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TCF7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3月,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MALDI-TOF),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969例(T2DM组)和958例体检健康者(NC组)的rs12255372和rs7085532进行基因分型|同时进行人体测量学及代谢指标的检测。结果 两组rs12255372多态性位点3种基因型,T、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为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238倍〔OR=1.238,95%CI(1.049,1.461),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GT基因型携带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为GG基因型携带者的1.221倍〔OR=1.221,95%CI(1.001,1.490),P<0.05〕|GT+TT基因型携带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为GG基因型携带者的1.252倍〔OR=1.252,95%CI(1.033,1.516),P<0.05〕。两组rs7085532多态性位点3种基因型,A、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F7L2基因rs12255372多态性位点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而rs7085532多态性位点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2型糖尿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选取207例URSA患者和144例健康妊娠妇女进行研究。通过PCR联合DNA测序技术分析两组人群IL-18基因rs187238(-137G/C)、rs360718(-119A/C)、rs360717(-105G/A)位点多态性分布情况。 结果:URSA组rs187238(-137G/C)位点GG、GC+CC 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7.3%、22.7%,与对照组GG、GC+CC 基因型分布频率(95.8%、4.2%)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67, P<0.001) ;URSA组rs187238(-137G/C)位点C 等位基因频率为13.04%, 与对照组C 等位基因频率2.1%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6.102,P <0.001) ;等位基因频率相对风险率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携带者其自然流产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7.050倍(OR=7.050,95%CI: 2.990 ~16.622) 。rs360718、rs360717位点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97、0.858,P=0.221、0.354);两组间rs360718、rs360717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IL-18基因启动子rs187238(-137G/C)位点GC+CC基因型可能是复发性流产易感基因型, C等位基因可能是URSA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IL-18 基因rs360718、rs360717 位点多态性与URSA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LA-4外显子1+49A>G位点(rs231775)、PTPN22启动子-1123G>C位点(rs2488457)基因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人群桥本甲状腺炎(H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及单一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SASP)比较150例桥本甲状腺炎组与120例正常人对照组之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HT组和对照组CTLA-4外显子1+49位点和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TLA-4外显子1+49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HT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的1.616倍(OR=1.616,95%CI:1.142~2.285),PTPN22启动子-1123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HT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1.459倍(0R=1.459,95%CI:1.034 - 2.059).结论:CTLA-4外显子1+49A>G、PTPN基因启动子-1123G>C SNP与温州地区汉族人群HT的发生有相关性,CTLA-4外显子1+49G、PTPN22启动子-1123 C基因是HT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山东汉族人群中15 脂氧合酶 1基因(ALOX15)多态位点rs916055 T>C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 RFLP)方法检测452例CHD患者和507例正常对照者rs916055 T>C的基因型,探讨其与CHD的相关性。结果rs916055 T>C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rs916055 T>C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98, P=0.183);而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调整了其他相关因素后,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等位基因C携带者(CC+CT)患冠心病的风险较TT纯合子增加了2.480倍(OR=3.480, 95%CI:1.143 10.592, P=0.028)。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CHD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发现,rs916055 T>C与CHD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ALOX15的多态位点rs916055 T>C可能与山东汉族人群CHD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汉族人群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与IL-17A基因rs2275913、rs471199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CHF患者131例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IL-17A基因rs2275913(G-197A)、rs4711998(-877A/G)位点SNP多态性。结果?CHF组IL-17A基因rs2275913、rs4711998实际与预期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际与预期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AA、AG及GG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A、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患CHF的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个体的4.410倍(95% CI:1.846,10.535)。CHF组IL-17A基因rs2275913(G-197A)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IL-17A基因rs4711998位点SNP与CHF发病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IL-17A基因rs2275913(G-197A)位点多态性可能与CHF的发病有关,且A等位基因携带者更容易患CHF。rs4711998(-877A/G)位点与CHF的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2578C/A,-1154G/A,-460T/C和+936C/T 4个多态性位点与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关联性.方法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和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法(AS-PCR),检测203名患者和190名健康妇女-2578C/A、-1154G/A、-460T/C和+936C/T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 -2578 C/A和-1154G/A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60T/C和+936C/T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VEGF-2578C/A、-460T/C、+936C/T多态位点的单倍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携带VEGF-460TT基因型及+936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可能会增加女性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病风险,单倍型VEGF-2578/-460/+ 936CTT、ATT、CCC和ACC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病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林辉  徐丹萍  诸溢扬  郑路亚 《浙江医学》2018,40(21):2307-2310,2315
目的分析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胃镜下组织活检确诊的121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另取同期收治且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26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一代测序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LAIR1基因3’UT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分布频率,同时分析胃癌患者LAIR1基因3’UTR的多态性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rs199714928位点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胃癌组rs1054033与rs6509867位点均存在完全单倍型连锁现象,而对照组有16例存在不完全单倍型连锁现象(P<0.05)。胃癌低分化患者rs3826753/rs3826754位点A/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均明显低于中高分化者(均P<0.05),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不同性别、肿瘤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患者LAIR1基因3’UTR的SNP位点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AIR1基因3’UTR的rs199714928位点多态性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易感因素;rs1054033与rs6509867位点存在不完全单倍型连锁(T-G单倍型)可能是一种保护机体抵抗胃癌发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人群白细胞介素(IL)-27基因rs17855750 G/T、rs40837 A/G多态性分布特点,对比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不同国家(地区)间种族的分布差异.方法 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对168例广西壮族人群IL-27基因rs17855750 G/T、rs40837 A/G进行多态性检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apMap)公布的中国北京人、日本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rs17855750 G/T、rs40837 A/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在广西壮族人群中IL-27基因rs17855750 G/T位点TT基因型最常见,约为70.2%,T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0.3%,rs40837 A/G多态性位点AA基因型最常见,约为35.7%,A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2.1%,IL-27基因rs17855750 G/T、rs40837 A/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7 rs17855750 G/T与北京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日本人、意大利人和非洲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7 rs40837 A/G与北京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日本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27基因rs17855750 G/T、IL-27 rs40837 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其他国家(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人群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KRAS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人群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4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91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法对KRAS基因3’UTR区域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12587(G > T) 、rs12245(A > C)、 rs1137282(A > G)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分型结果,分析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倍型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和临床分期(I+II期、III+IV期)的相关性。  结果   rs12587(G > T)位点等位基因G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8,OR = 1.365,95%CI 1.086~1.716);在显性模式下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G/T+T/T)患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P = 0.011,OR = 0.70 ,95%CI 0.53~0.92)。病例分层分析发现,鳞癌组与对照组的rs12587(G > T)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P = 0.001);在显性模式下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G/T+T/T)患肺鳞癌的风险显著降低(P < 0.001,OR = 0.45 ,95%CI 0.30~0.68)。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组与对照组rs12245(A > C)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显性模式下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A/T+A/A)患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P = 0.028,OR = 0.73 ,95%CI 0.55~0.97)。病例分层分析发现鳞癌组与对照组的rs12245(A > C)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P = 0.001);在超显性模式下,基因型为A/T的个体患肺鳞癌的风险显著降低(P<0.001,OR = 0.43 ,95%CI 0.28~0.67)。  结论  KRAS基因3’UTR区域SNP位点rs12587(G > T)等位基因G可能是云南汉族人群非小细胞肺癌及鳞癌发生的风险因素。SNP位点rs12245(A > C)等位基因A可能是云南汉族人群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黄珊  劳小霞  秦雪  李山 《重庆医学》2012,41(3):220-223,226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人群白介素-16(IL-16)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NPC)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广西地区的75例鼻咽癌患者和7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IL-16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556218T/G、rs4778889T/C、rs4072111C/T)多态性与NPC的相关性。结果 IL-16基因rs11556218位点在NPC患者中TG基因型分布频率(49.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4.7%)(P=0.037)。NPC组IL-16-rs11556218G等位基因频率为32.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1.3%(P=0.027),并且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清IL-16水平明显高于TT基因型(P=0.00)。携带GTT和GCC单倍型的个体罹患鼻咽癌风险性是携带TTC单倍型者的2.95倍和2.73倍。结论 IL-16基因rs115562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鼻咽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TG基因型可能是NPC发生的易感基因型,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患NPC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936C/T、-634G/C两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DNA测序,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医院住院分娩的58例子痫前期,70例正常妊娠女性的VEGF+936C/T、-634G/C单核苷酸位点进行基因分析,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无差异。用优势比(OR)计算VEGF+936C/T基因在子痫前期患病中的相对危险度,比较两组中两个位点不同等位基因孕妇的血压、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结果:子痫前期组VEGF+936CT、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高于正常对照组,VEGF+936CC基因型、C等位基因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634G/C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孕妇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子痫前期组人群中携带VEGF+936CT、TT基因型组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性是CC基因型组的2.557倍;子痫前期组+936C/T位点CT+TT基因型孕妇与CC基因型孕妇的各临床指标比较,-634G/C位点GC+GG基因型孕妇与CC基因型孕妇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936C/T位点CT+TT基因型孕妇与CC基因型孕妇的各临床指标比较,-634G/C位点GC+GG基因型孕妇与CC基因型孕妇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VEGF+936CT、TT基因型者患子痫前期的危险性增加,-634G/C位点的G等位基因孕妇比携带C等位基因者更具有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提示VEGF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子痫前期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00896、rs3024496和rs3024492)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平台及MassARRAY-IPLEX技术,分别对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275例正常对照组和302例哮喘患者组IL-10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00896、rs3024496和rs3024492)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两组间分布情况。用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影响,计算比数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评价多态性位点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①rs1800896位点在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GG、GA、AA三种多态性,其总分布频率分别为2.12%、39.65%、58.23%,携带GA杂型者患哮喘的危险性高于AA基因型者。②rs3024492位点在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只存在AA和AT两种基因型,其总分布频率分别为1.22%和98.78%,该位点的多态性与哮喘的易感性无关。③rs3024496位点在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也只存在TT和CT两种基因型,其总分布频率分别为90.59%和9.41%,该位点的多态性与哮喘的易感性无关。结论在IL-10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中,rs1800896与哮喘的易感性显著相关,而rs3024492和rs3024496与哮喘的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氨酸受体-6(GluR6)基因rs6922753、rs2227283位点多态性与新疆汉族乙醇依赖患者家庭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184例乙醇依赖患者按照有无家庭施暴分为施暴组104例和无施暴组8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2组患者GluR6基因rs6922753、rs2227283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暴力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在施暴组与无施暴组之间,rs6922753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施暴组与无施暴组之间,rs2227283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与rs6922753 CC比较,rs6922753 TT使家庭暴力的发生风险升高了2.859倍。与rs6922753 CC+CT相比较,rs6922753 TT使家庭暴力的发生风险升高了2.116倍。与rs2227283 GG比较,rs2227283 AG使家庭暴力的发生风险升高了1.194倍。结论新疆汉族乙醇依赖患者家庭暴力行为可能与GluR6基因多态性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吴林珍  胡志英  赵剑虹  孙亚青  王晏鹏 《浙江医学》2013,(21):1879-1881,1885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 like receptors/TLRs)9基因rs187084位点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104例EMs患者(EMs组)和100例非EMs患者(对照组)的TLR9基因rs187084位点的多态性,比较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EMs组和对照组中,TLR9基因rs187084位点的AA、AG、GG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30%、28.85%、28.85%和52.00%、34.00%、1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73%、43.27%和69.00%、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GG基因型明显增加EMs的发病风险(OR=1.911,95%CI 1.113~3.282)。结论 TLR9基因rs187084位点多态性与EMs的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 ADP-核糖基化样因子15(ARL15)基因rs4311394位点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已被证实与血脂紊乱密切相关,而血脂紊乱作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是否与DKD存在相关性尚未可知。目的 探究ARL15、PGC-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DK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2019年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和延吉市医院确诊的朝鲜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393例(记为T2DM组)、DKD患者90例(记为DKD组),同期选取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单位体检的健康人268例〔记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单碱基延伸法检测ARL15、PGC-1α基因rs4311394、rs7656250位点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RL15、脂联素蛋白水平。结果 NGT组中汉族137例,朝鲜族131例;T2DM组中汉族205例,朝鲜族188例;DKD组中汉族55例,朝鲜族35例。NGT组汉族和朝鲜族人群ARL15基因rs4311394位点、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RL15基因rs4311394位点、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RL15、PGC-1α基因联合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CT基因型受试者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CC、TT基因型受试者(P<0.05);携带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CT、TT基因型受试者脂联素低于CC基因型受试者,TT基因型受试者脂联素低于CT基因型受试者(P<0.05)。T2DM组患者脂联素低于NGT组(P<0.05);DKD组患者ARL15、脂联素高于NGT组、T2DM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RL15与脂联素呈正相关(rs=0.372,P<0.05)。结论 ARL15、PGC-1α基因SNP与DKD不相关,但携带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CT、TT基因型人群的脂联素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热带医学》2014,(1):69-72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对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42例肺结核患者和166例健康对照人群IFN-γ基因+874位点进行分型,比较两组人群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并测定不同基因型人群外周血浆以及PBMC分泌IFN-γ水平的差异,明确基因型与IFN-γ分泌水平的关系。结果 IFN-γ基因+874位点具有T和A两种等位基因,其中结核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8.0%、12.0%,对照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1.0%、1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72,95%CI 1.09~2.70)。结核患者外周血浆IFN-γ分泌水平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经过结核菌裂解物刺激后,TT基因型细胞上清IFN-γ为(754.8±102.9)pg/mL,显著高于AA基因型(648.9±80.8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γ基因+874多态性位点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A等位基因是肺结核易感基因;IFN-γ基因+874多态性影响宿主IFN-γ表达水平,在调节肺结核保护性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新兰  赵艳姣  黄英  姜敏 《宁夏医学杂志》2014,(4):301-304,I000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谷胱甘肽转硫酶M1 (GSTM1)、谷胱甘肽转硫酶T1(GSTT1)和谷胱甘肽转硫酶P1(GSTP1 rs1695)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M-PCR)和高分辨融解曲线技术(HRM)分析2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GSTM1、GSTT1和GSTP1 (rs 1 695)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252例乳腺癌患者中,108例(42.9%)为GSTM1(+),144例(57.1%)为GSTM1(-);178例(70.6%)为GSTT1(+),74例(29.4%)为GSTT1(-);143例(56.7%)为GSTP1(rs1695) AA基因型,102例(40.5%)为GSTP1(rs1695) AG基因型,7例(2.8%)为GSTP1(rs1695) GG基因型.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证实本研究入组病例GSTP1(rs1695)基因具有群体代表性(P>0.05);8例Cerb-B-2(2+)和(2+→3+)者未行FJSH检测予以剔除,其中Luminal型占63.1% (154/244),三阴型占22.1% (54/244),Her-2过表达型占14.8% (36/244);GSTT1(-)在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STM1和GSTP1(rs1695)基因多态性在各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T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有关,GSTT1(-)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缺失率较低,其基因多态性可为分子分型下乳腺癌的异质性提供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FN-γ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SR组)和118例慢性持续性HBV感染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组)36例和进展性肝病者82例(慢性乙型肝炎50例、乙肝后肝硬化32例)]的IFN-γ基因+874 T→A、+2109 A→G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874 T→A位点多态性中,慢性持续性感染者总从基因型频率比SR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等位基因A的频率,进展性肝病组均显著高于SR组(P〈0.05)。②+2109 A→G位点多态性中,进展性肝病组总GG基因型显著高于SR组(P〈0.05),而肝硬化和慢乙肝组之间,SR和AsC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IFN-γ基因+874 T→A、+2109 A→G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之间有关,携带+874 T→A从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HBV感染者容易发展为慢性,A等位基因更趋向于进展性肝病,而携带+2109 A→GGG基因型患者则容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bg)Bβ链,1689T/G、16I/D、345C/T及Hinf 1A/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单体型对血浆Fbg浓度和分子活性等功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脑梗死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新发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为病例组,107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及基因测序法检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测定Fbg浓度、纤维蛋白单体最大聚合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值(Amax)、FMPV/Amax,及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4个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FMPV和Amax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正常组中Hinf1位点AC+CC组的FMPV和Amax高于AA组(P〈0.05);CI组中1689 TG+GG组的Amax高于TT组(P〈0.05)。四个位点主要构成了H1、H4、H5及H7等4种单体型,它们在两组间的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1.95,P〉0.05)。结论 Fbg Bβ链1689、16I/D、345C/T及Hinf 1A/C基因多态性位点中,仅3’端Hinf1变异基因型可使血浆FMPV和Amax等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表达增强,而使其携带者成为发生脑梗死疾病的高危人群。同时,这些基因多态性位点构成的H1、H4、H5及H7等常见单体型与脑梗死疾病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但它们均可以影响相应的血浆Fbg功能表达。  相似文献   

20.
石海  崔丽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1):1281-1286
目的 探讨ORMDL3基因rS7216389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扩增和基因测序法对100例汉族哮喘患者和100例健康者进行ORMDL3基因rs7216389位点基因型的测定.结果 内蒙古地区人群ORMDL3基因rs7216389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白种人及黑人明显不同,差异有显著性(x^2=1.92,P<0.05);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9,P<0.05);ORMDL3基因rs7216389位点等位基因T与C分别在哮喘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59.0%、41.0%)和(45.5%、54.5%),对两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05,P<0.05);采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对ORMDL3基因rs721638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CC基因型来说,TT及TT+ TC基因型能显著增加哮喘发生率,优势比(0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355(0.162~0.779)、0.489(0.252~0.948)(P均<0.05).结论 ORMDL3基因rs7216389位点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哮喘易感性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哮喘病的易感基因,C等位基因可能是哮喘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