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俊华 《华夏医学》2007,20(2):245-247
目的探讨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减少脑膜瘤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效果.方法40例择期脑膜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联合组)术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15ml/kg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术中微量泵输注0.1g/L硝酸甘油 2g/L艾司洛尔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0±5)mmHg.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后停止降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术毕测定出血量、实际出血量、输血量和出凝血时间.结果联合组出血量、输血量、实际失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出凝血时间无改变.结论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可以明显减少脑膜瘤手术时的出血量,输血量明显下降,提高节约用血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蕙 《海南医学》2009,20(3):37-38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手术对减少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胸、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30)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Ⅱ组,n=30)。麻醉诱导后Ⅱ组于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术中静脉泵输注硝普钠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5—70mmHg(1mmHg=0.133kPa)至术毕。术中连续监测循环变化,比较两组异体输血情况及输血量、尿量,观察有无反跳性高血压发生等。结果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出血量、输血量和异体血输注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无反跳性高血压发生。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3.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对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组织灌注、出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脊柱外科胸、腰椎内固定手术4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组Ⅰ为对照组,组Ⅱ为AHH组,组Ⅲ为AHH联合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分别于AHH前(T0,组Ⅰ为麻醉诱导后)、AHH后30 min(T1,组Ⅰ为麻醉诱导后30 min)、AHH后60 min(T2)记录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尿量、输血量. 结果 组内及组间比较,三组患者HR及LAC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T0比较,T1,T2时组Ⅱ CVP增高和组ⅢMAP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组Ⅰ、组Ⅱ相比,组Ⅲ失血量、输血量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AHH联合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不影响血液动力学和组织灌注,能减少术中患者失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4.
安小凤  王祥和 《浙江医学》2015,37(19):1600-160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在复杂骨科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实施ANH,其中观察组术中泵注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分别于血液稀释前(T1)、血液稀释后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h(T4)采血测定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监测术前、手术开始后30min及90min、术毕、拔管后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失血量、输注异体血例数及输血量,统计两组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结果与T1相比,两组其他时点Hb、Hct、PLT均明显降低;两组凝血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不同时点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拔管后30min两组MA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P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失血量及异体输血量、输血例数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瑞芬太尼控制降压联合ANH在复杂骨科手术中能够减少失血量和输血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急性高容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按常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观察、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出血量,术前、术中、术后24小时内尿量和凝血功能等.结果:对照组术中输血40例(80%),术中平均输血1.86U;试验组术中输血15例(30%),术中平均输血1.0U,试验组的失血量、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的PT、APTT、TT、BUN、Cr和尿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用于老年骨科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中出血,并对老年患者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腭裂修复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Ⅱ~Ⅲ度腭裂患儿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5 min(T1)、手术结束时(T2)和睁眼拔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术野评分。结果:两组T0的MAP和HR比无统计学意义。T1和T2,控制性降压组的MAP和HR比对照组低(P〈0.05)。控制性降压组T3的MAP比对照组低(P〈0.05),而H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控制性降压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野评分较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用于腭裂修复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麻醉中出现的各种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158例次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麻醉中出现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总结手术麻醉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结果158例次患者术中出血量1 500-6 500 ml,平均3 500 ml;输血量1 000-6 000 ml,平均3 300 ml;术中行肿瘤切除时出现平均动脉压(MAP)下降至6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66例,发生率为41.77%(66/158),术中发生严重过敏反应8例,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术中采用高容性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方法与单纯使用控制性降压比较,术中行肿瘤切除前者(血液稀释组)的血红蛋白与血球压积均较后者(对照组)下降(P〈0.05),术后1 h行血液稀释组的两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在手术方式及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中输血量对照组较血液稀释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骶骨肿瘤手术出血量大,术中情况复杂,采用高容性血液稀释法及合理地控制性减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围术期可能出现如过敏反应,交感反射,以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等特殊情况,及时有效地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性降压方式在全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行全髋手术印例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Ⅰ组和控制性降压Ⅱ组各30例,两组麻醉诱导相同.控制性降压的方式:Ⅰ组硝酸甘油0.3mg/kg稀释为50ml泵入,Ⅱ组硝普钠0.3mg/kg稀释为50ml泵入.维持MAP为50-70mmHg.分别记录两组的麻醉诱导后控制性降压前(T0)、控制性降压后10min(T1)、控制性降压后30min(T2)、手术结束后30min(13)的HR和MAP变化.结果:控制性降压30分钟后,两组的心率及MAP分别与T0、T1/T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但Ⅰ组的降压效果较Ⅱ组弱,Ⅱ组的心率下降较Ⅰ组较弱.结论:硝普钠可控制性好,起效快,作用消失的也快,硝酸甘油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对于全髋手术来说,控制性降压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方法来选择不同的控制性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CH)时,组织灌注和氧代谢的变化,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或限期行骨科大手术的成人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B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C组单纯血液稀释组;D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血液稀释前(T1)、血液稀释后即刻(T2)、术中输血前(T3)、手术结束时(T4)测量hb,hct,plt,CaO2(动脉血氧含量),ERO2(氧摄取量),乳酸及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部分凝血酶时间)和FIB(纤维蛋白)。以及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结果 A组较B、C、D组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减少。四组的其它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瑞芬太尼降压在骨科大手术中能够减少失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颅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内手术患者(ASAⅠ~Ⅱ)20例,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观察)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B(对照)组控制性降压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术中各时点的出血量、术毕液体出入量、凝血指标和输血量,及各时间点上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间Hb、Hct于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与稀释前比较,A组血液稀释后的Hb、Hct值明显降低(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都不同程度输入库存血,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手术患者,可显著减少术中输血量,基本达到在术中不输血或少输血,降低了术中的实际出血量,节约了血源,同时也相应的减少了输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减少异体输血量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住院顺序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对照组:单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果:两组间Hb、Hct于术前、术后24h无显著性差异。与稀释前比较,两组血液稀释后、术毕的Hb、Hct值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术中出血量(800±350)ml明显少于对照组(1642±737)ml(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显著减少手术出血量,是适合基层医院的血液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脊柱手术对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的标准Ⅰ~Ⅱ级行胸、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36例,采取双盲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8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麻醉诱导后B组于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术中静脉泵输注硝酸甘油使平均血压(MBP)维持在70mmHg(1mmHg=0.133kPa)左右至手术结束。术中连续监测循环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输血量,观察有无反跳性高血压发生等。结果:手术过程中B组在出血量和输血量上明显低于A组,且无反跳性高血压发生。结论: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脊柱手术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D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在肺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行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比观察,A组行ADH+CH于麻醉后手术前从肘正中静脉采血10-12ml/kg,同时快速输入采血量等量的胶体或采血量3倍的晶体,手术开始后用硝普钠0.5-6μg/kg·min行控制性降压,保持平均动脉压65mmHg左右。B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分别记录两组病人血液稀释前(T1)、血液稀释后(T2)、手术开始100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检测两组病人T1、T2、T3、T4时Hb、Hct、PLT,记录出血量与输血量。结果: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别,两组MAP、CVP无明显差别(P〉0.05),A组未输异体血。A组Hb、Hct在T2、T3、T4期间与T1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但在正常范围,B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根治术中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D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以提高病人对失血的耐受,可以减少手术输血,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脑膜瘤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麻醉诱导后输入6%羟乙基淀粉(万汶25 ml/min,15 ml/kg),B组仅常规输入平衡液.两组患者在切皮后均采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并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4.0 kPa.从颈内静脉逆行置管至球部备采血样行血气分析,行足背动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蛛网膜下隙置管测颅内压(ICP).结果:AHH前后及行控制性降压后,两组MAP、HR、颅内压(ICP)、乳酸(Lac)和pH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A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和氧分压(PO2)较AHH前和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可改善脑膜瘤患者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维持脑灌注和循环稳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脑膜瘤手术.  相似文献   

15.
侯明勇  魏江涛  刘海兵  赵荣 《四川医学》2012,33(12):2082-208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的有效性、可控性。方法 60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试验组以瑞芬太尼0.2μg/kg静脉注射,0.1~0.5μg/(kg.min)维持。维持平均动脉压(MAP)为60~65mmHg,直至手术主要步骤结束。对照组以硝酸甘油2μg/kg静脉注射,0.5~3μg/(kg.min)维持。分别记录控制性降压前(T0)、血压降至靶目标后10min(T1)、20min(T2)、30min(T3)、停止降压即刻(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中出血量;控制性降压时间;手术结束至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拔管时间);术野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术野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控制性降压期间观察组的心率(HR)显著低于降压前(P<0.05),而对照组高于降压前(P<0.05),试验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清醒拔管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是有效的、易控的。与硝酸甘油相比,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具有减慢心率、降压平稳、失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4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非控制性降压组(Ⅰ组)和控制性降压组(Ⅱ组),两组麻醉诱导相同。Ⅰ组 麻醉维持为芬太尼、丙泊酚,不施行控制性降压。Ⅱ组麻醉维持为雷米芬太尼[(0.1~0.2)μg/(kg·min )]、吸入1%-3%七氟醚,维持MAP在50-70mmHg。记录手术开始前即刻(T0)、手术10min(T1)、手术30min( T2)、手术结束后10min(T3)的MAP和HR,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尿量及术后并 发症。结果 与T0比较,Ⅱ组T1、T2时HR减慢(P〈0.05)、MAP显著下降(P〈0.01),T3时回升,T1、T2时Ⅱ 组较Ⅰ组HR减慢(P〈0.05),MAP显著下降(P〈0.01)。Ⅱ组比Ⅰ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苏 醒时间缩短(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快速平稳,复压 迅速,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侯永超  陈卉  张正辉  周述芝  冉鑫   《四川医学》2023,44(4):405-408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及自体血回输(ABT)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HH联合CH及AB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30min(T1)、术后1 d(T2)的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TEG)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输血情况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异体血输注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和T2时的Hb、Hct及Plt明显降低(P<0.05);T2时试验组Hb、Hct、Plt、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1和T2时,两组患者Lac、K+、PT、APTT、ACT、FIB、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联合CH及ABT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可减少异体血使用量,对内环境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结合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全髋翻修手术中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髋翻修手术患者40例分成两组,按手术先后顺序单数为A组,双数为B组:A组 AHH结合尼卡地平控制降压组(20例)和B组为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诱导后切皮前实施AHH,A组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15 mL•kg-1、30 mL•min-1,同时用微量泵输注尼卡地平0.3~0.5 mg•kg-1•h-1.MAP控制在60~65 mmHg(1mmHg=0.133kPa);B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术前、AHH后1 h和术后24 h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变化。结 果:A组联合降压AHH后MAP显著低于术前(P<0.01)和B组(P<0.01),停止降压后略高于B组;HR两组无明显变化。AHH后两组CVP均明显升高(P<0.01),A组低于B组(P<0.05)。AHH后两组患者Hb、Hct、Plt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术后24 h上升,B组低于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Hb低于术前(P<0.05)。结论:在全髋翻修术中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结合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能够维持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尹永胜 《右江医学》2006,34(5):471-472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全髋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全髋置换术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未行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Ⅱ组为试验组,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出血量、手术时间、异体血输入量。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术后1日、术后7日监测Hb、Hct,观察疗效。结果Ⅱ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Ⅰ组(P<0.01),术后及术后一周Ⅱ组Hb明显高于Ⅰ组,Hct则低于Ⅰ组(P<0.05),术中Ⅱ组输血例数、输血量、输液量、尿量均明显少于Ⅰ组(P<0.05)。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联合控制性降压技术对减少异体输血的价值,并分析其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脑组织氧合及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纳入8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院观察组予自体血液回收联合控制性降压;对照组常规自体血液回收。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出入量,统计计算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红蛋白(Hb)水平、脑氧耗[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动静脉血样乳酸含量差(ADVL)、持续性降压稳定时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引流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异体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Hb接近(P>0.05),但术后即刻、24 h观察组H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C(a-jv)O2、CERO2及ADVL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即刻、24 h观察组CER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MAP稳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和控制性降压是减少异体输血量的有效措施,其有助于改善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脑氧摄取率,但不会影响脑乳酸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