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晓伟  王和节  蒋毅 《浙江医学》2020,42(12):1310-1313,1317
目的通过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组、ESPB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常规全身麻醉后,TAP组行TAP阻滞、ESPB组行ESPB,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神经阻滞。3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3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苏醒时间;术后24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术后2~48h各时点静息及咳嗽时疼痛评分;随访术后不良反应及早期康复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AP组和ESPB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镇痛补救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术后2~24h各时点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TAP组和ESP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ESPB能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围术期镇痛,与TAP阻滞的效果相当,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汪飞燕  张卫花  邵雪泉  郑洪荣  占卫庆  王君 《浙江医学》2018,40(23):2568-2570,2577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的疼痛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研究组)和单纯PCIA组(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TAP阻滞;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全麻。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40mg及术毕进行PCIA。观察患者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和48h(T6)的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详细记录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病例数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T1~T4时点静态VAS评分和T1~T5时点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T6时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0~12h补救镇痛率和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均P<0.05);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术后12~24h和24~48h的补救镇痛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P阻滞复合PCIA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镇痛效果,且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复合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膝关节局部浸润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单纯PCIA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2d,记录术后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PCIA按压次数、下肢运动功能阻滞程度、被动及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24 h静息状态和术后24、48 h运动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h、>2 h且≤24 h、>24 h且≤48 h各时间段的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单纯PCIA组(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后24、48 h患肢运动功能评估均为0级,无1例出现运动阻滞.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4、48 h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多模式镇痛组患者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无数均较单纯PCIA组显著缩短(P值均<0.01).结论 PCIA复合局部麻醉药行膝关节局部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对患者下肢肌力影响轻微,且并发症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卜敏  恽惠方  陆燕丰 《重庆医学》2018,(10):1401-1403,1406
目的 研究盐酸羟考酮或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胃肠肿瘤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医院行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108例分为3组,每组各36例.A组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盐酸羟考酮PCIA,B组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吗啡PCIA,C组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生理盐水(安慰剂)PCIA.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息、咳嗽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补救镇痛率、术后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用药反应.结果 3组术后24、48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VAS均低于术后2 h(P<0.05),A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VAS均明显低于B、C组,且B组低于C组(P<0.05).C组24 h补救镇痛率为30.56%,高于A组(2.78%)、B组(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A、B组,且A组少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用于胃肠肿瘤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及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行48h PCIA,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Ⅰ组(芬太尼组):芬太尼0.2μg·kg^-1·h^-1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Ⅱ组(芬太尼复合纳洛酮组):在Ⅰ组中加入纳洛酮0.05μg·kg^-1·h^-1记录术后PCIA治疗期间4、8、12、24、48h各时间点患者的镇痛和镇静评分、PCA有效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的VAS评分和PCA有效按压次数在术后48h内各时间点显著低,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纳洛酮0.05bμg·kg^-1·h^-1可有效减少芬太尼PCIA的副作用,同时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双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96例接受择期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全麻诱导后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双侧肋缘下TAP阻滞.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纳入患者分成生理盐水组、罗哌卡因A组和罗哌卡因B组,每组各32例.22 G神经阻滞穿刺针分别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0 mL、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若术后48 h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4分,使用地佐辛(Dezocine)补救镇痛.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PCIA按压次数、PCIA药物使用量、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麻醉不良反应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罗哌卡因A组、B组术后PCIA按压次数、PCIA药物使用量均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罗哌卡因A组、B组术后4 h、12 h静息或活动时VAS评分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三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A组、B组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罗哌卡因A组、B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双侧肋缘下TAP阻滞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减少PCIA镇痛类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TAP阻滞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7.
王琳琳  郭梦倬  何农  张欢 《北京医学》2018,(3):218-220,22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神经阻滞复合患者自控镇痛用于妇科开腹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40例全麻下行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TAP复合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B组为单纯PCIA组,每组20例.术后A组在超声引导下用0.25%的罗哌卡因15 ml行双侧TAP神经阻滞,2组均给予PCIA,记录术后4、8、12、24、30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舒适程度评分(BCS),并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8、12、24 h时,A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30 h,2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的BCS舒适度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TAP神经阻滞能在术后24 h内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开腹手术的术后镇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直肠给予双氯芬酸钠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在硬膜外-蛛网膜下隙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栓剂组(Ⅰ组)和PCIA组(Ⅱ组),每组各60例。Ⅰ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2h和24h直肠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剂。Ⅱ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给予芬太尼PCIA。采用双盲法观察并记录术后4、8、16、24、36h和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VAS及BCS在各个时间点相似,但Ⅱ组术后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明显高于Ⅰ组(P〈0.05),Ⅰ组术后肛门刺激征发生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直肠给予双氯芬酸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和恢复的影响,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子宫切除患者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价值。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按照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n=24)和静脉镇痛组(PCIA组,n=26)。TAP组在诱导后行双侧TAP阻滞;PCIA组不行阻滞,术后行静脉镇痛。记录入室时、划皮前、划皮后5、10、15、60、90min各时点的MAP、HR,七氟醚、舒芬太尼用量,术后1、6、12、24、48h VAS评分及哌替啶用量,肠道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PCIA组比较,TAP组划皮前、划皮后5min MAP明显降低;七氟醚、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1、6、12h VAS评分降低;哌替啶用量减少;肠道功能恢复、进食时间缩短;恶心呕吐例数减少(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TAP阻滞能显著减轻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用量及恶心呕吐概率,缩短肠道恢复和进食时间,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全麻腹部肿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行全麻腹部肿瘤手术45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Ⅰ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Ⅱ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Ⅲ组为对照组不给予帕瑞昔布镇痛,3组病人手术结束前45 min均给予负荷量地佐辛0.05 mg/kg,术后均予地佐辛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持续镇痛48 h,PCIA配方中地佐辛剂量为0.75 mg/kg;观察3组患者术后0.25 h、2h、4h、8h及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0.25h的Remedy镇静评分,术后PCIA总使用次数,观察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出血、皮肤瘙痒、发热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0.25 h、2h,Ⅰ组VAS评分显著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各时点,Ⅲ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5 h,Ⅰ组和Ⅱ组的Reme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Ⅲ组;术后48 hⅢ组的PCIA使用次数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Ⅲ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热、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全麻腹部肿瘤手术具有确切的术后镇痛效果,可显著减少地佐辛PCIA的按压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腹部肿瘤手术超前镇痛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剖腹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年龄42~7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纽(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各30例。所有患者选择全身麻醉,缝皮时静脉滴注地佐辛5mg,手术结束时行PCIA,D组:地佐辛0.8mg/kg,S组:舒芬太尼2μg/kg,均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患者设置相同镇痛泵参数,监测并记录术后3、6、12、24、48hVAS镇痛评分、48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及48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腹部肿瘤手术超前镇痛,效果确切,用于PCIA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是一种较理想的超前镇痛及PCIA药物。  相似文献   

12.
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妇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妇科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拟择期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S组给予舒芬太尼0.175μg/kg以及BS组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和布托啡诺0.01 mg/kg行术后镇痛治疗,分别记录术后4h、...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注射液对鼻内镜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超前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术前给药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各40名。Ⅰ组于术前15 min缓慢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Ⅱ组不给药,分别观察术后2、4、8、12 h和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Ⅰ组术后2、4、8、1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但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注射液术前给药可有效缓解鼻内镜术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对肱骨髁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20例(ASAⅠ~Ⅱ级)肱骨髁骨折患者在肌间沟臂丛麻醉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PCRA法,镇痛药0.75%罗哌卡因30mL+芬太尼0.7mg,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接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镇痛泵,按锁定加压钢板(LCP)模式给药,即负荷量(5mL)+持续量(2mL/h)+PCA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分钟;对照组采用PCIA法,镇痛药芬太尼0.7mg+氯偌昔康32mg,静脉穿刺置管接PCA镇痛泵,模式同治疗组。测定麻醉前、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的血浆浓度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同时记录VAS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肘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与麻醉前比较,SBP、DBP、HR显著降低(P〈0.05),VAS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血糖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比较,SBP、DBP、HR无明显差异(P〉0.05),VAS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血糖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肘关节伸、屈运动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PCRA能有效降低肱骨髁术后患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的血浆浓度等应激指标,在镇痛效果、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及肘关节活动度方面,较PCIA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苏瑛  冉菊红  马民玉 《四川医学》2009,30(6):816-818
目的观察雷莫司琼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期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莫司琼组(R组)和格拉斯琼组(G组),术毕待患者清醒后R组或G组分别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后接一次性微量止痛泵行PCIA 48h。R组或G组镇痛液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生理盐水至100ml。采用VAS评价术后48h内患者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及止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R组显著低于G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莫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其效果优于格拉司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食管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Ⅰ-Ⅲ级的食管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行PCIA。B组:布托啡诺0.15 mg/kg;S组:舒芬太尼2μg/kg;BS组(布托啡诺0.075 mg/kg+舒芬太尼1μg/kg)。监测并记录术后4、12、24、48 h患者的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3组镇痛效果均确切可靠。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5);S组和BS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5);S组和BS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S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食管肿瘤术后PCIA,镇痛效果确切可靠而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