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5月之间于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分别分析可能与出血有关的因素。结果:共10例发生术后出血,所占比例为10.42%,其中2例为消化道出血,8例为腹腔出血(包括晚期出血5例,早期出血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20.0%。影响术后出血的单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感染与术后胰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后两者属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出血,应在整个围术期加强预防,术中熟练操作,减少出血量,术后积极预防和处理腹腔感染与胰瘘,发现出血后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1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共20例,发生率为10.4%。其中腹腔出血9例(早期4例,晚期5例),消化道出血11例(早期4例,晚期7例)。20例患者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30%。胰瘘和腹腔感染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无胰瘘和腹腔感染的患者高(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仍较高。合理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术后预防和控制胰瘘、腹腔感染及应激性溃疡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应根据出血的部位、时间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3.
安祥  胡伟明  陆慧敏   《四川医学》2018,39(5):550-555
摘要: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部位、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共220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出血18例(8.18%),包括早期出血3例,迟发性出血15例,治愈14例,死亡4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骨骼化清扫、术后胰瘘为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确定2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出血有关:术前胆红素水平(OR=8.221),术后胰瘘(OR=8.01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术前胆红素≥171umol/L及术后胰瘘。因此,降低术前黄疸水平,早期发现并处理胰瘘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颖  胡丹红  郑子越 《海南医学》2023,(19):2788-2791
目的 探究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胃瘫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胃瘫发生率,分析胃瘫临床特征,比较胃瘫者与非胃瘫者人口学特征及术前、术中、术后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结果 118例患者术后并发胃瘫23例,胃瘫发生率为19.49%,平均胃瘫发生时间为(10.74±3.22) d;胃瘫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不适、腹胀、泛酸、恶心、呕吐等,无腹痛症状,大多数患者排气正常;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瘫者与非胃瘫者在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肠瘘/胆瘘、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35 g/L、保留幽门的术式、术中出血量≥500 m L、术后胰瘘/肠瘘/胆瘘、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术后...  相似文献   

5.
陈正民  黄强  刘臣海 《重庆医学》2015,(29):4156-415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高危险因素,为预防胰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可能导致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胰瘘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高胆红素、术中出血量、胰管内引流、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与胰瘘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术中出血量(>1 L)、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3 mm)是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中出血量大于1 L、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小于或等于3 mm是PD术后发生P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闪及防治办法。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10年问3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 36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包括胰瘘3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5.6%。结论 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通过分析该院10年间32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32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2%,包括胰瘘2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6.1%.结论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胰瘘的发生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行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相关病例资料,分别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显性黄疸、胰腺质与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胰腺质地是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诱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120例PD患者,依据感染情况分组为术后感染组(42例)、未发生感染组(78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术前指标、术中指标及术后指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归入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TB、ALT、白蛋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感染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感染组,感染组的出血量、空腹血糖值及胰瘘发生例数均显著多于未发生感染组,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空腹血糖值、胰瘘发生为诱发PD术后感染发生的四大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出血量、空腹血糖值、胰瘘发生是导致PD术后感染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术中医师以熟练的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合理控制术后空腹血糖与胰瘘发生率可有效防止术后低蛋白症、胰瘘、高血糖等症状发生,降低术后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心功能不全、腹腔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胆瘘、切口裂开等,但胰肠吻合口瘘是临床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我院自1994年 1月至 2002年 7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2例,笔者对胰肠吻合术式与胰瘘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单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婷 《当代医学》2014,(25):118-11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持续腹腔冲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安康市中心医院2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实施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经持续腹腔冲洗治疗护理全部康复出院,未见腹腔感染及出血。结论 持续腹腔冲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过程中,实施全面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10年间3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 36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包括胰瘘3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5.6%。结论 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斌  罗蒙  施维锦 《上海医学》2001,24(12):743-74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治疗成功的关键。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的58例患者分成两组:胰瘘组与无胰瘘组,分别对术前与术中发生的胰瘘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8例中,胰瘘发生率为29.0%(17/58例),总死亡率为13.8%(8/58例),胰兼死亡率为11.1%(2/17例),胰瘘都发生在术后第5天(1-20d),术前低白蛋白血症(<30g/L),壶腹部癌及术中未能置入内支撑管构成危险因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有效的腹腔引流,合并生长抑素的使用。结论:认识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作出相应处理,减少胰瘘的发生率,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成功的关键。有效的腹腔引流及生长抑素的使用是治疗成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的相关文献并做一综述。结果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与高龄、术前高黄疸、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中吻合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是否放置胰管支撑管引流以及引流方式等因素与术后胰瘘发生相关。通过药物、术前减黄、术前纠正营养状况及控制血糖水平、术中吻合方式的选择、术中放置胰管支撑管引流等措施,可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是一个整体过程,积极的围术期管理是预防术后胰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大的手术之一,术后并发症高居不下,其中最凶险的并发症就是胰瘘引起的出血,死亡率高达80%。预防和处理胰瘘出血是胰腺外科的难点,也是胰腺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术后胰瘘出血的发生与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假性动脉瘤、胰肠吻合口瘘及胆肠吻合口瘘等众多因素有关。本文就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出血的定义和分级、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治疗策略现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胰瘘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72例患者均采用标准PD术式,重建顺序均为Child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和与胰瘘可能有关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残余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等9个因素。并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30例,总发生率为41.7%;病死率为4.2%,胰瘘发生率为11.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残余胰腺质地软及胰管直径〈3mm均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和P〈0.05)。结论:胰腺质地软及胰管直径细小预示PD后胰瘘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术中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4例,占本组病例的30.7%。主要为胰痿、腹腔出血、腹腔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死亡2例,占本组病例的15.4%。结论:要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其重点仍在术中的仔细操作及术后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否减少术后胰瘘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归入研究对象的305例P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分为:A组,术后≤5 d拔除;B组,术后>5d拔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对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胰瘘(3.1%vs12.1%)、腹腔感染(9.2% vs 20.3%)以及总并发症(24.5% vs 42.0%)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13.0(4 ~44)d vs 15.5(9 ~64)d,P<0.05].单因素分析示:性别(P<0.05)、术前有无显性黄疸(P<0.05)、胰管直径(<3 mm vs ≥3 mm,P<0.05)、肿瘤发生部位(胰腺vd胰腺外,P<0.01)、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dvs >5d,P<0.05)为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男性、胰管直径<3 mm、胰腺外肿瘤(胆总管远端、十二指肠乳头部、胆胰壶腹部肿瘤)、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d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24,2.369,3.874,5.028,P<0.05).结论 对于PD术后早期无胰瘘发生的患者,术后5d内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够显著减少术后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延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会增加术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12月完成的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并对围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A级胰瘘62例(31.6%),B级胰瘘53例(27.0%),C级胰瘘11例(5.6%),总体胰瘘发生率高达64.3%,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即B、C级胰瘘)64例,占32.7%.经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 mm是总体胰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胰管直径≤3 mm和胰液内引流是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胰瘘仍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胰管直径≤3 mm是胰瘘发生的主要独立风险因素,胰液引流至体外可以降低临床胰瘘的发病率并减轻胰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单层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层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对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运用单层吻合技术进行胰肠套入式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h,无手术死亡,术后无1例发生胰瘘,所有患者腹腔引流管均于术后7天拔除,大部分患者均于术后2周内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5天。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重建过程中应用单层吻合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