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旨在总结花宝金教授运用“调气解毒”思想论治癌症相关性抑郁经验的临证经验。认为癌症相关性抑郁以气机升降紊乱为核心机制、正气亏虚为其发作的根本原因、痰瘀毒积等病理产物留滞为其关键诱因,临证以“顾正气、调升降、畅情志、祛痰瘀、解癌毒”为核心治则贯穿治疗全程,共奏“调气解毒”之功,以期为临床治疗癌症相关性抑郁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米雪  亓润智  花宝金 《吉林中医药》2020,40(8):1017-1020
癌性疼痛是指恶性肿瘤、肿瘤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药在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等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治疗癌性疼痛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中医认为癌性疼痛病机主要为正虚"不荣"为本,邪实"不通"为标,虚实夹杂,"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兼夹出现。花宝金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花教授以扶正培本为基本治则、兼以祛邪解毒,调理气机升降、调畅情志等法治疗癌性疼痛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癌性疼痛的中医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癌性疼痛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邪毒、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正气亏虚;而癌毒内郁、痰瘀互结、经络壅塞是癌性疼痛的基本病机,癌毒内郁是病机之关键,痰瘀是主要病理因素,二者因果为患,正气亏虚是癌痛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病位涉及相关脏腑经络,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标实为主;解毒祛瘀、化痰通络是其基本治疗大法,消癌解毒是治疗关键,化痰祛瘀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4.
总结江一平对癌性疼痛病因病机的见解以及运用中药外敷癌瘤方治疗癌性疼痛的经验。江一平认为痰瘀互结、癌毒壅滞是癌痛的基本病机,癌毒壅滞为病机关键,“痰”“瘀”“毒”三者贯穿疾病始终,故治疗上以祛痰化瘀、解毒散癌为主要原则,祛瘀化痰为治疗根本,解毒散癌为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5.
杨向东治疗大肠癌癌性疼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向东教授擅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大肠癌癌性疼痛,其主要是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固本解毒、补虚益气、养阴扶正、通调肠腑等为主要治法,于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灵活运用。杨向东教授认为,癌痛瘤毒的辨证需要紧抓纲、兼顾目。辨证时先辨毒,此为"抓纲";在此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根据患者体质不同,及对药物、治疗方法的耐受能力不同,明确攻毒、解毒或排毒等不同治法。杨向东教授认为目前大肠癌疼痛主流治疗中,化疗为常见手段,化疗虽疗效确切,但其攻伐力剧,多性苦寒致胃气、肾阳受损。正确与之联合的治疗,应该有三个主要目的:一是减轻西药毒副作用,二是能抑瘤抗癌,三是能固护正气。杨向东教授遣方用药中善用虫类药物,并重视中医外治、针灸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癌毒常与湿邪兼夹胶结形成复合“湿毒”病机,故治应祛湿解毒。抗癌解毒法是岐黄学者程海波教授针对恶性肿瘤癌毒病机提出的一种创新治法,祛湿解毒法是抗癌解毒八法之一。祛湿解毒法以具有祛湿、解毒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达到祛除湿毒、防治恶性肿瘤的目的,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法。基于湿毒病机探讨祛湿解毒法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推广癌毒病机理论,提高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花宝金教授从事中医防治肿瘤复发转移工作数十载,结合中医学气机升降理论和现代医学发展特点凝练总结,提出“调气解毒”理论,并将其思想引入临床实践。现通过总结分析花宝金教授“调气解毒”理论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经验,结合SCLC脑转移的治疗现状,结合临床医案,从病因病机、学术思想、用药特点等方面,阐述“调气解毒”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疗在改善SCLC脑转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SCLC脑转移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气不足与气机失调的共同作用可诱发癌毒的产生,且因正气不足以抵抗癌邪,导致了恶性肿瘤的形成;而肿瘤的形成会进一步加剧正虚和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这将加速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因此,"扶正调气"法可作为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贯穿始终."扶正"以调补脾胃为主,兼顾补益肾气及肿瘤发病脏腑;"调气"以调理中焦气机升降、疏肝气为主,兼顾肿...  相似文献   

9.
正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肿瘤侵犯机体组织、器官等可导致严重的疼痛,包括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及肿瘤治愈后期也可引起疼痛。中医学认为,癌痛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癌毒内郁、痰瘀互结、经络壅塞,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解毒祛瘀、化痰通络是其基本治疗大法,消癌解毒是其治疗癌性疼痛的关键[1]。  相似文献   

10.
肺结节是一种影像学诊断,现代医学仍以影像学评估、定期随访为主,缺乏行之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中医药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与整体观的理论与方法,在肺结节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花宝金教授擅用经方,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形成“调气解毒”预防与治疗肿瘤的主要思想;同时认为肺结节的基本病机与正气亏虚,气机升降失调,津液代谢失常,痰瘀阻滞肺络密切相关,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逐渐将调气解毒思想运用于肺结节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宣降肺气、通利水道”“解郁行气、调畅情志”“调气为本,兼顾化痰祛瘀解毒”4个基本法则,灵活运用经方,辨证施治,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将花宝金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调气解毒”思想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癌症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治疗做了概要论识。提出了关于癌症的正气紊乱论、邪气盘踞论、血涌成壅成瘤论、非瘀血论、痰毒作祟论。认为在癌症的治疗中,不可动辄理气开郁、活血,而应当斟酌病情,适时开郁、折气、祛痰、软坚和解毒为要。  相似文献   

12.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引起肿瘤患者躯体不适,而且使其精神备受折磨,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王沛教授认为癌性疼痛的本质为正虚邪实,癌痛患者早、中期多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虚实兼夹.治疗注重中药内治与外治并重,实痛为主者,辨证施治以活血通络、温经通络、清热解毒、化痰通络等为主要治法以祛邪,兼顾扶正;虚痛为主者,治疗上扶正兼以祛邪,以调补脾肾为关键.肿瘤局部病灶压迫所致的疼痛,常用微创治疗以消病灶护正气.重视疏肝解郁与心理疏导,形成了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结合临床医案对王教授治疗癌性疼痛的治疗思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侵袭转移,因此控制其转移对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从病因病机出发,结合古典医籍、各家学说、临床与基础实验文献,提出结直肠癌转移的中医理论构想:正气亏虚(尤其是脾虚)是内在根本,癌毒内结(痰、瘀、毒、潜伏下来的致病因子)是必要条件,经络传注是主要途径,诱因则可成为导火索,最终造成癌毒在经络之间、脏腑之间、经络脏腑之间的传变。认为防治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当以健脾为主,结合各种祛邪手段(化痰、软坚、解毒、化瘀等),修复受损之络脉。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属于中医学肠覃、锁肛痔范畴,其发生发展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起居不时、感受外邪等因素引起的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有关,而正气不足贯穿疾病病程始终,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培本为主。十全大补汤是补益气血的代表方剂,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黄芪、肉桂组成,以其为基础方的辨证加减,在结直肠癌术后应用中发挥着补益气血的功效,有助于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加快恢复,并能减轻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从而确保足量的疗程;而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又可在扶正的同时,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全面论述了十全大补汤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理论和疗效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癌痛病因为六淫邪毒、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正气亏虚等,邪气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脏腑功能,引起阴阳、气机升降失调,导致气滞、血瘀、痰凝,邪毒壅塞,瘀阻脉络,闭塞凝聚,结块作痛,因邪实所致疼痛乃“实痛”,即“不通则痛”。肿瘤日久,邪气客居较深,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进一步下降,气血不足,阴精亏损,血行迟缓,脏腑经络失养出现疼痛系“虚痛”,即“不荣则痛”。采用内治法(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涂擦、穴位.敷贴.注射一药物离子透入.艾灸.针刺),针对患者情况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临盘床疗效回归实验室止痛机制研究不多,对进一步探讨中药药理带来困难;未来应规范化设计,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临床研究,提高生活质量,进行综合、全面的治疗,使癌痛得到迅速、完全、长期的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协定处方“消肿通络方”内服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并发上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探讨扶正调气利水法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肿瘤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接受中医药治疗为暴露因素,选取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4),观察组在物理治疗同时结合中药“消肿通络方”内服外敷,对照组只采用物理治疗,观察患侧上臂周径变化、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以扶正调气利水法为指导的中药“消肿通络方”内服外敷加用物理疗法在改善患者上肢水肿方面优于单纯理疗组(89.6%对比70.5%);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调气利水法联合物理疗法可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可改善疲劳、恶心呕吐、疼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大便异常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体现出“身心同调、内外兼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8.
于洁 《中医临床研究》2014,(24):134-136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常比癌症引起的死亡更令人畏惧.中医学认为,癌痛主要是由于癌毒内蕴、阻滞气机、气滞血瘀、正气虚弱、经脉失养所致.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此法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文章叙述了临床较常见的治疗癌痛的中医外治法,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辨证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由肝胆火盛挟湿所致,以致气滞血瘀。临床用药强调活血化瘀之中,必合理气之品;久病入络,用虫类药搜剔络邪;用温通或重镇之品以达止痛之效;并重用黄芪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20.
段文慧  史大卓 《世界中医药》2013,8(12):1381-1383
心血管病患者多伴发紧张、焦虑、惊恐、悲伤和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心理问题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二者共存于一个个体,现代医学称之为"双心疾病"。目前西医一般采用心血管病药物和抗焦虑、抗抑郁药联合治疗,但因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患者依从性差,往往难以获得理想效果。作者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双心疾病的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气血失和,治疗当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调理气血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和兼夹病邪的不同属性,施以不同的扶正祛邪、调和气血方药,随证治之,常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