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灵芝未破壁孢子粉水溶性多糖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灵芝未破壁孢子粉水溶性多糖(GLPS3)的组成和性质。方法粗多糖经反复冻融、Sevag法脱蛋白、高速离心、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组分GLPS3。经HPLC、比旋度测定、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等方法,证明其组成的均一性。同时运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研究。结果GLPS3为均一组分,GC分析其单糖组成为Gal和Glc,摩尔比为1∶5.05。结论GLPS3为中性杂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41×105左右。  相似文献   

2.
沙棘果水溶多糖JS1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从已提取过水溶性多糖后的沙棘果残渣中,进一步用稀碱液(0.1mol·L-1NaOH溶液)提取多糖JS1,并研究其组成性质。方法:利用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法纯化沙棘果碱提水溶多糖,并采用玻璃纤维纸电泳,Sepharos CL-4B柱层析比旋度等方法证明组分的均一性,同时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组成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JS1水溶性多糖,经气相色谱分析得单糖组分为Ara,Xyl,Gal,Glc,摩尔比依次是1∶6∶12∶4?结论:JS1为中性杂多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纯化出知母水溶性多糖,研究其性质。方法粗多糖经反复冻融S、evage法脱蛋白、高速离心、超滤、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级分AAB1。经HPLC、比旋光度测定等方法,证明AAB1为均一组分。用气相色谱分析多糖组成。结果AAB1由Xyl,Man,Gal,GalA,Glc组成,其摩尔比为1∶11∶1.75∶7.92∶1.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47×104。结论AAB1为酸性均一杂多糖。  相似文献   

4.
李石军  王凯平  汪柳  辜明  曾芳  张玉 《中草药》2014,45(9):1232-1237
目的 从香菇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精制香菇多糖,并对其结构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碱提-醇沉法提取香菇粗多糖,并通过脱色、超滤分离纯化得到精制香菇多糖,命名为LNT2。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量,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紫外光谱检测蛋白质和核酸,旋光度实验测定比旋光度。综合运用酸水解、高碘酸氧化、甲基化等化学分析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光谱分析法对LNT2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刚果红实验对LNT2的糖链构象进行考察;采用四甲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LNT2对小鼠肝腹水瘤H2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 经测定香菇多糖LNT2为均一组分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MW)为1.852×105、含糖量为94.99%,比旋光度为+8.03°;紫外光谱显示LNT2在280和260 nm处无吸收峰。综合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推出LNT2为β构型的葡聚糖,其主链由1-3连接的葡聚糖组成,分支点位于糖的6位,侧链由末端葡萄糖残基组成;刚果红实验表明LNT2分子在较低浓度NaOH溶液中呈三螺旋构象。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LNT2能显著抑制小鼠肝腹水瘤H22细胞的增殖,且呈量效依赖性。结论 精制香菇多糖LNT2为均一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组分,其结构为β构型1-3连接葡聚糖;初步表明LNT2为三股螺旋结构,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红花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红花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进一步纯化,得到均一的多糖CTP,并研究其组成和性质。方法粗多糖经反复冻融、Sevage法脱蛋白、超滤、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CTP。经比旋光度测定、HPLC等方法检验其均一性,结果CTP为均一组分,GC分析其单糖组成为Gle和Cal,摩尔比为6.08:1 结论CTP为中性杂多糖,相对分子质量4000~5000。  相似文献   

6.
丹参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中药丹参中多糖进行研究。方法:丹参药材经过水提醇沉得到丹参粗多糖,以DEAE-Sepharose Fast Flow 纯化后,以H2O2脱色,流水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2个浅黄色均一多糖SMP 1,SMP 0.5,经13C-NMR,DEPT,IR谱,单糖组分分析、部分酸水解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SMP 1,SMP 0.5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1.39×106,4.03×105,SMP 1主要以α-(1→6)D-Glc聚合而成,有少量的α-(1→2)D-Glc聚合;SMP 0.5主要由α-(1→6)D-Glc聚合而成。结论:SMP 1,SMP 0.5为从丹参中首次分离得到的中性均一多糖。  相似文献   

7.
蜜环菌菌索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纯化蜜环菌菌索多糖(简称Am)组分的部分理化性质,以进一步了解Am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用超滤、醇析法将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菌索的水溶性多糖进行粗提,再经Saphadex G-150柱色谱纯化。结果和结论:Am为均一性组分,其[α]25D为+50°,不含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13.8万,Dische反应呈阳性。水解产物为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D-木糖和半乳糖醛酸。红外光谱分析证明Am的组成单体为吡喃糖,含有乙酰氨基官能团。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红芪多糖3(HPS-3)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红芪多糖3中4个组分单糖组成以及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红芪多糖经水提醇沉,Sevag法脱蛋白,H2O2脱色,醇沉,透析,再经DEAE-cellulose 52和 Sephadex G-100柱色谱纯化,得到HPS-3-A、HPS-3-B、HPS-3-C、HPS-3-D 4个组分;HPGPC法分析, 4个组分均为单一组分; TLC法与GC法分析4个组分单糖组成;改良苯酚硫酸法测定4个组分中多糖含量。结果 HPS-3-A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多糖含量为99.2%;而HPS-3-B、HPS-3-C、HPS-3-D主要由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组成。多糖含量依次为96.5%,95.3%,95.2%。结论 本实验为红芪多糖3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藏药蔓菁抗氧化活性多糖的提取及纯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化藏药蔓菁中抗氧化活性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 方法: 以粗多糖得率、总多糖质量分数和抗氧化活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浸提次数、料液比及浸提时间对蔓菁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以色素去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脱色温度、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对脱色工艺的影响。 结果: 蔓菁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于90 ℃水浴浸提3次,每次2 h;最佳脱色工艺为加3%活性炭于60 ℃吸附40 min。蔓菁多糖纯度达4.66%,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6.71 g·L-1结论: 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靠,所得多糖的含量高、杂质少,适合于蔓菁多糖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的理化性质。方法 经过水提醇沉、脱蛋白和透析等步骤获得铁皮石斛粗多糖(CDO)和原球茎粗多糖(CDOP);CDOP经过纤维素DE-52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柱层析获得6个均一多糖;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均一多糖的纯度及相对分子质量;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粗多糖和均一多糖的单糖组成;用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反应研究均一多糖的一级结构。结果 CDO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4.29∶1.00;CDOP主要由半乳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2.80∶1.00∶0.61。从CDOP中获得了6个质量均一的多糖,分别为DOPW-1(78×103)、DOPW-2(37×103)、DOPS1-1(287×103)、DOPS1-2(351×103)、DOPS1-3(335×103)和DOPS1-4(171×103);它们的单糖组成及物质的量比等特点与DOP的相同;各均一多糖分子中的1→3糖苷键均主要由半乳糖组成,还含有阿拉伯糖、葡萄糖和鼠李糖;除DOPS1-4外,各均一多糖的一级结构中均不存在1→4糖苷键。结论 这6个均一多糖为首次从铁皮石斛原球茎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种脱蛋白方法对蜘蛛香多糖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盐酸法对蜘蛛香粗多糖脱蛋白,测定蛋白质脱除率、多糖损失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损失率。结果:采用Sevag法脱蛋白,多糖总抗氧化能力损失率最小。Sevag法处理6次,蛋白质脱除率为41.71%,多糖损失率为46.38%,总抗氧化能力损失率为11.62%。结论:蜘蛛香粗多糖适宜用Sevag法脱蛋白。  相似文献   

12.
Xie LY  Zhang Y  Peng WH  Gan BC 《中药材》2011,34(2):293-295
目的:对多糖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去除方法和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不同方法对蛋白质去除的影响。方法:采用Sevag法与三氯乙酸(TCA)法去除鲍氏针层孔菌多糖中的游离蛋白质。结果:TCA去除蛋白质的效果优于Sevag法,TCA最佳脱蛋白条件为:5%三氯乙酸用量,处理3次,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去除率为82%,多糖损失率为10.8%。结论:TCA法为最佳的鲍氏针层孔菌脱蛋白方法。  相似文献   

13.
Liu CL  Li Y  Huang X  Xi GY  A XN 《中药材》2011,34(8):1219-1223
目的:为合理利用椭圆叶花锚提供一定依据,对椭圆叶花锚多糖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椭圆叶花锚经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得粗多糖。粗多糖经Sevage法和酶法联合脱蛋白,酸性乙醇分级,得初步纯化的多糖HM1、HM2、HM3、HM4。结果:其中HM4经DEAE-Sephadex A-25分离纯化得纯化多糖HM41。HM41经检测为纯多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椭圆叶花锚多糖HM1、HM2、HM3、HM4和HM41均为Rha、Ara、Xyl、Man、Gal、Glc六种单糖组成的杂多糖,但单糖的摩尔比不同。结论:多糖HM41为首次从椭圆叶花锚中分离得到的均一多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锁阳粗多酚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为锁阳入药提供依据.方法:100 g锁阳粉末提取粗多酚和粗多糖.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粗多酚,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同时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用DPPH·法和ABTS+法进行锁阳粗多酚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多酚粗提物中的总酚含量达到了922.9 mgGAE·g-1(没食子酸当量),而多糖粗提物中的多糖含量为366.6 mg·g-1(葡萄糖当量).DPPH.法检测锁阳粗多酚和粗多糖的IC50值分别为79.3 μg· mL-1和145.6 μg· mL-1.经ABTS+法检测,二者的TEAC值分别为2.12 mmol·g-1和0.69 mmol·g-1.结论:锁阳粗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远高于锁阳粗多糖.  相似文献   

15.
美丽鳞毛蕨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及小鼠耐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美丽鳞毛蕨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及对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淀粉负荷剂量后的正常小鼠血糖影响.方法:采用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对美丽鳞毛蕨植物粗多糖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以美丽鳞毛蕨粗多糖为实验药物,取血糖值4.0 ~9.0 mmol· L-1的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16小组,每组10只,适应性饲养3d后,分别用生理盐水、阿卡波糖(0.625 g·kg-1)、高剂量粗多糖(0.48 g·kg-1)、低剂量粗多糖(0.24 g·kg-1) ig小鼠,每天1次,连续ig4 d造模;第5 d分别用葡萄糖(2.0 g·kg-1)、蔗糖(4.0 g·kg-1)、麦芽糖(4.0 g·kg-1)、淀粉(6.0 g·kg-l)给小鼠负荷剂量,在15,30,60,120 min时间点测量小鼠血糖值并记录.观察美丽鳞毛蕨粗多糖对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淀粉负荷剂量后的正常小鼠血糖影响.结果:美丽鳞毛蕨粗多糖在样品浓度10 g·L-1反应体系下,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达到90.8%以上,属于竞争性抑制类型(Ki =2.53 g·L-1);以美丽鳞毛蕨粗多糖为实验药物,淀粉蔗糖负荷剂量后小鼠耐糖量与对照组比较,淀粉组和麦芽糖组血糖值降低较为明显(P<0.01),蔗糖组次之(P<0.05).结论:美丽鳞毛蕨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属于竞争性抑制,并能提高正常小鼠的耐糖量.  相似文献   

16.
崔健  王顺春  施松善  王峥涛 《中药材》2006,29(9):912-916
通过乙醇沉淀、透析、离子交换和凝胶色谱等分离方法,我们从白花蛇舌草中分离得到一种葡聚糖HD-27,ESI-MS检测其分子量为1800。利用化学及光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研究,确定HD-27是由11个葡萄糖残基组成,其结构为α-D-G lc-(1→4)-[-αD-G lc-(1→4)]9-β-D-G lc。  相似文献   

17.
淮山药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琴  徐增莱  沈振国  史云云 《中药材》2006,29(9):909-912
目的:从淮山药中提取粗多糖RDP,进行纯化分离,得到均一的多糖RP,并初步研究其组成和结构。方法:依次经水浸提、乙醇沉淀、十六烷基三甲基溴胺盐脱蛋白、微晶纤维素柱色谱、Sephadex G-100色谱分离纯化得白色粉末状多糖RP。Sephadex G-200柱层析进行纯度鉴定。纸层析分析多糖酸水解产物;凝胶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用红外光谱分析鉴定RP。结果:纯度鉴定证明其为均一组分;红外光谱分析其具有β-糖苷键;PC分析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结论:本实验对为该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适于桑叶多糖的工业化生产的提纯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桑叶进行提取,活性炭脱色,再用醇沉法精制,并对脱色条件进行了考察;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用该法得桑叶多糖,硫酸蒽酮反应呈阳性,桑叶多糖的平均含量为8.95%(n=3),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1.6%.结论 此工艺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工业生产;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桑叶多糖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纯化栓钱菌质中的多糖成分,研究其单糖组成及性质。方法通过红栓菌固体发酵马钱子药材,培养30 d后,将发酵产物栓钱菌质烘干,粉碎,经水煮、浓缩、脱色、脱蛋白、醇沉处理后得到粗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采用透析、Sephadex G-150凝胶柱色谱法进一步纯化,酸水解后薄层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栓钱菌质粗多糖含量为47.68%,得率为10.52%,经纯化后的多糖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由葡萄糖和半乳糖2种单糖组成。结论栓钱菌质多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灰白色粉末状杂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