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与青年冠心病有不同特点,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差别也较大.作者分析了40岁以下青年冠心病患者和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此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代政学  贾国良 《心脏杂志》2000,12(2):135-136
老年与青年冠心病有不同特点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差别也较大。作者分析了 40岁以下青年冠心病患者和 6 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以此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 1995 - 0 6~ 1997- 0 7我院住院病例 ,年龄小于或等于 40岁 ,均以急性心肌梗死或典型心绞痛入院并做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患者 48例 (青年组 )。同期因急性心肌梗死或典型心绞痛住院的年龄大于或等于 6 0岁并做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患者 132例 (老年组 ) ,排除了非典型心绞痛、心肌病及心脏瓣膜病。1.2 方法 入院后详细询…  相似文献   

3.
青年冠心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同点。方法 对56例青年(≤45岁)冠心病患者和66例老年(>60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青年冠心病组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明显多于老年组(P<0.001或P<0.01),男性患者多(P=0.008),甘油三酯高(P=0.001)。老年冠心病组糖尿病多(P=0.034),心血管并发症多。青年组多冠状动脉单支病变(P<0.001),老年组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P<0.00]),侧支循环多见于老年组。结论 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青年冠心病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寻求新的无创检查方法筛选青年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做好预防工作,有利于避免或延迟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青年与老年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青年冠心病 (CHD)的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CHD的区别。方法 :对青年 (≤ 4 5岁 )CHD179例和老年 (≥ 6 0岁 )CHD14 0例 ,青年非CHD10 9例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青年CHD组吸烟、男性、血脂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及大量饮酒明显多于老年组 (P <0 . 0 1或P <0 . 0 5 ) ,青年CHD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多 (P <0 . 0 5 ) ,老年组多支病变多 (P <0 .0 5 ) ,侧支循环多见于老年组。结论 :吸烟、男性、家族史、血脂异常及大量饮酒是青年CHD发病的重要因素 ,与超重也有关系。强调青年CHD的早期防治在于戒烟、限酒和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院收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年龄≤44岁的冠心病患者54例为青年组,年龄31 ~ 44岁,平均(41.10±4.78)岁,男45例,女9例.根据造影时间先后对年龄≥60岁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同期住院冠心病患者进行排序,用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筛选出63例作为老年组,年龄60 ~ 88岁,平均(73.30±5.22)岁,男35例,女28例.两组患者年龄和女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5例青年(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与同期62例青年对照组和15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青年和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青年冠心病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占71.8%(61例),其中前降支占77.0%(47例),左主干病变仅占2.3%(2例);老年冠心病组以三支病变为主,占36.4%(55例),且左主干病变占8.6%(13例)。青年冠心病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家族史(OR=3.136,P=0.049,95%CI:1.00~9.80)、肥胖(OR=3.166,P=0.020,95%CI:1.20~8.34)、吸烟(OR=11.399,P=0.000,95%CI;3.95~32.87)、高胆固醇血症(OR=3.121,P=0.001,95%CI;1.60~6.07)是青年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常累及前降支。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是冠心病家族史、肥胖、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青年冠心病的防治在于积极控制体质量、戒烟和改善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CHD)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有发生,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特点各不相同.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们共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174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一般资料:260例冠心病患者中男180例、女80例,年龄39 ~81岁,平均67.5岁.其中中青年(年龄<60岁)86例、老年(年龄≥60岁)174例,分别作为中青年组及老年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方法 入选2003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行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2017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60例、老年女性对照组(年龄≥60岁)475例、青中年女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97例、老年男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685例.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病组与老年女性对照组比较,收缩压(154.0±28.8)与(146.9±27.2) mm Hg(1 mm Hg=0.133 kPa)、空腹血糖(6.5±2.4)与(6.1±1.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1.3)与(6.2±0.9)%、血清尿酸(312.5±104.7)与(282.5±84.5)μmol/L升高(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0.5)与(1.5±0.8)mmol/L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454,95%CI:1.462~4.121,P%0.01)、血清尿酸(OR=0.997,95%cI:0.995~0.999,P<0.01)、糖化血红蛋白(OR=0.749,95%CI:0.609~0.921,P<0.01).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为主,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比例高于青中年女性冠心病组[48.7%(370例)与34.0(33例),P<0.05];但较老年男性冠心病组低[48.7%(370例)与55.6%(381例),P<0.05]. 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尿酸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程度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惠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9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痛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169例和老年冠心病组125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痛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早发冠心痛组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血甘油三酯水平高于老年冠心病组(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略低于老年冠心痛组(P>0.05).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常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66.3%比45.6%),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44.4%比22.4%),老年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 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在早发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早发冠心痛以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入选2007年至2012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年龄18~44岁)共24例,选取同时期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女性(年龄≥65岁)7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有9例证实为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较1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年龄更小、体质量指数(BMI)更低、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P均<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病变和主干病变较多(P均<0.05)。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中8例(53.3%)合并2个以上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老年心肌梗死女性相比,青年心肌梗死女性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较少,入院时的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酸酐、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更多见(P均<0.05)。结论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时需要考虑非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较老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少,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检查结果分为青年CHD组(年龄≤45岁,n=82)、老年CHD组(年龄≥60岁,n=80)、青年对照组(年龄≤45岁,n=60)三组。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青年CHD组与老年CHD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男性CH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青年CHD组与老年CHD组及青年对照组比较,部分基线数据及临床资料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男性CHD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且多累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青年CHD组Gensini积分在0~24分的比例明显多于老年CHD组(P0.05),而Gensini积分60分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CHD组(P0.05)。以青年对照组为参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CHD家族史为青年男性CHD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CHD家族史是青年男性CH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男性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多累及前降支,病变范围、程度较老年男性轻。  相似文献   

12.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8例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72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及预后.结果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危险因素以吸烟、超重、冠心病阳性家族史为主.其临床表现典型,血管病变简单(冠状动脉造影56例,其中冠脉痉挛3例,其余均有冠脉血管病变).死亡率低,预后相对良好.结论 AMI发病年轻化.青年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病因以冠状动脉硬化为主,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人不同,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生化和冠脉造影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47例,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年龄45岁)95例和老年冠心病组252例(年龄55岁),以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4例,进行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及生化特点回顾分析,观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明显降低,而三酰甘油、脂蛋白α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老年冠心病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病变多累及单支冠脉,而Gensin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低于老年患者组。结论: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I降低是我国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多累及单支冠脉,但病变的狭窄程度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老年心房纤维颤动(简称房颤)临床较为常见,为了解老年房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本文对我院3年来临床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32例6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以探讨冠心病并发房颤的发生率及基层医院医生如何正确判断老年房颤的病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青年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分为青年早发冠心病组(199例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老年冠心病组(1737例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204例年龄≤40岁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者),对3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3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心率、吸烟、家族史等基础情况,以及并发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分析两组的差异性。结果 青年冠心病以前降支病变为主,主要为单支病变,且发病较急是其冠脉病变特点。青年早发冠心病组中男性、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并发高血压、糖尿病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青年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饮酒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青年早发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74例和老年冠心病组78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老年冠心病组。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老年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老年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选择 13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按是否合并 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 ,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对照分析 ,结果发现老年冠心病伴 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左室射血分数低 ,冠状动脉病变以 3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多 ,室壁运动障碍发生率高 ,但侧枝循环丰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老年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 3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为主 ,高龄、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老年冠心病伴 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50岁以下中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连续入选2000年4月~2008年6月入住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50岁以下女性患者126例,占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总数6395例的1.98%,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回顾分析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临床情况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行冠状动脉造影的50岁以下女性患者共126例,其中冠心病组44例,占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总数的0.69%,平均年龄(46.8±3.6)岁;非冠心病组82例,平均(45.4±4.3)岁。2组之间危险因素比较:合并高血压分别为77.3%vs26.8%,合并糖尿  相似文献   

19.
黄伟春 《内科》2008,3(4):578-581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近20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尸检资料表明,相同程度的冠脉病变在80年代末较50年代初提早了5~10年,提示冠心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年冠心病(〈45岁)与老年人(〉60岁)不同,有其自身特点。因此,研究和总结青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特点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女性(年龄≥60岁)冠心病病人89例,另选同一时期老年男性冠心病病人81例,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差异。结果老年女性组年龄及糖尿病发病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脑血管疾病史比例显著低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水平显著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性组右冠状动脉(RCA)累及率高于老年女性组。结论老年女性应积极防治冠心病危险因素,防止冠心病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