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损伤脊髓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Allen′s法以 10g× 2 .5cm力致伤大鼠T8脊髓 ,插蛛网膜下隙导管于术后即刻、2h、4h、8h、12h、2 4h ,各注入NGF溶液 ,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1(NMDAR1)mRNA在脊髓中的表达。结果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正常组大鼠脊髓中几乎无NMDAR1mRNA表达 ,生理盐水组NMDR1mRNA表达明显增多 ,N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NMDAR1mRNA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NGF能通过抑制脊髓中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NMDAR)的生成 ,抑制钙内流 ,抑制NO的生成 ,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海马组织中N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RT-PCR法,半定量分析2年龄大鼠海马组织中NGF及其受体p75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成年(3月龄)大鼠相比,2年龄大鼠海马组织NGF mRNA含量显著下降,而NGF受体p75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老年鼠海马NGF基因表达明显下降,而其受体p75的表达变化不明显。提示衰老可能与NGF基因表达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音乐对大鼠海马GABAA受体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音乐刺激对海马神经元GABA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给予音乐刺激,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技术及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研究音乐刺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A受体及其编码该受体的mRNA的表达.结果音乐刺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A受体免疫染色的光密度比对照组增加,在CA1区分别从对照组(32.21±4.23)增加到持续音乐组(44.72±6.21),生后音乐组(43.61±6.12),胎期音乐组(34.34±4.54);编码受体的mRNA表达相对量增加,从对照组(0.67±0.23)增加到持续音乐组(0.99±0.34),生后音乐组(0.92±0.32),胎期音乐组(0.73±0.25),这些变化以持续音乐刺激组最明显,生后音乐刺激组次之,胎期音乐刺激组和对照组最弱.结论音乐刺激能增强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A受体及编码该受体的mRNA表达,其增强作用具有刺激时间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急性癫痫大鼠弓状核HSP70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癫痫大鼠弓状核HSP70的表达.方法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癫痫(E)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HSP70表达反应物进行定量研究.结果①E组HSP70表达阳性反应区面积明显增加(P<0.05),HSP70表达阳性反应神经元胞体直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E组和C组间,HSP70表达阳性反应神经元的面积密度明显增加,其灰度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急性癫痫大鼠弓状核HSP70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缺氧大鼠下丘脑Ⅰ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Ⅰ,CB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摄食量的关系.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8只):平原对照组、缺氧1d组和缺氧7d组.缺氧组大鼠置模拟海拔5000m低压舱中,平原对照组大鼠置平原饲养.记录各组大鼠摄食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CB1受体和c-Fos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平原对照组[(15.5±2.7)g]大鼠相比,缺氧1d组大鼠摄食量[(4.9±0.7)g]显著减少(P<0.05),同时大鼠下丘脑CB1和c-Fos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缺氧1d组大鼠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下丘脑腹外侧区(later hypothalamic area,LH)和下丘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VMH)CB1受体、c-Fos表达较平原对照组显著降低;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动物摄食量逐日增加,缺氧3~7d时的摄食量与平原对照组大鼠相当;缺氧7d组大鼠下丘脑CB1受体和c-Fos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量与平原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氧大鼠摄食减少可能与弓状核、下丘脑腹外侧区和下丘脑腹内侧核CB1受体和c-Fos表达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音乐刺激对海马神经元GABA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给予音乐刺激,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技术及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研究音乐刺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A受体及其编码该受体的mRNA的表达.结果音乐刺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A受体免疫染色的光密度比对照组增加,在CA1区分别从对照组(32.21±4.23)增加到持续音乐组(44.72±6.21),生后音乐组(43.61±6.12),胎期音乐组(34.34±4.54);编码受体的mRNA表达相对量增加,从对照组(0.67±0.23)增加到持续音乐组(0.99±0.34),生后音乐组(0.92±0.32),胎期音乐组(0.73±0.25),这些变化以持续音乐刺激组最明显,生后音乐刺激组次之,胎期音乐刺激组和对照组最弱.结论音乐刺激能增强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A受体及编码该受体的mRNA表达,其增强作用具有刺激时间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受体)β2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与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基因扩增技术对正常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模型组和白香丹胶囊给药组大鼠海马中GABAA受体β2亚基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GABAA受体β2亚基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调肝方药白香丹胶囊干预能改变该受体表达水平异常升高的状态。结论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与海马GABAA受体β2亚基有关。  相似文献   

8.
DBS对海人酸癫痫大鼠突触外GABAA受体亚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江华  王峰  任双来  孙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5):403-406,410,396
目的研究DBS治疗对海人酸癫痫大鼠大脑中突触外GABAA受体δ亚基分布与表达的影响,为癫痫的发病机制与DBS的治疗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组、DBS治疗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突触外GABAA受体δ亚基在大鼠大脑中的分布与表达量的变化。结合大鼠脑电信号的采集分析以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DBS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突触外GABAA受体δ亚基的影响。结果 DBS治疗组大鼠癫痫发作次数(6.01±4.87,n=8)明显低于癫痫对照(17.31±4.59,n=8),P<0.05;DBS治疗可有效抑制癫痫大鼠海马异常放电;DBS治疗组(463.62±38.41,n=8)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及胶质细胞增生程度较癫痫组轻(357.12±20.50,n=8)(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突触外GABA受体δ亚基主要分布在海马(IOD=30.96±2.73,n=8)与丘脑腹外侧核(IOD=32.85±2.35,n=8)。癫痫组大鼠脑组织海马(IOD=12.31±1.72,n=8)及丘脑腹外侧核(IOD=22.39±1.94,n=8)突触外GABA受体δ亚基表达下降。DBS治疗组的丘脑腹外侧核(IOD=35.91±3.97,n=8),海马区(IOD=22.74±2.08,n=8)突触外GABA受体δ亚基表达比癫痫组表达增高(P<0.05)。结论丘脑底核DBS治疗可以通过改变大脑突触外GABA受体δ亚基的表达,抑制癫痫大鼠海马的异常放电,减轻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变化,起到对癫痫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占明  王景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4):1723-1725,1728
目的探讨心理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受体(NMDAR2)及其转运体(GLAST)的影响,为防治因心理性应激引起中枢功能的损害以及可能对学习、记忆产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功制作了心理性应激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由于心理性应激的作用而导致的大鼠和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组织中的谷氨酸受体及其转运体的变化情况,通过灰度分析和荧光半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结果随着心理性应激发生时间的变化,在海马组织中,心理性应激第3天,海马中NMDAR2和GLAST开始增加;而在心理性应激的第5天,海马中NMDAR2和GLAST增加更为明显;在心理性应激的第7天,海马中NMDAR2和GLAST增加的程度有所降低;在心理性应激的第14天,海马中NMDAR2和GLAST表达程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是很明显。结论心理性应激对大鼠海马中的谷氨酸受体和转运体的表达程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是随着心理性应激时间的延长,大鼠海马中的谷氨酸受体和转运体表达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调控哮喘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及抗NGF组。制作卵蛋白致敏大鼠哮喘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大鼠和哮喘大鼠背根节和肺组织中pan-Ras,pERK,c-fos蛋白的表达,并以抗NGF抗体干预,了解其对哮喘大鼠pan-Ras,pERK,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MAP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以及蛋白激酶C特异性激动剂PMA作用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C),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检测Ras-MAPK信号转导途径中total-ERK,pERK及c-fos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哮喘大鼠背根节及肺组织中pan-Ras,pERK,c-fos免疫反应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上调(P〈0.01),经抗NGF干预后背根节和肺组织中pan-Ras,pERK,c-fos免疫反应较哮喘组大鼠明显减弱(P〈0.0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NGF组磷酸化的ERK1/2蛋白及c-fos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D98059可明显抑制ERK1/2的活化及c-fos蛋白的产生。PMA可刺激NGF诱导NHBEC表达磷酸化ERK1/2及c-fos蛋白。结论:NGF可能调控了哮喘神经源性炎症Ras-MAPK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2X7受体在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海马中的动态表达与分布。方法: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癫痫 持续状态大鼠模型,于癫痫发作后第1,3,7,14,28天取大鼠海马,Western印迹检测P2X7受体蛋白表达,免疫组织 化学分析P2X7受体在脑组织海马各区的分布。结果:大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33.9±12.3) min后出现双侧前肢阵挛伴后 肢站立。P2X7受体蛋白表达在癫痫发作后1 d开始上调,3 d后逐渐下降,第7天时表达达到最低,随后持续上调至 第28天,其中1,14,28 d时P2X7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 果显示P2X7受体在海马各区均有分布,癫痫发作后在海马DG和CA3区表达趋势与蛋白表达一致,而在CA1区表达无 显著变化。结论:P2X7受体在癫痫持续状态大鼠中的表达变化呈时间依赖性和空间分布差异,P2X7可能参与慢性癫 痫发生。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NMDAR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四血管阻断(4VO)大鼠海观NMDA受体NMDAR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V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改良的Pulsinelli 4VO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1 mRNA的表达。结果:VD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在2周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4周和2月时更加明显(P<0.01),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出现明显障碍;VD组2周时CA1和CA3区NMDAR1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DG区无明显改变;4周和2月时海马各区表达均减低。结论:大鼠海马区NMDAR与学习记忆有关,在脑缺血的早期表达增高介导了兴奋毒性作用;但在,缺血后期,NMDAR mRNA表达减低可能与学习记忆损害有关,为进一步进行NMDAR拮抗剂和激动剂治疗VD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元在炎症性痛觉过敏中的激活状态,分析NMDA受体在ARC神经元活动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大鼠炎症性痛觉过敏模型,用辐射热-缩腿法测定痛阈,用c-fos检测神经元激活状态,用体视学无偏差测量系统计数免疫阳性细胞,用MK801观测NMDA受体的作用。结果佐剂组的痛阈均有明显下降(P〈0.05),ARC中Fos蛋白阳性细胞计数明显上调(P〈0.05);在侧脑室微量注射MK801后痛阈可恢复至正常水平,ARC中Fos蛋白阳性细胞计数回落接近正常水平。生理盐水组在这两方面都无明显变化。结论 ARC神经元的激活对炎症性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有重要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NMDA受体介导。中枢敏感化也可发生在脊髓以上的高位痛觉调节中枢。  相似文献   

14.
杨军  沈磊 《医学综述》2014,(14):2616-26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对大鼠海马各区c-fos、c-ju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A组)、小剂量异丙酚组(50 mg/kg,B组)、中等剂量异丙酚组(100 mg/kg,C组)和大剂量异丙酚组(150 mg/kg,D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各区c-fos、c-ju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0.32±0.06,0.27±0.05;0.37±0.07,0.28±0.07),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0.47±0.12,0.41±0.10;0.51±0.14,0.44±0.09);B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0.54±0.11,0.41±0.10;0.61±0.12,0.44±0.12),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0.75±0.24,0.72±0.21;0.82±0.27,0.68±0.17);C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0.87±0.23,0.75±0.18;0.92±0.27,0.72±0.21),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1.07±0.37,1.01±0.32;1.12±0.38,0.97±0.25);D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1.22±0.30,0.96±0.24;1.31±0.34,0.95±0.28),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1.43±0.41,1.38±0.39;1.46±0.41,1.31±0.33)。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异丙酚麻醉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显著性升高(P<0.05);海马CA3区未发现异丙酚对c-fos、c-ju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论异丙酚可能通过影响c-fos、c-ju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且此作用部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神经递质及受体的调节和影响,从分子生物水平,阐述针刺干预卒中后抑郁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其中空白组10只,模型组30只,药物组和针刺组各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法复合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药物组予以氟西汀2 mg/kg溶入生理盐水灌胃,针刺组选取百会、风府、神门、太冲穴20 min,期间行针1次,以上治疗每日1次,共27d,每7 d之间休息1 d,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中缝核、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NEα_2R)、5-羟色胺1A受体(5-HT_(1A)R)和5-羟色胺转运体(5-HT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蛋白表达非常显著减少(P0.01),NEα_2R蛋白表达非常显著增加(P0.01);海马、中缝核中5-HT_(1A)R蛋白表达非常显著增加(P0.01),蓝斑核5-HT_(1A)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与药物组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NEα_2R蛋白表达非常显著减少(P0.01);海马中5-HT_(1A)R蛋白表达非常显著减少(P0.01),中缝核、蓝斑核5-HT_(1A)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海马、中缝核以及蓝斑核5-HTT蛋白、5-HT_(1A)R蛋白、NEα_2R蛋白表达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针刺能降低PSD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5-HT_(1A)R和NEα_2R的表达量,提高5-HTT的含量,进一步提示针刺能调节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和去甲肾上腺(NE)的含量或转运率。从而发挥针刺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对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迹法,对EMP照射前后海马组织中NMDAR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MP照后1h NMDAR蛋白表达升高,持续至24h达最高点(与对照组相比,P<0.05),之后回降.结论:在电磁脉冲照射后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有效的代偿机制,合成新的受体分子以适应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安神方颗粒的抗焦虑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10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和安神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慢性情绪应激的方法建立焦虑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药物干预,以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对其行为学进行评价。行为学观察后,麻醉处死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及安神方中剂量组大鼠,冰台上分离大鼠海马,冷冻离心后分离上清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率、次数百分率明显减少;地西泮组与安神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率、次数百分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以安神方中剂量组上升最明显;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GAB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地西泮组和安神方中剂量组同模型组比较,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和GABA的表达量明显提高,安神方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ABAAR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减少,NMDAR1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表达增多;地西泮组和安神方中剂量组同模型组比较,NMDAR1的表达水平降低,GABAAR的表达水平提高,安神方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安神方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可以提高中枢GABA的含量,增强GABAAR的表达,降低谷氨酸含量,减少NMDA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模型中,丘脑网状核(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TRN)中谷氨酸脱氢酶67(glutamate decarboxylase 67,GAD67)和m型阿片受体(m-opioid receptor,MOR)含量的变化。方法: 在立体定位仪下进行右侧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al posteriorlateral thalamic nucleus,VPL)注射Ⅳ型胶原酶,建立大鼠丘脑出血模型,同一位置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尼氏染色观察VPL周围神经元形态,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RN中GAD67和MOR含量的变化。结果: 丘脑腹后外侧核出血大鼠模型的运动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表现;模型组VPL内神经元尼氏体坏死,萎缩,空泡变性;对照组TRN内MOR数量为77.77±9.45,ICH后7天减少到30.00±4.90(P<0.05),ICH后14天为23.30±2.05(P<0.05),ICH后28天10.50±2.87(P<0.05);GAD67阳性细胞数量对照组为78.67±7.77,而ICH后7天为27.00±5.35(P<0.05),ICH后14天为41.67±5.44(P<0.05),ICH后28天为26.00±6.13(P<0.05)。结论: 大鼠VPL注射Ⅳ型胶原酶能成功制备丘脑出血模型,模型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TRN中GAD67蛋白减少,MOR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受体1A(5-HT1A受体)表达变化,探讨氟西汀治疗PTSD的机制。方法:随机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氟西汀组,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SPS & 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氟西汀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氟西汀(10 mg/kg)治疗。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5-HT1A受体表达,RT-PCR方法检测5-HT1A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及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1A相对表达分别为1.18±0.12、0.39±0.05和0.71±0.09,模型组和氟西汀组低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模型组及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1A mRNA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0.95±0.12、0.19±0.050.74±0.05,模型组和氟西汀组低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PTSD大鼠海马组织5-HT1A受体表达减弱,应用氟西汀后可逆转这种现象,提示氟西汀可能通过逆转5-HT1A受体表达降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Allen s法以 1 0g× 2 5cm力致伤大鼠T8脊髓 ,插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 2h、4h、8h、1 2h、2 4h注入NGF溶液 (60 μg/ 2 0 μl)或生理盐水组。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1 (NMDAR1 )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nNOS)在脊髓中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大鼠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出现NMDAR1和nNOSmRNA的异常表达 ,N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NMDAR1和nNOSmRNA异常表达减少 (P <0 0 1 )。结论 :NGF能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NMDAR1和一氧化氮 (NO)的产生 ,从而保护了损伤的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