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脑梗塞患者颅外颈动脉MSCTA和超声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SCTA和超声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定性及狭窄程度判定的价值及两种检查方法间的一致性。方法:对41例脑梗塞病例行MSCTA及超声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DSA检查。分别观察斑块有无、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并采用一致性检验,观察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68.85%(28/41)、82.93%(34/41)的患者发现有颅外颈动脉、颈动脉斑块。MSCTA、超声分别发现了共76处、69处颅外颈动脉斑块;两种检查方法共同判断的60处斑块的性质判定的一致性为75%(45/60),Kappa值为0.5915。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率判断一致性为78.26%。Kappa值为0.6882。对DSA证实的3处颅外颈动脉闭塞,MSCTA均做出了正确的诊断,超声正确判断1例,另两例分别误判为中、重度狭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塞的关系密切。MSCTA、超声在斑块的性质及狭窄程度的判定上体现了良好的一致性,MSCTA可能检出更多的颈动脉斑块。对颈动脉血管闭塞的判断上,MSCTA较超声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临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D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DUS、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评分、对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情况、诊断效能及颈动脉斑块显示情况。结果:CDUS、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US、CTA检查患者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4.00%、96.00%(P <0.05);CTA检查对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查的诊断效能各指标高于CDUS检查(P <0.05)。100例患者经DSA检查,共有65例患者颈动脉狭窄≥70%,35例患者颈动脉狭窄<70%;CDUS、CTA对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查诊断的一致性分别为0.648、0.912;CTA检查对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DUS检查(P <0.05);CDUS、CTA对患者...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108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判断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相对比.结果 108例患者经DSA确诊存在颅外段颈动脉轻中度狭窄62例,共81条血管(颈总动脉33条,颈内动脉43条,颈外动脉5条);重度狭窄39例,共51条血管(颈内动脉46条,颈总动脉5条);完全闭塞7例,共7条血管(均为颈内动脉).CEUS明显改善了对血管内膜面和中膜一外膜界面的显像.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常规超声和CEUS对轻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判断符合率分别为76.5%和91.4%(P<0.05)、60.8%和94.1%(P<0.001)、28.6%和100%(P<0.05).CEUS和DSA对狭窄率计算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975,P<0.001).结论 CEUS能够较为准确、无创地评估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优于常规超声,且与DSA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CDFI及CTA影像学特征及对狭窄程度的分级,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 58例颈动脉狭窄,CDFI低估狭窄程度8例,高估3例;CTA低估狭窄程度4例。CDFI对无或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级符合率分别为91.3%、82.8%、91.4%、98.3%,CTA对上述狭窄程度分级符合率分别为96.5%、93.1%、96.5%、100%,两者对不同程度狭窄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FI和CTA诊断不同程度狭窄的准确度无显著差异,均可有效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MSCTA与DSA在颈部动脉疾病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颈部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 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行颈血管CTA检查,13例患者一侧或两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患者一侧椎动脉横突孔段狭窄,2例止常,其中16例患者在同期行DSA检杳,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6 例病人基本满意地显示了两侧颈部动脉血管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将每侧颈部动脉分为 5 个血管节段进行观察,16例可评价病例共观察 160 段血管.MSCT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 30 段,与DSA 结果比较,两者诊断总符合率为97.5%(156/160),MSCTA 对颈部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28/28)、98.5%(130/132).MSCTA 与 DSA 二者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上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颈部 MSCTA与DSA比较,能够清晰显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的、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MSCTA、DS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像资料,将前两者检查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下肢动脉的解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4 %、90.69 %、88.77 %;MSCTA显示下肢动脉三维结构,同时显示侧支动脉和闭塞远端的血管,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96 %、96.90 %、97.66 %.结论 MSCTA可成为诊断动脉硬化闭塞症较理想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疑肝动脉血流异常者53例,用SonoVue及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动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结果25例经DSA或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MRA)证实,其中肝动脉狭窄22例,血栓闭塞3例。与DSA或CTA/MRA比较,超声造影诊断血栓闭塞符合率为100%(3/3),判断肝动脉狭窄部位诊断符合率为90.9%(20/22),显示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86.4%(19/22)。结论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血栓闭塞,可较准确地判断肝动脉狭窄部位及程度,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颈部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A观察58例颈部动脉常见病变患者的颈动脉,共计464个节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在颈部动脉病变检出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4个节段中,DSA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分别为106、79、28、7、5个节段;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上述病变分别为102、70、26、6、5个节段,共计209个节段;CTA诊断上述病变为96、77、27、7、5个节段,共计212个节段;彩色多普勒联合CTA对颈部动脉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9.6%、87.5%,均高于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硬化斑块较CTA有更高的敏感性,CTA对动脉轻度狭窄有更高的敏感性,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诊断颈部动脉疾病可以有效互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头颅CT血管造影(CTA)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疑似AIS患者,最终确诊4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头颅CTA、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检查,分析头颅CTA联合3D-TOF MRA对评估动脉狭窄度和诊断AIS的价值。结果CTA对颅内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闭塞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5%、72.3%、73.7%、93.0%,MRA对颅内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闭塞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5%、87.7%、86.9%、94.7%;MRA共检出动脉狭窄度≥50%者43例,CTA检出43例,两者联合检出46例,且狭窄度≥50%者中AIS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狭窄度<50%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MRA、CTA及联合检出狭窄度≥50%作为检验变量,将是否有AIS作为状态变量,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头颅CTA、MRA诊断AI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0.860,联合诊断的AUC为0.904,诊断价值均较为理想,且以联合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头颅CTA与MRA均可有效评价颅脑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狭窄程度,而两者联合诊断AIS的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乔志敏 《临床医学》2021,41(7):81-82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濮阳市中医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A检查,以数字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检出率。结果 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80个血管节段,CTA诊断颈动脉狭窄无狭窄、轻度、中度、重度、闭塞的准确率为95.15%(196/206)、73.33%(55/75)、72.22%(26/36)、80.95%(34/42)、85.71%(18/21);与DSA诊断结果比较,CTA诊断符合率为86.58%(329/380);CTA诊断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789);CTA及DSA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95.45%(63/66)、92.42%(61/66),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CTA及DSA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CTA诊断的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其斑块形态,为临床诊疗、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钱才  魏阳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2511-2513,2516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A检测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CTA检测结果作为试验方法,DSA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方法,评估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总共检测了180条血管,经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κ值均0.6,表明其一致性较好,尤其是对重度狭窄患者,一致性为0.73。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和斑块形态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36例脑侧支循环形成的检出与CTA的符合率为83.33%,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形成的检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κ=0.72、0.69)。结论 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形成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与DSA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梗死血管狭窄病变程度准确率。方法 选取收治的170例脑梗死患者,均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诊断血管狭窄、侧支循环检出、侧支循环等级情况。结果 170例脑梗死患者显示出1082条血管,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检查与DSA检查符合率为82.72%,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43,95CI:0.709~0.777,P0.001);CTA检查灵敏性为88.89%、特异性为90.32%、准确性为89.41%,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76,95CI:0.626~0.926,P0.001);170例脑梗死患者颅内1532条侧支动脉,CTA检查与DSA检查侧支循环等级符合率为97.85%,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06,95CI:0.867~0.944,P0.001)。结论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脑梗死可有效鉴别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等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血管超声检查在颈部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准确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血管超声检查在颈部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准确性。方法对 5 3例提示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患者颈部 75条动脉同时进行血管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 ;以DSA为标准 ,用四格表法分析血管超声检查对血管狭窄程度为中度、重度及闭塞 (血管管腔直径狭窄分别为 5 0 %— 69%、70 %— 99%、梗阻 )的颈部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血管超声检查对中度、重度血管狭窄及血管闭塞颈部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各自分别为85 7%、78 9%、84 0 % ;90 2 %、88 2 %、89 3 % ;93 3 %、95 0 %、94 6% ,两种检查的完全相符率为 73 3 %。结论血管超声检查技术对颈部动脉病变 ,特别是严重狭窄或梗阻性病变的检测中有较高的准确性 ,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血管增强(VE)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AS患者70例,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VE技术检查颈动脉,测量颈动脉内径,计算狭窄率。结果 70例患者超声共检出CAS轻度65条,中度43条,重度15条,完全闭塞1条。本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处内径VE测值[(3.61±1.19)mm]与常规超声测值[(3.79±1.02)mm]和CDFI测值[(3.88±1.0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技术评估颈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86.5%、77.8%、85.0%,特异性分别为94.8%、96.3%、95.5%。结论 VE技术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管腔和管壁结构,提高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评估颈内动脉(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经CT血管造影(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单侧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并行CDU检查的患者171例作为研究组;纳入同期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以头晕为主诉且经CTA和(或)DSA证实颅内、外大血管未见明显狭窄并行CDU检查的患者9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双侧ICA距起始部20 mm处管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计算研究组与对照组双侧ICA的D、PSV、EDV及RI的差值。比较2组的ICA血流动力学参数。以CTA和(或)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应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各参数以及联合参数评估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研究组171例患者中,109例CDU呈收缩峰升高、舒张峰降低的高阻型血流频谱,CTA和(或)DSA证实为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于眼动脉分出之后闭塞;62例CDU呈舒张期血流信号消失或反向的单峰或振荡型血流频谱,CTA和(或)DSA证实为ICA于眼动脉分出之前闭塞。研究组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左侧相比,D、PSV、EDV均明显降低且以EDV最为明显[EDV:(11.89±6.95)cm/s vs(36.14±11.93)cm/s、(29.27±9.69)cm/s],而RI明显升高(0.81±0.06 vs 0.59±0.07、0.64±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研究组健侧与对照组左侧相比,D、PSV、EDV均升高且以EDV最为明显,而RI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P=0.029;PSV:P=0.011;EDV及RI:P均<0.001)。一侧ICA的RI≥0.74,双侧ICA的D差值≥1.1 mm、EDV差值≥15.7 cm/s、RI差值≥0.13是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性疾病的独立预测因素。4项指标联合应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联合因子取0.692时为最佳临界值,其诊断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性疾病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98.0%。 结论在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ICA主要分支(如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CDU可通过ICA颅外段双侧血流频谱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即RI、双侧D差值、EDV差值、RI差值等,对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性疾病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经临床表现拟诊的54例行MSCTA与DS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比较MSCTA与DSA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结果54例患者共获得652支可评价血管。MSCTA检查与DSA法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7,P>0.05)。两种检查方法检出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3, P>0.05)。结论 MSCTA检查空间分辨率高,MSCT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斑块性质的判断上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DF患者行3D FLASH CE-MRA检查,扫描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通过后处理技术获得满意的下肢三维血管树像;1周内同时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A级(正常/狭窄程度〈50%)、B级(狭窄程度≥50%)、C级(闭塞)3个级别。以DSA为“金标准”,综合评估CE-MRA的准确性。结果(1)15例3D CE-MRA检查,显示满意的血管率达100%。(2)CE-MRA与DSA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一致性较好(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44〉0.75, P〈0.05);两种检查技术对血管狭窄程度A与C级判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94、0.84,均〉0.75,P均〈0.05);两种检查技术对B级评估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608,〈0.75〉0.4,P〈0.05)。(3)3D CE-MRA对DF下肢动脉病变阳性诊断率96.0%,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3.3%、2.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0%、96.7%。(4)3D CE-MRA对血管狭窄程度A、B、C级敏感性分别为96.7%、80%、84.6%;特异性分别为98.0%、92.9%、97.1%。结论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尤其是A、C级判断,3D CE-MRA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虽无法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但CE-MRA敏感性、特异性很高且有无创伤性、无辐射、无肾毒性、快速、对比剂较少等优势,有望取代DSA和CTA,作为DF下肢动脉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内部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5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颈动脉、椎动脉常规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对49个粥样硬化斑块行超声造影,观察超声造影时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造影增强模式,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表现与斑块回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超声造影过程中清晰显示中内膜厚度并显示出常规超声未发现的9个斑块;对于诊断颈动脉、椎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间、常规超声与DSA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9个斑块中有35个超声造影表现为弱增强,增强模式以自外膜向中心增强为主,占54%(19/35),其中低回声斑块占53%(10/19);其次是自内膜及外膜向中心增强,占31%(11/35);自内膜向中心增强最少,占14%(5/35)。低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组增强率分别为93%、71%、81%,明显高于高回声斑块组27%(P<0.05)。结论超声造影提高了颈动脉斑块显示率,有助于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可敏感地显示斑块动态增强形式,并能够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特征,评估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移植术后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疑肝血管血流异常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对其中2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MRA)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患者28例,其中肝动脉狭窄22例,肝动脉血栓闭塞3例(肝动脉血栓闭塞合并肝梗死2例),门静脉狭窄2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另1例为肝门部血肿并肝动脉、门静脉受压狭窄。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肝动脉血栓闭塞,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与DSA或CTA/MRA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3/3)、90.9%(20/22)、100%(2/2)及100%(1/1)。结论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血管增强成像(ClarifyvE)技术对椎动脉近端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为诊断标准,分析脉冲多普勒(Pw)和Oa~ifyVE诊断椎动脉近端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67例椎动脉近端不同程度狭窄患者,DSA或CTA诊断椎动脉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34例,重度狭窄29例。PW诊断椎动脉近段狭窄的符合率为91.0%;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在轻度狭窄中分别为91.7%、98.5%,中度狭窄中分别为91.4%、79.4%,重度狭窄中分别为89.6%、94.1%。ClarifyVE诊断椎动脉近段狭窄的符合率为92.0%;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在轻度狭窄中分别为80.3%、97.1%,中度狭窄中分别为94.1%、81.3%,重度狭窄中分别为93.1%、98.1%。结论ClarifyvE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斑块及残余管腔,可快速有效诊断椎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