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的研究证据已显示脑梗死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相关性,而栓塞性脑梗死为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主要表现形式。恶性肿瘤相关栓塞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高凝血症被认为是主要机制,但对于其最佳诊治、预防策略尚不明确。该文对近期发表的恶性肿瘤相关栓塞性脑梗死的相关概念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以及影像检查、治疗和预防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旨在为更加清晰地认识恶性肿瘤相关栓塞性脑梗死,进行早期识别、合理诊治、改善预后及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1例典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循证治疗经过,总结评价治疗aSAH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所提出的如何预防并发症及处理破裂动脉瘤的问题,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4期)、OVID ACP Journal Club(1991~2006)、OVID MEDLINE (1966~2006)、美国国家指南交换中心(1998~2006)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6),获取并评价相关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证据及治疗指南。结果共纳入7篇系统评价、3篇RCT、1篇CCT和5篇临床指南。当前证据表明,口服尼莫地平可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相关的不良结局,而替拉扎特对分级较好的女性患者无效,其他预防措施效果尚不明确;是否应用抗纤溶剂预防再出血,各证据间存在异议;破裂动脉瘤若同时适合手术夹闭或介入治疗,选择后者临床结局更佳。参照证据和指南,并结合患者情况和意愿,我们对该例患者实施尼莫地平和抗纤溶剂治疗,并对动脉瘤行早期介入栓塞。住院期间患者未发生脑血管痉挛缺血和早期再出血,短期随访示临床转归良好,介入治疗的远期效益尚待后续随访证实。结论为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和改善预后,应基于最佳临床证据和指南对aSAH患者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目前丹参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的现状及能否为临床实践提高可靠的依据。方法:2004-08/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机检和手检全面收集全世界范围内发表的有关丹参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临床流行病学标准对纳入的文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75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3篇,无对照的病例观察6篇。78篇有全国性诊断标准,17篇有纳入标准,8篇有排除标准,3篇采用随机双盲或单盲的分配方法,2篇为半随机分配,余未描述随机分配方案。随访期均不超过28d。结论:丹参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的质量低,还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肌张力障碍,为肌张力障碍遗传学分类中的DYT5。该病由于对小剂量左旋多巴具有显著疗效,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避免患者发生残疾。为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特将我科收治的1例误诊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脑卒中急性期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检索范围包括:Cochrane脑卒中组临床试验数据库(2003-08)、中国脑卒中临床试验数据库(2003-08)、中国针刺临床试验数据库(2003-08)、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3年3期)、MEDLINE(1966/2003)、CINAHL(1982/2003)、EMBASE(1980/2003)、AMED(Alternative Medicine Database)(1985/200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1/2003)以及所有检索到文章的参考文献。结果:14篇研究(共120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仅3篇采用假针刺作为对照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较高。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对照(假针刺和不作针刺)组相比,针刺组随访期末的病死或残疾人数降低,差异达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临界值(OR=0.66,95% CI:043~0.99,P=0.05),针刺组随访期末病死或需要住院人数显著降低(OR=0.58,95%CI:0.35~0.96),治疗结束时全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SMD=1.17.95%CI:0.30~2.04)。当针刺与假针刺进行单独比较时,两组随访期末的病死或残疾人数及全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OR=0.67,95%CI:0.40~1.12;SMD=0.01.95%CI:(-055)~0.57]。针刺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6/386.1.6%)。结论:目前的研究病例总数较小,尚不能做出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是否有效确切的结论。针刺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为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6.
严华  ;曾艳  ;张世洪 《华西医学》2009,(4):1042-1042
患者,女,28岁,因双下肢无力9年,双足下垂6年入院。患者于9年前渐出现双下肢行走无力,无力呈进行性加重,伴双小腿肌肉萎缩。6年前出现上楼、爬坡困难,行走时双下肢过度抬高,4年前出现下蹲后起立困难。病中无肢体麻木、肌肉跳动,无构音、吞咽困难及大小便障碍。神经系统查体:双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双上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4~5级;双侧弓形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Barthel指数(BI)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在脑卒中登记研究中作为预后指标的适用性,并分析二者由计量资料转换为二分类变量资料时分界值的对应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912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生卒中后1、3、6和12个月时盲法随访所有病例的BI和MRS评分.对卒中后不同时间的BI和MRS评分分布、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进行评价,并通过建立BI和MRS评分的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分别以MRS评分≤1和≤2作为划分残疾与否的分界值时BI评分对应的分界值.结果 BI和MRS评分共评价2 829人次,发生卒中后3、6和12个月时BI最高评分例数分别为总例数的54.8%、62.2%和68.3%,显著高于相应的MRS最高评分例数.BI和MRS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Spearman's相关系数0.887, P<0.05);以MRS评分≤1和≤2分别作为划分残疾与否的分界值时,BI评分对应的分界值为≥90和≥8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脑卒中登记研究中,BI作为长期功能残疾的评价指标时具有显著的天花板效应,BI和MRS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结合国外相关报道,我们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试依据MRS评分≤2或BI评分≥85作为划分脑卒中患者是否残疾的分界值.  相似文献   
8.
正亚组分析(subgroup analysis)和敏感性分析(sensitive analysis)是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中较为常用的两种统计设置。这两种分析方法可以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主要结果提供许多其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JAMA在2015年发表的"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emicstroke:a Meta-analysis"系统评价,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动脉内机械取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机械取栓疗效与术前存在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指对已有脑缺血症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发作史的病人给予干预措施 ,以降低卒中发作和复发的危险。除对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与卒中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纠正外 ,外科手术、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用于卒中的预防。文章就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显著增高,近期的资料显示,4%~20%TIA患者会在90d内发生卒中,其中约有一半的卒中发生在TIA后2d内。建立有效模型预测TIA后早期卒中风险,不仅符合临床实践的需要,也能为如何经济有效管理TIA患者提供依据。目前,对TIA后早期卒中风险预测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对已建立的ABCD评分和ABCD^2评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和对其改良上,现就其研究现状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