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74例和老年冠心病组78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老年冠心病组。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老年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2.
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对早发冠心病患者、非早发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发冠心病与非早发冠心病比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传统危险因素较少(2.50±1.28比2.76±1.43,P<0.05);②吸烟[50.3%(73/145)比38.0%(82/217),P<0.05]和阳性家族史[29.7%(43/145)比19.9%(43/217),P<0.05]比率较高,高血压比率较低[59.3%(86/145)比73.3%(159/217),P<0.05];③甘油三酯水平较高[(2.13±1.89)mmol/L比(1.78±1.14)mmol/L,P<0.05];④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为主[66.2%(96/145)比42.6%(89/209),P<0.05],并且以单支血管受累为主[51.0%(74/145)比30.4%(66/217),P<0.05];⑤病例平均病变积分较低(4.86±2.30比5.92±2.66,P<0.05),轻度病变比率较高[46.9%(68/145)比31.2%(68/217),P<0.05].(2)logistic回归发现阳性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66,95%CI 1.060~2.940,P=0.029),吸烟(OR=1.561,95%CI 0.971~2.510,P=0.066)起较重要的作用.结论 与非早发冠心病相比,早发冠心病患者中传统危险因素虽所占比例较少,但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以及吸烟比例明显高于非早发冠心病患者,常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为主,常为单支不稳定病变.提示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即遗传倾向和代谢综合征在早发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4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心病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早发女性冠心病组(早发组,发病年龄<65岁,共155例)和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非早发组,发病年龄≥65岁,共194例),分析早发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比较,早发组中的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7%vs.18.6%,P<0.05),糖尿病的患病比例低于非早发组(29.7%vs.41.2%,P<0.05),早发组患者TG、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水平较高,肌酐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患者的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为主(47.1%),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35.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钙化病变的发生率低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1.3%vs.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率则高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15.5%vs.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水平增高是早发女性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年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分为青年早发冠心病组(199例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老年冠心病组(1737例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204例年龄≤40岁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者),对3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3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心率、吸烟、家族史等基础情况,以及并发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分析两组的差异性。结果 青年冠心病以前降支病变为主,主要为单支病变,且发病较急是其冠脉病变特点。青年早发冠心病组中男性、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并发高血压、糖尿病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青年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饮酒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青年早发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79例,根据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和非早发冠心病组.统计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累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或左主干(LM)分为单支、双支(累及左主干为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每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TG水平显著高于非早发冠心病组(P<0.05).与非早发冠心病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二者在受累冠状动脉部位上并无差别.非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平均Gensini积分高于早发冠心病组(1.97±0.82比1.66±0.93,P=0.003;8.72±6.21比48.65±8.9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95%CI:2.342~10.420,P=0.000)、吸烟(95%CI:9.468~31.220,P=0.000)、早发冠心病家族史(95%CI:8.120~23.480,P=0.001)、TG(95%CI:1.224~5.465,P=0.001)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是以单支病变为主.男性、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TG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戒烟、降低TG能够降低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维吾尔族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2020年在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维吾尔族早发ACS患者264例(男性年龄≤45岁,女性≤55岁),同时收集同期的非早发ACS患者254例(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发病类型、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结果:(1)两组早发ACS均以男性为主,但早发ACS组患者女性比例(78/264,29.5%)显著高于非早发组(25/254,9.8%)(P0.05)。早发组的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以及合并有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早发组(P0.05);非早发组合并有糖尿病、脑梗死病史的比例高于早发组(P0.05);(2)早发组中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高于非早发组(P0.05);非早发组中红细胞分布宽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早发组(P0.05);(3)发病类型上非早发ACS中心肌梗死的比例比早发ACS中更高,早发ACS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比例比非早发ACS高(P0.05);(4)早发ACS以单支病变为主,非早发ACS以3支病变为主;非早发ACS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早发ACS(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体质指数、血小板计数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早发ACS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超重、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计数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早发ACS的主要危险因素,冠脉血管病变特点上早发ACS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非早发ACS以3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伊犁地区青年男性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180例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男性患者180例。按其年龄,患者被分为青年CHD组(年龄≤45岁,55例)、老年CHD组(年龄≥65岁,75例)和青年对照组(年龄≤45岁,50例)。比较青年CHD组与老年CHD组的冠脉病变特点,分析青年男性CH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青年对照组比较,青年CHD组、老年CHD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老年CHD组比较,青年CHD组吸烟、人体质量指数、SUA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老年CHD组比较,青年CHD组单支病变(18.7%比40.0%)、前降支比例(68.0%比83.6%)显著升高,三支病变比例(56.0%比29.1%)显著下降(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CHD家族史、SUA、TC、TG水平是青年男性CHD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61~306.001,P均0.01)。结论:青年男性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多累及前降支,病变范围、程度较老年男性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生化和冠脉造影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47例,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年龄45岁)95例和老年冠心病组252例(年龄55岁),以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4例,进行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及生化特点回顾分析,观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明显降低,而三酰甘油、脂蛋白α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老年冠心病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病变多累及单支冠脉,而Gensin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低于老年患者组。结论: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I降低是我国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多累及单支冠脉,但病变的狭窄程度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成功行PCI治疗的青年女性(年龄<45岁)患者31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选取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22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为性别对照组,选取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为年龄对照组.观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尿酸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效果.结果 ①与青年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性别对照组相比,女性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0.05),而吸烟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0.05),两组间平均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③女性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无严重出血、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及死亡.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是青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发与晚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CAG)检查明确冠心病诊断的692例患者一般和临床资料,根据NECP-ATPⅢ规定将所纳入患者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110例、女性83例)与晚发冠心病组(男性298例、女性201例),分析早发与晚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的性别差异。结果:早发组中,男性吸烟、饮酒、有冠心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右冠脉病变、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以及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女性高,患高血压、单支病变、稳定型心绞痛(SAP)的比例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APOA/APOB水平较女性低(均P<0.05);晚发组中,男性吸烟、饮酒、STEMI的比例以及UA、HCY水平较女性高,患高血压、SAP的比例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HDL-C、APOA、APOA/APOB、血小板(PLT)水平较女性低(均P<0.05)。早发组男性吸烟、饮酒、有冠心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双支病变、STEMI的比例以及BMI、血清TC、LDL-C、甘油三酯(TG)、PLT水平较晚发组男性高,患高血压的比例以及血清HDL-C、APOA/APOB较晚发组男性低(均P<0.05);早发组女性单支病变比例、血清TC水平较晚发组女性高,3支病变、右冠脉病变比例以及血清UA、HCY较晚发组女性低(均P<0.05)。结论:吸烟、饮酒、血清高水平UA、HCY是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血清高水平TC、TG、LDL-C、PLT以及BMI增高与男性冠心病的早发有关,血清高水平TC与女性冠心病的早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临床确诊为AMI的患者136例,根据年龄分为早发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5例,老年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81例,并进行危险因素、临床、生化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回顾分析,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与老年AMI组相比,早发AMI组中男性、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临床生化检验显示,与老年AMI组比较,早发AMI组的血清总胆固醇[(4.28±1.03)mmol/L比(4.87±1.41)mmol/L]、甘油三酯[(1.22±0.66)mmol/L比(1.74±1.07)mmol/L]和载脂蛋白B[(0.80±0.18)g/L比(1.04±0.34)g/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冠脉造影显示早发AMI组单支病变比例(27.3%)显著高于老年AMI组(11.1%)。早发AMI组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显著低于老年AMI组[(58.70±27.11)分比(75.19±41.37)分,P<0.05]。结论: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特征是男性,有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者更多,血脂水平显著升高;且单支冠脉病变比例较高,冠脉狭窄程度显著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检测5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与108例老年冠心病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腰围、空腹血糖、血脂、血压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冠状动脉血管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及闭塞性病变较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多(P>0.05),且主要累及左主干和左回旋支(P>0.05);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左心室功能减退高于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5)。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下,冠状动脉呈多支病变且病变严重,积极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危险因素的性别影响。方法:对337例疑诊冠心病(CHD)的中、青年患者行经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冠脉病变,及男、女性别的不同,分别将其分为男、女冠脉病变组及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各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及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1)男性患者中,CHD患者合并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吸烟(57.1%)和高血压病(42.9%);女性患者中,CHD患者合并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病(53.4%)和CHD家族史(33.0%);(2)虽然男、女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相差10岁左右,但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3)男、女组患者血管病变均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分别占73%和79%;Loge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性CHD患者合并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年数(β=6.61,P=0.01),女性为合并糖尿病的年数(β=10.75,P=0.001)和高血压(β=8.82,P=0.003)。结论:男、女两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是相似的,但危险因素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以19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年龄≤55岁)为研究对象,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早发冠心病组(76例)和正常对照组(120例),检测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总胆红素[TBIL,(14.65±5.49)μmol/L比(12.78±4.3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83±2.12)μmol/L比(3.11±1.83)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1.53±4.83)μmol/L比(9.07±4.16)μmol/L]均明显降低(P均〈0.05)。随胆红素水平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多支病变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单支、双支病变组[(10.20±2.41)μmol/L比(13.81±4.38)μmol/L,(12.98±4.53)/μmol/L];IBIL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7.24±2.73)μmol/L比(10.30±3.36)μmol/L],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与冠心病危险性呈负相关(r=-0.476,P〈0.01)。结论: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5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51例冠状动脉狭窄50%为对照组,余205例为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又根据SYNTAX评分结果分为低分组(1~22分)70例、中分组(23~32)94例、高分组(32分)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测双侧C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C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低分组比较,中分组和高分组C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Spearman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CIMT与SYNTAX评分呈直线正相关(r=0.6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MT及颈动脉斑块是SYNTAX积分32分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CIMT及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患者SYNTAX评分密切相关,可间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后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比较95例70岁以上和321例7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绞痛复发、再狭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1)两组患者病变支数(χ2=0.52,0.47,0.21,P均>0.05)及病变累及部位(χ2=1.02,1.23,1.17,P均>0.05)构成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冉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05);(3)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70岁以上组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绞痛复发、靶血管血运重建、死亡分别为13.4%、6.0%、3.7%、2.4%,高于70岁以下组的8.4%、4.4%、1.5%、0.7%(2/321)(χM2分别为3.21、2.98、4.12、3.65,P均<0.01). 结论 70岁以上和70岁以下冠心病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相近,主要心血管病事件中除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是安全有效的,主要心血管病事件比7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发生率要高.  相似文献   

17.
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学特征。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55岁以下的女性患者,收集既往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代谢综合征等)资料,入院后血压、血脂等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及临床资料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166例患者,其中冠心病组71例(占42.8%)。在研究人群中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史、高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依次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发现冠心病组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及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结论对于本研究中的较年轻女性患者,糖尿病史、代谢综合征以及高血压史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