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以保证药物联合应用合理性。[方法]120例门诊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中抗肿瘤药物14例,消化系统药物28例,心脑血管系统药物41例,呼吸系统药物37例。引起不良反应的中成药主要集中在麻黄碱类、氰苷类和水合型鞣质类中成药;临床药师及医护人员没有充分重视中成药、西药特性等多种因素是导致中成药和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原因。[结论]药物使用时应了解中医基本理论及中成药药性等方面知识,慎重使用,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赵海平  廖正根  罗云  张婧  宋民宪  杨明 《中成药》2012,34(9):1832-1835
"药物警戒"是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基础。目前中成药与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中成药说明书中有关"药物警戒"的信息,却存在表述抽象、缺失、滞后等诸多问题,难以准确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此,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促进中成药说明书中"药物警戒"内容的规范化,并推进中成药学术理论发展,进而促成提高品质,带动中成药现代产业化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以保证药物联合应用合理性。[方法]120例门诊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中抗肿瘤药物14例,消化系统药物28例,心脑血管系统药物41例,呼吸系统药物37例。引起不良反应的中成药主要集中在麻黄碱类、氰苷类和水合型鞣质类中成药;临床药师及医护人员没有充分重视中成药、西药特性等多种因素是导致中成药和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原因。[结论]药物使用时应了解中医基本理论及中成药药性等方面知识,慎重使用,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张春霞 《光明中医》2016,(5):738-739
目的探讨药物制法对中成药解表功效的影响。方法从解表类中成药含挥发油的基本情况、挥发油成分的解表作用以及制备含有挥发油中成药制剂的工艺入手,对药物制法对中成药解表功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中主要用解表中成药来治疗表证,因为解表中成药的主要作用是解表、透疹和发汗等。解表中成药的制剂种类非常多,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存在很大不同,部分解表中成药的功效相似,处方一样,但是在质量标准和制作工艺方面却存在比较大的区别,从而就会影响解表中成药的功效。结论药物制法会对解表类中成药的药效化学成分、得率和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科中成药说明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儿科专用药仅22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5个品种,中成药17个品种(13种组方)。临床常使用中成药治疗儿科疾病,中成药的组方多来源于古代经典方剂,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中成药说明书作为指导药品正确使用的文书,其规范性、完整性直接影响药物是否被安全、有效地使用。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儿科使用的中成药说明书进行研究,并对比美国、日本说明书的相关要求,分析儿科中成药毒性、禁忌,概括儿科中成药说明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结果显示儿科专用中成药品种较少,儿科中成药说明书普遍存在成分含量未标示,功能主治不规范,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不明确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中成药说明书提供依据,有助于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已上市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成药价值评估信息数据库收集目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已上市中成药,应用关联规则、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网络核心药物组合。结果治疗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中成药共102种,其中治疗糖尿病92种,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10种。药品类别主要为扶正剂,其次为祛瘀剂、清热剂;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92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中,常用药对为天花粉-黄芪、生地黄-黄芪。4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成药中,主要药物为黄芪、丹参、川芎、赤芍,频次最高的药对为丹参-黄芪。结论目前我国已上市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以扶正为主,其次治以活血、清热法,常用药物为黄芪。  相似文献   

7.
中药不合理联合使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郑州市中医院两个月门诊患者处方中中药联合使用的情况。结果发现:①中成药与中成药联合使用占中成药处方的39.5%,中草药与中成药联合使用占中草药处方的9.58%;②中草药与中成药联用时重复用药占总样本的69.8%,中成药之间占40%以上;③联合用药中,十八反药物一起使用的情况,中成药与中成药联用占0.58%,中成药之间联用占0.47%;④联合用药中,十九畏药物一起使用的情况,中草药与中成药联用占0.14%,中成药之间联用占0.057%。本文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魏清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114-1114
合理用药是指运用医药学综合知识指导用药,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中成药的种类繁多,新剂型也不断涌现,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使用携带方便、奏效快的特点,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青睐。本文从中成药的辨证论治,用药配伍、合并用药等方面,浅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1中成药必须辨证论治,对证用药辨证是合理应用中成药的首要条件,它是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按照中成药处方中药物组成“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每一味药物有性味之不同,功效之差异,从而使每一味药物都有其特定的疗效和适用范围。即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已上市中成药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已上市中成药,构成中成药数据库,筛选后得到治疗气血两虚证的中成药处方。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和Cytoscape 3.6.1对得到的中成药处方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得到中成药处方338种,数据分析。结果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当归,熟地黄,黄芪,甘草,人参等。主要治法为益气养血,补气养血,益气补血,滋补肝肾等。提取出的基础方为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八珍汤。结论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已上市中成药中治疗气血两虚证的中成药处方进行筛选分析,比较分析后发现用于治疗气血两虚证的药物中,不同中成药采用不同的药物配伍,但是黄芪,熟地黄,人参,当归等药物的配伍使用仍是较为核心的部分。同时在这些核心药物配伍的基础上依据不同临床表现,进行加减配伍,使在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同时依据临床症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新编国家中成药(第3版)》中治疗不寐的中成药,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成药上传至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依据计算平台的计算方法,分析药物的频次、药性、药味等。将符合的中成药处方纳入分析后,结果显示筛选出治疗不寐的中成药184个处方,采用中药325味,325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为1696次,其中,中药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五味子、茯苓、酸枣仁等。统计分析:其中核心药物组合共有27组,药物关联有11组,核心药组中两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为“茯苓配伍远志”,三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茯苓-酸枣仁-远志”。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多用甘苦,药物归经多以心肝肾经,补虚药在药物功效中使用最多。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治疗不寐的结构多为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两个中药方剂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本院2005年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DDDs分析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中成药的销售金额、日用金额、DDDs和DUI。结果与结论本院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价廉且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10年以来基本药物增补目录的中成药品种,为中成药基本药物增补目录提供建议.方法:描述统计,聚类分析.结果:发现省域之间中成药增补目录个数和品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单一省份增补的品种约占2/3左右.中成药增补品种主要以内科药物为主.可按中成药增补目录把28个省划分为四类.结论:按大行政区制定中成药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可能更为恰当,并应该向儿科、妇科等专科用药倾斜.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6,(5)
目的针对我国儿童中药适宜品种少、适宜剂型和规格缺乏、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安全信息阙如、不规范处方行为和不合理用药等问题,提出今后工作建议。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儿童中成药为范例,研究分析目前我国儿童中成药用药现状、存在问题。结果建议积极鼓励儿童用药新品种研发,积极开展上市后儿童中成药再评价工作,全面完善儿童用药信息,建立《儿童中成药基本药物目录》、《儿童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搞好《国家基本药物中药饮片儿童中药验方集》的编辑工作。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制定中药儿童用药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在儿童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使用能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确保儿童用药安全。采用文献回顾方式对当前儿童中成药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儿童中成药使用中存在需求量大、生产企业少、新品种发展不均衡、剂型种类单一、安全性不够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应扶持药品生产企业,加大药品生产,同时应在新型中成药开发中,丰富药物剂型,并建立用药安全保证制度,确保用药安全,期望能为儿童中成药使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感冒类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在促进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22年2—10月开具的感冒类中成药处方1 200张。选取2022年2—6月中的600张中感冒类中成药处方进行处方点评标准,设为干预前;选取2022年7—10月中的600张中感冒类中成药处方进行处方点评标准,设为干预后。干预前,开设感冒类中成药的处方,按照常规的中成药管理方法展开。干预后在干预前的基础上,使用一种新的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的管理模式。从而分析感冒类中成药品种及类别分布、感冒类中成药处方点评结果、干预前后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以及用药的满意率。结果:共整理出26种口服剂型的治疗感冒的常用中成药;干预后的不合理使用药物的情况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使用药物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的用药满意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感冒类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的规范,可大幅降低此类药物的不合理处方数量,有效推动临床中合理地使用药物,从而可以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西药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治疗慢性胃炎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分析中成药、西药对再障的治疗用药规律。结果:四逆散、理中丸等为中成药治疗慢性胃炎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为西药治疗慢性胃炎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在药物联合应用方面,中药四逆散、西药雪尼替丁和奥美拉唑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可以从海量的中成药文献中发现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协助规范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研究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依照中成药ADR报告表,按照中成药ADR发生的年龄分布、药物类别及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中成药所致的ADR与给药途径、剂型、以及年龄等多因素有关。结论:对中成药引起的ADR应给予高度重视,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医院微机管理系统中抽取2011.9-2013.9处方11900人次进行统计,分析联合用药情况。结果:中成药与西药联用5034人次,占42.3%;不合理联合应用占1.8%,多为含化学药物的复方中成药。结论:临床医师、药师都应注重中成药与西药的合理联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成药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成药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的112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治疗心绞痛中成药处方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个,新处方2个。结论:《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方剂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为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并分析中成药说明书中药物使用禁忌及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收集宣城市人民医院药房现阶段使用的中成药说明书180份,对说明书中使用禁忌及药物相互作用项目进行调查,根据含毒性组分分析药物的使用禁忌,根据"十八反""十九畏"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分析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 180份说明书中有97份含禁忌内容,有6份有药物相互作用;含妊娠期禁用组分的有83份,但仅有58份标注了禁用;含有"十八反""十九畏"组分的有124份,但仅有2份有标注。结论现阶段的中成药说明书仍需要不断完善,药物使用禁忌的不明确,药物相互作用内容的缺失严重影响到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阻碍中成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