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近代著名针灸学家罗兆琚所著《新著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收录了当今中医临床分科中的外科病证150余种,详列诊治指南,体现了其针灸学术思想。该文应用中医文献研究及归纳分析等方法,对《新著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中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状、治疗、助治及附记中所体现的理、法、方、穴、术之规律进行初步归纳与总结。罗兆琚认为针灸外科诊疗特色包括4个方面,即详究辨证,统以八纲;内外同治,平秘阴阳;刺灸放血,相机应变;近治远取,善用奇穴。罗兆琚在针灸治疗外科疾患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现代针灸治疗外科病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丛 《江苏中医药》2007,39(8):12-13
宋代盱江医家陈自明医学造诣高深,尤其在妇产科、外科上成就卓越.陈氏所著<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充分体现了其学术思想.陈氏在诊断中,主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考虑:在具体施治中,主张"当施以活法,使无太过不及之患",反对一成不变的机械处理,根据辨证论治原则,运用各种治疗法则,取得较好的疗效.陈自明在医学上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学术成就,这是与其医学学术思想特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探讨民国时期尧天民《中国针灸医学》内容特点及学术思想,通读尧天民《中国针灸医学》,并对其分析研究.发现其学术思想为中西汇通,尊古而不泥古,用西学西医而不崇洋.其内容特点主要表现为:经穴学科学化,问诊审病取穴广,针刺每多切穴,推崇药线、温熨灸法,小儿推上拿下以补泻,外科治疗内以针灸外辅敷贴涂糁,自创针灸符号.  相似文献   

4.
罗兆琚及其针灸著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戴铭 《广西中医药》2002,25(4):29-30
近代 ,广西中医进步较快 ,理论和临床研究逐步兴起 ,临证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出现许多学验俱丰的医家和医著。罗兆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罗兆琚及其针灸著作却鲜为人知 ,有关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试述其大略 ,希望能抛砖引玉。1生平传略罗兆琚 ,(1895年3月~1945年8月) ,晚年号篁竺老人 ,广西柳州市人。少时喜爱医学 ,1924年起专研针灸。曾在广西桂林、柳州、鹿寨、雒容、金城江等地行医传术。业医之余 ,潜心研究针灸学术 ,颇有心得。20世纪30年代初 ,罗氏即与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常有书信往来 ,研…  相似文献   

5.
《艾灸通说》的灸疗观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日本江户时代名医后藤省所著之<艾灸通说>的灸疗观点.方法:通过对日本宝历十三年之日本中立斋刻本之学术思想进行研究,辨其渊源,明其旨归.结论:<艾灸通说>在艾叶的加工、艾绒的制作、艾炷的大小都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其学术思想如小炷多灸,中病即止;艾火性质并非燥热,而是温润和平,不但寒证可灸,热证亦可施灸;灸治于外,神应于中等观点,今天在临床上仍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析《外科精要》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精要>系宋代陈自明所撰.该书阐述了痈疽的病因病机、诊治和预后等,尤对痈疽证治另辟蹊径:痈疽辨证根据经络虚实,施治采取内外合用,外用针灸泄毒气,内服药物因证异,对痈疽不拘于热毒内攻之说而专用寒凉克伐之剂.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针灸学术思想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京伟  李丹 《中医研究》2004,17(5):19-19,21
针灸在<伤寒论>的治疗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中有关论述针灸的条文36条,涉及辨证、预防、治疗、误治、救逆、预后等方面,有许多卓越的见解,是仲景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甲乙经>论治精神疾病的基本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学习、文献整理、文献分析的方法以黄龙祥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黄帝针灸甲乙经>(新校本)为蓝本进行研究.结果:〈针灸甲乙经>对精神生理活动,精神疾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均有详尽的论述.结论:<针灸甲乙经>对现代精神医学的研究有着较高的学术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旴江医家龚廷贤贯通医理,精熟内、外、妇、儿各科,所著<万病回春>一书集中体现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万病回春>广泛涉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内容,本文就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探讨龚氏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针灸时间治疗学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生物钟"的子午流注学说就是针灸时间治疗学的代表.子午流注属于按时刺灸法,按时刺灸法也被现代学者称为时间针法[1].该法以<内经>和<难经>等经典的"候气逢时"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何时可用何穴".近代学者往往由此入手研究针灸时间治疗学的合理因素,但却忽略了针灸时间治疗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即与时间针法相对应的"何时不可用何穴"的针灸日时避忌.  相似文献   

11.
创新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促进针灸国际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针灸临床研究文献的复习,探讨当前针灸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的方法学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和途径.针对当前针灸国际化的迫切需要,提出了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在针刺组干预措施上充分体现中医特色的针灸临床研究模式.说明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创新对提高我国针灸临床研究质量,促进针灸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症针灸学大师吴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江苏省名中医吴旭教授治疗急症经验。方法:从吴老的学术成就、急症针灸的目的和处理原则、针灸治疗急症十大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吴老身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在针灸治疗急症方面有深厚的造诣。结论:吴旭教授运用针灸治疗急症的经验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何天有灸法思想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何天有教授灸法思想与临床。其灸法学术思想有提倡灸法、针灸并用,热证可灸和灸药结合;其临床灸疗特点有善用铺灸治百病、辨病辨证施灸法和火足力宏起沉疴。  相似文献   

14.
明代医家注重针灸理论研究,无论是研究方法、思路,还是对于相关的理论阐述,都值得当今借鉴。高武对针灸理论的研究,以《内经》《难经》为准绳,对针灸经典理论进行立题分类和全面系统的分析,突出经络、腧穴、刺灸等理论的渊源和要点,尤其是理论专题研究、医家学术整理等方面,图文并用、理论联系临床,都值得当代针灸理论研究界的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赵寿毛 《中国针灸》2007,27(12):935-938
赵缉庵为近代山西名医,祖传中医世家,其学术思想和针灸手法有独到之处,为针灸学的承前启后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贡献有:注重医德,德高望重,首倡"滥传针灸之罪";著书立说,弘扬国学;师古而不泥古,不断创新针具;重视治神,调整阴阳,力倡神、形兼治;导气住痛,针推并用,首创"金针、指针相互为用";继承古代医家和古代针灸方法,首创无痛进针,针灸与按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针灸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银珊  徐晖  刘清国 《中国针灸》2007,27(3):233-236
针灸学历史悠久,独特的学科语言和理论体系决定了它的名词术语与现代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有着明显区别,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使业已庞杂的针灸学名词术语更为混淆,分类不明,定义不清。故而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针灸学名词术语体系既是针灸学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针灸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的必要性、基本原则、研究思路和相关问题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The origin of Dou Han-qing's academic though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studied by analysis on relative contents in the books Weisheng Baojian, Jisheng Bacui and Zhenjiu Sishu Zhenjing Zhinan and the two papers "On reinforcing-reducing manipulation" and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qi and blood", holding that DOU Han-qing's academic though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influenced more by Suwen (Plain Questions) and Nanjing (Classic on Medical Problems), not by Lingshu (Miraculous Pivot).  相似文献   

18.
孙申田教授专长于中医针灸学、神经内科学,尤其擅长运用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类神经科疑难杂症,独具匠心,疗效卓著.孙老认为神志病发生主要与脑功能失常有关,故治疗应重在治神,强调以调神为本,常用穴百会、印堂、情感区及孙氏腹针"腹一区".本文介绍了孙老应用"调神益智法"治疗神志病的辨证治疗原则与常规用穴,并附验案四则.  相似文献   

19.
现代针灸学家朱琏学术思想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韦立富  岳进  潘小霞 《中国针灸》2008,28(9):667-671
朱琏,17岁学医,1944年10月学习针灸。20世纪中叶她提出针灸治病的原理"主要是激发和调整人体内部神经系统,尤其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层)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同时,她首次提出了针灸治病的3个关键;强调无菌操作;首创安全留针法、指针和艾卷灸法;还发现了19个新穴位。她的针灸学术思想已经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部分,对中医针灸的科学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癫痫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也是一部比较系统完善的针灸学著作,书中对癫痫的发病、病机、治疗、腧穴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本文对《针灸甲乙经》的学术思想作了简单的论述,探讨了《针灸甲乙经》中癫痫的病因病机、针灸治疗以及治疗规律,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癫痫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