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加餐情况,营养素摄入状况,为儿童青少年的加餐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选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2011年3~17岁儿童青少年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加餐情况分组描述各年龄层调查对象营养素摄入情况,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有效研究对象2 012人,68.84%的调查对象有加餐;加餐供能比中位数为9.00%,按照加餐供能比将加餐分为“少量加餐”和“加餐”两组。加餐的食物中消费率最高的是水果类,在加餐中消费率为79.28%;乳类在加餐者中消费率为29.17%;加餐组各营养素的摄入量均高于未加餐组,在各年龄层下,营养素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加餐组中各营养素满足平均需要量的水平比重均高于未加餐组,其中加餐供能比较高组营养素摄入不足发生率最低;本研究中加餐组维生素A、铁、锌的摄入高于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比重较高。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加餐会提高营养素摄入量,降低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比重,同时加餐也存在营养素摄入过量的风险,应倡导儿童青少年的科学合理加餐行为。  相似文献   

2.
王飞  谢蕾 《健康研究》2016,(3):323-324
目的 探讨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12周、24周恩替卡韦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 DNA不可测率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治疗后96周恩替卡韦组患者的HBeAg转换率、消失率及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结论 核苷类药物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鉴于核苷类药物需长期服用,故应首选高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相同能量不同配方加餐对糖尿病患者餐后1h血糖的影响。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于早餐后2h给予四种能量相同的不同配方加餐,并对四组糖尿病患者试验前后的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高纤饼干加餐后lh血糖与加餐前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奶盐饼干、夹心饼干、营养代餐加餐后lh血糖与加餐前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配方加餐对餐后1h血糖有不同影响,加餐中脂肪、纤维含量较高者加餐后血糖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优质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综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AST、ALT及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蛋白营养支持辅助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营养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蛋白营养支持辅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饮食干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外周血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  相似文献   

6.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在生理功能、机体活力、社会功能、躯体角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下降,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和Child-Pugh分级,纳差、腹水、白蛋白主要影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张新宇 《健康研究》2014,(4):371-373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通过开展QCC活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3个月随访时的生存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0例肝硬化患者和90例健康人进行生存质量SF-36的问卷调查。[结果]出院时与对照组相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提高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以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患常存在营养不良和高分解代谢,手术时应予营养支持。富含支链氨基鞍的溶液可抗代谢并刺激肝细胞再生,可作为蛋白质的来源。术后残存肝脏主要利用脂肪鞍提供能量。过多的糖可抑制内源性脂肪利用。中链脂肪鞍比长链脂肪鞍更容易被利用,且不在肝脏沉积,因而更可取。肝硬化患注射三配甘油后,游离脂肪鞍及甘油有在体内聚集的趋势,因而应间断应用。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进行大肝叶切除或进行肝移植时,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患恢复。营养成分的选择、导管的护理以及对输注液体的限制都是有效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前提,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营养支持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呼吸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类型及发病原因,营养不良对患者免疫,呼吸肌功能,通气驱动等生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价及进行营养疗法的指征。营养支持疗法的原则及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疗法的特殊要求。营养支持疗法可能产生的危害与处理以及营养疗法的疗效。认为正确估价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给予恰当的营养疗法,是提高此类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营养支持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ICU住院患者中需机械通气患者共150例,试验组(营养支持联合rhGH)80例,对照组(单纯营养支持)70例,热量按Harris-Benedict公式换算供给,供氮量0.25 g/(kg·d),试验组予rhGH 0.1U/(kg·d)皮下注射7 d,对比研究两组在各营养状况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临床指标等方面的不同影响.结果 治疗后7 d,试验组比对照组在各营养状况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方面有明显改善,一次脱机成功率高.治疗后7d,试验组患者转铁蛋白(3.0±0.6)g/L、前白蛋白(226.46±27.02)mg/L、CD3(53.8±3.3)%、CD4(0.41±0.14)%、NK(16.1±2.1)%,均较对照组患者的(1.9±0.4)g/L、(188.68±17.27)mg/L、(47.4±4.1)%、(0.25±0.05)%和(10.9±3.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营养支持联合rhGH比单纯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具有更佳的疗效,同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是否可作为对肝部分切除病人进行营养支持的依据。方法:收集肝部分切除病人243例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其中NRS 2002评分3分为182例,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109例,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73例;评分≥3分为61例,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41例,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20例,分别比较相关营养指标和临床结局指标。结果:在肝部分切除病人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5%。有营养风险组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为67%,未给予营养支持的为33%。无营养风险组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为40%,未给予营养支持的为60%。在有营养风险组,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和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相比,入院时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总蛋白(T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有营养支持组病人的血清PA、ALB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营养支持组(P0.05);有营养支持组病人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组(P0.05)。在无营养风险组,无论是否给予营养支持,病人出院时血清PA、ALB、TP含量与入院时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或无营养支持的病人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肝部分切除并存在营养风险病人的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4.
营养教育对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临床营养诊断与治疗适宜技术”教育前后对病人营养评价和治疗合理性的改善情况. 方法:调查医护人员营养教育前后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率和营养支持方案的合理性. 结果:营养教育前后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方案的合理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营养支持率在营养教育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营养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人体测量学指标在肝硬化病人营养风险评估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体测量学指标在肝硬化病人营养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339例肝硬化病人为肝硬化组,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使用营养风险2002(NRS 2002)评分对人组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肩胛下皮皱厚度(SFT)、上臂围(AC)和手握力(HGS)等,根据所得数据计算体重指数(BMI)和上臂中部肌肉围(AMC).使用t检验、皮尔森相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 结果:两组AC、AMC、SFT和双手握力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病人BMI、AC、TSF、AMC、SFT和HGS均明显低于无营养风险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和AMC是肝硬化病人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而BMI则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①肝硬化病人有无营养风险者在人体测量学指标存在差异,其中AMC和BMI是病人存在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②综合人体测量学、血生化检查和其他评估方法可以提高营养风险评估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单纯行化疗病人的营养状态及支持的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后期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上海长海医院75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单纯行化疗的病人为调查对象,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表和病人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进行营养不良分级,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57例消化道肿瘤病人中存在营养风险的占35.4%,其中可疑营养不良占19.4%,中度营养不良占54.8%,重度营养不良占25.7%。最近2周体质量变化、有无"无食欲"、"呕吐"、"腹泻"、"疼痛"等症状以及年龄≥65岁是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营养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营养支持现状:87.3%的病人接受营养教育,66.4%接受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单纯化疗的消化道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是影响营养状况的主要原因,做好症状管理以及规范营养支持是改善该类病人营养状况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途径对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3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术前组6只,肝切除+颈内静脉插管术后1d组6只,肝切除+颈内静脉插管术后行肠外营养(PN)5d组6只,肝切除+胃造瘘术后1d组6只,肝切除+胃造瘘术后行肠内营养(EN)5d组6只。测定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白蛋白(ALB)mRNA的表达和肝组织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蛋白表达。结果与PN5d组比较,EN5d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显著下降(P〈0.05),血清AL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ALB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STAT-3、Ki67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EN可以加快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恢复,避免胆汁淤积,促进肝脏蛋白合成和残肝再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分析肝硬化营养风险与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20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随访6个月预后,探讨肝硬化营养风险与CTP (Child-Turcotte-Pugh)分级、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3.5%.CTPA、B、C三级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9.0%、59.4%、60.0%(P=0.029).有营养风险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较无营养风险组明显升高(P=0.000、0.013),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01).结论 营养风险发生率在肝硬化患者中随CTP等级增加而升高.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均增加.营养支持对肝病患者结局的影响有待今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