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13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发现2型DM患者HP感染率升高,2型DM伴HP感染者的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发病率升高,提示HP感染可能是2型DM患者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测定133例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发现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较尿蛋白正常患者Hp感染率升高,提示Hp感染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在胃上皮细胞定居繁殖的革兰阴性螺旋状杆菌,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成功分离出该菌.Hp感染是当前较为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全世界约有50%的人群感染Hp.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患者Hp感染率高于非糖尿病者(NDM),感染Hp的T2DM患者易发生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1].本文就T2DM患者Hp感染情况、感染Hp后血糖波动及大血管、微血管病变风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测定133例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发现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较尿蛋白正常患者Hp感染率升高,提示Hp感染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合珠蛋白(Hp)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关系。方法将317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和DR组,并选取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NC)组。采用PCR技术扩增Hp1和Hp2特异的目的片段,分析Hp基因型及糖尿病(DM)病程、尿白蛋白(UAlb)等生化指标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DR组和NC组间Hp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和24hUAlb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Hp可能与DR无相关性。结论Hp基因多态性可能与DR无相关性,而DM病程和24hUAlb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合珠蛋白(Hp)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关系。方法418例T2DM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另选取100名性别构成、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NC)组。采用PCR技术扩增Hp1和Hp2特异目的片段,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Hp分型,分析Hp多态性及各项临床指标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NPDR组与PDR组两两组间,T2DM组与NC组间,H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SBP、TC、24h尿白蛋白(24h UAlb)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p与DR发病无关。结论Hp多态性与天津地区DR发病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王泳  李珺  孙丽岩  张树栋 《山东医药》2012,52(13):89-90
目的探讨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老年T2DM患者85例,其中有恶心、腹胀等上消化道症状的45例,无上消化道症状的40例;糖尿病病程在1年以内者38例,1年以上者47例。通过胃镜取组织活检和进行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来检测Hp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T2DM患者Hp感染率为62.4%,有上消化道症状与无上消化道症状者Hp感染率、胃黏膜病变检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糖尿病病程>1年与1年内者Hp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导致的胃黏膜病变与糖尿病上消化道症状有密切关系,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Hp检测和抗Hp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2型糖尿病(T2DM)大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 对65例T2DM患者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Hp及其抗体、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UA)检测,并测量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结果 Hp阳性43例,Hp阴性22例;Hp阳性者的PWV明显高于Hp阴性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Hp阳性T2DM患者的PWV与UA、年龄、平均动脉压、Hp感染有关(P<0.05或<0.01).结论 Hp感染与T2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其可能是加速T2DM患者AS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型糖尿病(T1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发生率达40%,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蛋白发生率可达20%。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HT)约占DM患者的30%-80%。已有HT后合并T2DM其并发DN风险明显升高;合并HT的DM患者随病程进展病人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无HT的DM患者;T2DM患者血压升高与糖尿病肾损害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威胁之一,Hp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感染率,Hp感染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该文对Hp感染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 C)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单纯T2DM(DM组)和120例 T2DM伴 CHD患者(DM+CHD组)进行血清 Cys C、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统计 DM+CHD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结果 DM+CHD组血清 Cys C水平较 DM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越多,血清 Cys C水平越高。结论 Cys C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1月于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259例,根据超声定量脂肪含量分为单纯T2DM组(n=105),T2DM合并MAFLD组(T2DM+MAFLD,n=154)。采用PCR反应进行结合珠蛋白(Hp)基因分型,比较各组生化指标、Hp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T2DM合并MAFLD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 T2DM+MAFLD组BMI、TG、LDL-C、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T2DM组(P<0.05)。与T2DM组比较,T2DM+MAFLD组Hp2等位基因及Hp2-2基因型频率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和Hp是T2DM合并MAFLD的影响因素。BMI+Hp预测T2DM合并M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6(P<0.01)。结论 血脂水平较高、超重、IR及携带Hp2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更易合并MAFLD。BMI和Hp是T2DM合并MAFLD的影响因素,BMI+Hp可更好地预测T2DM合并MAFLD。  相似文献   

13.
测定73例正常对照组,38例糖尿病前期(IGR)组,46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组的SAA水平。结果:(1)IGR组、T2DM组SA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DM组与IGR组比较,SA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确实存在炎症因子SAA的升高,SAA在T2DM的发生中,可能具有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静  莫殿军  孙文阁 《山东医药》2011,51(48):90-91
目的研究蒙古族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糖尿病性肾病(DN)患者脂蛋白(a)[Lp(a)]的关系,及Lp(a)水平与其他脂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Lp(a)浓度,酶学终点分析法测定血浆TG、TC浓度,磷钨酸~镁沉淀测定HDL—C,聚乙烯硫酸盐沉淀法测定血浆LDL—C。结果与蒙古族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的血浆Lp(a)、TG浓度均升高,而HDL—C浓度降低,LDL—C、TC浓度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并发症与T2DM比较,DR患者除了TG浓度降低外,其他浓度均升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患者中血浆Lp(a)、TG浓度降低,而HDL—C浓度升高;DN患者TC、LDL—C、HDL—C、Lp(a)浓度高于T2DM患者。短暂治疗后,各组其他脂类水平明显降低,但Lp(a)水平却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动态监测T2DM患者血浆Lp(a)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对糖尿病性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做出良好的预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状况与年龄变化、HCV RNA载量和HCV RNA分型的关系。结果Hp感染率随年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Hp感染率在慢性丙型肝炎组(55.6%)、丙型肝炎肝硬化组(76.5%)和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78.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均P〈0.01),各组与慢性胃炎组(57.9%)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合并肝癌组Hp感染率均高于肝炎组(P〈0.05)。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1a型、1b型、2a型和2b型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0.0%、64.8%、61.0%和62.7%,各基因型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且Hp感染率随着肝病病变程度的进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选取初次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85例,测定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血清丙二醛(MD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SF、SI和TS水平显著升高(P〈0.01),TIBC显著降低(P〈0.01),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均为P〈0.01),血清MDA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显示调查的T2DM患者铁负荷较高,并伴随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而升高,可能与T2DM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唐振媚 《山东医药》2009,49(35):68-68
研究显示,空腹血糖(FBG)升高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慢性并发症明显增多,而餐后血糖(2hPBC)水平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胱抑素C(CysC)又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为评价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的可靠、敏感指标。2008年6~12月,我们对102例T2DM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进行了测定,现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T2DM住院患者164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内皮细胞微粒(EMP)水平及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收集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多因素LR 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超声测定IMT值分两组,T2DM伴颈动脉硬化(CAS)组(120例),T2DM无CAS组(44例)。与T2DM无CAS组比较,T2DM伴CAS组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P<0.01),EMP、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R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P、LDLC、BMI是CAS独立危险因素(EMP OR=1.382,P=0.023;LDLC OR=5.992,P=0.050;BMI OR=1.837,P=0.01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EMP、LDLC、BMI与IMT增厚有关,为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评估其大血管病变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肽(C-P)水平差异与结直肠腺瘤腺癌关系。方法对45名患结直肠腺瘤腺癌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对照行血清C肽水平测定结果患结直肠腺瘤腺癌的血清C肽水平明显高于未患结直肠腺瘤腺癌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血清C肽水平升高可能与结直肠腺瘤腺癌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健康人(NC组)的胰岛素(INS)、C肽(C-P)、胰高血糖素(GLC)、生长抑素(SS)的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受损可能的机制。方法 T2DM组40例和NC组19名均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0、30、120min采静脉血,分别测定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30、120min血糖及INS、C-P、GLC、SS。结果 (1)与NC组比较,T2DM组INS、C-P明显降低(P〈0.01);(2)T2DM组各时间点GLC较NC组显著升高(P〈0.01)。(3)T2DM组口服葡萄糖后30min、120min的SS水平均较0min显著升高,30min较NC组低(P〈0.05),120min较NC组高(P〈0.01)。结论 T2DM患者INS、C-P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显著下降;GLC分泌亢进;SS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