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多发性脂囊瘤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好发于前胸部、颈部、阴囊等部位,影响美观。我们于2004年3月—2007年3月,应用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多发性脂囊瘤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多发性脂囊瘤患者38例,均为来我院皮肤病诊治中心就诊的门诊患者,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13~46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小切口治疗多发性脂囊瘤的治愈率,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30例多发性脂囊瘤患者,手术采用在顶端微小切口切开囊壁,挤出囊内容物,剥除囊壁,术后切口愈合。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0.5~1年,痊愈28例,复发2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微小切口是治疗多发性脂囊瘤的较好方法,疗效显著,瘢痕小,患者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3.
淋巴管瘤是由淋巴腔隙和血管构成的肿瘤,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性淋巴管瘤三种。人体多处软组织都可发生,但以颈部最多见。本文报告1例腹膜后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囊性腺样上皮瘤又称毛发上皮瘤。本病分单、发与多发两型,多发性者又称多发良性囊性上皮瘤。以往无理想治疗方法,我院采用电凝加磨削术治疗7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7例中男2例,女5例。发病年龄:1例8岁,6例为20—36岁。病程:4—30年。7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  相似文献   

5.
多房性囊性肾瘤(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MCN)是一种临床上较罕见的肾脏原发良性肿瘤,因其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常常无法明确诊断,与其他肾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如多囊肾、多发性肾囊肿、囊性肾癌等。我科于2011年收治1例 MCN,现报告如下,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XY  Kong CZ  Li ZH  Sun ZX  Li ZL  Bi JB  Gong D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4):1701-1703
目的探讨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1992年10月至2006年4月18例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方法。结果一侧肾上腺同时多发性醛固酮瘤4例,三维CT检查发现同侧肾上腺3枚肿瘤,行患侧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同时双侧肾上腺多发性醛固酮瘤6例,行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异时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8例,包括一侧肾上腺醛固酮瘤行肿瘤切除术后患侧复发2例,行探查和残留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一侧肾上腺醛固酮瘤行患侧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后对侧肾上腺醛固酮瘤6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肾上腺功能测定正常。结论单侧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应行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双侧或异时性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宜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尽量保留正常肾上腺组织。三维CT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应用于临床肿瘤直径较小的同时多发性醛固酮瘤以及异时同侧多发的醛固酮瘤。  相似文献   

7.
分析 1 1 8例单导管乳头溢液的导管小叶标本 ,在这些病例中发现乳腺癌 1 6例 (1 3 .6 %) ,导管内乳头状瘤 42例 (35 .6 %) ,多发性乳头状瘤病 1 3例 (1 1 .0 %) ,导管扩张症 1 7例 (1 4 .4 %) ,囊性乳腺增生 2 7例 (2 2 .9%) ,乳腺导管炎 3例 (2 .5 %)。在 8例导管浸润癌中 ,6例发现残余原位癌 ,2例多发性乳头状瘤病 ,而另 8例非浸润性导管癌仅 1例导管不典型增生。乳头溢液中有 1 3 .6 %是由乳腺癌引起。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囊性乳腺病是构成单导管溢液的主要原因 ,但也可由乳腺癌引起 ,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8.
囊液CA15-3蛋白含量测定鉴别胰腺粘液性瘤的良恶性[英]/RubinD…//Suryery.-1944;115(1):52~55胰腺囊性病变主要有炎性假性囊肿、浆液囊性瘤、粘液囊性瘤和粘液囊腺癌。囊性假瘤和浆液囊腺瘤是良性的,粘液囊腺癌是恶性的,粘...  相似文献   

9.
胰腺囊性病变主要有炎性假性囊肿、浆液囊性瘤、粘液囊性瘤和粘液囊腺癌。囊性假瘤和浆液囊腺瘤是良性的,粘液囊腺癌是恶性的,粘液囊性瘤虽是良性,但可癌变。假性囊肿在治疗上可采用引流术,而粘液肿瘤则要切除。由于治疗上的差异,术前确诊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等检查常常不能确定胰腺囊性病变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拟诊为阴茎多发性脂肪瘤,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免疫组化:S-100( ),SMA(-)。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需经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特异性标志物S-100、SMA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道第一例来自肾周筋膜的肾外血管肌脂瘤,其导致自发性肾周出血。血管肌脂瘤是由成熟脂肪、血管和平滑肌组成的错构瘤,常出现于肾脏。50~80%的结节性硬化患者伴有肾血管肌脂瘤。在一组8,501例肾肿瘤的报道中,仅有27例血管肌脂瘤(0.3%)。肾血管肌脂瘤多为良性,但最近报道1例复发性血管肌脂瘤侵及左侧结肠、膈肌和腹主动脉外膜。尚有2例血管肌脂瘤具有明显侵润性,1例切除术后局部复发。上述4例的病理检查均见明显增加的分裂数目、非典型细胞及细胞多形性。肾外血管肌脂瘤很罕见,迄今报道24例。12例位于肝脏,均为良性,6例经尸检发现,6例于术中发现,仅3例有症状。7例肿瘤位于子宫,均为良性,症状与子宫纤维病相同。1例见于硬腭,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影像特征、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的资料.结果 5例患者术前CT均诊断为囊性淋巴管瘤,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术后7 d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 CT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整个囊壁是治疗及预防术后复发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大型(病变长径≥3.5cm)颌骨囊性瘤(角化囊性瘤、囊性成釉细胞瘤)采用开窗减压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2013年收治的8例大型颌骨囊性瘤,首次采用开窗减压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访和评价。结果:X线全景片或CBCT显示,开窗减压治疗后,囊性骨缺损影像逐渐缩小,直至消失,骨再生修复现象显著,部分患者被推移的下颌神经管恢复正常,无复发和并发症,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开窗减压治疗是大型颌骨囊性瘤比较经济实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分析(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运用光镜、免疫组化对8例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进行检测。结果:8例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来自我院1998~2013年诊治的病例(2例为外院会诊病例),占我院同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10.7%(8/75),患者年龄7~43岁,平均23.9岁,8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患侧睾丸无痛性肿大,均发生于单侧睾丸。组织学:全部病例肿瘤组织均见微囊或网状结构和嗜酸性透明滴,而作为本瘤结构的S-D小体有5例。8例中仅1例为单纯性卵黄囊瘤,其余7例均为混合性卵黄囊瘤。免疫表型:AFP为其特征性标记物。结论:原发于睾丸的卵黄囊瘤是罕见的恶性肿瘤,术前AFP检测有助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以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薛传鹏  刘燕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7):1435-1438
目的:探讨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KCOT)开窗减压术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下颌骨大型角化囊性瘤开窗减压治疗,术后1周制作戴用囊腔塞治器,嘱患者餐后及睡前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自行冲洗囊腔,随访12~24个月,全景片及CT检查,观察囊腔轴径的变化,评估骨腔缩小的程度。结果:23例患者经开窗减压治疗后囊腔均明显缩小,全景片示囊腔面积变小,周围有骨组织形成。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单房型角化囊性瘤疗效优于多房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成人肝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检索、复习中文期刊数据库中肝囊性淋巴管瘤的文献。结果:笔者收治的2例患者,均为女性,入院诊断分别为肝囊性占位和肝囊肿;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肝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囊性淋巴管瘤;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治疗满意。检索1984—2017年期间国内共报道6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入院诊断肝囊淋巴管瘤2例(2/6);其他均误诊(4/6),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后明确诊断,术后患者恢复满意。结论:肝囊性淋巴管瘤为临床罕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为肝囊肿及其他囊性疾病;MRl有助于鉴别诊断;有明确症状、体征或不能排除恶性的患者应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1959年由Frantz首先报道,近十年病例数明显增加,目前国内外文献已有上千例的报道刚。对该肿瘤曾有多种不同命名.如实性乳头状上皮瘤、实性一囊性肿瘤、乳头状囊性肿瘤、实性囊性乳头状腺泡细胞瘤和Frantz瘤等。而1996年WHO统一将其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本文就近年针对SPT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诊治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80例多发性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转移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未经治疗的病人平均生存期仅1-2个月,长期以来都采用手术切除、全脑放疗和化疗。手术治疗大都用于单发脑转移瘤,而多发性转移瘤只能求助于全脑放疗和化疗。我中心自1997.4-1999.5应用伽玛刀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80例,随访观察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囊性脑转移瘤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5例囊性脑转移瘤患者的MR平扫、增强、DWI及ADC图表现。结果15例共22个囊性转移灶,囊壁在T1WI、T2WI呈等或低信号,囊液T1WI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WI信号亦高于脑脊液;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强化壁结节;DWI图呈低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87±0.24)×10-3mm2/s。结论囊性脑转移瘤DWI图、ADC图、囊内信号、囊壁增强的MR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囊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例肾囊性病变组织学形态,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3个病例临床症状均为腰痛或血尿,最后经病理确诊为囊性肾瘤2例和多房性囊性肾癌1例。囊性肾瘤为多房囊腔组织,囊壁薄,内衬单层上皮。免疫表型:上皮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阳性表达;间质成分波形蛋白阳性。多房性囊性肾癌囊壁被覆单层或多层胞浆透明的细胞,间隔内含聚集的透明细胞巢。免疫表型:透明细胞CK和EMA阳性,CD68阴性。结论 囊性肾瘤和多房性囊性肾癌均是少见的肾脏肿瘤。两种病变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极为相似,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两种病变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