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应用钙离子敏感微电极技术,分析肌肉损伤与细胞内Ca2+浓度的关系及针刺对骨骼肌细胞内Ca2+活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0-09/2001-05在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实验针灸实验室完成。选用同种健康青紫蓝家兔70只,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1次针刺处理组和4次针刺处理组,1次针刺处理组30只,分为3个亚组,即针刺组10只,对照组11只,空白组9只。4次针刺处理组40只,分为3个亚组,即针刺组15只,对照组13只,空白组12只。针刺组和对照组通过固定在兔左后肢的表面电极使股四头肌反复被动强直收缩运动,空白组不予电刺激。制造超负荷运动状态的疲劳模型。同时针刺组选取家兔股外侧肌局部(相当于伏兔和梁丘穴位置)于第4天刺激运动结束后即刻进行第1次针刺,4次针刺处理组还将于其后的第1天上,下午,第2天上午各针刺1次,对照组和空白组除不针刺外,亦以同样方式固定于实验架上。标本经处理后通过自制并测定的钙离子敏感微电极进行细胞膜电位的测定,同时测定细胞内外Ca2+有效浓度的电位差,计算细胞内钙离子活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70只实验动物最终进入结果分析51只。包括1次针刺处理组中针刺组7只,对照组8只,空白组7只。4次针刺处理中针刺组12只,对照组7只,空白组10只。①家兔过度运动后,针刺组及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骨骼肌膜电位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64.3±1.38),(64.1±1.13),(80.7±3.09)-mV,P<0.01,细胞内钙离子活度显著升高(1.39±0.029),(1.38±0.031),(0.14±0.018)mmol/L,P<0.01。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膜电位或细胞内钙离子活度的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②运动结束后46h,针刺组膜电位绝对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79.0±2.59),(67.6±1.58)-mV,P<0.01,针刺组膜电位的显著升高,与空白组膜电位基本接近(81.3±2.69)-mV,P>0.05。细胞内钙离子活度值针刺组均细胞内钙离子活度值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空白组,差别显著(P<0.01)。结论:超负荷运动导致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内钙离子活度升高;骨骼肌膜电位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可能是肌肉的损伤所致。针刺能够改善细胞内钙离子的代谢,从而促进超微结构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针刺和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实验于2004—02/04在香港浸会大学校本部完成。选择4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0例及耳穴组20例。①针刺组主穴采用天枢、中脘、水分、气海、关元、水道、大横、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内庭、曲池,肥胖局部可针三四针,每周针刺3次,12次为1个疗程。②耳穴组选取胃、神门、内分泌、肺、饥点,腹穴,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贴一只耳,两耳交替,4d更换一次。治疗4周后测体质量、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39例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针刺组和耳穴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73.83&;#177;4.90),(75.54&;#177;4.97)kg;(68.05&;#177;3.29),(69.33&;#177;3.34)kg,P〈0.011,但两组间无差异。②腰围:针刺组和耳穴组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93.37&;#177;2.75),(97.74&;#177;2.58)cm;(90.73&;#177;2.29),(94.05&;#177;2.21)cm,P〈0.011,但两缉间无差异。(3)臀围:针刺组和耳穴组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103.18&;#177;2.07),(105.76&;#177;2.14)cm;(102.40&;#177;1.73)(104.55&;#177;1.95)cm,P〈0.01】,但两组问无差异:④体质量指数:针刺组和耳穴组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27.53&;#177;1.18),(28.22&;#177;1.21)kg/m^2;(26.81&;#177;0.88),(27.30&;#177;0.90)kg/m^2,P〈0.011,但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单一应用针刺或耳穴贴压治疗,均可显著减体质量、减腰臀围和体质量指数,两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酶损伤心包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后对针刺内关穴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4在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新西兰家兔12只,雌雄不拘。按随机摸球法将家兔分为3组:对照组、胰酶损伤针刺组和针刺组,每组4只。麻醉家兔后,胰酶损伤针刺组:左前肢内侧皮下注射胰酶(Sigma公司产品,批号:1720856,5kU/瓶)0.4mL进行预处理,先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再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且插入动脉插管,并采用由江苏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制DOCTOR-95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和复旦大学传感器工程研究室提供的PT14系列硅压力传感器测量血压,分离左侧股动脉插管准备放血。术后约30min左右待血压稳定后测定基础血压,然后缓慢放血,使颈动脉血压低于30mmHg(1mm Hg=0.133kPa)持续15min。针刺组除不进行胰酶预处理外,其余干预方法同胰酶损伤针刺组。对照组只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不另作处理。胰酶损伤针刺组和针刺组于家兔失血性休克后15min时在左侧内关处针刺15rain(所用针型号Gauge No.34,由中美合资苏州针灸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提捻交替进行。每只家兔均进行一次针刺。②于休克后45,60,75,90和105min分别记录各组家兔血压变化。③多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①对照组在休克120min时死亡2只,血压下降明显,150min时全部死亡。胰酶损伤针刺组在休克120min时死亡1只,且存活的3只血压均〈30mmHg,150min后又死亡1只。针刺组在休克150min时无死亡,且血压均>40mmHg。②对照组家兔休克后45,60.75,90和105min颈动脉血压分别为(38.253&;#177;4.19),(36.75&;#177;5.06),(34.25&;#177;4.11),(31.25&;#177;5.06),(28.75&;#177;4.57)mmHg,与胰酶损伤针刺组相近[(42.00&;#177;4.32),(52.50&;#177;5.44),(49.25&;#177;3.86),(37.25&;#177;5.12),(34.25&;#177;3.30)mmHg],均明显低于针刺组[(54.50&;#177;8.42),(67.50&;#177;4.36),(68.50&;#177;4.20),(60.25&;#177;6.65),(51.25&;#177;2.36)mmHg,F=8.10~71.46.P<0.01]。 结论:针刺内关穴可升高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胰酶对针刺失血性休克家兔“内关”心包经的行经传导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岱君  田华  王金平  张圣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14-116,F000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兔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相关生化指标含量的影响以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川芎嗪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4—08在潍坊医学院显微解剖学实验室完成。取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建立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0只。缺血后4h,川芎嗪组自耳缘静脉注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含川芎嗪20g/L,山东潍坊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618)5mg/kg,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完毕后立即撤去血管夹和橡皮带以恢复供血,再灌注后2h3组分别自术侧股静脉采集血样3mL,制备血清,测定天冬氨酸氮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取术侧胫前肌,常规制备超薄切片,行电镜观察。 结果:30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42.2&;#177;8.1)。(27.3&;#177;3.5)U/L;(318&;#177;35)(153&;#177;21)U/L;(3141&;#177;271),(1783&;#177;289)U/L;(5.86&;#177;0.59),(3.77&;#177;0.43)μmol/L;t=47.237-8.856,P〈0.01],川芎嗪组与对照组比较除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外均无明显升高[(59.7&;#177;3.3)U/L,t=13.320,P〈0.01]。②缺血再灌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325.51&;#177;30.62),(443.49&;#177;38.13)NU/mL,t=8.404,P〈0.01],川芎嗪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降低[(422.37&;#177;23.77),(443.49&;#177;38.13)NU/mL,t=1.504,P〉0.05]。③电镜下观察可见缺血再灌注组显示线粒体空泡样变,嵴断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微绒毛减少,三联体异常,双侧终池宽大,横小管粗细不等;川芎嗪组三联体完整,糖原颗粒较多,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有吞饮小泡,内皮细胞可见轻微损伤,肌纤维基本正常。 结论:川芎嗪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对骨骼肌造成的损伤,对缺血再灌注骨骼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模拟“高住低训”条件,观察低氧和长时间游泳运动对小鼠骨骼肌低氧诱导因子1α及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6/08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化学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成年昆明小鼠18只,适应性训练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低氧对照组、低氧训练组和常氧对照组,每组6只。制备模拟低氧设备,低氧对照组进行8周的低氧适应,8h/次,5次/周,氧浓度控制在156—161mL/L。低氧训练组进行8周的低氧适应和常氧游泳训练,每次先进行8h的低氧适应后再进行1h的常氧游泳训练,5次/周。常氧对照组按常规饲养。8周后,3组小鼠均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立即麻醉断头处死,取股外侧肌,分为两块,一块测定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另一块测定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ld蛋白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 结果:饲养过程中常氧对照组脱失1只,进入结果分析低氧对照组、低氧训练组和常氧对照组分别为6,6,5只小鼠。①常氧对照组小鼠骨骼肌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1d蛋白几乎无表达,而低氧训练组和低氧对照组小鼠骨骼肌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1d蛋白含量较高,两组均有6个以上目标蛋白。②低氧对照组、低氧训练组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有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128.49&;#177;11.83,145.37&;#177;14.33,93.65&;#177;15.32)μkat/g;(223.21&;#177;51.01,252.05&;#177;48.18,99.02&;#177;32.67)nkat/g(P〈0.01)],其中低氧训练组显著高于低氧对照组(P〈0.01)。 结论:在模拟“高住低训”条件下,低氧加长时间大负荷运动能够促进低氧诱导因子1d蛋白的表达,提高骨骼肌糖的有氧代谢酶的活性,有利于增强机体运动功能。而且骨骼肌低氧诱导因子1d蛋白含量与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疾徐捻转泻法针刺足三里对高血压家兔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疾徐捻转泻法针刺足三里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5/06在大连大学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采用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6只。②正常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1.5mL/min);高血压模型:耳缘静脉滴注40.mg/L去甲肾上腺索溶液(1.5mL/min)。造成家兔实验性高血压;针刺治疗组保持去甲肾上腺索恒定滴速(1.5mL/min),同时以疾徐捻转泻法针刺家兔两侧拟足三里穴位,针刺方法:选用28号、1.5毫针。采用疾徐捻转泻法:进针时疾遮刺入,快速捻转,徐徐出针。行针法2min。留针10min,再行针法2min,留针10min。⑧针刺结束后采用颈动脉直接插管法测定各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④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家兔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针刺治疗结束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高血压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高血压模型组:(146.6&;#177;21.0)。(115.8&;#177;16.5),(126.3&;#177;17.3)mmHg(1mmHg=0.133kP由;正常对照组:(121.8&;#177;14.3),(93.2&;#177;12.8),(102.2&;#177;12.8)mmHg;针刺治疗组:(112.0&;#177;9.0),(95.5&;#177;8.3),(100.8&;#177;8.3)mmHg。P〈0.05];正常对照组与针刺治疗组接近(P〉0.05)。结论:疾徐捻转泻法针刺足三里可明显降低高血压家兔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组织细胞核因子κB、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5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实验室完成。5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再随机分为4组:①模型组10只,继续喂高脂饲料。②小剂量组10只,喂以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6.3mg/(kg&;#183;d)。③大剂量组10只,喂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12.6mg/(kg&;#183;d)。④阳性药物对照组10只,喂以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2.35mg/(kg&;#183;d)。2周后,测定血脂、组织中细胞核因子κB及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结果:50只家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升高[(1.03&;#177;0.50),(24.33&;#177;6.08),(17.10&;#177;1.94),(14.81&;#177;5.03),(16.81&;#177;2.73)mmol/L.P〈0.01;(0.87&;#177;0.43),(5.27&;#177;0.06),(2.83&;#177;0.16),(1.84&;#177;0.40).(2.20&;#177;0.74)mmol/L,P〈0.011;与模型组相比,小剂量组、大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②正常对照组细胞核因子κB呈现低表达状态,阳性表达出现在胞浆中;模型组细胞核因子κB活化,表达增强,阳性颗粒出现在胞浆及胞核中,小剂量、大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细胞核因子κB表达的活性较模型组低[(15.47&;#177;6.32)%,(8.54&;#177;2.67)%,(4.36&;#177;3.65)%,(4.70&;#177;3.69)0/9,P〈0.051,胞核阳性表达减少。小剂量、大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③与模型组比较,小、大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C反应蛋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降低[(57.09&;#177;8.03),(40.07&;#177;4.65),(42.04&;#177;8.57),(26.07&;#177;5.15)ng/L,P〈0.01;(51.74&;#177;9.29),(43.38&;#177;4.09),(36.04&;#177;2.57).(35.09&;#177;2.49)ng/L,P〈0.01],大剂量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明显降低[(38.77&;#177;8.30),(29.47&;#177;10.25)ng/L,P〈0.05),小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无明显变化。结论:蒺藜总皂苷能够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细胞核因子κB的激活,降低血清中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含量,蒺藜总皂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预处理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33.65&;#177;9.57),(34.56&;#177;12.64),(17.89&;#177;5.96)个/mm^2;(39.14&;#177;9.11).(38.69&;#177;10.54),(23.35&;#177;7.68)个/mm^2;(40.65&;#177;10.53),(38.99&;#177;9.34),(15.87&;#177;4.67)个/mm^2,〈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72h为高峰,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42.64&;#177;9.57),(44.66&;#177;11.61),(20.8&;#177;5.97);(45.14&;#177;8.12).(46.68&;#177;11.54),(27.39&;#177;6.55);(50.65&;#177;10.53),(52.19&;#177;9.33),(20.87&;#177;6.67);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针刺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B细胞淋巴瘤2mRNA和蛋白表达而减轻严重缺血后细胞凋亡并促成脑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电磁脉冲照射可影响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并造成大鼠海马组织损伤和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观察电磁脉冲对离体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效应及其对[Ca^2+]i的影响,以深入分析电磁脉冲致脑损伤的可能机制。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承德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材料:Wistar乳鼠若干只,雌雄各半。电磁脉冲辐射源:高场强电磁脉冲模拟源。 方法:实验于2004—03/12分别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和承德医学院完成。Wistar乳鼠若干只,麻醉下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至5&;#215;10^8L^-1接种。分组:①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于照射后即刻(0h)收集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测定;②另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照射后0h组和12h组,进行细胞凋亡和坏死率的测定。(培养细胞用量:每项检查每组1个培养瓶,重复3次。)电磁脉冲辐射条件为6&;#215;10^4V/m,脉冲上升时间为20ns,脉宽为30μs,频率为2.5脉冲/min,作用2min。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电磁脉冲辐射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照射前后神经元形态学变化;FACS法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Fluo-3-AM荧光探针负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测定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 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结果:①电磁脉冲辐射后即刻,神经细胞逐渐发生液化,神经元突起回缩、变性。②电磁脉冲辐射后12h凋亡率较辐射后即刻有所恢复,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59.27&;#177;1.27)%,(72.17&;#177;6.21)%,(17.45&;#177;5.63)%,P〈0.051。③在辐射后即刻和12h坏死率比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1&;#177;2.31)%,(11.96&;#177;1.04)%,(8.45&;#177;0.67)%,P〉0.05]。④电磁脉冲辐射后即刻[Ca^2+]i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7.34&;#177;26.14,54.93&;#177;16.08,P〈0.05)。 结论:电磁脉冲致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损伤、坏死与凋亡率增加,神经元内的Ca^2+荧光强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对孤独症语言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9/2002-09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儿童脑病科治疗的儿童孤独症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min/次,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g/mL)、吡拉西坦口服液,3次/d,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使用日本MEB-4200诱发电位仪检测2组事件相关电位P3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事件相关电位P3的潜伏期可反映大脑对刺激进行编码、分类和识别的速度,P3的波幅与大脑皮质突触数目及注意状态有关,评估其由心理活动产生的脑电变化。绪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P3潜伏期: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短[(492.19&;#177;31.04),(525.64&;#177;39.26)ms,t=8.48,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510.38&;#177;23.29),(518.23&;#177;26.35)ms,t=1.97,P〉0.05],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3.45&;#177;8.22),(7.85&;#177;3.06)ms,P〈0.01]。②P3波幅: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98&;#177;1.63),(4.66&;#177;1.24)μV,t=2.21,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4.85&;#177;1.09),(4.72&;#177;1.05)μV,t=1.48,P〉0.051,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32&;#177;0.39),(0.13&;#177;0.04)μV,P〈0.01]。结论:针刺能有效缩短孤独症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提示针刺治疗使神经冲动传导加快,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加工时间缩短。孤独症儿童针刺治疗后P3波幅升高,提示针刺可以促进发育受阻的患儿的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增加大脑皮质突触的数目与质量,同时,尽可能提高了孤独症患儿的注意水平,增加了能激活起来的神经元数量。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