关。结论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P53和HIF-1α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突变型P53影响HIF-1α的高表达,ubiquitin影响HIF-1α的低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Smac和Livin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9例胃癌组织中Smac和Livin表达,分析Smac和Livin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预后及相互的关系.结果 Smac和Livin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4%和46.8%.Smac在低分化,Ⅲ、Ⅳ期和青年人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Livin在低分化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Smae表达阳性患者(40.7%)和Livin表达阴性者(45.2%)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Smac表达阴性者(16.0%)和Livin表达阳性者(18.9%,P<0.05).Smac和Livin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Smac和Livin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组织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NOS,iNOS,eNOS的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和比较胆管癌与正常肝外胆管组织的nNOS,iNOS,eNOS表达.结果 (1)与正常胆管比较,胆管癌中iNOS及eNOS表达增强(P<0.05),nNOS无表达增强(P>0.05).(2)iNOS在晚期和中期胆管癌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eNOS在晚期、中期、有无远处转移胆管癌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eNOS阴性表达组预后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P<0.01),nNOS及iNOS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 (1)胆管癌eNOS的过度表达与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及预后有关,提示检测胆管癌中eNOS表达可能有助于对胆管癌病情及预后的判断.(2)iOS表达与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关系密切,与有无远处及淋巴结转移、预后无关,推测iNOS可能有促进胆管癌的局部浸润生长,促进病情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99例胃癌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PGC1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GC1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PGC1α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Borrmann分型密切相关(P0.05),而与复发、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GC1α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预后(OS)及无复发生存预后(RFS)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GC1α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OS和RFS明显相关,其高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 -1α与转录因子Snail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侵袭转移的关系并评估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7例直肠癌组织中HIF-1 α与Snail的表达,分析两者在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与分化程度的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直肠癌组织中HIF-1α、Snai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 (51/87)、71.3% (62/87),HIF-1α与Snail的表达与直肠癌的Dukes分期、远处转移及生存率有关(P<0.05).HIF-1α与Snail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HIF-1 α、Snail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促进直肠癌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鼠抗人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10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微血管进行定量检测。计数200倍视野下3个最高血管密度区的微血管数(MVC),取其均数,分析MVC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MVC与大肠癌K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P<0.01);高MVC组(MVC≥14个)大肠癌术后复发率(60.4%)显著高于低MVC组(MVC<14个)的复发率(26.5%),P<0.01,高MVC患者预后比低MVC患者差(P<0.01)。结论 大肠癌组织内的MVC是预测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可用于识别有高危复发和不良预后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1)改变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制作ACST大鼠模型,正丁酸钠干预,不同时相点检测肝组织HMG-1及TNF-α表达,同时观察肝功能及结构改变.结果 AGST组12~24 h肝组织HMG-1和TNF-a 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或0.01).正丁酸钠处理可显著抑制ACST后12~24 h肝组织HMG-1 mRNA表达(P<0.01),并明显下调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及TNF-α水平(P<0.05或0.01),同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肝脏的病理形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ACST大鼠肝组织HMG-1表达可促进局部TNF-α的合成与释放,从而诱导ACST大鼠急性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各种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例胃癌患者术前NLR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特征、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等各种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胃癌术前的NLR与肿瘤浸润深度(x2=6.147,P<0.05)、淋巴结转移(x2=28.297,P<0.01)、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2=25.722,P<0.01)、复发(x2=43.620,P <0.01)呈正相关,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NLR升高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为(28.448±3.395)个月,NLR正常组生存时间为(65.802±2.982)个月,预后明显差于NLR值低者(x2=54.585,P<0.01).结论 NLR可能是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NLR是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PLC)对胃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胃癌及对照组患者的腹腔冲洗液标本,采用不同方法检测其中的游离癌细胞,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PLC检测阳性率为31.8%,经相关分析,胃癌患者PLC阳性率与下列4种参数均成正相关:肿瘤分化程度(P<0.05),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TNM分期(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无关;肿瘤大小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阳性组与阴性组术后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LC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侵袭转移、术后复发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和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phA2和CD133表达水平.结果 EphA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6.59%比20.73%,P<0.01),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7.07%比10.98%,P<0.01);EphA2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CD133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EphA2和CD133过度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NET-1蛋白表达在膀胱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膀胱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NET-1蛋白表达,以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105单抗标记测定MVD,分析NET-1蛋白表达和MVD与膀胱癌病理分级、TNM分期及预后的关系,采用等级相关分析膀胱癌组织MVD与NET-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VD与膀胱癌TNM分期及WHO病理分级相关(F1=17.01,F2=12.06,P<0.01),MVD高表达者预后较差(P<0.01);NET-1阳性组MVD显著高于NET-1阴性组(t=2.693,P<0.01);相关分析NET-1蛋白表达与膀胱癌MVD呈显著正相关(r=0.331,P<0.05).结论MVD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因素之一,NET-1可能在膀胱癌组织微血管以及肿瘤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非肝癌的肝脏组织15例,肝癌并伴门静脉转移的癌组织30例,按病理分化程度分为3组:低分化组、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癌组织中α-SMAmRNA的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α-SMA在癌组织及门静脉癌栓组织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α-SMA在所有肝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α-SMA在对照肝脏、肝癌组织和门脉癌栓组织的表达值分别为125.69±29.17、187.43±17.66、218.70±13.52,方差分析显示α-S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脉癌栓组表达最高;按照肝脏病理分为3组:低分化组、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表达值分别为237.14±25.83、190.57±19.90、165.67±22.64,方差分析显示α-S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分化组表达最高.结论 α-SMA在肝癌中表达明显增加,特别是门静脉癌栓组及低分化组,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的表达在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和27例距癌组织5cm以上胃大部切除黏膜组织中IFITM1的表达情况.同时评估IFITM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Lauren's分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及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评估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结果 胃癌组织中IFITM1阳性表达率为85.3%(58/68),与距癌组织5cm以上胃大部切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ITM1阳性表达率与Lauren's分型(P=0.026)、肿瘤分化程度(P=0.033)、淋巴结转移(P=0.001)、肿瘤浸润深度等因素(P=0.041)有关.IFITM1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显著性相关.胃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IFITM1阴性组,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IFITM1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