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老年骨科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分析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方法,前瞻性调查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因患良性骨科疾病入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20例老年骨科患者,平均年龄为(75 ± 7.09)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3.20±3.83) kg/m2,平均利手握力为(16.87±19.19)kg,平均上臂围为(25.62±3.81)cm,平均小腿围为(31.92±4.02)cm,其中与普通老年患者比较,高龄(≥80岁)老年患者握力下降明显[(13.58±15.92)kg比(18.48±20.42)kg,P=0.004]。520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足发生率为9.31%(BMI≤18.5 kg/m2),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19%(NRS2002评分≥3分);与普通(65~79岁)老年骨科患者比较,高龄(≥ 80岁)老年骨科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显著增加(13.97%比7.21%,P=0.024;52.38%比41.76%,P=0.024),有营养风险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0.21%比5.26%,P=0.044)、住院时间更长[(11.66±5.76)d比(10.42±4.37)d,P=0.016]和住院费用更高[(2.028±1.811)万元比(1.639±1.362)万元,P=0.016]。结论 老年骨科良性疾病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并且可能导致临床结局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外科胰腺肿瘤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各种胰腺肿瘤入住北京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住院患者,根据肿瘤性质分为胰腺癌组和其他胰腺肿瘤组,主要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前瞻性比较不同胰腺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物理测量、体成分和外周血蛋白质水平等,记录临床结局。结果 12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胰腺肿瘤患者进入本研究,胰腺癌组90例和其他胰腺肿瘤组31例,平均年龄(61.9±13.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20±2.95)kg/m2;上臂围(28.8±3.5)cm;肌肉组织量(44.6±7.4)kg;脂肪组织量(16.8±7.6)kg;两组在人体测量和体成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腺癌组空腹血糖[(6.45±2.4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95±0.79)mmol/L](P<0.001),白蛋白[(39.0±4.7)g/L比(42.3±2.9)g/L,P<0.001],总蛋白[(62.8±6.2)g/L比(66.3±2.9)g/L,P<0.001]和前白蛋白[(136.1±85.4)mg/L比(197.8±112.6),P=0.0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不足发生率为4.1%,营养风险发生率78.5%;其中胰腺癌组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胰腺肿瘤组(91.1%比38.7%,χ2=36.525,P<0.001)。结论 外科胰腺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蛋白水平低和糖代谢异常,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至2011年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79例老年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n=42)采用营养支持联合化疗,对照组(n=37)采用单纯化疗,入院后行营养风险筛查,2个化疗周期后比较营养状态、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毒性反应、院内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两个周期化疗后,治疗组的体重指数 [(19.00±3.31)kg/m2比(18.24±1.98)kg/m2,P=0.04]、白蛋白[(33.90±1.50) g/L比(29.90±2.38)g/L,P=0.02]、前白蛋白[(28.19±1.50)g/L比(25.51±8.38)g/L,P=0.01]、血红蛋白[(107.0±6.90)g/L 比(104.20±9.70)g/L,P=0.02]、淋巴细胞[(2.99±0.55)×109/L比(2.63±0.20)×109/L,P=0.03]均显著升高。化疗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比83.78%,P=0.00);治疗组中有营养风险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1.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45%(P=0.00),其他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两次化疗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比10.81%,P=0.03;2.38% 比27.03%,P=0.02)。结论 老年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联合应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及体能的改善,减轻毒性反应,是院内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营养支持符合化疗患者的需求,具有安全、有效、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北京医院减重门诊患者的饮食习惯、能量摄入及消耗、人体测量、人体成分的基本情况。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医院内分泌营养减重联合门诊就诊的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的患者89例,平均年龄(45.8±16.4)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54例,分为糖尿病组(n=35)和非糖尿病组(n=54),比较2组患者的饮食习惯、能量摄入及消耗、人体测量以及人体成分的基本情况。结果 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超重及肥胖患者(BMI≥24 kg/m2)的进餐速度都偏快,多在10 min内用餐完毕,偏爱中餐和肉食,不喜欢热食。非糖尿病组超重及肥胖患者的餐馆用餐频次(3~5次/周)高于糖尿病组(1~2次/周)。与糖尿病组比较,非糖尿病组超重及肥胖患者的脂肪供能比[(34.9±7.6)%比(30.8±5.9)%]更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232.2±59.7)g比(283.6±89.5)g]、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7.9±8.3)%比(53.4±7.1)%]、静息代谢率/体质量比值[(66.9±9.6)kJ/(d·kg)比(71.1±7.9)kJ/(d·kg)]较低(均P<0.05),而两组间总能量、蛋白质、优质蛋白质、脂肪摄入量,蛋白质供能比以及静息代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平均BMI(32.8±4.4)kg/m2,最高达53.5 kg/m2。与糖尿病组比较,非糖尿病组超重及肥胖患者的臀围[(117.15±9.9)cm比(111.1±8.2)cm]、上臂围[(36.4±3.8)cm比(34.0±3.3)cm]、三头肌皮褶厚度[(36.1±8.9)mm比(31.6±8.8)mm]较大(均P<0.05),年龄偏小[(41.7±16.9)岁比(52.9±13.1)岁,P=0.001],而两组间体质量、BMI、腰围、颈围、双手握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糖尿病组超重及肥胖患者的体质量[(94.8±18.3)kg比(86.9±17.2)kg]、体脂肪[(39.7±11.3)kg比(33.5±8.9)kg]、体脂百分比[(41.7±6.5)%比(38.5±6.7)%]、内脏脂肪面积[(145.3±24.8)cm2比(130.7±27.5)cm2]均高于糖尿病组(均P<0.05),而BMI及骨骼肌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糖尿病组患者比较,超重及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小,饮食习惯更差,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接受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首次放射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指导、补液支持和症状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生活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和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 放射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和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75.6±13.1)分比(63.8±12.4)分]、情绪功能[(61.9±14.3)分比(52.5±13.7)分]、疲劳[(36.6±13.2)分比(45.8±15.0)分]、疼痛[(34.8±16.1)分比(44.3±17.0)分]、失眠[(49.2±15.7)分比(57.2±14.3)分]、食欲不振[(50.2±16.2)分比(59.0±15.8)分]、恶心呕吐[(21.5±10.3)分比(29.9±11.3)分]、总体健康[(68.8±13.4)分比(58.2±12.8)分]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放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59.3±8.5)kg比(54.4±7.3)kg]、体质量指数[(21.9±2.1)kg/m2比(18.4±2.8)kg/m2]、血红蛋白[(125.9±8.9)g/L比(107.3±9.5)g/L]、血清白蛋白[(35.1±6.9)g/L比(29.0±5.3)g/L]、前白蛋白[(213.54±37.47)mg/L比(174.56±36.26)mg/L]水平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行综合干预,可改善营养不良状况,减轻食管炎、口干、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少肌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医院营养科门诊29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超重组[体质量指数(BMI)≤23.9 kg/m2]与超重组(BMI≥24.0 kg/m2)人体测量指标、身体成分、实验室检查指标、膳食摄入的差别,并分析糖尿病患者少肌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超重组183例、非超重组114例,非超重组左手握力、右手握力、腰臀比及臂肌围均低于超重组[(24.14±7.76)kg比(27.78±9.31)kg,P=0.00;(25.55±7.86)kg比(28.62±9.55)kg, P=0.01;0.85±0.06比0.92±0.07,P=0.00;(21.45±3.73)cm比(25.18±4.36)cm,P=0.00];非超重组的肌肉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及骨骼肌指数均低于超重组[(37.64±6.58)kg比(45.66±8.92)kg;(27.25±8.15)%比(35.52±6.56)%;(71.56±25.28)cm2比(118.84±28.18)cm2;(6.22±1.17)kg/m2比(7.41±1.25)kg/m2](P均=0.00);非超重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超重组[(136.29±14.81)g/L比(141.01±13.47)g/L, P=0.03];两组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P=0.52);非超重组血糖水平低于超重组[(7.08±2.28)mmol/L比(7.76±2.57)mmol/L,P=0.03];非超重组与超重组的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P=0.35)。糖尿病患者少肌症的检出率为10.4%(31/297),非超重患者的少肌症检出率高于超重患者(22.8%比2.7%,P=0.0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B=-1.371,95% CI=-1.595~-1.146)、增龄(B=-0.018,95% CI=-0.027~-0.009)、低BMI(B=-0.115,95% CI=0.092~0.138)、能量摄入的减少(B=0.014,95% CI=0.000~-0.029)是骨骼肌指数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BMI在适度超重的范围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有利于预防少肌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应用睡前加餐的方法进行营养干预,评估干预3个月后的能量代谢、疾病状况及生活质量。方法 前瞻、开放、多中心选择北京地区8家城郊医院的10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836.4 kJ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作为睡前加餐。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和传统营养指标、能量代谢测定系统(代谢车)、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比较干预前(基线)、干预后3个月两个时间节点患者的营养状况、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等。结果 10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 级占60.00%(63/105),B级占31.43%(33/105),C级占8.57%(9/105)。应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对白蛋白>30 g/L共计91例患者进行评价,总分≥3分占37.36%(34/91);主观全面评定法干预前、后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4.29%、10.47%(P<0.05)。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血清总蛋白[(66.59±8.73)g/L比(68.25±7.89)g/L]、白蛋白[(38.52±6.60)g/L比(39.82±5.79)g/L]、前白蛋白[(1 519.70±690.40)mg/L比(1 731.10±651.10)mg/L]、胆碱酯酶[(5 273.17±2 358.85)U/L比(5 569.81±2 110.41)U/L]、总胆固醇[(3.86±1.02)mmol/L比(4.03 ±0.9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ild-pugh 分级评价:干预后A级由60.00%升至72.38%,C级由8.57%降至1.90%(P均<0.05)。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腹水26.67%比12.38%、自发性腹膜炎10.48%比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个月患者 WHOQOL-BREF调查生活质量总分前后比较[(73.81±10.07)分比(76.95±1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完成基线、3个月两个时间点的能量代谢测定,干预前后比较:呼吸商(0.80±0.07比0.84±0.07)、碳水化合物氧化率[(41.93±11.33)%比(51.11±8.96)%]、蛋白质氧化率[(22.13±4.34)%比(18.76±2.90)%]、脂肪氧化率[(35.93±11.01)%比(30.35±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持续睡前加餐836.4 kJ碳水化合物,能够降低肝硬化患者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代谢,改善肝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2013至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老年患者住院就餐的实际营养摄入状况,旨在分析医院营养科对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连续定点采样方法,抽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每月第1、15和29天所有订餐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摄入及就餐率,计算能量、蛋白质、钙、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摄入量,与国家膳食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并分析糖尿病膳食与基本膳食营养摄入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8 402例老年住院患者90 d的订餐数据。研究期间该群体平均就餐率为(50.1±4.2)%,低于全院总就餐率(59.0±4.0)%(P<0.001)。老年住院患者由医院膳食获得的营养素仅蛋白质达到目标值[男(103.1±47.3)%,女(98.3±33.8)%],个体达标率分别为63.2%和59.8%,而其他几种营养素均较低。糖尿病膳食组能量[(73.3±26.3)%比(62.1±38.2)%]及营养素摄入量占目标值百分比[蛋白质:(119.1±41.2)%比(93.3±65.1)%,P<0.001;钙:(55.5±26.7)%比(34.3±34.2)%,P<0.001;维生素A:(75.2±48.3)%比(57.4±97.1)%,P<0.001;维生素B1:(76.4±38.2)%比(52.1±46.6)%,P<0.001;维生素C:(92.2±51.4)%比(49.3±55.0)%,P<0.001]均显著高于基本膳食组。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由医院膳食摄取量不能满足营养需求,推行由医师和营养师制定的医用膳食有助于提高医院营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氨基酸型和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用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肝癌合并肝硬化术后患者207例,等热量等氮肠内联合肠外营养连续至少5 d,按肠内营养剂型分为氨基酸型制剂组(氨基酸为氮源,104例)和整蛋白型制剂组(整蛋白为氮源,103例)。观察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泻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结果,以及电解质、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2组患者术前及术中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酸型制剂组较整蛋白型制剂组腹泻发生率高(23.08%比8.74%,P=0.005),肠道通气时间早[(55.87±10.12)h 比(68.27±9.07)h,P=0.000)];两组患者腹胀发生率(10.58%比13.59,P=0.506)、术后住院时间[(10.30±3.50)d 比(10.12±4.26) d,P=0.738]、并发症发生率(43.27%比33.98%,P=0.170)及术后7 d钾[(4.02±0.50) mmol/L比(3.98±0.55) mmol/L,P=0.644]、钠[(136.29±3.55)mmol/L比(136.23±2.74)mmol/L,P=0.9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0.22±64.29)U/L比(96.01±59.74)U/L,P=0.55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6.01±19.68)U/L比(39.00±18.88)U/L,P=0.329]、总胆红素[(15.39±8.64)μmol/L 比(15.43±8.33)μmol/L,P=0.9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酸型制剂组较整蛋白型制剂组白蛋白水平高[(32.87±3.54) g/L 比(31.37±3.50) g/L, P=0.008]、前白蛋白水平高[(11.41±4.32)mg/dl比(9.84±3.64)mg/dl,P=0.014],但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水平低[(66.94±7.24) s比(70.63±8.49)s,P=0.017)]。结论 两种制剂均有利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氨基酸型制剂更有助于肠功能恢复和蛋白质合成,整蛋白型制剂肠道耐受性较好并促进凝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后P型空肠间置代胃和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FJI)两种恢复食物经十二指肠路径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远期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50例胃癌患者在东华医院行全胃切除术,其中27例行P型空肠间置代胃消化道重建术,23例行FJI消化道重建术。术后第1天至第7天予以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监测两组患者体重、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计算营养评定指数(NAI)。结果 50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无围术期及化疗相关死亡。术后6个月P型组和FJI组的体重减轻量[(3.67±0.91)kg比(3.44±0.52)kg,P=0.28]、血清总蛋白[(52.62±1.67)g/L比(53.22±1.24)g/L,,P=0.16]、血清白蛋白[(31.26±1.29)g/L比(30.70±2.41)g/L,P=0.32]、血红蛋白[(118.01±5.96)g/L比(117.83±6.72)g/L,P=0.92]、NAI(P=0.39)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1.1%比13.0%,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两组的体重减轻量[(2.71±0.45)kg比(2.74±0.42)kg,P=0.77]、血清总蛋白[(53.93±1.66)g/L比(53.34±1.84)g/L,P=0.24]、血清白蛋白[(32.60±1.42)g/L比(30.76±2.10)g/L,P=0.23]、血红蛋白[(124.18±6.56)g/L比(119.99±6.13)g/L,P=0.16]、NAI(P=0.43)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7.4%比8.7%,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P型和FJI这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