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化卒中医疗的概念及国内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组织化卒中医疗是指多学科的、合作的和整合的医疗计划,目的是提供给患最佳医疗服务。最佳医疗服务包括高质量、标准化、有效的和花费效果合适的措施。组织化卒中医疗的基本件是卒中指南和整合医疗路径。组织化卒中医疗的项目和形式包括欧洲的卒中单元、美国的卒中中心,加拿大阶梯工程和北京组织化卒中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2.
卒中单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单元 (SU)是针对急性卒中病人综合性治疗和康复的医疗单元 ,是国际上对急性脑卒中治疗模式的趋势。许多研究已经证明 :卒中单元能有效地降低急性卒中病人的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 ,提高卒中后生活质量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四川地区卒中预后令人担忧。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能充分整合三级甲等医院与县医院的医疗资源,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借助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契机,依托城乡对口支援力量,建立以绵阳市中心医院为中心并覆盖区域内各县医院的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以期强化该地区农村卒中防范工作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是脑血管病管理的新模式,对脑血管病病人进行药物治疗、肢体康复、心理复、语言训练和健康教育。目前卒中单元有许多方式和类型,是目前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是目前脑血管病临床实践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卒中单元对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将2005年8月成立卒中单元前后各半年住院的9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48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入院1周内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产生一系列的情感行为变化,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将2005年8月成立卒中单元前后各半年住院的9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48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入院1周内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西丁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10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天麻素注射液(600 mg,1次/d,静脉滴注,疗程14 d)联合盐酸氟西丁(20 mg,1次/d,口服,30 d)组为治疗组.单用盐酸氟西丁(20 mg,1次/d,口服,30 d)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变化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9.8% (5/51),显著进步52.9% (27/51),进步27.5%(14/51),无效9.8% (5/51),总有效率90.2% (46/51).对照组痊愈2.0%(1/51),显著进步11.7% (6/51),进步66.7% (34/51),无效19.6%(10/51),总有效率80.4% (41/5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 (2/51),对照组为25.5%(13/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4,P<0.01).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西丁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一种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组织化卒中医疗的概念及国内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组织化卒中医疗是指多学科的、合作的和整合的医疗计划,目的是提供给患者最佳医疗服务。最佳医疗服务包括高质量、标准化、有效的和花费效果合适的措施。组织化卒中医疗的基本文件是卒中指南和整合医疗路径。组织化卒中医疗的项目和形式包括欧洲的卒中单元、美国的卒中中心、加拿大阶梯工程和北京组织化卒中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PSD对患者功能恢复有消极影响,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死亡率。近年来关于PSD的研究较多,现就PSD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病人ADL能力及肢体功能恢复与病灶大小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3例病灶位于基底节区的急性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恢复与病灶大小、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不仅与病灶大小有关,也与病灶性质有关。脑出血病人的功能恢复比脑梗塞好;下肢的功能恢复比上肢好。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后15~30d功能恢复最快,脑梗塞病人在发病后7~15d功能恢复最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前应用NIHSS的准确性。方法: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的编码,筛选出2017-01-01—12-31期间经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内容主要为院前和院内的NIHSS评分在卒中急性期的一致性程度。结果:共有77例急性卒中患者,其中男43例,女34例;年龄35~87岁,平均(69±14)岁。院前与院内评分的平均数值差异为0.6分,符合范围为-4.2~5.4分。院前院内的评分者间一致性(K)为0.84(二次加权)。在现场对患者初步评估到完成NIHSS评分的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6(4,11)min。NIHSS评分的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2,6)min。从症状发作到院前NIHSS评分的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6(15,59)min。院前和院内NIHSS评分之间的时间间隔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0(32,48)min。结论:院前院内NIHSS评分一致性较好,院前急救医师可以独立使用NIHSS作为院前量化急性卒中神经症状的可靠临床工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1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酸转肽酶)(r—GT),磷酸激酶(CP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AT)血清及脑脊液检测。其中出血性卒中50例,缺血性卒中58例;男性74例,女性34例。年龄59~72岁,平均64.38岁。结果血清酶谱与脑脊液酶谱间无相关性,血清酶谱在急性脑卒中间及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性卒中CSF—LDH 值较缺血性卒中及较对照组为显著与非常显著升高(P<0.05或0.01);出血性卒中CSF—CPK 及CSF—ASAT 均非常显著升高(P<0.01),出血性卒中死亡组较存活组亦显著升高(P<0.05)CSF—γ—GT 值无显著改变(P>0.05)。我们认为CSF—LDH 值可作为鉴别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的指标之一;急性脑卒中CSF—CPK 和CSF—ASAT 值均非常显著升高,而且可以预测出血性卒中的转归。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区810例缺血性卒中前瞻性登记研究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2005年5月~2009年10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卒中注册项目中注册的810例卒中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以期为卒中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参照瑞士洛桑卒中登记(Lausanne Stroke Registry)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医院单中心系统调查方法,记录卒中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史、生活情况、发病至就诊时间、卒中评分,分别在发病后1月、3月、6月和1年由两名医师进行电话随访,并对随访者采用盲法。结果纳入810例患者,其中:男性478例(59.01%),女性332例(40.99%);汉族788例,维族13例,回族9例。平均年龄66.50±10.66岁;年失访率4.64%;诊断急性脑梗死76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1例。患者从发病到救治的中位时间为15小时。腔隙性梗死是最多见的缺血性脑卒中亚型,有334例患者(43.43%)。入院卒中(NIHSS)评分平均为5.55±7.24。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最高(82.2%),采用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患者37例(4.57%)。结论新疆地区卒中有自己的特点,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最高,而溶栓治疗的比例高于全国130家医院平均水平,良好的卒中登记制度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促进了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S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常规剂量组加用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30 mg/次,bid;大剂量组加用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90 mg/次,tid;疗程均为7~21 d;观察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日、抗生素使用时间、C反应蛋白、病死率、2个月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日、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常规剂量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病死率及2个月内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对老年SAP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评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卒中中心的构建与实施情况,并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以推动急性卒中规范化综合医疗的发展。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卒中中心的构建情况进行详细全面评估,以掌握卒中中心的具体实施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今后的发展计划。结果华西医院已初步完善初级卒中中心的构建。且自2003年该院建立卒中中心以来,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减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构建实施卒中中心切实可行,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近来,我们收治2例腹部卒中患者,经及时急救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病例1:患者女,62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7h以“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收入院,伴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15年,否认外伤史。查体:面色苍白,血压60/30mmHg,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腹腔穿刺抽出大量不凝血。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给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急诊行剖腹探查见腹腔内积血约1800m l,微小网膜血肿,胃左动脉分支活动性出血,行缝扎止血,患者痊愈出院。病例2患者男,60岁,因突发上腹部及…  相似文献   

19.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规范化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卒中单元内实行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规范化护理程序的必要性. [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105例65岁以上老年卒中病人的护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05例老年卒中病人发生SAP 56例,基础状态、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呼吸障碍、吞咽困难、体位、机械通气、无菌环境、频繁吸痰、雾化吸入等方面的护理与SAP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 在卒中单元内要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制订规范化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将SAP的危险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卒中单元简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是指有组织地管理脑卒中住院病人.现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表明,目前脑卒中治疗的最有效措施是卒中单元.本文就卒中单元的实质、分类、组成等要素进行简单介绍,以促进对卒中单元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