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肿瘤侵犯机体组织、器官等可导致严重的疼痛,包括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及肿瘤治愈后期也可引起疼痛。中医学认为,癌痛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癌毒内郁、痰瘀互结、经络壅塞,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解毒祛瘀、化痰通络是其基本治疗大法,消癌解毒是其治疗癌性疼痛的关键[1]。  相似文献   

2.
总结江一平对癌性疼痛病因病机的见解以及运用中药外敷癌瘤方治疗癌性疼痛的经验。江一平认为痰瘀互结、癌毒壅滞是癌痛的基本病机,癌毒壅滞为病机关键,“痰”“瘀”“毒”三者贯穿疾病始终,故治疗上以祛痰化瘀、解毒散癌为主要原则,祛瘀化痰为治疗根本,解毒散癌为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3.
程海波教授团队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为基础,创建了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胃癌的主要病理因素是“虚、痰、瘀、郁、毒”;核心病机为“痰瘀郁毒、脾胃亏虚”;临证应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治疗以抗癌解毒为核心,化痰祛湿、祛瘀散结为关键,理气解郁为要点,健脾益胃为根本。本文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阐释胃癌的核心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为中医药辨治胃癌开拓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周永明教授辨治恶性淋巴瘤的经验。认为恶性淋巴瘤多由正气亏虚,痰毒结滞所致;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痰毒瘀结”为标,而脾肾亏虚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中尤显重要;病理因素可以归结为“虚、痰、毒、瘀”;治疗上始终立足于扶正祛邪,以健脾补肾治其本,化痰祛瘀解毒治其标;临证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化疗、放疗及手术治疗的不同时期随证加减治疗,以达到增效减毒、优势互补、促进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属于中医温热病范畴。其病因多为温热毒邪内蕴于体内,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脓毒症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机转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其传变规律及辨证治疗多遵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温毒邪气是外因,温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脓毒症高死亡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积极救治,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乾坤胶囊治疗肺癌的中医药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结合自身研究体会,从肺脏的生理、病理及肺脏与其他脏器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系统阐述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提出了"肺癌其正虚(阴虚、气虚)为病是本,邪实(包括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壅)为病是标","肺癌的病理因素以湿、痰、瘀、毒为主","病机关键为痰湿瘀毒交阻,壅塞肺络,积久正虚","肺癌之为病是湿痰瘀同病","晚期肺癌,正气亏虚、癌毒蕴聚"的观点,有力地揭示了癌毒在肺癌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中的作用,探讨了肺癌之毒、痰、湿、瘀的病理因素及四者之间关系,充分论证了肺癌癌毒深伏、湿痰瘀蕴聚、气阴亏虚的基本病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并就化瘀解毒、益气养阴、燥湿豁痰散结这一治法的作用机理和应用要点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7.
麻木是临床常见疾患,气血亏虚是发病之本,风痰瘀阻是发病之标,经络痹阻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根据麻木的这一基本病机,故以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属于中医"胃痞"范畴。其病因多为毒浊内蕴于心下,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因素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浊毒邪气是外因,浊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高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辨证论治,提高疗效,降低转癌率。  相似文献   

9.
益气养阴解毒法是王瑞平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最常见的方法。王瑞平教授从肺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用药阐述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理论思想和临证经验,揭示气阴亏虚、癌毒内结贯穿中晚期肺癌发病始终,益气养阴解毒法是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重要治法。其中,益气、养阴需辨证使用,解毒需分清癌毒性质——热毒、痰毒、瘀毒,分别运用清热、化痰、祛瘀等方法。运用益气养阴解毒法治疗中晚期肺癌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之患。正气虚弱是内因,外邪扰肺是外因,痰瘀伏肺是发病的夙根。扶正祛邪是基本治法,扶正重在健脾益肺,补肺纳肾;祛邪则以化痰祛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2.
陈霞教授认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基本病机是脾肾阳虚为本,痰湿瘀阻为标,且痰湿瘀阻是脾肾阳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临床上常表现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临证多以补肾健脾、化痰祛瘀、调经助孕为中医治疗大法,自拟补肾化痰方加减,同时结合中医药调周法周期性施治,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位在肺,涉及脾脏,病久至肾;病属本虚标实,肺气虚为本虚,痰瘀互结为标实;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初起肺津受损,久之伤阴,易产生血瘀,阻遏气机,致肺萎不用。众多医家都遵循特发性肺纤维化基本病因病机,认为存在肺气虚、肾气虚、瘀血阻络、痰瘀互结等证型,故给予补肺纳气、化痰祛瘀、止咳平喘等治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张树泉教授认为肝郁气滞,血瘀痰阻,上扰清窍,拘挛作痛是偏头痛基本病机,以行气活血,化痰开郁,柔筋缓急,通络止痛为基本治疗大法,在此基础上自拟通窍蠲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多能取得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根据慢性脑损伤的发病与临床损害特征,提出其中医病名为"脑损神敝病",并初步总结出"脑损神敝病"的诊断标准。本病病位在脑,肾虚邪结、脑髓受损、元神伤败为其病机关键;同时,脏腑亏虚、血脉受损、脉不通血不流也是其常见病机;虚处留邪,痰浊瘀血留滞,邪滞脑髓,痹阻清窍,则是邪实的主要所在。本病发病机制虽然复杂,但以肾虚精亏、髓减脑空为本,临床可分为6种证型,总体治则是补肾填精生髓固本,化痰活血、祛瘀通脉治标,兼以生髓充脑怡神。用药以补肾强技为主,兼顾养阴、化痰、潜阳、息风、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肺积和息贲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其所反映的病机要点,为肺癌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电子检索的方法,对中医文献中关于肺积和息贲治疗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摘录其治疗的方药,运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药物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化痰止咳药、补虚药、毒性药、理气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是治疗的主要药类;补虚药中以益气和养阴的药物为主。所有的药物中以辛、苦、甘、温热及归脾肺胃经之品常用。结论:中医文献中肺积和息贲治疗以扶正补虚、化痰祛湿、理气活血、以毒攻毒为主;方药性味主要选用辛、苦、甘及温热之品,归经主要为脾、肺、胃经。通过药物分析可以初步推论民国及其以前的医家认为肺积和息贲为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湿、瘀、毒为主。  相似文献   

17.
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辨治肿瘤经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四清 《新中医》2004,36(2):7-9
介绍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辨治肿瘤的经验。周教授认为癌毒是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脏腑机能失调而内生。癌毒阻滞,病变乖戾,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并耗气伤阴。因此,治疗肿瘤,早、中、晚三期均应贯穿攻邪消癌法的运用,并立足辨证,结合脏腑、经络、生理、病理机制灵活选择药物,或选消癌解毒法、化痰散结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利湿泄浊法、益气消癌法、养阴消癌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陈锐深辨治晚期乳腺癌的方法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锐深教授认为正气不足、冲任失调是晚期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内因,病性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虚损为主,标实以气滞、血瘀、痰浊为多;强调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要重视整体调理,因人制宜,综合治疗;重视循经用药,疏肝理气,调和冲任;强调肿瘤特性,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注重固本,宜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等。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侵袭转移,因此控制其转移对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从病因病机出发,结合古典医籍、各家学说、临床与基础实验文献,提出结直肠癌转移的中医理论构想:正气亏虚(尤其是脾虚)是内在根本,癌毒内结(痰、瘀、毒、潜伏下来的致病因子)是必要条件,经络传注是主要途径,诱因则可成为导火索,最终造成癌毒在经络之间、脏腑之间、经络脏腑之间的传变。认为防治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当以健脾为主,结合各种祛邪手段(化痰、软坚、解毒、化瘀等),修复受损之络脉。  相似文献   

20.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严重地摧残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着生命质量。中医药能够减轻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及减少不良反应,能够明显改善生命质量。花宝金教授指出正气不足为癌痛发作的内因,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虚损,病邪乘虚而入,经脉不荣可发为疼痛。此外各种因素导致的气滞为癌痛发生的诱发因素,可导致形成血瘀、痰湿、热毒等积滞搏结发为癌肿,闭阻脉络,瘀塞不通,而致疼痛。病程日久所形成的癌毒为夙根,是癌痛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调气解毒法”是花宝金教授治疗癌性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辨癌毒,从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论述调气解毒法在癌性疼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