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HCASMC)分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 一期:分别加入20μg/L的IL-1β(IL-1β组)、10μg/L的IL-6(IL-6组)和0μg/L的炎性因子(对照组),孵育2、4、8、24、36 h后,分别收集细胞上清液;二期:分别采用 IL-1β(0、5、20、40μg/L)和IL-6(0、5、10,50μg/L)刺激HCASMC,6 h后收集细胞和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 细胞上清液内PAPP-A的表达量.结果 一期;IL-1β组PAPP-A表达量在2 h时开始增加,8、24、36 h其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IL-6组PAPP-A的表达量在2 h开始增加,4、8、24、36 h其浓度显著高 于对照组,并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二期:随着IL-1β和IL-6剂量的增加,PAPP-A的表达量不断升高,其中IL-1β组20μg/L和40μg/L均显著高于0μg/L时的浓度;IL-6组10μg/L和50μg/L均显著高于0μg/L时 的浓度.结论 IL-1β和IL-6可使HCASMC分泌PAPP-A增加,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HCASMC)表达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的影响。方法应用20μg/L的IL-1β、10μg/L的IL-6各自刺激HCASMC,共同培养0、2、4、8、243、6 h后收集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IL-1β(0、5、20、40μg/L)I、L-6(0、5、10、50μg/L)刺激HCASMC,共同培养6 h后收集细胞。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细胞内PAPP-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在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PAPP-A的表达量在2 h时就开始发生上调,8 h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在不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PAPP-A的表达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加大呈上升趋势(IL-1β:r=0.972,P=0.000;IL-6:r=0.941,P=0.000)。结论炎性因子IL-1βI、L-6能促进HCASMC中斑块稳定相关标记物PAPP-A的表达,可能是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LPS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为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炎症细胞活化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数据支持。方法体外培养的HCASMC 3~5代,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用不同浓度(0.01,0.1,0.5,1.0,10)μg/ml的LPS作用不同时间(6 h,24 h,48 h),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只有少量的IL-1β分泌。加入不同浓度LPS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6 h的各LPS浓度组IL-1β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干预24 h或48 h的各LPS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IL-1β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有少量IL-6分泌。加入不同浓度LPS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0.5μg/ml浓度组LPS干预6 h、24 h、48 h均可显著诱导IL-6的表达增加,1μg/ml浓度组则在24 h、48 h刺激条件下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有少量TNF-α的分泌,加入LPS干预后,TNF-α的变化趋势与IL-6相一致。结论 0.5μg/ml和1μg/ml浓度的LPS刺激24 h或48 h使HCASMC的IL-6、IL-1β和TNF-α表达增加,可作为构建HCASMC炎症活化模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对人冠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①应用20μg/L的IL-1β、10μg/L的IL-6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分别在共同培养0、2、4、8、24、36h后收集细胞。②应用不同浓度的IL-1β(0、5、20、40μg/L)、IL-6(0、5、10、50μg/L)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6h后收集细胞。③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细胞内MMP-3和TIMMP-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MMP-3的表达量在2h时就开始上调,8h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在不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MMP-3的表达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IL-1β、IL-6的剂量加大呈上升趋势(IL-1β:r=0.907,P=0.000;IL-6:r=0.919,P=0.000)。而TIMP-1表达量在2h时就开始下调,IL-1β刺激下在8h左右达最低,IL-6刺激下在4h左右达最低,而后开始上升;在不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TIMP-1的表达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IL-1β、IL-6的剂量加大呈下降趋势(IL-1β:r=-0.768,P=0.004;IL-6:r=-0.799,P=0.002)。结论炎症因子IL-1β、IL-6对冠脉平滑肌细胞中斑块稳定相关标记物MMP-3、TIMP-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非常重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对人冠脉平滑肌细胞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相同浓度IL-1β(20μg/L)、1L-6(10μg/L)各自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0、2、4、8、24、36h后收集细胞。应用不同浓度IL-1β(0、5、20、40μg/L)、[L-6(0、5、10、50μg/L)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6h后收集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细胞内PAPP—A、MMP-3、TIMP-1基因表达量。结果同剂量IL-1β刺激下,MMP-3和PAPP—A基因表达量在2h时开始发生上调,8h左右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而TIMP-1表达量在2h时开始发生下降,8h左右达最低,而后开始上升。在不同剂量IL-1β刺激下,MMP-3、PAPP—A基因表达量随着剂量加大呈上升趋势(MMP-3:r=0.907,P=0.000;PAPP—A:r=0.972,P=0.000),TIMP-1呈下降趋势(r=-0.768,P=0.004)。不同剂量组MMP-3、TIMP-1、PAPP—A表达量具有显著性差异(MMP-3:F=24.047,P=0.000;TIMP-1;F=33.737,P=0.000;PAPP—A:F=264.699,P=0.000)。MMP-3在20μg/L和40μg/L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154);TIMP-1仅40μg/L组和其他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383);PAPP—A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同剂量IL-6的刺激下,MMP-3、PAPP—A表达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和IL-1β相似,而TIMP-1则在4h时就达到最低,随后开始上升。在不同剂量IL-6刺激下,MMP-3、PAPP—A亦有随剂量加大表达量上升趋势(MMP-3:r=0.919,P=0.000;PAPP—A:r=0.941,P=0.000),TIMP-1呈下降趋势(r=-0.799,P=0.002)。不同剂量组MMP-3、TIMP-1、PAPP—A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MMP-3:F=14.081,P=0.001;TIMP-1:F=5.727,P=0.022;PAPP—A:F=25.128,P=0.000)。MMP-3在5μg/L和10μg/L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292);TIMP-1对照组与10μg/L和50μg/L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253);PAPP—A基因表达量在5μg/L和10μg/L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65)。结论炎症因子IL-1β、IL-6对冠脉平滑肌细胞中斑块稳定相关标记物PAPP—A、MMP-3、TIMP-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对小鼠胰岛β细胞株βTC-6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βTC-6细胞培养于高糖DMEM培养基,48h后换用无糖KRBH缓冲液培养30min,分别于含0、1.38、5.50和11.10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60min,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GSIS)。在BTC-6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L-1β(0.15、1.50μg/L)和(或)IFN-γ(10、100U/m1),24h后换用无糖KRBH缓冲液培养30min,在含1.38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60min,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βTC-6细胞在1.38mmol/L葡萄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达高峰,与无葡萄糖刺激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14)对(120±4)mU/L,t=-4.215,P=0.006];5.50、11.10mmol/L葡萄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较1.38mmol/L葡萄糖刺激时明显下降(均P〈0.05)。与单纯1.38mmol/L葡萄糖刺激组相比,IL-1β(0.15μg/L)组[(85.53±5.06)mU/L对(103.11±0.27)mU/L,t=4.897,P=0.039]、IL-1β(1.50μg/L)组[(62.62±0.64)mU/L对(103.11±0.27)mU/L,t=212.66,P〈0.001]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下降,下降程度与IL-1β的剂量呈正相关;与单纯葡萄糖刺激组相比,IFN-γ(100U/m1)组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73.2±1.6)对(105.2±1.8)mU/L,t=19.52,P:0.003];与IL-1β(0.15μg/L)组及IFN-γ(100U/m1)组相比,IL-1β联合IFN-γ组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F=77.38,P〈0.001)。结论IL-1β和IFN-γ对13TC-6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有抑制作用,且两者间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 (Ir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兔 VSMC分 6组处理 ,即对照组 ,低密度脂蛋白组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组 ,Irb不同浓度组 ,Irb不同时间组及 Irb+ox L DL 组。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 TNFα,IL- 6 ,IL- 8水平。结果 :ox L DL(5 0 m g/L)对 TNFα,IL- 6 ,IL- 8分泌水平于刺激后 8h增加至 6 .4~ 8.5倍 ;Irb呈浓度 (0 .0 1~ 10 0 μmol/L)、时间 (1~ 2 4 h)依赖地抑制基础及 ox L DL 刺激的细胞因子分泌 (与对照组比较均 P<0 .0 5 )。结论 :Irb可能通过抑制基础及 ox L DL 刺激的细胞因子分泌对VSMC生物学功能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N蛋白致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的炎症反应。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第24、48、72和96小时SARS冠状病毒N蛋白对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生长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SARS冠状病毒N蛋白作用后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变化。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RT-PCR半定量法检测A549细胞IL-6、IL-10、TGF-β1 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N蛋白对A549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表现在作用48h后),其中以20μg/mL浓度抑制性最强,其72h、96h的A值分别为0.672±0.027、0.799±0.092,与同一时间点空白对照组A值0.737±0.024、0.968±0.0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入N蛋白后,4、6和12h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0、TGF-β1浓度上升,其中IL-6的6h和12h浓度分别为(119.35±5.60)ng/L和(116.29±10.49)ng/L,II,10的4、6和12h浓度分别为(56.75±6.28)、(64.99±7.45)和(61.28±3.56)ng/L,TGF-β1 4、6和12h的浓度分别为(159.47±5.38)、(178.83±9.13)和(173.40±14.71)ng/L,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入N蛋白后,A549细胞IL-6、IL-10、TGF-β1 mRNA的表达迅速上升,2h即有明显升高,6h进一步升高;MMP-9 mRNA的表达在2h时无明显上升,6h时有明显升高。结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是SARS冠状病毒的重要靶细胞,同时也是效应细胞;SARS冠状病毒结构蛋白导致A549细胞各种炎性介质的分泌增加,表现在炎性因子的浓度提高和相应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钙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Ⅲ、Ⅳ级的稳定期DCM患者25例,清晨采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出PBMCs,然后用细胞因子刺激剂LPS刺激PBMCs并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0-7、10-6、10-5mol/L的阿托伐他汀钙培养24h,离心后提取上清液并用放射免疫法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随着阿托伐他汀钙浓度的增加,PBMCs分泌IL-1β、IL-6、TNF-α水平呈进行性下降(P<0.01);10-7、10-6、10-5mol/L阿托伐他汀钙组PBMCs分泌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0 mol/L组(均P<0.05);10-5mol/L阿托伐他汀钙组PBMCs分泌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10-6、10-7mol/L组(均P<0.05),而10-6mol/L组和10-7mol/L组IL-1β、IL-6、TNF-α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DCM患者外周血PBMCs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这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对DCM有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浓度PM2.5(25μg/m L,50μg/m L,100μg/m L)刺激BEAS-2B细胞,分别收集刺激6 h、12 h、24 h后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和刺激24 h后的细胞,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清液中及细胞内VEGF的表达水平;利用不同浓度丹皮酚(15μmol/L,30μmol/L)进行干预24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PM2.5浓度的升高,细胞培养上清及支气管上皮细胞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高;随着PM2.5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高;丹皮酚干预可抑制PM2.5诱导的VEGF表达,且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M2.5可诱导BEAS-2B表达VEGF,该作用可以被丹皮酚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多糖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细胞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2(MD-2)mRNA表达和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及MD-2小干扰RNA(MD-2 siRNA)对脂多糖刺激下NR8383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NR8383细胞,以不同浓度脂多糖(0.01~10 mg/L)刺激2 h,以1 mg/L脂多糖刺激2~24 h.运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MD-2siRNA转染至细胞.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TLR4和MD-2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含量.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对照组NR8383细胞TLR4和MD-2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05和0.44±0.09,0.01 mg/L浓度脂多糖刺激前后表达量无明显改变,0.1 mg/L浓度时表达增加,随脂多糖浓度的升高表达量进一步增加,10 mg/L刺激后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0.06和0.65±0.10(F=17.26、6.04,P<0.01);TNF-αIL-6和IL-1β含量具有类似改变趋势,对照组分别为(25.8±3.4)ng/L、(62.4±4.7)ng/L和(31.6±1.7)ng/L;在10 mg/L脂多糖刺激下分别增加至(58.9±5.3)ng/L、(96.5±3.9)ng/L和(55.4±5.4)ng/L(F=29.55、54.47、31.45,P<0.01).在1 mr/L脂多糖刺激下,TLR4和MD-2 mRNA的表达量在2 h后明显增加,6 h达高峰,8 h开始回落,至24 h时仍高于基础值(F=5.28、4.11,P<0.01);TNF-α、IL-6和IL-1β含量具有类似变化(F=10.64、11.23、17.58,P<0.01),其中TNF-α和IL-1β含量在6 h达高峰,持续至8 h,IL-6含量在8 h达高峰,持续至12 h.TLR4和MD-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13,P<0.01).MD-2 siRNA对NR8383细胞MD-2基因的干扰效率为67%,在脂多糖刺激下干扰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未见明显升高.结论 高浓度脂多糖可较长时间上调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细胞TLR4和MD-2基因的表达,并促进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MD-2 siRNA可抑制脂多糖刺激下NR8383细胞分泌TNF-α、IL-1 β和IL-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在体外对人CD4+T淋巴细胞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25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外周血,免疫磁珠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组、PHA+1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PHA+5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PHA+10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体外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及培养基上清液,荧光定量PCR检测PTE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TEN蛋白表达,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PHA刺激后,CD4+T淋巴细胞PTEN mRNA、蛋白的表达及上清液TNF-α、IL-6浓度均升高(P<0.05),而IL-10浓度升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HA刺激组比较,PHA+5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PHA+10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CD4+T淋巴细胞PTEN mRNA、蛋白的表达和上清液IL-10浓度增加(P<0.05),而PHA+1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具有增高趋势(P>0.05),并随着阿托伐他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上清液 TNF-α、IL-6浓度降低,PHA+5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PHA+10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IL-6的分泌水平与PTEN的表达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837和r=-0.816,P<0.01),IL-10的分泌水平与PTEN的表达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53,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调控人CD4+T淋巴细胞PTEN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库普弗细胞(KC)分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KC48h后,分设不同浓度姜黄素组,作用于KC3h,确立无毒性的剂量范围;分正常组、LPS组、LPS加姜黄素组(分3种浓度),在添加姜黄素1h后,加LPS(0.1μg/ml培养液)刺激2h。取上清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放免法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并以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细胞TNF-α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不同浓度组姜黄素均能显著降低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以及细胞TNF-α蛋白的表达,量效关系显著。[结论]姜黄素对LPS诱导的KC炎症细胞因子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脂多糖(LPS)刺激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预处理2h,而后加入10ng/ml LPS共同培养24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1μmoL/L阿托伐他汀减少LPS刺激下PBMC分泌TNF-α 53.3%、IL-1β 35.4%,10μmoL/L阿托伐他汀减少TNF-α 82.0%、IL-1β 65.6%。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抑制LPS刺激下PBMC TNF-α及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泽兰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泽兰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实验,通过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细胞增殖,随机分为空白组、不同浓度泽兰水提物(LLST)组(320μg/mL、640μg/mL、1 280μg/mL、2 560μg/mL、5120μg/mL)和不同浓度泽兰醇洗脱物(LLCX)组(40μg/mL、80μg/mL、160μg/mL、320μg/mL、640μg/mL)。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细胞OD值、G0/G1期、S期、G2/M期和apoptosis期细胞百分比,观察泽兰不同浓度药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泽兰LLST和LLCX 10个剂量均可抑制细胞增殖(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泽兰LLST 320μg/mL、640μg/mL、1 280μg/mL浓度组和泽兰LLCX40μg/mL、80μg/mL、160μg/mL浓度组的G0/G1期细胞百分比较空白组增高(P〈0.05);S期细胞百分比较空白组降低(P〈0.05)。抑制增殖作用的最佳药物浓度分别为1 240μg/mL和160μg/mL。结论中药泽兰具有抑制HCASMC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核因子(NF)-κB信号途径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设立不同浓度的ox-LDL刺激组,LOX-1中和抗体干预组,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氢基甲酸盐(PDTC)干预组,氟伐他汀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浓度。结果:25mg/L、50mg/L、100mg/L浓度的ox-LDL刺激组24h后上清液TNF-α浓度分别为:(32.34±2.46)pg/ml、(96.43±8.36)pg/ml、(62.79±4.64)pg/ml,IL-6浓度分别为:(264.71±15.06)pg/ml、(630.70±17.77)pg/ml、(378.62±16.33)pg/ml,均较空白对照组TNF-а(22.99±3.55)pg/ml、IL-6(80.37±8.29)pg/ml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NF-кB抑制剂PDTC和LOX-1中和抗体干预后上清液TNF-α浓度较50mg/L ox-LDL刺激组显著下降(P〈0.01)。不同浓度氟伐他汀(0.01μmol/L、0.1μmol/L、1μmol/L)干预HUVECs 24h后上清液TNF-α浓度分别为(73.84±6.50)pg/ml、(42.59±6.45)pg/ml、(23.55±4.27)pg/ml;IL-6浓度分别为(549.0±20.23)pg/ml、(434.56±22.4)pg/ml、(302.42±21.30)pg/ml,较50mg/L ox-LDL刺激组显著下降(P〈0.05~0.01)。结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在25~50mg/L剂量范围内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氟伐他汀可浓度依赖性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瘦素对离体大鼠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双向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的瘦素,在不同条件下对离体大鼠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不同的葡萄糖浓度(5.6mmol/L或16.7m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10min或2h)下,以0,1,5,10,15,50ak 100μg/L瘦素作用大鼠胰岛,观察其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用放免法检测培养物上清液胰岛素浓度。结果 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5.6mmol/L,培养10min,1μg/L、5μg/L瘦素促进被孵育的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培养2h,5μg/L瘦素促进基础胰岛素分泌,≥50μg/L瘦素抑制胰岛素分泌。葡萄糖浓度为16.7mmol/L,培养10min,≥50μg/L瘦素抑制胰岛素分泌;培养2h,≥5μg/L瘦素抑制胰岛素分泌。结论 重组瘦素对离体大鼠胰岛分泌胰岛素具有双向作用,并受瘦素浓度、作用时间和环境葡萄糖浓度等因素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对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选择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组:①空白对照组;②10、20、40、60及10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培养细胞24 h组;③1、5、10、20及50μg/L白细胞介素1β培养细胞24 h组;④6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培养细胞2、4、8、16、24及48 h组;⑤20μg/L白细胞介素1β培养细胞2、4、8、16、24及48 h组;⑥核因子κB抑制剂BAY11-7082干预组:预先用核因子κB抑制刺BAY11-7082(20 μmol/L)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60 min后,再加入60 μg/L肿瘤坏死因子α或20μg/L白细胞介素1β作用48 h.实验结束后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细胞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蛋白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作用24 h后,大鼠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mRNA及上清液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蛋白表达水平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6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和20μg/L白细胞介素1β作用于大鼠内皮细胞不同时间,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随刺激时间的延长,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表达逐渐升高;核因子κB抑制剂BAY11-7082作用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上调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表达,而核转录因子的活化是其对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上调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杨素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软骨细胞,不同浓度(20、40、60μg/L)的白杨素与10 ng/ml的IL-1β共同干预软骨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8、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RT-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细胞中小核仁RNA宿主基因(SNHG)9和miR-184表达。转染SNHG9过表达载体或小干扰RNA至软骨细胞后,用10 ng/ml的IL-1β干预24 h或60μg/L白杨素与10 ng/ml IL-1β共同干预24 h,上述相同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中IL-8、IL-6、TNF-α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SNHG9和miR-184靶向关系。结果 20、40、60μg/L的白杨素显著提高了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光密度(OD)值(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对小胶质细胞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Aβ_(25~35)(0、1、5、10及15μmol/L)与BV2共孵育48 h后显微镜下观察BV2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检测细胞活性(MTT法),同时检测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及上清液中Aβ_(25~35)剩余量,免疫细胞化学(ICC)、Western印迹(WB)法检测BV2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NF)-κB蛋白的变化。结果随Aβ_(25~35)浓度梯度性增大,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0μmol/L浓度组BV2处于静息状态,1、5μmol/L浓度组BV2伸出伪足呈阿米巴样的吞噬细胞状态,10、15μmol/L组呈巨噬细胞形态,但数量明显减少。1、5μmol/L组BV2细胞清除Aβ_(25~35)的量逐渐增多,10、15μmol/L浓度的BV2对Aβ_(25~35)的清除量明显降低(P0.05),同时10、15μmol/L组BV2活性显著降低(P0.05);随着Aβ_(25~35)浓度呈梯度性增加,上清液中IL-1β、TNF-α水平不断升高,10及15μmol/L浓度组IL-1β、TNF-α明显高于5μmol/L组(P0.05);10、15μmol/L浓度组RAGE及NF-κB细胞膜阳性反应面积、表达量较5μmol/L浓度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10μmol/L浓度的Aβ_(25~35)可使BV2细胞活性降低,对Aβ_(25~35)的清除能力减低,其机制可能与高浓度Aβ_(25~35)引起BV2上RAGE蛋白上调、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