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 锥形套囊气管导管的声门下吸引效果是其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关键,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量是衡量吸引效果的直接指标,引流量较少提示声门下吸引不彻底或气囊上滞留物下移,其影响因素多样,目前关于老年患者的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导致老年患者锥形套囊气管导管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量较少的因素,为锥形套囊气管导管的规范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第二医学中心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使用锥形套囊可吸引气管导管且年龄≥65岁的患者,记录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的引流量,以中位数为截点分组,比较引流量较少组和引流量正常组的相关指标.结果 共计纳入63例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4例,年龄65~103(84.87±9.76)岁.使用锥形套囊气管套管时间为21~132(74.33±34.59)d,共进行441次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量为0~8(3.69±1.43)mL,中位数4 mL.单因素分析显示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量较少与分泌物黏稠度、卧位、原发病及患者性别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泌物黏稠度为凝胶样、原发病为肺部感染和男性是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量较少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使用锥形套囊可吸引气管导管的老年患者,原发病为肺部感染、男性、声门下分泌物为凝胶样与引流量较少相关.凝胶样分泌物需要进行声门下冲洗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法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ICU行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的患者104例,按入院序号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声门下间断吸引、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观察两组2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呛咳和吸引管堵管例数。结果:B组2周内VAP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呛咳和吸引管堵管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B组VAP发生时间明显延缓于A组(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实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方法,不仅能够达到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71-175
目的 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综合ICU病房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 h的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声门下吸引法清除囊上滞留物,试验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法清除囊上滞留物。比较两组患者囊上滞留物吸引量、VAP发生率、呛咳、囊上分泌物含菌量、气道黏膜受损出血及吸引管堵塞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VAP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9,P=0.000);试验组患者囊上分泌物分离出细菌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2,P=0.011);试验组患者呛咳、吸引管堵塞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囊上滞留物吸引量平均为(52.23±7.08)mL/d,较对照组(45.02±7.27)m L/d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肉眼可见血性液体、隐血试验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法较常规吸引法更有效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进而减少呛咳、吸引管堵塞相关并发症,降低VAP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综合ICU患者气管导管堵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内创伤及非创伤患者气管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护理防范对策。方法调查收住153例ICU经口腔紧急气管插置带气囊气管导管病人分为创伤组和非创伤组,统计各组发生气管导管堵塞例数,分析发生导管堵塞的有关因素。结果创伤组67例,发生导管堵塞14例,占20.90%,非创伤组86例,发生导管堵塞7例,占8.14%,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ICU内插置气管导管的病例,在常规气道管理的情况下,创伤及非创伤病例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降低ICU内气管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引气管导管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观察两组每日吸痰次数、吸引分泌物总量、每日刺激性呛咳频次、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48 h或拔管48 h内的VAP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每日吸痰次数、刺激性呛咳频次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每日吸引分泌物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P发生率和VAP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行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可有效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减少呛咳,降低VAP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行气囊上至口鼻咽腔联合冲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均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每日应用0.02%洗必泰溶液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联合冲洗两次,B组不进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冲洗,只进行持续吸引气囊上滞留物,必要时吸引口鼻咽腔分泌物。两组对照研究,观察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VAP12例,发生率20%;B组发生VAP31例,发生率51.7%。A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每日使用0.02%洗必泰溶液进行联合冲洗气囊上至口、鼻咽腔滞留物,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气囊上持续吸引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福泰  赵红梅  臧奎 《重庆医学》2009,38(22):2878-2879
目的 探讨气囊上持续吸引冲洗(CASS)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ICU156例气管切开带气管套管机械通气患者分成A组(气囊上持续吸引组)80例和B组(非吸引组)76例,记录每日气囊上持续吸引分泌物量、VAP发生时间和例数、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平均天数及病死率.结果 A组气囊上日吸引量明显低于B组,A组分泌物培养致病菌与其下呼吸道分泌物一致性明显低于B组,两组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优势菌.两组机械通气(MV)5d内VAP发生率A组(10.0%)较B组(42.1%)明显减少(P<0.01).结论 气囊上持续吸引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同时降低G+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率,是预防VAP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从而降低病死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安全方便,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4-8
目的探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圆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新型的锥形气囊气管导管。气管插管期间两组患者均实施VAP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情况、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平均诊断VAP时间则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入科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CPI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ICU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能够明显减少声门下分泌物及误吸,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减少ICU停留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9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应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行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58例,应用声门下可冲洗和吸痰的气管切开套管,除常规气道护理外,间歇行声门下滞留物的冲洗吸引。比较2组VAP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VAP发生率37.25%,高于观察组的17.24%(P<0.05)。结论: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吸痰能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月入住急诊科和ICU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脑外伤和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研究组28例,使用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4d,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比较机械通气14d内两组出现的VAP患者及VAP平均出现时间的早晚。结果机械通气14d,对照组发生VAP11例,发生率为50.0%;研究组发生VAP6例,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P平均发生时间为9.9d;研究组VAP平均发生时间为12.5d,研究组VAP发生时间比对照组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能降低VAP发生率和推迟VAP发生时间,能有效预防VA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气管切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气管切开时,实验组选择可冲洗气管套管,对照组选择常规气管套管。实验组定期对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对照组未予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35.56%,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66.67%。肺部感染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6.09%。结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引流气囊上滞留物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措施在改善会厌清洁度,减少会厌部真菌定植,从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梧州市人民医院ICU58例气管插管患者,将其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Z5例)。干预组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采取30°-45°半卧位,给予带有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功能的气管导管间歇吸引+鼻饲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强化口腔护理、冲注法会厌部保洁,纤支镜下会厌冲洗。对照组仅做常规口腔护理。以干预后10d作为疗效评价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会厌清洁度及会厌部定植真菌的变化。结果综合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会厌清洁度,经综合措施治疗后干预组会厌清洁度好转率为63.64%(经口插管)和83.33%(经鼻插管),干预组会厌清洁度好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措施治疗后干预组会厌部真菌定植阴转率达75.00%(经口插管)和88.89%(经鼻插管),干预组真菌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持、改善会厌清洁度,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之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抗折压型气管导管延长管用于脑瘫患儿俯卧位下手术气道管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拟行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25例,ASA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12岁,体重10~46kg。麻醉诱导插管后采用容量控制(VCV)通气。采用自身对照实脸,机械通气10min 后记录血压、SpO 2、P Et CO 2、气道压力峰值(P peak )、平台压(P plat ),采集桡动脉血作床旁血气分析。然后在气管导管与 Y 形接头之间加上自制的抗折压型气管导管延长管,不改变通气参数,10min 再进行同样的监测并记录。结果2种气道管理方式患儿的氧合都满意,增加延长管前后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Pplat、Ppeak、Sp02、Pa02、P ET CO 2,PaCO 2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增加延长管后克服了导管口唇外露部分较少而与螺纹管连接后不能自然旋置的缺点。结论自制抗折压型气管导管延长管简单易做,不增加患儿气道阻力,可安全用于全麻下行脑瘫患儿俯卧位下手术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经皮气管切开套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旨在为气管切开套管的选择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我院ICU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用Portex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改良技术,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可行声门下吸引的气切套管;Ⅱ组为普通的气切套管。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情况、类型和细菌谱,ICU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病人的病死率。结果:共103例完成列入本研究,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和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较Ⅱ组低(P<0.05),且以早发型VAP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晚发型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病人的ICU住院时间较Ⅱ组短,ICU治疗费用较Ⅱ组低(P<0.05)。但两组病人的病死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行声门下吸引的气切套管可明显降低气管切开患者VAP的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周维俊  贾静 《四川医学》2011,32(12):2025-2026
目的通过对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管不同方法的比较,观察应用冲洗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管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94例应用VSD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方法)、观察组(1)(0.9%生理盐水500ml用输液器连接引流管冲洗,每2~4h冲洗1次,5—10min/次)、观察组(2)(用20ml空针抽0.9%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3次/d)。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管的预防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冲洗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管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无创通气时,行气管内留置吸痰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均进行无创通气,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经口或经鼻插入吸痰管吸痰,观察组的患者从鼻腔插入留置吸痰管固定在鼻翼上,吸痰管末端从面罩中穿出,按需吸痰,常规向吸痰管内滴入气道湿化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好、病死率低,使用有创通气的比例小,带呼吸机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无创通气的患者,可以采用气管内留置吸痰管的方式按需吸痰,患者痛苦小、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李晶晶 《中外医疗》2013,(28):54-54,5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叶部分切除术后分别利用腹腔单、双套管负压引流效率比较。方法将80例肝叶部分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术后实验组采用双套管行持续低负压引流,对照组行单管引流。结果实验组堵管3例(7.5%),对照组堵管10例(25.0%),肝区残余积液例数分别为8例和1例,两组病人之间术后引流管阻塞发生率及肝区残余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肝叶切除术后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能保持有效的引流,并有效地降低堵管的发生率减少肝区残余积液。  相似文献   

18.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术后脑膨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置管控速引流对术后脑膨出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10年5月收治入院的因重度颅脑损伤行开颅减压手术后5~20 d内,出现顽固性脑膨出,GCS评分3~9分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疗程为(8.34±3.53)d,对照组的疗程为(18.34±5.6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P〈0.05)。观察组中在腰大池引流前有留管的24例,到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时只有6例(20.00%)留管;对照组患者中有留管的30例,到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前有23例(76.67%)留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9,P〈0.01)。观察组发生切口疝1例,对照组发生切口疝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两组患者预后比较,观察组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良好率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和P〈0.01)。结论: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性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颅脑损伤术后严重脑膨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吸引(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SSD)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率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预计机械通气超过72h的80例患者,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两组均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记录患者VAP病例数、VAP发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每天气囊上持续引流量,定期留取气管内痰液、气囊上滞留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SSD使引流组VAP的发病率(25%)明显低于非引流组(60%)(P<0.05);引流组VAP发病的时间为(12.5±2.1)d,迟于非引流组[(5.3±2.1)d](P<0.05);两组病死率(住ICU期间)、总通气时间及住院ICU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1.4%。前5d气囊上滞留物大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肠道细菌、颊部常驻菌群,随着时间延长浓度降低,绿脓杆菌数目逐渐增多,真菌始终存在。结论气囊上滞留物是VAP病原体的重要来源,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使机械通气时VAP发病时间延迟,对病死率、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气囊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