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徐凤梅  于美丽 《中国药房》2008,19(24):1887-1888
目的:建立儿咳宁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莱菔子、浙贝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TLC中可清晰检出莱菔子、浙贝母;黄芩苷进样量在0.319~2.6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0.83%(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儿咳宁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合剂的薄层定性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补阳还五合剂各药味定性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各药味的薄层色谱中,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清晰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定性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补阳还五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卜振军  朱志宏  徐霞  阳海 《中南药学》2009,7(10):753-755
目的建立蓝荷明合剂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蓝荷明合剂中所含荷叶、绞股蓝、决明子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分离较好。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98.7%,RSD=0.83%(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蓝荷明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利胆退黄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控制其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茵陈、金钱草等主要药味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利胆退黄合剂中茵陈、金钱草的薄层色谱上具有鉴别特征,色谱斑点清晰,比移值(Rf值)适中,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薄层色谱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利胆退黄合剂的定性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抗敏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薄层色谱法对抗敏合剂中的甘草、芍药甙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甘草、芍药甙。结论 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四金通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之焕  周全  王其中  曾贝贝  叶惠珍 《医药导报》2009,28(12):1632-1633
[摘要]目的建立四金通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CL)法对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和黄芩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样品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芍药苷在0.102~1.0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6),平均回收率98.92%(RSD1.02%,n=6);黄芩苷在0.166 ~1.66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n=6),平均回收率98.91%(RSD=1.18%,n=6)。结论建立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可以用于四金通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张芹  钱芳 《中国药业》2014,(14):53-54
目的建立开胃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陈皮、石菖蒲、甘草、黄连、益智仁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开胃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乌芝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乌芝合剂中何首乌、当归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何首乌、当归的薄层色谱图中,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药材溶液无干扰。该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乌芝合剂的定性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消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白术、玄胡索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图清晰,专属性强;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62~1.80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98%,RSD为0.89%(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胃消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益智合剂中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TLC)鉴别益智合剂中的远志、黄柏、甘草。结果:薄层色谱鉴别可检出样品中各相应的薄层斑点。结论:该法准确,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能有效地控制益智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复方扶芳藤合剂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复方扶芳藤合剂的质量检验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合剂中的扶芳藤、黄芪和红参进行定性鉴别: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该合剂中的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黄芪甲苷斑点在2~10g之间与其吸收度积分值呈线笥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6%(RSD=2.7%,n=5)。结论:本法可有效地控制复方扶芳藤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冬凌草利咽合剂的制法及主要成分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冬凌草利咽合剂,探索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冬凌草、射干,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中的斑点清晰,易于识别。结论制备工艺简单,可有效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静  王美英 《中国药师》2008,11(1):116-117
目的:建立清肝合剂酊质量标准。方法:清肝合剂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后,以龙胆苦苷和葛根素为对照品,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适宜的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显色剂显色。结果:在薄层色谱(TLC)中能够检出清肝合剂中的龙胆、葛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清肝合剂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复方牡蛎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当归、白芍、丹参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丹参酮ⅡA线性范围是0.080 26~0.480 15μg,r=0.997 84(n=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64%(n=6).结论 该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牡蛎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安富荣  姚洁  崔岚  沈金芳 《中国药师》2010,13(4):593-595
目的:建立舒胆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舒胆合剂中的虎杖、大黄、连钱草、延胡索、木香、陈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各味药材薄层色谱的宽点清晰、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结论: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舒胆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方崇波  龚燕波 《中国药业》2009,18(19):34-35
目的建立中药制剂复方刺梨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主要原料刺梨和苍术进行定性鉴别,并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刺梨和苍术各主要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制剂的总黄酮质量浓度在5.06~50.6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96%,RSD为2.73%(n=6)。结论所用定性定量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刺梨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清利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丽惠 《中国药业》2009,18(9):37-38
目的建立清利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当归、赤芍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TLC法能检出当归、赤芍;黄芩苷进样量在0.8160—4.0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4(n=5),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24%(n=6)。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清利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伤科接骨散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伤科接骨散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为控制其产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大黄、黄柏、红花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测出大黄、黄柏、红花。结论定性方法准确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伤科接骨散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视明合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醇提法、水提醇沉法制备视明合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黄芩、白芷、白芍、三七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够检测出黄芩、白芷、白芍、三七药材。结论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检测准确、灵敏,可用于视明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银蒿解热合剂中岗梅等6种药材定性鉴别的薄层色谱(TLC)法,为该合剂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通过TLC法对银蒿解热合剂方中岗梅、金银花、连翘、桑叶、柴胡以及绵马贯众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岗梅、金银花、连翘、桑叶、柴胡以及绵马贯众溶液的薄层色谱中,与其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均有相同颜色的斑点,且位置相对应的斑点明显,分离效果好。结论该法专属性强,重复性高且灵敏,方法可行,可作为银蒿解热合剂质量标准提高的项目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